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3 20: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十分严格的等级社会,费孝通先生形象的将其形容为“差序格局”。“贱”在传统社会中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贵贱”之“贱”,主要指生活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贱。

清代社会中,除了广大的平民阶层外,还有一群处于平民之下的贱民阶层,这种良贱关系被法律明文规定下来,几乎是牢不可破的。废除贱民制度是一位仁义明君的必然选择,最后就是上层建筑了,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打压威胁到自己江山的地方绅矜。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一、清朝废除贱民制度

1、雍正时期经济制度的原因

满洲政权建立后,土地兼并,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税收制度难以满足国家需要,农民苦不堪言,“摊丁入亩”由此应运而生,其主要规定就是你有多少的土地就按照土地的量去交税,为了扩大税收的来源,政府采取这项措施是相当明智的。

为了进一步适应其政策能有效安稳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为了增加国库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政府统治人民的力度,使得土地与劳动力实现了部分程度的休养生息。农民压榨减轻,数量略微增加,缓和了旧的按丁征税政策的弊端,为日后贱民的废除埋下伏笔。

主体间的不平等导致经济缓慢发展,因此废除贱籍势在必行,只有废除贱籍,各个行业才能平稳健康发展,各个主体逐步解放出来自由去参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清末经济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废除贱籍,是当时经济环境的大局所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清朝废除贱籍是不可避免的。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2、统治者的执政理念

统治者的思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涉及到自己的地位的安稳,所以各个统治者都采取爱民仁政的思想去掌管自己的国家,如果一个好的执政者的思想仁厚,对子民仁慈,毋庸置疑的是他的国家一定繁荣昌盛,所以各个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理念去管理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雍正帝关心爱民,始终为民着想,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对民爱戴有加,认为都是自己的子民,不应有贵贱之分,雍正在其做亲王期间,认真研究佛学,对佛经有所研究,并颁布了《御选语录》。

雍正帝这种佛学思想对其治理国家起到了重大作用,让人们更加信任,更乐于在其统治下去生活,而没有什么怨恨,同时也深受儒家经典仁爱思想的感悟,才做出了废除贱籍的最要举措。

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成立的朝代,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对满汉关系的处置也是非常谨慎,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否牢固的处于安全地带,因此满汉关系异常敏感,为了更好地统治汉族人民,必须缓和之间的矛盾。

因此清除前朝留下种种弊端还是势在必行的,因为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与贱民阶层的关系,废除贱民制度,能有效地取得人心,有利于人民乐业,社会的和谐,消灭汉族人民的“排满”“反满”情绪,改善了满汉关系,打击和压制了威胁中央统治的士绅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其政权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二、康雍乾时期优伶管理特点

1、中央与地方统一治理

康雍乾时期清政府深知优伶之利弊,在中央引导下,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实施一系列整顿措施,颁布具体的政策条令管理优伶,使优伶得到有效管理,这对于清政府巩固统治,整顿社会风气产生重要作用。

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优伶演戏容易造成奢侈浪费行为,不赞成聚众演戏,康乾时期类似告谕更是不在少数。对于宫廷优伶、民间优伶以及家庭优伶更是制定诸多政策条令,对优伶加以管理。

除了继承前代关于对优伶衣食住行等方面管理政策之外,中央朝廷还针对优伶产生的各种特殊情况颁布条令加以管理,比如禁止盛京地区演戏,禁止男性优伶蓄发等内容,与之前历代相比,优伶管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规定更加严格。中央一方面采取劝诫方式,在官吏百姓中间劝告优伶之弊,使其切勿沉迷其中。

另一方面,制定严格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优伶以及地方官进行严厉处罚,充分体现了康雍乾三帝宽严并济统治思想,使优伶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其弊端也深入人心,也体现出中央对优伶管理的重视,同时,也对地方管理优伶起到了重要地导向作用。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2、地方有效实施政策

康雍乾时期皇权高度加强,在中央导向下,各地方政府颁布大量政策条令对优伶进行管理,总体上看,各地方官发布管理优伶条令具有颁布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打击力度之强的特点。

在中央影响下,各地方官针对本地区优伶所产生的乱俗害政行为,颁布诸多条令,既有对优伶群体管理,如禁止蓄养家优、禁止将闲散女戏优伶容留在家、驱逐外地优伶和令本地优伶改业等条令,又有对优伶演戏的管理,如禁止夜戏,禁止在戏船、寺观演戏等等对优伶演戏时间、地点以及内容的各项规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各地区颁布的条令政策数量甚至超过中央,为了使优伶能够尽其本职,肃清其弊,各地区采取软硬兼施方式,在条令中严加劝告与优伶为伍、沉迷优伶演戏之弊。同时,建立并强化监督机制,使乡邻保甲举报优伶违反规定之事,并实行连坐制度,对知而不举的乡邻进行相应处罚。

