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抑郁症将成致残首因?专家提示关注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更好回归正常生活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04 13:40:00 来源:鲁网

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旨在增进人民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过往大众多认为残疾最常见的是受伤所致的肢体残疾,但事实上,抑郁症已经成为致残的重要诱因,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预警,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残诱因。

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其中就重点提及要加强对抑郁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治疗。然而,在高患病率的现状下,抑郁症识别率、就诊率却很低,我国抑郁症就诊率仅8.7%,就诊患者中仅有51.5%使用药物治疗。

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主任王化宁教授呼吁全社会重视抑郁症患者的诊疗及全病程规范化管理,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生活,从而降低致残率。

抑郁症残留症状别忽视,背后暗藏致残风险

“我们所说的抑郁症致残性是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维度考虑的。”王化宁教授接受华商网采访时介绍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残疾的定义不限于躯体上的完整性,还包括了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等社会功能维度,有部分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损失接近于重度致残状态,所以抑郁症也被视为致残性疾病。

抑郁症是生理、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丧失和精力减退,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睡眠和食欲改变、自卑感、自杀念头等症状。

王化宁教授表示,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类疾病不单单是心理问题,患者大脑也往往伴随功能异常。“我们可以看作一辆车它外表的硬件看起来都是好的,但是这辆车的运转和行驶出现了问题。”因此抑郁症的治疗以器质性的干预为主,主要通过药物的手段治疗抑郁症。

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治愈后恢复了自己的社会功能,“但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太好,长期无法恢复社会功能,无法正常上学或者工作,接近功能丧失,可能已经是在残疾的范围里了。”王化宁教授表示, 抑郁症的复发率一年在60%以上,两年的复发率则接近80%,反复发作也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进一步丧失。

这背后是因为抗抑郁治疗中的症状残留,正在悄然侵蚀患者的社会功能。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比例约为30%~50%,常见的残留症状包括焦虑、认知损害、疲劳、快感缺失等。对此,王化宁教授作了生动的比喻,“就像一个建筑着火了,它可能是有多个着火点,我们在灭火的过程中找到几个着火点就能把火灭掉,但在可能还隐藏着其他潜在的着火点,没有被灭掉,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再次着火。”

抑郁症应坚持规范治疗,以全面恢复社会功能为目标

一份基于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研究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仅有7.1%的抑郁障碍患者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且最终仅有0.5%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

不少精神科专家强调,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只要积极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抗抑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依旧是当前抗抑郁治疗的基石。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若没有完成巩固期治疗疗程就停药,复发风险陡升,多次复发的患者则无法彻底治愈,必须学会如何与这一疾病共同生活。

目前,国内外权威抑郁症诊疗指南中均强调“获得临床治愈、减少复发风险、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全病程规范治疗的长周期疾病管理中,抗抑郁药物是最为关键一环。无论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引发的治疗中断,还是治疗后的残留症状,都是导致抑郁症复发的高风险因素,也是全病程规范治疗的“绊脚石,严重阻碍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

学界公认的单胺假说认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个递质通道活性降低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且三大递质系统的紊乱会通过影响不同的脑区导致不同的抑郁症状表现。大多抗抑郁药仅对5-HT和NE两个递质有效,但对DA的干预较少,而DA往往与正向情感、动力快感等呈现相关性,这成为抑郁症治疗出现认知损害、快感缺失等残留症状的重要原因。“实现多机制的调控,尤其是可以同时作用于三个神经递质系统的创新药物,目前是我们期待看到的研究方向。”王化宁教授表示。

2022年11月,首个国产抗抑郁1类新药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获批上市。临床前研究表明,其对于5-HT、NE和DA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作为具有三重再摄取抑制作用的抗抑郁药物,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的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利于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全病程规范治疗。

在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王化宁教授呼吁全社会不要回避抑郁症话题,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这一疾病,帮助患者更好回归生活,实现社会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因抑郁症致残的情况。

责任编辑:吴英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18:45:4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36岁精英崩溃:人生被家人设计
...自:扬子晚报36岁精英崩溃:人生被家人设计专家:男女抑郁症状大不同,男性更少主动寻求帮助“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下一句“只是未到伤心处”却戳中了不少男性的心。据
2023-10-27 04:46:00
靠自我调节就能治好抑郁症?专家提示这些误区不要踩
...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需要早发现早干预。那么,对于青少年抑郁症可能存在哪些认识误区?又该如何应对?在本期《1分钟养生课》上,北京师范大学党
2023-02-15 09:09:00
2022年《抑郁症患者功能恢复状况蓝皮书》发布
...普平台和抑郁互助社区渡过,联合灵北中国共同开展针对抑郁症患者及家属的调研,近日发布了《抑郁症患者功能恢复蓝皮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病区主任白汉平表示,抑郁症
2023-01-18 11:32:00
病耻感相较抑郁症或给患者造成更严重影响,专家呼吁寻求治疗
...据显示,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和高压职业人士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据统计,中国目前约有4800万抑郁症患者,与高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抑郁症识别率、就诊率及治愈率均处于较
2023-10-10 17:35:00
为何逍遥散治更年期情绪障碍效佳
...。据数据统计,绝经过渡期早期,28%~47%的女性报告出现抑郁症状,这一时期抑郁症状增加的几率高于绝经前阶段;女性在更年期或绝经后早期患重度抑郁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时期高出2~
2023-09-07 06:49:00
寒冬来袭抑郁起 专家建议请记取
...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有的甚至演变为典型的季节性抑郁症。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常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马艳春解释,抑郁可归结为“郁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其
2023-12-06 09:59:00
正中医者|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张云程主任:走出阴霾,拥抱阳光,中医视角下的抑郁症
分享语:探寻情志失调的根源与治疗之道,全球3.5亿抑郁症患者的新希望。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种严重的疾病去看待。“你就是想得太多。”“你就是矫情、闲得慌。”“哎呀看开点
2024-02-22 15:24:00
“联合起来,消除病耻” 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举办
...抑郁障碍的高发期,当我们无法科学识别的时候,常会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压力大、不够坚强等生活问题来看待,从而延误了诊疗,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
2023-10-11 16:41:00
正确认识抑郁症,驱散“情绪阴霾”
...文转自:桂林日报□本报记者 胡晓诗近日,歌手李玟因抑郁症离世的相关话题被广泛讨论。那么,抑郁症会出现什么症状?朋友或家属患上抑郁症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
2023-07-21 15:2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