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两浙词人祠奇传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文 曹晓波 照片提供 徐楚浩 每年芦花吐穗时,西溪深处,一个盛会总会如期而至,这就是秋雪庵的两浙词人祠祭典。近年来,两浙词人祠得到恢复,祭典礼仪备受关注。追思百年前两浙词人祠的创建,有两个人不得不说,这就是陈增寿和夏敬观。两个时代之间,他们的选择浙江山水……更多
本报讯(记者刘洋)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被誉为“京西小故宫”的北京艺术博物馆,即将于5月21日在万寿寺中路大禅堂、小禅堂及影堂举办《苍山秀水——山水主题文物展》,展出馆藏山水主题的书画、瓷器、玉器等精品文物5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4件套,展期至2025年5月10日……更多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彝海结盟纪念馆: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奋进力量“彝海的水清澈如镜,倒映着浓密的树影,吹起微波,激荡着岸边的岩石,像是在为这个值得纪念的盟誓唱着赞歌。”5月16日上午,中国报业协会事业发展部韩婷婷站在彝海边不禁感叹!一汪碧水,见证了80多年前红军将领与彝族头人“歃血为盟”的传奇佳话……更多
三峡博物馆上新啦
古巴人酒量有多大?川渝人乐天派要追溯到汉代?三峡第一灯长啥样……这些问题您将在三峡博物馆最新的展览里找到答案。近日,859件文物首次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集中亮相,这是重庆近年展出文物总量最多的一次展览。现场还设有青铜器、陶瓷器两个修复室,让观众近距离接触文物修复工作……更多
取经漫记 | 陈思呈(职业阅读者,现居广州)今天,我们来聊聊万寿山五庄观的人参果。当时,唐僧师徒几人闯进五庄观这栋私宅的时候,主人镇元大仙不在家,只有清风、明月两个仙童在。要说清楚人参果是什么果,要先介绍一下它的主人镇元大仙。仙童的介绍是“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更多
安南,越南古名。交趾人丁部领于968年建立大瞿越国。975年,宋太祖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所以,宋史上有时用“交州”指代安南。宋室南渡之后,虽然疆域缩水,但“倒驴不倒架”。《宋史》记载,当时外交相对活跃,与大食、高丽、安南都有使节往来。越南的编年体通史《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更多
对西溪青睐有加的历代文人有很多,西溪之于他们,无疑是一种发现。清代著名文人张岱说“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这是把西溪比之为陶渊明的桃花源了。这些人遭逢了西溪,西溪便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让他们惊艳的意象,一个能够和他们的心灵某一片段相重合的镜像……更多
探秘白姜种植过程 了解铜陵白姜文化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探秘白姜种植过程 了解铜陵白姜文化——市建安小学校园小记者开展铜陵白姜探秘之旅日前,市建安小学校园小记者走进铜陵市中华白姜文化园,学习铜陵白姜知识,了解白姜种植技术及白姜腌制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铜陵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更多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走进张陶窑林永香走进张陶窑后的杨树林,漫步在通幽的青石板路上,左耳的流水,右耳的鸟鸣,扑鼻的艾香,满眼的景色,连风都是异样地沁人心脾。不远处,刻录着“刚柔还以山甫勋,孝友惟应张仲伦。虚说长年尚馀树,清风永世属斯人。”御赐诗的地方,据说,就是清乾隆帝东巡时……更多
“公安三袁”的沙市情缘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周良成重建的卷雪楼雪景。“大哥”袁宗道在北京开创“公安派”大哥袁宗道(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9日),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会试第一,殿试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更多
手抄明代勅谕
本文转自:菏泽日报郓城县档案馆馆藏手抄明代勅谕1卷,长3.1米,宽28.5厘米。内含圣旨11道,均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正,行文简洁流畅。为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至宣德四年(1430年),三位皇帝下发给当朝大臣樊敬的圣旨和勅谕。樊敬(1359-1443年)……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我是县委书记,是有这个能力,但没有这个权力!”当年,焦裕禄的妻子硬着头皮请他安排能写会算的侄子当大队会计时,焦裕禄这样拒绝。从不少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发现,他们马失前蹄的原因,在于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个人能力随性使用,最终堕入深渊。权力说到底是为有能力的人提供平台……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时下,有少数干部做事追求费力少、收效大。有的追求领导注意,平时不加班,领导到办公室了他就在“加班”;有的追求曝光率,群众看得见的事抢着干,不易看见的事就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在这些人看来,这样做事情,领导容易记心上,群众才能看眼里,对评优选先……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影印本《退想斋日记》记录近代中国北方变迁史本报讯 (记者范燕莹)《退想斋日记》新书发布座谈会近日在山西省图书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三晋出版社、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退想斋日记》收录了中国近代地方史学者、山西太原县乡贤刘大鹏从1891年至1942年……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津门园忆之荣园纪事陈宝琛诗咏荣园1912年后,陈宝琛一直追随溥仪。1921年,陈修成《德宗本纪》,溥仪以“太傅”称之。1925年,陈宝琛随溥仪来到天津,赁屋于英租界内,每日入张园进讲。溥仪移居天津后,陈宝琛力主遵时养晦,戒勿轻动。其间,陈宝琛多次到过荣园……更多
