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丐户”、“姆师”、“乐户”等“贱籍”是什么意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11: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剧中殷紫萍出身卑微,市井气浓厚,想要通过厨艺,出人头地,因此好胜心非常的强。但是她有点虎,没心计,不识字。殷氏一族自洪武年间因本是张士诚旧部被编为丐户,便代代受尽歧视,沦为贱民,不许应科举,终身行贱业。父母为她脱奴籍散尽家财,最终只剩下她一人,受尽欺负。

“丐户”、“姆师”、“乐户”等“贱籍”是什么意思

所谓“姆”,是古时受雇于大户人家,以代为照看儿童或料理家务为主,妇女的一种称呼。

所谓“姆师”,只是不再行照顾儿童或料理家务等工作,改为向家中女孩子传授或教导“妇道”的女性“老师”。

虽然“姆师”的职责与私塾中的先生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却没有私塾先生那般的名望与身份。

在《尚食》中为了寻找冒名顶替进入“尚食局”的宫女,少见的在影视剧中引出了“丐户、乐户、贱籍”这些名词。

虽说剧中借由姚子衿之口,大致解释了何为乐户与丐户,也通过殷紫萍哭诉自己的身世,表达出这种身份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悲惨与不幸的。

但终归是篇幅有限,更何况二人在宫中那“无忧无虑”的表现,很难让人对这种身份产生同情感或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丐户、乐户”只是许多“贱籍”中的一种。

从历史上来说属于贱籍的人群非常之多,像是“奴婢”、“部曲”、“驱口”、“堕民”以及“隶、卒、优、娼、殡”等等,都是贱籍或“贱民”的范畴。

这些人在任何一个朝代,其社会地位都远远低于贫穷的普通人。

他们不仅不能与普通的民众有通婚的机会,甚至连就学的机会都是没有的。

所以大部分人最终都沦为了乞丐、罪犯或去从事特种行业。

《尚食》中所讲到的丐户与乐户,其来源与出现有许多不同的原因。

一般来说这两种称呼,特指殷紫萍的祖籍所在地浙江绍兴一带所受歧视的平民。

他们除了被称作丐户或乐户之外,还被称作“怯邻户”。

皆因为虽然他们与一般普通民众毗邻相处,但却在习俗上悬殊很大,同时又因为社会地位低下,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别人的轻蔑下度过。

对于这群丐户或乐户的起源,在历史上有许多的讲法与传说。

其一是: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元朝末年的蒙古或色目人,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这些人留在南方的蒙古或色目人变成了贱民,也称之为“堕民”。

其二是:这些“贱民”都是前宋、元两朝罪犯的后代,他们只能从事像捕蛙、卖汤、媒婆、卖珠等“低贱”的工作,并兼有从事“特种行业”。

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之后,以“士、农、工、商”这四种职业为代表的“良民”阶层,便是一种可流动性的存在。

他们可以通过教育来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目标,任何人都有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可在良民阶层之下的贱民阶层,则完全没有这种机会与可能性。

因为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对他们有着严格的限制,他们的身份是世代相传的,是不能逾越和流动的。

而这便是殷紫萍在向姚子衿谈及自己的出身之时,为何会有如些大的反应。

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何殷紫萍要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保住自己进入尚食局的机会。

因为一旦她被查出是丐户或乐户的身份,那等待她的将是连蝼蚁都不如的结局。这也是为什么姚子衿的姆师,为何如此执着于让她一定要夺回本该属于她的东西。

因为她的一生已经无可改变,她或许已经将自己的希望投射到了这个她自幼便悉心调教的姚子衿身上。

她或许想要借由姚子衿,来达到自己摆脱贱民身份的期望吧。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类似对于贱民阶层的制度与法律。

但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在《论语·为政第二》却谈到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的想法,并随文给出了他的解决之道。

孔子这样主张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从孔子的角度来看,君主虽然可以用政令来治理百姓,也可以用重法来整顿百姓。

而且百姓为求免于受到惩罚,或许不会去、少去行犯罪之事,但这样治理下的百姓,却是没有“廉耻”之心的。

如果可以用道德来引导自己的臣民,同时再用礼制来同化百姓。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百姓有羞耻之心性,也同样有了归顺与臣服的真心。

虽说历朝历代明君圣主并不少见,但对于孔子的这一番话,又有几人可以真心做到的呢?

“恩威并施”始终是大多数有意做出一番事业君主的首选。

也正是如此,像丐户、乐户这等的贱民,在哪一个朝代都不曾消失。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尚食》中的殷紫萍与姚子衿的姆师。

不得不说,《尚食》的主创团队在历史内容上的着墨,确实是下足了功夫。

大到朝堂之事,小到黎民百姓,处处都透露出本该属于明朝的故事与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封建政权下的良贱等级制度
...,法律地位类同畜产。“贵”和“贱”这两个字,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具有浓浓的地位悬殊之感,所以这是一种阶级社会的糟粕
2023-10-26 09:02:00
带你了解宋朝真实的乐籍制度
...令或镇将”,都含有抑制教坊乐人滥用恩幸,获取高官的意思,教坊乐人的身份依旧是他们获取更高社会地位的碍。由此可见,从北魏时期开始的乐籍制度发展到宋时期已大不同,宋时期乐籍制度下
2023-07-28 14:05:00
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晋国内乱,竟先后为周王室、晋国敲响灭亡丧钟!
...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领导者应该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故天命在于民心,而非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就可以推翻他。如
2024-02-19 15:32:00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会中,除了广大的平民阶层外,还有一群处于平民之下的贱民阶层,这种良贱关系被法律明文规定下来,几乎是牢不可破的。废除贱民制度是一位仁义明君的必然选择,最后就是上层建筑了,统治者
2024-06-23 20:31:00
...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意思是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
2024-05-26 11:21:00
雍正为彰显改革决心,废除了实行几千年的贱民制度
...并不是只有这四种人,在这四种人之外还有一种人被称为贱民。贱民这个称呼在中国由来已久。不过在雍正皇帝刚继位的时候就废除了。我们看一下具体状况。贱民在我国起源很早,一般都是战俘或
2023-04-16 12:04:00
《清明上河图密码》历史不该如此戏说,宋齐愈的“贱民”身份之谜
...宋齐愈(丁旦)这个故事最终真相大白后,对他的这个“贱民”身份产生了质疑。 因为无论是历史上的南北两宋,还是剧中所描绘的宋朝,都与宋齐愈这个“贱民”身份有着严重的背离与不切实
2024-12-24 00:50:00
子路提拔子羔引争议,孔子怒斥‘误人子弟’
...个不到1.3米的学生,撇撇嘴评价了一句:“柴也愚!”啥意思呢?就是说,高柴面相憨厚,笨笨的。可子路的看法,跟老师不同,他认为这个学弟有才干,能管理好一县之地,便举荐他做了费县
2024-04-10 19:52:00
古人的称呼有讲究,姓氏名字不能乱叫
...们对他的称呼,则是子,或者夫子。子和夫子就是老师的意思。《弟子规》:“称尊长,勿呼名。”比如我们在中学时代,都学过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开篇写道“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023-01-19 15: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