• 我的订阅
  • 健康

警惕“伤春悲秋”,别让季节性抑郁悄悄找上你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3 12:36:00 来源:鲁网

进入秋冬以来,气温犹如过山车一般,北方多地在11月月初仍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接着又在20天内气温骤降至零下。很多人的情绪也随着气温变得阴晴不定:有些人或许光是看着窗外枯黄的落叶,就会莫名伤感起来;也有些人每天都睡不醒、没精神,不仅觉得工作疲累、乏味,连出去玩也丧失了兴趣。

如果这些感受持续存在,就需要警惕是不是“悲秋综合征”悄悄找上了你。秋冬一直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季节,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情绪问题,也往往被称作“悲秋综合征”。据公开媒体报道,今年入秋以来的两个月,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就诊人数增加了20%左右。

“悲秋”暗藏抑郁风险,两大诱因需关注

专家认为,“悲秋”情绪的存在可能归因于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首先,随着秋冬日照时间变短,黑夜时间延长,人体的生物节律与神经递质容易发生变化甚至紊乱。例如,大脑内的松果体会分泌更多褪黑素,降低大脑活跃度,影响人体的反应能力,这种环境变化也会影响人体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让人变得更加多愁善感,对周围事物兴趣减少,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

这一生理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息息相关——公认的单胺假说认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个递质通道活性降低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其中5-羟色胺(5-HT)对抑郁的改善和情绪改善起主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E)改善患者思维和活动的灵敏度,多巴胺(DA)促进患者的认知、快感和兴趣。一旦这些神经递质失衡,抑郁症也随之而来。

其次,“悲秋综合征”也有来自社会层面的原因。有专家指出,在过去农耕时代,人们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农作生产活动减少,人体生物钟也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如今大多数人进入秋冬季后依旧面临高强度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甚至年底业绩压力更大,虽不符合从古至今的生物规律,却也只能强行“打卡上班”,这也会引发人们秋冬季节的不适感,没来由的地感到消极、倦怠和抑郁。

因此,在季节交替之际,尤其是秋冬季节,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合理规划工作、安排生活,调节自己的状态和情绪。

一过性情绪vs抑郁症,需要专业帮助

数据显示,至少15%的普通人在秋季有抑郁情绪;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发作。然而,由于“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之类的传统观念存在,人们对于秋冬季节所表现出的兴趣下降、精神不振、活跃度降低等抑郁症状接受度较高,很多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忽略疾病的发生。专家提醒,出现“悲秋情绪”是人之常情,无需过度紧张,但应足够重视。

此外,已治愈的抑郁症患者,在秋冬季的复发风险更高。小林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痊愈,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度成为公司的“金牌销售”,平时和同事朋友相处得也很融洽。但随着秋冬季的到来,他再次陷入了情绪的泥沼:嗜睡,提不起精神,暴饮暴食;年底业绩压力大,却没有工作动力,之前取得的工作成绩仿佛毫无意义;无端的焦虑、易怒,陷入自我怀疑。

专家分析指出,小林的这些表现是许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的典型症状。“悲秋”或许只是一种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正常抑郁情绪,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2周以上,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则需要考虑罹患抑郁症的可能,切莫因为季节因素和传统观念降低对季节性抑郁症的警惕。只有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诊断,才能准确判断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从而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如何摆脱“悲秋”烦恼,专家来支招

专家强调,面对秋冬季的负面情绪,应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状态,主动适应秋冬变化。一是坚持运动,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坚持15到30分钟的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促进新陈代谢。二是饮食方面,多补充维生素D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三是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舒缓情绪,或是与朋友聚会等转移注意力,也可以主动向亲友或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倾诉、寻求帮助。