本文转自:周口日报陈州州判移驻周家口考证崔中玉1994年版《周口市志·大事记》记载:“康熙九年(1670年),陈州管粮州判(州之佐史)由陈州移设周家口。”这一记述在近年的考证、研究和宣传等工作中被广泛引用。然查阅《康熙实录》,并没有陈州州判移驻周家口的记载。《清实录·雍正朝实录》记载……更多
郏县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位于郏县安良镇曹沟村,占地1200平方米,现馆藏图片、视频、实物等文物290余件。该馆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豫西抗击日寇的革命历史,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老促会“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更多
从木材采办看清代市场经济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颠覆了历史学家对中国“三千年的不可持续增长”的批判——从木材采办看清代市场经济肖峰《流动的森林:一部清代市场经济史》 张萌 著 史可鉴 译 光启书局《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受刑,开门见山讲明此时朝廷遇到的问题——“朝廷开支无度……更多
□谭继和2012年,在天回镇——唐明皇逃蜀天回鸾驾之地标所在之处,发现了一个2000多年不见墨迹的古蜀传承的扁鹊医学文献——《天回医简》与鞣漆经脉点穴人像。它使一个已经失落了的、只有文献茫昧迷离、薪火若断若续而缺乏简牍传世证实的古蜀中医学文明破土而出,喷薄而发……更多
平城区举办多彩活动弘扬五四精神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汇聚青春力量 彰显青年担当平城区举办多彩活动弘扬五四精神平城区举办主题团日活动。 孙露摄本报讯 (记者 孙露) 举办平城区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参观平城区党史馆“光辉历史展”;开展“美化家园 树立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5月是个多彩的季节……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吉同钧(1854年-1936年),字石笙,陕西韩城人,晚清刑部郎中,兼任大清法律学堂、法政学堂教习,陕派律学代表人物,他品行正直,律学造诣精深,审判经验丰富。清末变法修律之际,吉同钧被任命为《大清现行刑律》首席总纂官,深度参与变法改革。在此过程中……更多
戴明贤安顺人住在石础石阶石院的木屋里,口腹之需也多与石头有关——盐巴用石钵擂,米面用石碓舂,糍粑用石臼打。小石磨不紧不慢地旋转,四面流下洁白的豆汁,在大锅里点豆腐。身上穿的更是离不开石头——新布用石磙辗轧,浣衣放在大石板上捣。出门走石街,过石巷,穿越城中央的钟鼓楼石洞门……更多
云游寄远志 慕义仰高风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修复后的吉水明代古城墙风光。龙振基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歆崇祯九年(1636)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十二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徐霞客偕静闻和尚与仆人顾行2次来到吉水县境内开展游历考察,共历时10天。他是带着一个特殊目的,来到吉水的……更多
“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明代儋州举人唐维“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位于儋州市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的发祥坊。 唐浩义 摄■ 陈有济儋州市洋浦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有一座海南现存形制最全的科举功名坊——发祥坊,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坊主是明代儋州举人唐维。唐维,号松山……更多
本文转自:京九晚报在老谢集南门外2公里处,有个村庄叫皇姑寺。可它原来的名字叫张姬庄。但是它为什么改名,又是什么时间改的名呢?据传,靖康二年(1127年)汴京(开封)失陷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拘押北上,第20位公主瑗瑗也在队伍之中。他们走了两个月才到上京(沈阳),媛媛被分配到洗衣院……更多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东莞:“莞邑名贤传承计划”发布深圳特区报东莞5月16日电(记者 申卫峰)5月16日上午,东莞在被誉为“院士村”的桥头镇邓屋村举办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东莞主会场活动——“莞邑名贤传承计划”发布暨“院士村”桥头邓屋“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现场发布了3条“邀山·约水·阅人”——莞邑名贤文物主题游径……更多
