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糖尿病作为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紊乱,导致血管中的糖分浓度持续升高,若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调理治疗就会诱发高血糖,最终恶化为糖尿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朋友发现血糖升高时已经处于糖尿病的状态了,这个时候也直接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这会直接增加治疗的难度,要知道自己的血糖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就要明白血糖的具体参考值。
01血糖新标准已公布,不是3.9-6.1,不妨自测,其实你的血糖并不高
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血糖的标准数值。原先血糖的标准数值一直是空腹血糖3.9~6.1,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饮食方式的转变,也让血糖数值发生了些许变化。
对于南方人和北方人,地域差异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所以血糖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在以前的时候,空腹的血糖标准是3.9~6.1mmol/L,但是现在已经调整为4.4~6.1mmol/L,特别是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对新标准应该有所了解。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测量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范围。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只要保持在7.0就可以。
对于小于65岁的老年人来说,空腹血糖值建议控制在4.4~7.7。
大于65,只要不高于7.8即可,而餐后血糖不得超过11.1。
不同年龄段血糖标准是不一样的,建议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血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并发症效果。一旦出现严重血糖偏高现象,就应该遵从医嘱,服用相关药物,也要积极调节自己饮食。
02高血糖的5大症状表现
1.多饮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体内的渗透压高,常有口干的感觉,因此喝水的次数和量都比以往增多;
2.多尿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造成渗透性多尿,即排尿机会和次数都比较多,尤其是夜间由于血糖升高,多次起夜影响睡眠;
3.容易饥饿
患者由于胰岛素的量和作用都不足,因此摄入的营养物质在胰岛素不足时,不能被充分利用,被细胞摄取产生能量,而机体在没有能量的时候就会有饥饿感;
4.心跳加快
主要会出现心率明显的增快,而且在没有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出现,呼吸也会出现逐渐的急促,对于正常的生活也会造成影响。
5.视力下降
如果出现了长期血糖偏高,很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出现血管病变,而且还会引起视力下降和看东西模糊,甚至还会诱发失眠的可能性。
03预防高血糖,每天做好三件事
1.增加活动量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
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
想要预防糖尿病,限制每日热量摄入很有必要,应每日维持在1200~1800千卡。长期维持这一状态,既能够减轻体重,也能维持血糖的平衡。同时,在日常饮食选择中,应尽量以富含膳食纤维类的天然食物为主,比如谷类、水果、蔬菜等等。
对于想要远离糖尿病的人来说,应谨记以下饮食原则:少荤多吃素、少红肉多吃白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盐少量多餐、少吃多动。
3.作息保持规律
血糖要保持正常关键是作息规律,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进行调节,很多疾病的患病率会下降。很多人却经常熬夜,有睡眠障碍也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很容易在睡眠时间不足之后影响内分泌,身体的内分泌失常,糖尿病这种代谢障碍性疾病更容易出现。
为了让胰岛功能发挥分泌出胰岛素控制血糖,应该保持好的习惯,每天作息规律,做到早睡早起,有充足睡眠进行调节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04这几类人,更容易患上高血糖,尽早预防
1.肥胖的人群
肥胖是导致高血糖的高危因素,高血糖和胰岛素缺乏、糖代谢调节异常有关,过于肥胖会降低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让人血糖升高,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高血糖发生。
2.50岁以上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组织对胰岛素降糖作用的敏感性会降低,即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其次,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会减少,进而会降低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有效利用,此时身体脂肪构成比例增多,也就更容易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有遗传病史的人
如果祖父辈患有糖尿病的话,这类朋友爆发糖尿病的几率会比普通人更大,所以这类朋友更应当注意控制日常的饮食。
4.心理状态差的人
一般压力大、抑郁、焦虑状态下更容易摄入更多食物,特别是女性群体,她们还特别喜欢选择甜食,如果长期如此的话,对胰岛施加负荷较大,更容易诱发糖尿病;
另外,长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也会增加多种细胞突变情况的发生、不仅可能破坏胰岛细胞,还可能诱发更多的疾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