若被确诊为抑郁症,也无需过分担忧。专家特别提醒:抑郁症可防可治,许多患者能从药物及心理治疗中获益,大家若发现自己可能存在抑郁问题,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寻求帮助,并遵从医生的用药建议,坚持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在药物选择方面,由于抑郁症与5-HT、NE、DA三大神经递质有关,当前主流抗抑郁药均围绕着神经递质的调控下功夫。然而,大部分抗抑郁药仅对5-HT和NE两个递质有效,但对DA的干预较少,由于无法全面兼顾三大递质,许多患者服药后仍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快感缺失等残留症状,也深受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困扰。尤其是在秋冬出现抑郁症的患者,大多存在动力不足、快感缺失等症状,而这些往往与“快乐激素”——DA相关。

随着首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1类化药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若欣林)的上市并投入临床应用,广大抑郁症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规范的治疗。临床前研究表明,若欣林对于5-HT、NE和DA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且不影响体重和脂代谢,为抗抑郁治疗提供新选择。

专家呼吁,抑郁症病程迁延,复发率高,全病程治疗尤为重要,其中抗抑郁药物在中重度抑郁症治疗中更是举足轻重。患者应树立科学、合理的用药观念,走出担心药物依赖、是药三分毒等用药误区;而在临床治疗中,疗效全面、副作用小的药物可以很好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助力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生活、迎接挑战,顺利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责任编辑:吴英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到秋冬就悲伤 是矫情还是情绪得了“流感”
...怀疑。一到秋冬就悲伤难以自持,是真生病还是矫情呢?季节性情绪失调 被误解的“矫情”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吕梦涵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临床上一般会将情
2023-11-28 10:25:00
“伤春悲秋”可咋办?多晒太阳!抵御负能量
...其在秋季时期,需要更加注意自身的情绪波动。如何缓解季节性的悲伤情绪,史宇对此建议,人们可以在一天中抽出15~20分钟晒太阳,以缓解秋季日照减少带来的情绪问题,此外,还可以适当
2023-10-17 19:40:00
情绪也会“换季”?这些方法助您告别“悲秋综合征”!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抑郁症#俗称“悲秋综合征”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调查显示约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至少15%的普通人群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如何有效自我调节这用几招
2023-09-04 17:16:00
秋郁来袭,注意调节
...气转凉、草木凋零,有的人容易出现悲秋情绪,甚至发生季节性抑郁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郁。秋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力下降,还可能伴有身体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引发秋郁的因素有很
2023-10-08 05:11:00
真有“悲秋综合征”?有!
...告诉记者,季节变化确实会影响心情波动,临床上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通常在秋冬季节出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有这样的病例两次高考两次退学,每逢入秋情绪问题就更大
2023-10-19 01:50:00
...诊人数明显增多,较前增加了20%左右。医生提醒,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时段,公众要注意识别不良情绪,警惕“悲秋综合征”发生。“大夫,这段时间我睡眠特别差,白天没精神,
2023-10-16 14:19:00
一到冬天就变“懒”、食欲大开…… 可能是“季节性抑郁”!
...甚至有自杀等消极念头……这就需要警惕了!很可能是“季节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专业名词叫作“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2024-12-26 05:00:00
一到秋天就爱流眼泪,女子竟患季节性抑郁障碍,如何识别抑郁的早期症状?
...访了江城医疗机构精神心理专家。女子情绪低落,竟患上季节性抑郁障碍42岁的付女士(化姓)家住汉口,最近,原本性格开朗的她却老觉得情绪低落、精力不够,动不动就流眼泪。在家人的建议
2024-09-12 13:43:00
知名心理学作家卢熠翎:科学应对季节性情绪失调,走出冬季抑郁低谷
...眠和精力的变化。这种状况被称为“冬季抑郁”,是一种季节性情绪失调。医学博士诺曼·罗森塔表示这是一种感情和情绪方面的失调和反常态。他认为冬季昼短夜长,光照时间变少,造成人体血清
2023-12-19 12:1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运动饮料是夏日“补水神器”?专家:并非人人适合
