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以评价改革激发大学生创造力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05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开栏的话

观,视也;察,复审也。观察,是为了透过表面,深入内里,找到真相,获得真知。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观察家”栏目,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从有趣的教育现象或引人深思的教育问题入手,追根溯源,循序渐进,挖掘出常人所不见、所未察的教育本质方面的智慧。借观察家之眼,一窥教育之真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育人合力。

日前,《北京大学校报》发布的《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一文,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事实上,文中的观点并不算新鲜,国内不少高校已在试行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即用A、B、C、D、E等字母来表示学生的成绩水平,而不再采用百分制或绩点制。但为何这一改革如此引人关注?其背后的深意值得进一步探寻。

若说“天下大学生苦绩点久矣”,显然有些言过其实。绩点的完整概念叫平均学分绩点(简称GPA),不同国家或高校对GPA的计算和使用有所差异,但大致可划分为绩点制和等级制两类。我国高校自1999年以来普遍采用绩点制,并通常采用百分制的算法给出GPA的值。换算方法就是把各科成绩按绩点数乘以学分,再以总学分除之,多年来这种方法已被广泛接受。绩点制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值形式体现成绩,因此容易造成学生每分必争,为考高分而严重“内卷”。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时代迅速步入普及化时代,上大学的门槛有所降低,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助力读书破万“卷”,对学生评价机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准确地说,目前这一改革尝试不能叫“放弃绩点”,而是“改革绩点制”或“改为等级制”。改为等级制意味着不用分分计较,如学生无论考到90分还是99分,都属于A级。当学生发现拼尽全力多“卷”几分可能意义不大,集体行动的逻辑就会改变,更多的人会倾向于多学一些自己感兴趣或社会更需要的本领。从长远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应用能力。我国当前正致力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尤其需要更多这种类型的探索与改革。

当然,也不能过于乐观地认为,只要改为等级制,“唯分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大学生就不“卷”了。但客观上至少有望把原来那种分分计较甚至分厘计较的过“卷”竞争,变成一个相对宽泛的竞争范围,让大学生紧绷的神经变得稍为舒缓一些。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学校的成绩评定改革发出一种积极的信号:大学生在绩点上不应太“卷”,而应得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本科生而言,GPA虽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但并不是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除了GPA,本科生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实习经历、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加以体现。传统的绩点制过于侧重量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视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实际应用。事实上,这既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现代大学为国家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

近年来,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发展,人类未来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到底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核心能力才不至于被人工智能替代?未来已来,教育外部的世界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内部的变革刻不容缓。而这样的变革往往是从基层探索中发生并产生裂变的。比如,像此次大众比较关注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是一个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典型例子,因为采取合适的方式评价学生本就是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应有之义。尤其像北大、清华这类头部高校,更应带头改革和优化学生评价方案。这些学校的学生事实上都已经过高度筛选,在学业成绩上证明了自己,更有底气推行以创新为导向的自主评价。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改革和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来,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泛征询了学生意见,因为学生才是被评价的主体。任何重大改革,都应尊重基层创新,我们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由局部到整体推动评价改革不断优化。当更多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能达成共识,多元化评价才会落地生根。这些观念会渐渐冲击以往习以为常的办学实践和评价方式,会有更多的学生从“卷”中走出来,尝试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尝到甜头的大学也会更加积极地探索如何让更多学生获得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创造力会被更好地激发出来,大学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

从绩点制向等级制改革,是高校在反“内卷”、关注大学生多元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但这一小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期待在此基础上更多高校能在未来人才培养改革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当然,高校内部改革只是一个起步点,还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有力支持与保障。社会系统尤其是作为需求端的用人单位,是以学历、学分绩点还是以能力、思维、视野为最重要的招聘条件,即GPA改革能否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主要需求端是否需要GPA或需要什么样的GPA。无论是绩点制还是等级制,都只是评价体系的伴生物。没有评价显然不可能,但要有与时俱进推行评价改革的精气神和行动力,从真实的人性出发,从真实的社会需求出发,让更多的大学生挖掘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唯有如此,读书破万“卷”方能实现。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音乐理论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之前,必须明确其改革的理论支持、
2023-12-30 07:05:00
沈阳工业大学举办“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主旨论坛
...高继慧教授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元生态 激发教师教育创造力》为题,从对学生学习力、思考力的培养角度引导教师思考教学有效性、教育有效性,强调课堂时光尤其宝贵;从对学生成为人、成为
2024-03-19 10:49:00
升维高考院重新定义高考:叶锋博士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适应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应试的机器。\"在实践中,叶博士开发了一套多元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关注学生
2025-02-15 18:11:00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引导教师将创造力聚焦于课堂讲述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 哈正利作者:《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13版)【教育评价改革进行时②】“老师,
2024-05-28 04:35:00
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凝聚青春力量
...助青年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有生力量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这些年,为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我市出台了《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
2023-01-17 04:17:00
...要求、新使命?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生创造力如何培养?结合中山大学近年来的办学经验与探索,朱孔军进行了深入解读。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2025-03-17 15:21:00
武术何以“思政”?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沉浸式精品线上课堂
...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和理论实践的创造力。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马晓军对《武术》课程建设实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武术》课程打破了传统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
2023-10-19 10:50:00
泰安市工商中等专业学校:培成才之基 铸匠心之魂 育时代新人
...管理权限下放至专业部,大大激发了各专业部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同时,建立学校党委委员包保指导专业部机制,确保放权不放责。实施一年来,各专业部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增强。学
2023-07-20 11:59:00
...境呈现,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启:启发学生创造力新课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核心课程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通过课程素养这一形式实现的。课程的核心素养贯穿于新课标的每一个环节
2024-04-18 10:0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