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滚刀切好待包装的耀州雪花糖,充满着年的甜香。(石铜钢 摄)
2013年耀州雪花糖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石铜钢 摄)
○雷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千百年来,春节的序幕在腊月伊始即被这动听的民谣徐徐拉开。腊月二十三,祭灶曾是每一户农家不可或缺的仪式。
祭灶,自然少不了水果和灶糖。享誉关中地区的,曾经有四糖: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富平琼锅糖、耀州雪花糖。各有特色,深受老辈人喜爱。笔者的家乡铜川,从小祭灶拜年,少不了耀州雪花糖。
雪花糖又称“渣子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明代,雪花糖就已经出了名。雪花糖,最早就是灶糖。祭灶的习俗历史悠久,要供上祭灶汤、祭灶糖等。灶糖的特点是既甜又黏,意思是用灶糖黏住灶神的嘴巴,以便“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自此,灶糖便有了文化内涵,寓意吉祥又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憧憬。耀州雪花糖,就是灶糖的一种。
小米、芝麻、大麦芽,是雪花糖的主要原料。近年来,还增添了核桃仁、桂花、青红丝、果子露等佐料,味道更加香甜可口,色泽也更加绚丽美观。雪花糖的制作工序,是先将小米用清水泡透,上笼蒸熟,拌上碾面的大麦芽使其发酵,再装进有隙孔的大瓮里,倒进开水把米汁淋出来,倒入锅里,用炭火去熬。等熬稠后取出扯成糖胚,再将糖胚放入锅里用木炭火熏,然后掺入炒熟去皮的芝麻搅拌均匀,擀成片,切成条。最后将糖条按一定的宽度切成若断若连、薄如纸页的糖条块,吃起来味道香甜、口感酥脆。它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无一丝一毫添加剂,天然原料,纯手工加工。
做雪花糖,是个苦力活。炒糖、扯糖,费力且要求快速,精壮小伙子干上一阵子即汗流浃背。糖色是否白亮?一在掌握熬制火候,二在扯盘功夫。是否酥脆?全在切糖刀工上分高下。还要起早摸黑、熬夜加工,灶火不断。
“耀州城,四四方;雪花糖,味道香;能健胃,能润肠,止咳化痰功效强。有钱啥不买,只买雪花糖。”这段民谣,曾经流传了很久。到了2013年,耀州雪花糖(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前后,故乡黄堡街上天天是年集,奶奶迈着小脚碎步,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拉着我去赶集。集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吆喝声、叫卖声、讨价声、聊天声,声声入耳,好不热闹。奶奶拉着我,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先到热气腾腾的醪糟摊上,两毛钱要上两碗醪糟,随手从篮子里取出带来的两个鸡蛋让老板打进醪糟汤里,酸酸甜甜的醪糟味记忆犹新。喝完醪糟,奶奶买了香烛、鞭炮和几样水果,我们挪步到雪花糖的摊子上。奶奶先问糖甜不甜,老板切下一小块,奶奶让我尝,酥脆香甜的味道让我脱口而出:“甜!”奶奶便从口袋里摸出两元钱,让老板称上二斤。
腊月二十三,奶奶打扫了灶房,烙好坨坨馍。夜幕刚落下,她先让年长我几岁的大哥放一串鞭炮,再领着我们兄妹在灶台上燃起香烛,拿三个碟子放上水果、坨坨馍,雪花糖摆在正中……祭完灶神,奶奶把雪花糖分给我们兄妹三人,告诉我们一只手拿着雪花糖,另一只手要去接掉下来的渣渣。雪花糖甜甜的味道,滋润了童年那苦涩的味蕾。
雪花糖的得名来历,耀州当地民间说法不一。有人说,雪花糖制作上市时逢隆冬雪花飘飞之际。有人说,因其糖块颜色白亮,吃雪花糖时用手掰开,或者用牙咬糖块时,糖渣纷纷落下,宛如雪花飞舞。还有人说,制作精到的雪花糖,洁白如雪因之得名。要讲清这个命名的恰当、准确、精彩,还得回到炒糖这道工序之中。炒糖时不断加温,水分不断蒸发,糖饴越来越稠。为防止焦煳需要不断搅拌,到了糖快要成胚出锅之前的三五分钟,糖汁在锅内不断变得拳大、碗大,甚至更大的气泡,又不断被撞破,其碎片薄如蝉翼,形似雪花,在锅台上空不断充盈,逐渐扩散,纷纷扬扬,飞舞飘落。笔者以为,以此得名更准确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