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山村巨变 梦想开花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5-29 05: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双版纳报

山村巨变 梦想开花

曼毕村民小组新貌。 张晰/摄

□ 苏云华

高高的大山啊,一座连着一座,那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那里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竹楼林立,茶叶可以治病、芭蕉花可以当菜、河里小鱼到处游,森林给予我们丰富的食材……年近80岁的岩香甩哼唱着古老的歌谣,“心情不一样,想的东西也不一样。以前哼这首歌,是为了给困苦的生活找一点希望;现在是真觉得我们山里生态好,空气新鲜,野菜丰富,好多人还专门来玩。”

我坐在岩香甩家小卖部前,听他讲曼毕村民小组的故事。小卖部不大,但靠墙两边的货架上,有饮料、调料、饼干等小吃,商品琳琅满目。“现在的孩子真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根本不愁吃,连村里小卖部都有很多东西卖,我前半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家人和自己吃饱。”岩香甩说。他脸庞黝黑,身躯瘦弱,曾担任勐海县勐混镇曼赛村曼毕村民小组干部20多年,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比起同辈人,他能讲的汉语已经足够多。他也懂傣文,担任村干部时,更多的是用从贝叶经里学来的知识和傣族的谚语来教育引导村民。

村里通了公路

“天还没亮就得起床赶路,点上火把照明,不然赶不上集市,买不到东西,也卖不出我们的黄瓜、辣椒、酸笋、烟叶。哪里像现在这样,什么时候去集市都能买到东西。”岩香甩回忆说。

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曼赛乡里唯一的山区寨子,曼毕还没有通公路。村民外出走的都是森林里的山路,而坝区的群众已经开始骑自行车。党委政府、曼赛乡在征求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后,决定开挖从山脚曼养贯村民小组到曼毕村民小组的公路。乡里用机械车从曼养贯这边挖进去,曼毕村民从村子那边挖出来。

“我们寨子人少,又大都是妇女劳力,力量单薄,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南莫上寨、下寨的村民力量集中起来,人多好办事。”当时,很多格朗和乡南莫上寨、下寨勤劳的哈尼族人家都在曼养贯附近开挖水田,他们要去田里干活,必须经过曼毕寨子。岩香甩在心里盘算了一番,跑到南莫上寨、下寨,找到村干部和相处关系较好的人家,兴致勃勃地向他们说明修建曼毕至曼养贯寨子公路的计划,说服两个村子的村干部同意,修路期间每天也派出义务劳力,和曼毕村民一起挖路。

“为了激励大家使劲挖路,我想了个法子。我用村里的集体资金买了两辆自行车,组织了10个年轻人去勐混公社轮流扛回寨子。寨子里还没人骑过自行车,都抢着要骑,我定了个规矩,当天挖路最卖力、挖的质量达标的前3人,收工后就奖励骑3圈自行车。为了骑上自行车,那些年轻人每天都在比赛。”回忆往事,岩香甩乐呵呵地说。岩香甩把全村37户人家分成4组,每组设一个组长,每天由组长组织组员出工。3个寨子的村民合力挖了3个多月,终于和挖路机接上了头,挖通了曼毕至曼养贯的简易公路。

村里的男女老少把开进村里停在寨心空地上的压路机围起来,热烈地讨论着,对驾驶这个大机器的人表示佩服。为了庆祝公路开通,曼赛乡邀请电影放映员进村给村民放了3天电影。“那是第一次啊,不用走10多公里的路到勐混公社就能看到电影,我们用竹席把傣楼底楼围起来当作电影院,附近的哈尼族村民都来一起看,寨子里那样热闹的场景可不多。现在的年轻人都有手机,随时随地都能看电影,片子又多。”村民岩相约说。