此外,对失察地方官员采取强制性处罚措施,更对违反地方规定优伶进行严厉地处罚,总体上看,各地区对优伶管理执行力度较强,涉及省份较多,在各地方政府积极治理下优伶得到有效管理。

在中央和地方影响下,在一些乡约俗训、家规中明确规定禁止本族人员与优伶一辈想混、禁止优伶入门等内容,对各地方管理优伶多了一层保障,有利于促进各地区管理优伶政策有效实施,也体现出中央和地方管理优伶政策是受一些百姓支持的,所以乡约家规的约束对优伶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体上看,在中央正确引导下,康雍乾时期各地方政府严格整顿优伶产生的种种乱象,使优伶和优伶演戏之弊受到了一定程度限制,有效管理了优伶,中央和地方的统一管理对于整顿社会风气,促进民间生产生活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三、废除贱民制度的深远政治巩固

1、提高贱民地位

统治者为了更为方便的统治最底,层的人们,因此做出了一个极为不平等的划分,就是贵贱之分,这是一种太有阶层层次的划分,“除贱为良”消除了这种不平等标志,标志着政府从法律上正式取消了对贱民的特殊压制办法,为贱民改业从良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政治和经济上免受不应有的歧视和欺压。

比如倡优类贱民,政府颁布了“除豁令”,其地位以及应试出仕的权益也有所提高。清代贱民应试权益是其地位提升的又一体现。

贱民的解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种改变,生产关系的变化随之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一种双向的改变,两种力量的冲撞势必利于政府的长期稳定发展。

2、削弱了人身隶属关系

雍正皇帝废除贱籍后,推行了一系列对策来整治前朝留存下来的缺点,这在某种意义上融入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对底,层群众真实身份松驰的必须。

豁除贱籍现行政策的实行,达到了底,层人民对真实身份影响力的要求,解决了长时间具有的各种各样不利社会稳定的难题,是历史时间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推动了那时候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生产要素和生产主力发展趋势的规定。

雍正的“开豁为良”政策,对解放生产力和缓和民族矛盾所起的作用

结语:

明清时期的贱民阶层在社会发展底,层艰难的生活着,可是其聪慧是没法遮盖的,贱民规章制度的废止对贱民阶层可谓是一件大好事,缓解了贱民的心身压力,让贱民阶层更悠闲自在去展现自身心所感,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废除贱民制度的经济与政治动因
...。贱民这一阶层的存在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于经济水平的低下,人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生存下去,势必会从事一些在当时不被看重职业,如奴婢,如优伶,以
2023-11-09 05:36:00
聊聊古代不通“人性”的制度,既残忍又符合历史发展
...朝开始,历经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从推动生产力发展到逐步拖累社会发展,至秦汉时期,彻底被封建制度所替代。奴隶的来源主要是从战争中掠夺,胜利方将掠夺来的俘虏分配给贵族
2023-06-20 10:47:00
为什么到了清朝人口就突破到一亿了
...除人头税。税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解放生产力。百姓变得富裕,有能力养更多孩子,最终人口大幅增长。
2023-04-28 12:04:00
秘密建储、文字狱、密折制度,雍正帝三管齐下打击朋党的威胁
...的矛盾,一直严重破坏了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稳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朝的帝王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打击朋党,消除朋党之争,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朋党的存在会严重威胁到皇权的稳固甚至王朝
2023-05-20 13:14:00
...行的。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生存方式等方面曾经起到过“相当革命”的作用,但也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代价、矛盾和局限,指出“资
2023-11-10 09:52:00
雍正帝:从勤政明君到历史争议,揭开清朝最神秘皇帝的真实面貌
...政策。他推行“屯田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他还注重水利建设,修缮河道,以防洪涝灾害,保障粮食安全。在军事方面,雍正帝意识到国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西北边疆
2024-11-26 10:46:00
汉武帝迫使匈奴人西迁,对欧洲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响是深远的,一旦体制奠基下来,后来的民生,教育以及生产力都将受到它的影响。世界上的社会体制有很多,每个国家不尽相同。从整体上来看,这些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
2022-12-22 20:02:00
...,开化了就是“华夏”。蛮夷和华夏的区别,实际上就是生产力水平和文化习俗上的差异。雍正强调,“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
2024-04-29 20:35:00
...去留提出一个难题。因为他们几乎是当时“仅有”的茶叶生产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也是贡茶供应的保证。所以车里宣慰司不得不亲自到茶山进行一轮实地考察。结果发现真的就跟易武土司上报的
2023-08-24 14: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