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村里来了位好书记”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20 11:5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牛玉娇

“村里来了位好书记”

“马书记,去哪里?走,家里喝口茶。”

“马书记,忙着呢?坐下休息会儿,喧一喧。”……

9月14日,记者来到海东市平安区沙沟回族乡大寨子村,初秋的艳阳温暖地抚慰着辛勤的农人,照耀着美丽的村庄,有一个年轻的身影穿梭在村子的巷道、村口、田间,忙着工作,忙着热情地招呼。

他就是驻村才3个多月的第一书记马玉海。

马玉海是6月初平安区委组织部选派到大寨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此之前,海东市平安区针对全区5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8个软弱涣散村、53个非贫困村,就如何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派了一批干部下沉基层,马玉海作为软弱涣散村驻村第一书记来到这里。

记者第一次见到马玉海时,他刚驻村一周,但那时的马玉海已经高效地办成了好几件实事。

协调平安区相关部门,将村里的两位孤寡老人送到了区福利院,为一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帮助7口之家的陈应兰纳入低保户,渡过难关……

其中最“亮眼”的一件事,是马玉海向平安区总工会争取3700元资金,为12户村民发放320只鸡苗,并与收购公司签订“订单式养鸡帮扶协议书”,村民们把这件事称为“送鸡入户”行动。

再次来到村里,鸡已经长大了不少,村民们纷纷“点赞”,村民辛菊花高兴地说:“一只鸡苗我们只掏了5元钱,有订单不愁卖,马书记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

还有一件让村民拍手称快的事,马玉海挖掘大寨子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眉户戏优势,将其纳入村集体来谋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陈来存说:“大寨子村眉户戏有百年历史,本村的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唱,我们也有自己的演艺公司,团队有26人,但是一年演出只有五六场,作为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眉户戏没有在我们的手里发扬光大。”对于这件事陈来存一直心存遗憾。

马玉海来了不到一周,有了通过网络直播宣传眉户戏,带动大寨子村发展的思路。可是,要打造直播间首先得有钱,他到附近乡镇去“取经”,很快拿出方案,到平安区争取扶持资金,在他的争取下,平安区委宣传部给予4万元扶持资金。

由此,村“两委”班子成员加班加点,打造出了眉户戏文化陈列室、非遗传习所、排练室、直播间,一切都有模有样。

当70多岁的村民张富仁第一次走进“直播间”,看着走廊上灯箱里漂亮的画面,陈列室玻璃柜里华丽鲜亮的演出服,他边走边说:“我记得以前这里不是这样,踩着红红的地毯就是舒坦,心情也舒畅,变化真大。”

张富仁是眉户戏剧团的二胡手,跟他一起来的还有村里唯一的省级非遗项目青海眉户戏代表性传承人曹长德,他开心地拿起小鼓敲打起来,其他人也很快进入“角色”,大家排练了好一会儿。

曹长德说:“马书记来了以后办了很多实事,村上大棚流转费的问题解决了,饮用水水质不好的问题解决了,村口的大坑平整出来村貌更好了,村里来了位好书记啊!”

曹长德说马玉海是他遇到过最年轻有为的好书记,短短几个月时间办了那么多实事,村里人人受欢迎,评价好。

曹长德说得没错,马玉海在大寨子村很受欢迎。

马玉海准备到村口看道路施工情况的时候,碰到陈应兰等老人在广场上晒太阳,陈应兰一见马玉海就热情地打起招呼:“马书记,您去哪儿,坐这儿来喧一喧。”

马玉海坐在板凳上和她拉起家常,“奶奶,今年资助你家的两个大学生他们在学校咋样,您儿子打工顺利不,家里的鸡长得好不好……”

“好啊好啊,一切都好,你帮扶得好啊……”陈英兰说着话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

说完话,马玉海来到村口,挖掘机正忙着平整地块。陈来存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大坑,还有一堵墙做安全墙,导致入村的主路十分狭窄,马玉海多方奔走,以西城铁路项目施工为契机,硬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争取施工方在这里免费开展村口道路拓宽工程,原来4米宽的主干道如今已有10米宽,后续还要硬化并建停车场。