梦想照进现实

“我向朋友打听过,拖拉机能拉人、拉柴、拉米,还能用来犁田、耙田。新的太贵,买不起,我们凑钱一起买辆二手的。”吃过晚饭,岩香甩到亲家家商量买拖拉机的事。

村子与外界联系的公路挖通了,经常外出开会的岩香甩看到坝区有些村寨村民开着拖拉机,“嘟嘟嘟”地在路上跑,让出门只能走路的他很是羡慕,也萌生了买一辆手扶拖拉机的想法。他在心里盘算了很长时间,仅靠自家人实在无法在近期买一辆二手拖拉机。他最终说服了亲家一起凑钱买。岩香甩卖了3头自家的牛,亲家卖了2头,两人凑了3700元钱,请曼养贯村民小组的老庚(傣语:同年朋友)岩温龙帮忙找到了一辆二手拖拉机,请岩温龙从景洪农场开回来。岩香甩和亲家两人都不会开,只能把拖拉机寄存到岩温龙家,请他教授开拖拉机的技术。两家人买了拖拉机,成为村里的大事,在村民间口口相传。“经常摔得鼻青脸肿,真的是用命在学开拖拉机。”岩香甩和亲家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把寄存在岩温龙家的拖拉机开进了村子。那天,村民不约而同地守在入村路口的菩提树下,“来了,来了!”当“突突突”的声音越来越近时,好几个人都大叫起来。当拖拉机映入眼帘时,大家都跑向拖拉机,争着爬上车兜。寂静的小山村沸腾了。

“我们一个月开拖拉机去公社赶一次集市,天还没亮,村民就早起排队坐拖拉机。路不好,坐的人又多,经常要在上坡路或过坑时推车。哪里像现在,家家都有车,坐得安全又舒适,想什么时候出门就什么时候出门。”岩香甩说。

回忆前半生的日子,让岩香甩觉得恍如隔世。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他以前梦里都想不到的好日子,如今都变成了现实。仅4年多的时间,曼毕村民小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红泥巴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像蜘蛛网一样挂在半空中的电线再也不见了,绝大多数人家都盖了两层的钢筋混凝土新楼,想方设法扮靓自己庭院和村子的环境,家家户户用上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大部分人家买了私家车,有部分村民还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销售茶叶、蜂蜜、大红菌等特产。

“现在这日子可太美了,每天心里都像蜂蜜一样甜。吃的东西种类多,衣服裙子的颜色多,生病了寨子里就有村医给你看,我和咪涛每个月能领补贴,手机这个东西真好,贝叶经里讲的千里眼、顺风耳神力不就是这样。我和咪涛身体也好,就想着多采茶卖钱,想吃什么、想买什么就自己买,过好每一天。”岩香甩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07: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实地了解村寨干旱缺水问题
...景讷乡乡村振兴办、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弯角山村村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大寨子、烂坝田村民小组,实地走访当地因干旱导致的缺水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系列饮水保障建议。在走
2024-04-18 00:36:00
“沪滇协作”造福山区百姓 “叠水上山”赋能乡村振兴
...,村民们只好人背马驮到水源地去运水,即便后来用上了拖拉机,但把水运到柳沟的烤烟地,成本价也在每立方50元以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每亩烤烟就增加了1200元的浇灌成本。
2023-07-07 14:59:00
从底部生长的“梅树”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从底部生长的“梅树”——一个小山村产业蝶变的调查记者 吴建邦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祝雅斌 汪斯祺 江玲全省最后一个全部通电的偏僻浙西小山村,从一条小山沟的有
2023-08-21 00:54:00
一个小山村的美丽蜕变
...旁堆放,猪鸡、牛羊满地跑,村中污水遍地流,摩托车、拖拉机乱停乱放。为统一群众的思想,小组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户长会,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3次,学习借鉴外地人居环境整治
2024-05-15 02:00:00
大 银 坡 上 稻 花 香
...而起,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遍布山间,小轿车、摩托车、拖拉机、旋耕机摆满院落。寨子变得漂亮了,生产变得高效了,生活变得快捷了,乡亲们变得富裕了。“谷花鱼宴”上,猪肉、鸡肉、牛羊肉
2023-08-19 10:03:00
你好!乡村CEO
...村民走上逆袭之路——你好!乡村CEO白杨村一景谢冰红里山村一景 王杰夏橡栋刘家塘村一景 每天一早,陈彤渲驱车来到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在青山与绿水间奔跑:和村干部商量文旅
2023-09-12 07:05:00
“村里来了位好书记”
...一件事,是马玉海向平安区总工会争取3700元资金,为12户村民发放320只鸡苗,并与收购公司签订“订单式养鸡帮扶协议书”,村民们把这件事称为“送鸡入户”行动。再次来到村里,鸡
2023-09-20 11:53:00
推进医保征缴 守护群众健康
...队立足职能优势,千方百计推动医保征缴工作,切实保障村民健康福祉。在留誉镇寨子湾村76岁的村民李大爷家,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峰正手把手教其通过手机缴纳医保。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李大爷倍
2023-11-23 10:48:00
外来媳妇当支书
...小花走访村民“外来媳妇,本地支书。”芦溪县芦溪镇水山村党总支书记胡小花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小花书记”。2000年,胡小花与水山村村民谢应忠喜结连理,成为水山村的媳妇。20多
2024-01-07 07:4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