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师正伟
“一搅搅得锅边亮,二搅搅得满锅香,三搅搅得挂云彩。三翻六转,七环八绕,条条银蛇金龙闹。”这是儿时传唱的一首关于家乡的年糖——腊板糖的民谣。
记得,每当时令迈入冬季,村庄的上空就弥漫着一股腊板糖的味道。缕缕醇香,绵长沁脾。我第一次吃腊板糖时,黏黏糊糊的腊板糖黏满小手,甜住了舌头的满足和幸福感潮水般涌来。
要做出上好的糖,首先要将锅灶垒好,精选上好的麦芽、小米做原料,先将10斤小麦泡芽8天,等麦芽长至1厘米左右时用石锤捣烂。再将50斤小米在水中浸泡7小时后捞出,早上4点起床开始蒸小米,蒸的过程搅拌六次,两个小时后,将其和小麦芽混合搅拌均匀,装到尺八的缸中发酵。4小时后,注入开水,将二者甜蜜的结晶——糖汁冲下,再把糖水倒入锅中,用麦秸燃烧充分加热3个小时,边加热边搅拌。1个小时后糖汁搅拌至糊状,用勺舀出倒入备有草木灰的石板上或者沙石做的案子中,根据需要拉扯成曲锅子、芝麻糖、腊板糖和灶糖。
在腊板糖化身成蝶的过程中,拉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糖的成色和质量。拉糖既要有力气也要讲技巧,没有相当的功力是拉不出好糖的。1995年,笔者在村学教书时,去走访一位学生家长,恰逢他正在拉糖,自恃孔武有力的我也兴冲冲地挽起袖子,想尝试一番,结果不是掉在薄膜上,就是扯断,弄得气喘吁吁,洋相百出。原来,这个看似简单易懂的操作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来的。
腊板糖是家乡的特产,为了便于凝固,只能在寒冷的冬季生产,因而被称作腊板糖。它一度还是乡邻们祭拜灶神和探亲访友的必备品。奶奶在世时,把买来不多的腊板糖于腊月二十三晚置于灶前,祭拜灶爷,直到祭完后才分给我们吃。虽然每人只能分得一拃长、筷子宽的一小板,但那的的确确是一种“年”的味道。那时,关陇人吃腊板糖,似乎更多的还是吃一种“时令”,品一种习俗和念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