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最近到处都是“小阳人”已经是见怪不怪的问题了,既然疫情已经放开,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轻松面对。
有网友在网上投稿表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就开始发烧,尤其是前3天,一直在38.5-38.7之间徘徊,因为自己是一个人住外面,心里也是非常的着急,就怕自己烧成一个傻子。
父母一直给自己打电话,就怕自己被烧过去,同时还叮嘱自己千万不要开空调、也不要用电热毯,这样发烧就不会太难受了。
关了空调、电热毯之后,发现身体果然舒服很多,再量自己的体温发现,体温确实也降下去一点了,所以这位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要是阳了不要用空调、电热毯,但是可以多泡脚,这样的话身体发汗多一点,就能更快的退烧。这个女孩说的头头是道,那她退烧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下面大家一起来扒一扒。
看了以上网友的分享,大概会有人存在这样的疑惑:
既然泡脚是让身体发汗,一样是出汗,为什么开空调、用电热毯让身体出汗就不可以?
要是被爷爷奶奶带过的人,小时候发烧想必也有这样的经历,他们总是会用厚厚的被子把你裹得紧紧地,动都动不了,说是出一次汗就可以了,民间称这样的做法也叫“捂汗”。
那发烧“捂汗”可不可取?
虽然都是发烧,但是发烧的类型有很多种,小时候还没有新冠的存在,之所以发烧也多是因为风寒感冒引发的,身体里寒气重怕冷不出汗,那就要祛风寒,祛风寒的方法不仅是吃药,还有就是捂汗。
适当的捂一捂汗,不仅是避免身体发冷,也是因为汗液从皮肤大量分泌之后,也会带走身体一定的热量,所以达到退烧的效果。
虽然这个方法对身体退热有用,但如今疫情放开后使用,也要在2个条件之上
第一个条件
就是你的体温没有超过39.5℃,可以捂汗,但要是体温已经超过这个温度的话,这个时候盲目的“捂汗”可能会导致体温更高,退热效果全无,还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第二个条件
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而发烧的,如果是因为感染风寒的话,在体温不在危险临界值的话是可以捂汗的,但如果是因为感染新冠发烧的话,其实是不建议使用“捂汗”这个方法的,例如用盖上厚厚的棉被、使用电热毯、开空调等。
那感染风寒和感染新冠,有什么区别?
感染风寒:
其实这就是感冒,但主要症状是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低烧等,但一般5天左右的时间就会好转,中间并不会有其他严重的病症。
感染新冠:
这是感染病毒引发的发烧,虽然一开始是低热,但是很快就会发展为高烧,且还伴有咽喉肿痛、头痛、浑身肌肉关节酸痛的症状,有些人还有嗅觉、味觉迟钝失灵症状,严重会有恶心呕吐感觉。
所以说,虽然都有发烧症状,但这两种疾病的总体症状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如今是冬天,天气严寒,也是流感高发季节,碰上疫情放开政策,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辨别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热,不要盲目的捂汗。
尤其是孩子,盲目的捂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呼吸衰竭、呼吸停止、脱水等症状,增加生命危险。
我们再回到那位网友分享的经历,她关了空调和电热毯之后,身体确实舒服很多,但泡脚也会让身体出汗,为什么泡脚之后她发烧的症状也好转了?
感染新冠后,泡脚退热这个方法是否可行?
泡脚这是属于物理降温的一种方法,不能直接让身体退烧,但是可以辅助退烧,因为泡脚促进双腿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散热,利于身体降温。但要是患者体温本身已经很高的话,是不建议泡脚的,会加重体温,不利于身体健康。
感染新冠之后看自己体温并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可以泡泡脚,但水温不要过高,泡完脚之后有一件事一定要做。
喝水!最好是电解质水!
因为身体出汗散热,身体水分会因为汗液分泌流失,身体里的营养物质也会流失,所以泡完脚之后一定要多喝水,不仅是提高免疫力,也是因为喝水促进代谢也是有利于热量排出,可以是温开水,要是会做电解质水的话更好,多喝电解质水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微量元素,让身体更好恢复。
如何制作一杯电解质水?
电解质其实就是身体里的一些营养元素,但是存在身体里的形式确是离子,例如钾、钠、镁等,而电解质水其实就是一些既能补充身体水分,又能补充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茶水、果汁、蔬菜汁等,里面加一点盐就是了。
综上所述,如今感染新冠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要是发烧了就要及时的想方设法应对,例如在体温不是很高的时候泡脚,还有就是进行温水擦拭身体、冰敷法、少穿一点衣服散热等都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发高烧最好是借助药物的帮助,不要硬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4 23: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