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7 17:40: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封建王朝一向重视等级制度,爵位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在清朝这个由满族建立的王朝,爵位向来只授予皇族及满蒙顶级功臣。汉族官员即使建立巨大功勋,也难登这一殊荣。这体现了清初对汉族的排斥与防范。

然而随着清朝对内统一和对外开拓的进程,清帝渐明白需要汉族力量来巩固统治。在这过程中,仅有5位汉人被提升到公爵,但真正可以世袭的只有1人。这“五人封公,一人世袭”,反映了清朝在民族政策上左右摇摆的尴尬。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黄梧的海澄郡公,破格的开端

明代末年,郑成功起兵抗清,在东南沿海建立反清根据地。顺治十三年,郑成功去世后,郑经继位。此时黄梧镇守海澄,闻讯大为不满,四处联络拥兵自重。不久,黄梧便带领部下南下归降清朝。

当时清军正苦于东南沿海的反清势力,黄梧的归顺,等于为清朝打通了进军福建的通道。黄梧不仅自身归顺,还劝说郑经的多名心腹如陈璘、顾名世等人投清。顺治十五年,清军终于攻克郑经的根据地福京。诸多关键性投诚,让黄梧在清军心目中地位日益重要。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为了拉拢人心,清廷破天荒将黄梧封为海澄郡公,这在当时对汉族来说可谓破格之举,因为公爵向来只给予皇室近支和顶级功臣。当然,顺治时这封赏并未明确世袭权,只是一种政治表态。

黄梧本人积极出力,先后劝降闽粤多名明将。康熙年间,黄梧又跟随清军平定南明叛乱有功。这让康熙帝大为欣赏,特意追认其海澄公为一等世袭,作为拉拢汉族的政治信号。

然而好景不长,康熙晚年政局动荡。黄梧与多个汉官结党营私,引起皇帝震怒。康熙帝以“结党营私”的罪名,下令削黄梧的爵位,足见皇帝的报复心理。好在黄梧已故,削爵的打击仅限于子孙,而公爵头衔本身并未废除。这保住了清朝给予汉族公爵的开端。黄梧一生跌宕起伏,可谓典型的“功高震主”。但正是他开了汉人获封一等公的先河。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白文选的承恩公,虚与委蛇的较量

明末著名反清领袖张献忠手下,有一员猛将白文选。他先后在湖广、四川等地与清军周旋,屡建奇功。顺治十六年,张献忠兵败自杀,部下网开一面。次年,白文选率军四千降清,彻底扭转湖广局势,为清军定下疆土。

白文选原本与黄梧一样,都是明末名将。但因归降清朝时机不同,其待遇则有天壤之别。当黄梧封一等世袭公时,白文选仅封从三等的承恩公,并无世袭权。

这其中缘由,一是白文选归顺时,清廷已基本统一,汉将归附不再如当年那般稀有稀罕。二是白文选归降的晚,在反清斗争中多次击败清将。黄梧则从一开始就是带路先锋。再则,顺治帝对曾与其水火不容的张献忠心存芥蒂,自然对白文选另眼相看。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白文选深感失意,上书请求世袭权被驳回后,选择闷声发大财。他利用在湖广的影响力,大肆聚敛钱财,又收买朝中权贵,为子孙争取利益。康熙朝对他既忌又佩,最后让其子以侯爵承袭,但没有世袭权。一代名将就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白文选的经历代表了许多明末旧将的共同选择——丢弃理想,含投降更强大的清朝。一时间,“首鼠两端”之辈大行其道,白文选也不过其中一员。他与黄梧遭遇的差异,正反映出汉族与满清的权势对比和细微较量。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孙士毅的谋勇公,军功与奖赏的隔阂

孙士毅是清代当之无愧的名臣,他几乎参与了清朝所有重大军事行动,可谓功勋卓著。

孙士毅年轻时崭露头角,跟从年羹尧学习兵法。雍正朝,他就在平定青海井山之乱中建功。到乾隆时期,孙士毅已是大学士,乾隆北伐金川、平定回疆等战役都凭借他的谋划。尤其在两次金川之战中,孙士毅身先士卒,力挽狂澜,使清军终获全胜。

可以说,没有孙士毅的军事才能,清朝在西南边疆恐怕要流失大量土地。三次西征的胜利之快,不无赖于此人。乾隆帝对他赞赏备至,多次提拔用之,甚至破例赐给汉军正黄旗。但在赏赐爵位上,孙士毅仍达不到公爵。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因为军功卓著,孙士毅晚年获封三等男爵,这在汉官中已属罕见。他去世后,乾隆帝追赠一等谋勇公,但无世袭权。可见即使如孙士毅之流,也难凭军功跃过满汉等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刻意压制汉族军权的政策。

孙士毅平生建树,却无法留下真正的世袭勋业给家人。这种“劳苦功高,寥寥”的宿命,也成了许多清代汉族谋臣的共同写照。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岳钟琪的威信公,失而复得的颠沛

在康熙年间,有一员汉将勇冠三军。他就是岳钟琪,岳飞的后人。

岳钟琪承家学,天资过人。他从沿海的青年游击做起,后跟随固山额真学习骑射,进而以骁勇闻名。康熙中期,岳钟琪跟随大军入疆有功,官至总兵。乾隆时,他又率军进入金川,力挽清军于水火,终于击退归义军。