秦汉神秘群体:游士与游侠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出入诸侯王廷,周旋贵戚百姓,经行千里万里,谈笑霸业宏图秦汉神秘群体:游士与游侠曲柄睿《忽如远行客:秦汉的游士与游侠》 曲柄睿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忽如远行客”,语出《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此句前后则是“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更多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重温不凡历程,传承党报传统“解放之路”在延安启动本报讯 5月16日上午,本报“解放之路”主题寻访报道,在延安解放日报社旧址启动。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新闻纪念馆和解放日报相关领导,以及解放日报20多位青年记者编辑出席启动仪式……更多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触摸历史文脉 了解文明密码百万网友“云游”运博本报讯(记者 游映霞)5月16日9时,在众多网友的“云端”守候下,由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省文物局指导,市文物局主办的“走进运城博物馆·寻根文明”网络直播活动在国家文物局、央视网等抖音账号准时开播……更多
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距今未远。清代众多历史和社会问题与今息息相关,欲知今日国情,必当追述清代历史,以之为鉴,因此对清代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实数切要之举。本栏目涉及清史研究之机构、刊物、学者、论文论著及文献档案的整理利用,力图为海内外学术界提供一个了解清史研究现……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韩信唯一一次与项羽的正面交锋,是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围,当时韩信手下有100万左右的大军可供指挥,项羽麾下只有10万军1队
2024-06-01 06:07:00
在儒家眼里,秦始皇与孔1子的历史定位非常明确,秦始皇是超级暴君,孔1子是至圣先师,这是儒家门徒的基调,不容置疑不容推翻
2024-06-01 06:29:00
自古以来政治权利的斗争都是十分残酷的。而司马懿夺取魏国权柄的一系列操作,可以说是神机妙算。那么当司马懿杀曹氏宗亲夺权的时候
2024-06-01 08:52:00
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不堪,自己的性命堪忧固不待言,家族往往也会受其牵连,鲜有能得以善终者。作为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在京师沦陷前
2024-06-01 08:51:00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
2024-06-01 08:53:00
三国时期的孙策是一个非常骁勇之人,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与项羽相提并论。在他的带领下,孙家很快崛起,一统了整个江东。而他本人还颇有大志
2024-06-01 08:52:00
明朝晚期国力已经衰弱不堪,因为魏忠贤党同伐异,很多的忠臣良将也都遭到了打压,内忧外患的局面崇祯皇帝没有办法控制,这时候一个人扛起了对抗清军的大旗
2024-06-01 08:54:00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的八月,盛夏时分,烈日炎炎。北京西市刑场上,有一位明朝军事家正被处以碟刑,这是一种比凌迟残酷百倍的酷刑
2024-06-01 08:55:00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都不在朝夕之间。对大多数王朝而言,之所以会灭亡,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祸”
2024-06-01 08:53:00
我们在清宫剧中常听到慈宁宫这个名字,它是专门为了太后和皇后居住而建造的,但是清朝的历代太后们却都不敢住在这里,这是为什么呢?慈宁宫经历了明清两朝四百余年
2024-06-01 08:56:00
明朝初期采用卫所制,这是一种利用军屯供给士兵衣食的军事制度,朱元璋曾经十分自豪地宣称,他“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
2024-06-01 08:56:00
顺治帝临终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为辅政大臣。本来四大辅臣相互制约,但随着鳌拜杀死苏克萨哈,以及索尼的去世
2024-06-01 08:57:00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多疑的,一旦被皇帝怀疑,几乎都落得不得好死的下场,比如明朝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024-06-01 08:57:00
在洪武三年,大明已经击败了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对手,把蒙元势力全部赶到草原,与此同时,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病死,自感天下已定的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
2024-06-01 08:59:00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新的朝代建立,皇帝与下面大臣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一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问题,比较和谐的,为人所称道的有
2024-06-01 0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