南报网讯(记者李花实习生赵梓君)夏日高温难耐,人体出汗量大,补水成了日常刚需。运动饮料因宣称“能补充流汗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
2025-08-13 07:46:00
AKK菌市场迎来“爆炸性增长” 为啥原衍生物最快做到市占率第一
近日,国内AKK菌领域传来重磅消息:行业头部企业上海原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原衍生物”)助力的AKK001菌株,率先完成了品牌方1500万市场成交
2025-08-12 11:55:00
特调小饮料 专治夏季痛风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攀升,烧烤、海鲜和冰镇啤酒成为许多人消暑聚会时最受欢迎的选择。然而,在享受这些诱人美食的同时,一个健康隐患——痛风发作的风险也随之悄然升高
2025-08-12 14:00:00
营养过剩时代 还要不要贴秋膘
立秋后,北方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贴秋膘的理由是,夏日的炙热和闷湿让不少人胃口不好、食欲不佳,由于吃得少了,体重往往有所减轻
2025-08-12 14:00:00
了解乳腺X线摄影 解读其中的“小钙化”
针对乳腺的影像学检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主要包括乳腺超声检查、乳腺数字X线摄影和乳腺MRI。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各有利弊,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质的乳腺疾病诊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025-08-12 14:55:00
你吃的AKK菌 为何不减肥?
近两年,AKK菌无疑是益生菌界的“顶流”。从原料企业到终端品牌,都在押注这个被冠以“瘦子菌”名号的菌株。但许多消费者反馈在服用AKK菌产品后
2025-08-12 14:55:00
滨城区区直机关医院督灸治疗再现小高峰,为居民健康“添暖加力”
鲁网8月12日讯当下,中医传统疗法备受关注。近日,滨城区区直机关医院顺应居民多元健康需求,推出督灸治疗服务,带来全新健康体验
2025-08-12 14:55:00
中原首张处方落地郑州!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恒沁®)开启干眼治疗新选择
2025年8月11日,郑州尖峰眼科医院刘保松院长为一位长期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困扰的干眼患者开出中原地区首张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恒沁®)处方
2025-08-12 14:57:00
滨城区区直机关医院、市中中心开展“三伏贴”活动,为市民健康“加把劲”
鲁网8月12日讯入伏以来,气温攀升,正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节。近日,滨城区区直机关医院、市中中心启动“三伏贴”贴敷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
2025-08-12 14:58:00
北京石景山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韩爽大夫:小小银针应对慢性咳嗽
韩爽,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工作5年余。曾侍诊于国医大师李士懋,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擅长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2025-08-12 15:01: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程发峰:为何血液会“变稠”?探寻高脂血症的源头
程发峰,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出身四代中医世家,先后师从于刘清泉和王庆国教授,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入室弟子
2025-08-12 15:01:00
头锅凝日月 一勺定乾坤 姬玉梅与她的“永不降温”的羊肉汤王国
大众网记者 刘爽 通讯员 耿雪凌 菏泽报道在单县,“头一锅”羊肉汤馆的老板姬玉梅,只做头一锅汤,每顿只熬一大锅羊肉汤,卖完了事
2025-08-12 16:33:00
中韩医美里程碑!特许器械欧乐妍ULTRACOL在博鳌一龄完成首例应用
8月11日,特许器械欧乐妍ULTRACOL博鳌一龄首例应用发布会在博鳌举行。本次发布会由一龄医院管理集团主办,汇聚中韩医美领域权威专家与产业链代表
2025-08-12 16:48:00
哈尔滨军科北一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以温情点亮心灵之光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哈尔滨,有这样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哈尔滨军科北一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5-08-12 16:50:00
白云区泉湖街道蓝天社区开展“小小金融家”未成年人职业体验+科普活动
8月5日,贵阳市白云区泉湖街道蓝天社区关工委联合白云区交通银行开展“小小金融家”未成年人职业体验+科普活动。活动中,银行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们参观了银行功能区(取号区
2025-08-12 17: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