忙完这头,马玉海又忍不住要到村里的大棚去看一看。

2011年开始,村里有89户农户的13.3公顷土地流转出去修建了75个温室大棚,村民农忙之余不仅可以务工,还可以收取流转费,可时间流逝,大棚老化严重,经营效益下降,村民收益受损,“大棚”成了村民们最焦心的事。

马玉海来到大棚的时候,正好遇到两位村民,他们对马玉海喊话:“马书记,你也来转转啊,大棚能好好经营起来吧?”

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可是马玉海思路清晰,很明确接下来要怎么做。

“西成铁路征占了17个大棚,剩余58个大棚申请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进行提档升级,到时候鼓励村内合作社与村集体一起经营,村民们还能就近就业。”

在和马玉海聊天的过程中,不乏感受到这种自信。记者忍不住问马玉海,办了这么多事,都是你说服别人“掏腰包”按你的方案做事,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是农村的孩子,在农村做事心里踏实,只要沟通好,大家都愿意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在事。”

如今,马玉海不光将村里的产业谋划起来了,也将党支部的力量凝聚起来了,村干部们的干劲提高了一大截。

陈来存说:“马书记的到来,给大寨子村的发展找到了实实在在、行得通的路子,现在村干部们作风好了,纪律好了,村民们反响好了,是我们的‘好帮手’。”

(来源:青海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曲靖富源:移民村里话幸福
...寨子口社区浒子村,村前碧波万顷的石坝水库风光旖旎,村里道路平整宽阔、楼房错落有致、庭院干净整洁,村外蔬果大棚、鲜花基地、魔芋基地前一派繁忙景象,处处充满生机活力。浒子村是20
2023-03-08 19:18:00
特色产业“一地生四金”
...责人刘成利的时候,他正和农户一起为果树施肥。“去年村里无花果亩产约5000斤,大部分都是订单销售,13个棚加起来卖了100多万元。”刘成利说,反季节无花果供不应求,今年村里计
2024-04-15 05:59:00
郑寨子村:发展无花果产业,一地生“四金”
...“三无村”——无特色经济、无集体经济、无产业项目。村里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大片良田撂荒。岱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恩东说,去年以来,岱岳区专门成立了壮大农村
2023-01-05 14:19:00
这个村子把小西红柿种出“大名堂”
...。”68岁的孙玉英既是高青县芦湖街道寨子村的村民,也是村里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在家门口便能就业,是最令其欣慰的事。寨子村位于高青县城东南,毗邻城区,有1191户、3
2024-02-29 07:40:00
山东泰安:405个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郑寨子村农业合作社社员在水果大棚内采摘草莓。 4月14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郑寨子村农业合作社社员在蔬菜大棚内为茄子授粉。 4月14日,山东省泰安市
2023-04-16 09:28:00
傣家寨子 过好日子
...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胡蜂标准种群繁育基地,整齐地摆放着600多个特制的蜂箱。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信心哪来?驻村工作队帮出主意翁冷村有782户
2024-04-03 15:57:00
山村巨变 梦想开花
...目。“现在的孩子真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根本不愁吃,连村里小卖部都有很多东西卖,我前半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家人和自己吃饱。”岩香甩说。他脸庞黝黑,身躯瘦弱,曾担任勐海县勐混镇曼赛村
2023-05-29 05:03:00
高青县花沟镇岳家村党支部
...土壤和黄河水灌溉。”岳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玉海介绍,目前整个种植基地建设了5座冬暖式大棚、8座春秋式大棚,前段时间冬暖式大棚的吊蔓西瓜已经采摘一空,销售价格平均在每斤
2024-05-07 07:56:00
...了新汽车的,有花了上百万元盖起新房子的,还有努力把村里的特色稻米卖到北京、上海的……就连村小组也开始琢磨,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幸福生活的大道,这个小小的傣家寨子越走越稳。不过,
2023-01-17 04:2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