在这场硬仗中,岳钟琪先后击毙敌首领百余名,其中不乏汉回高手。乾隆帝亲自启奏武英殊伦,追封岳钟琪三等威信公,厚赏有加。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但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岳钟琪卷入耿仲明的党案之中,其公爵被削。老将心中郁结未释,不久即暴毙身亡。所幸皇帝并未忘其昔日功劳,赐三等侯爵于子孙,以慰死灵。

岳钟琪虽然失爵又复爵,但终究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袭公爵。他剧烈的命运转折,成了许多出头之后再被拉下马的汉将共同的悲剧。这也从侧面反映,在封建等级森严的清朝,汉族欲跻身上层,终究难逃风雨飘摇的命运。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郑克塽的海澄公,虚名之下的虚与委蛇

1683年,施琅率清军攻下台湾,击败明郑残余势力。此役之后,郑克塽作为郑经嫡系,率百姓降清。考量到其身份,朝廷并未置之死地,而是毅然封他为海澄公,希图安抚人心。

郑克塽苟延残喘,自此一蹶不振。他名为“海澄公”,却没有任何实权,只能在北京过着软禁生活。

为求自保,郑克塽孜孜媚弄满清权贵,甚至主动请缨修史料、充当满汉蒙兵教习。但清朝始终防其有二心,只能干些文职来糊口。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1712年,郑克塽去世,其子孙也都平平淡淡度日。海澄公的头衔虽然未废,却再无实质意义。郑氏一门从此EXIT历史舞台。尽管郑克塽在反清斗争中最终选择投降,但能够名义上继承一个汉人公爵,对郑氏家族来说也可谓是难得的恩宠。这正显示出,满清统治者伸手可及的权力鸿沟。

长期软禁生活让郑克塽失去斗志,也无法给子孙留下太多遗产。海澄公虚名之下,郑克塽其实过着小人苟且再苟且的生活。追名逐利的郑克塽,成了“大丈夫生不满百,老来犹悔少年夫”的典型。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满清的封爵政策与汉族地位

综观这五位汉族公爵,从骁勇善战的黄梧,到投机父老的郑克塽,可谓千差万别。但他们获封公爵都牵涉了复杂的政治考量,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政治上的左右摇摆。

一方面,清朝需要汉族力量来完成对全境的统治;另一方面,各级满官则担心汉族势力坐大。所以,高规格的封赏向来不外乎政治表态。真正能世袭的只有康熙时期通过的黄梧一人。

这种政策导致汉族地位从未真正提高,汉官若wants获得实权,往往要依附满官,形成个人化的利益链条。这也为日后以和珅为代表的朋党集团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军功再高的汉将也难以通过战功跨越阶级壁垒。即使是拯救了清朝的曾国藩,结束太平天国战争,最后的爵位也止步于世袭侯爵。

从黄梧到岳钟琪,揭秘清朝汉族官员的封爵历程

结语

因此,“五人封公,一人世袭”的局面,正体现了清朝统治的尴尬。清朝想利用汉族力量巩固统治,又防止汉族实权可能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也成为日后积重难返的痼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朝科举的曲折历程:从尝试到艰难推行
...之中,他们很多原本就是当地的官员;在中原,许多中原汉族士人开始投入蒙古朝廷,也加入其官僚队伍。耶律楚材为了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蒙古汗国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开始设置中央学校,如国
2023-09-19 20:26:00
司马氏家族姻亲关系的缔结,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础
...数民族政权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既能管理少数民族又能统治汉族的政治体系。这个时候,先进的中原封建文化成为北魏统治者的最好的选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吸收封建文化、制度
2023-01-29 20:05:00
清朝最核心的三个部门是哪些,为何没有一个汉人
...粮饷可拿,一辈子都被朝廷养着,而且打仗的时候都是由汉族人先冲锋,等打的差不多的时候,满八旗的人再来收场,而且如果有了功勋就是满八旗将领的,如果失败了责任就由汉人将领承担。这一
2024-03-20 15:30:00
孙之獬: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剃发易服的倡导者
...初的大臣孙之獬孙之獬孙之獬本是明朝之臣,地地道道的汉族,天启年间进士及第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在馆试中得了第一,孙之獬被升迁为翰林院检讨。为了能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孙之獬攀附
2024-04-22 11:44:00
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付出的那些努力
北魏建立之后,历经几代皇帝,都没有解决汉族文化和鲜卑文化交融的问题,北魏的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曾经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重用了很多汉族的大臣,推行儒家文化,但是最终因为国史之狱让他的
2024-01-23 20:12:00
清朝八旗旗主官级如何
...清朝享有特权的上层阶级。由于清朝长期统治中国,许多汉族人也试图晋升为八旗子弟,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享受优厚待遇。八大山脉的地位也有分歧,主要是因为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同情政
2024-04-28 11:03:00
郡县制政区是如何创立的
...观点是苻氏统治者在任命刺史州牧时,更信赖本族人,而汉族官员任职刺史州牧的比重较小。前秦政权的州牧刺史人员以汉族和少数民族为区分罗列出来,最终刺史官员总计为87,其中少数民官员
2024-05-01 20:27:00
忽必烈和他的汉族谋士:共同推动元朝的建立和治理
...忽必烈在思想、策略、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他重用汉族儒生,改革蒙古旧制,采取比较进步的政策。他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三个汉人分不开——刘秉忠(子聪和尚)、姚枢、郝经。子聪俗姓刘
2023-10-19 23:55:00
清朝的汉族大臣中官职最大的是谁?
...三桂?的确,吴三桂是清朝历史上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汉族大臣。他的地位不要多说,平南王之王爵显赫于天下,是当时仅有的汉族三王之一(另二是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而他的
2023-03-10 10: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