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固
汉初吸取了秦末农民战争的教训,采取在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所谓\"黄老学说\",实际上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之学\",\"老\"指老子的学说。黄帝之学也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它与老子学说...……更多
揭秘汉初黄老之术与儒家思想的交锋
...历战乱的旧山河,刘邦听取了大多数大臣的建议采取了“黄老之术”并且实践之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祖之后的文、景二帝虽然也注重天下读书人的培养,但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推行上依然坚了持对外采取和亲政策,对内继续...……更多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西汉王朝抗击腐败进程中的作用
...系列的积极影响,为后世所称赞。廉政思想: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受到推崇,不过受到腐败问题的影响,最终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黄老思想被儒家思想所代替西汉王朝取代秦朝重建统一帝国。对于西汉的开国集团而言...……更多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为何百家思想仍继续传播?
...祖母窦太后的压制,而在窦太后的观念里,治国之道在于黄老思想,不然汉朝在前期也不会出现著名的文景之治。然而,汉武帝本人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君主,不愿意一直受到皇祖母的牵制。因此,为了巩固政权,削弱窦太后的...……更多
吕后宫女窦姬,为何死后和文帝合葬霸陵
...推行的就是无为而治,而这“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就是黄老之学,刚好这一思想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符合当时的国情,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而窦太后在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窦太后喜欢黄老之学,并...……更多
《商君书》和《吕氏春秋》哪个是大秦救命良方
...,还是他的那本书:《吕氏春秋》。这本书的主流思想以黄老学说为主,另外还兼儒墨,合名法。与我们的普遍印象不同,黄老学说可不是纯正的道家,它有另外一个名字:齐法家。相比于一味强调刑罚的秦晋法家,战国时期的...……更多
汉武帝罢黜百家为何不焚书,反倒保留百家典籍?
...太后的压制,而在窦太后的观念里,治国之道的关键在于黄老思想,不然汉朝在前期也不会出现著名的文景之治。然而,汉武帝本人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君主,他不愿意一直受到皇祖母的牵制。因此,为了巩固政权,削弱窦太后...……更多
如果汉武帝没有罢黜百家,坚持黄老思想治国,接下来历史会如何?
...在。那么如果当年汉武帝没有罢黜百家,而是坚持继续以黄老思想治国!接下来的历史,会如何发展呢?想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先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前,汉朝的社会状态说起。汉朝从开国开始,就一直尊崇黄老之...……更多
兼爱非攻:墨家学说的思想与影响
...个决定: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初年,汉朝坚持道家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希望的就是能在战乱之后给予民众休养生息的机会,事实证明,西汉初期这一举措的确帮助汉朝迅速恢复了民生经济。当汉武帝即位时,汉朝在经历...……更多
汉朝对商朝、周朝文化的继承和影响
...两个政策。一个是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这个政策主要是黄老学说里面的,黄老学说是道家思想。另一个是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尊崇的是儒家思想。这两种文化都不是从秦朝继承的。可见,...……更多
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教化: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了一个由“黄老之学”到儒家思想的转变过程。汉初50多年的时间,“黄老之学”一直占据着指导思想。随着经济、社会等深入发展,及至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才开始发生转变,这...……更多
荀子与战国黄老之学有什么关系
...家思想。同时,他还借鉴吸收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思想。黄老之学是战国中后期最为昌盛的思潮,战国中后期的许多学者都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长年在稷下学宫讲学。而稷下学宫中的主要思...……更多
刘彻与刘病已两位皇帝的治国策略
...帝觉得此种思想有利于其统治。第二,儒家思想可以打破黄老、无为对当时人们的思想统治。从惠帝、吕后到文景之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汉朝子民被黄老学说影响极深,这严重制约了汉武帝各项改革的进程。建元新政的失...……更多
儒家、道家和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邦和李世民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实行了老子黄老无为的政策,来让社会恢复生机。而在秦汉之后,历朝君王日常推行的政令、国策中,儒、道、法三家融合的痕迹显得非常明显,例如道家讲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更多
汉代儒学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影响
...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汉代在继承秦的制度下虽然利用了黄老之学进行休养生息但是汉代法律与秦法一样覆盖面十分广,用德还是用刑的统治原则也是当时争议的问题。汉武帝的时候向董仲舒提出皇权合法性,如果政权不能够为...……更多
儒学大师董仲舒,为何能终结“百家争鸣”现象?
...策》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再结合“黄老”与百家思想的精华,整合成为一项新的、具有神学倾向的思想体系,即新儒学。这种“新儒学”在形式以及教育上仍然采纳了孔孟的主张,但将原本适用于治国之道...……更多
黄老道家的信奉者曹参为汉朝立了哪些功劳?
...曹参不知道如何定夺。他听说胶西县有个盖公,专门研究黄老的道家学说,曹参派人带重礼去请他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要崇尚清静无为,百姓自会安居乐业,依此类推,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曹参于是...……更多
东汉帝王教育的转折点:侍讲制度的兴起与影响
...侍讲制度,所以会出现有些帝王崇尚儒术,有些帝王崇尚黄老之术或者法家学说。汉景帝及其之前的几个皇帝就是研习黄老之学,但汉景帝自己并不认为黄老之学能够对自己有多大的实际用处,故在给汉武帝选老师时会倾向于儒...……更多
...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景帝时期,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更多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而大汉边陲,匈奴更是虎视眈眈,而父亲景帝一直尊崇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政府不作为,是无法让百姓迅速的实现温饱,面对着匈奴的铁骑进犯也无计可施,面对匈奴的屡次进犯,汉高祖刘邦硬核的率军讨伐,可惜被匈...……更多
...世之后,所以建立之初的几任君主,都采用了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不过黄老之学只适合宏观,而在微观上,国家的运行其实尊行的还是法家的那些东西。等到汉武帝亲政以后,就想改变国家的主流理论体系,因为黄老之学“不...……更多
...手,开始了他的治国之路。①政治a.司法改革秦汉时期的黄老学一个主要特征是“守法而无为”,所谓“无为”,不是毫无作为,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规定。“法”是“无为”的界限,而无为的“道”...……更多
汉武帝时期的春秋决狱,为何成为了制造冤情的工具?
...了武帝时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也是,而汉代初期奉行黄老思想,道家黄老之术一方面可引法入道\",君臣上下并未有较大的等级区分。所以武帝时期思想的转变就需要一个新的转变,倡导君主集权,等级分明的儒家思想就得...……更多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做了哪些改革?
...远的改革之一。收归盐铁:增加国库收入 早年汉朝实行“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让商人经营盐铁生意。到汉武帝时期,掌控盐铁的商贾已成关中大豪强,对地方造成威胁。汉武帝决心收回民间盐铁控制权。前117年,在谋士东郭咸...……更多
汉朝有一位丞相,能力一般终日饮酒作乐,却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治国这件事,创造出了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三】黄老学说的追随者为无为而无不为。萧规曹随一方面是曹参对萧何的熟知与信任。另一方面曹参本人崇尚黄老学说。曹参在继任汉相之前是齐国的丞相。当时齐国是刘邦分...……更多
申不害与商鞅:战国时期的两位法家巨匠
...为相,主持国政。按照《史记》的说法,\"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申不害学习黄老之学,却在学说中主要强调\"循名责实,慎赏明罚\"的刑名之学。申不害在韩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对内整顿政事,对外则在诸侯之...……更多
窦漪房: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汉朝皇后,从宫女到皇后的传奇人生
...,窦太后和汉景帝、汉武帝的也不尽相同。窦太后信奉“黄老之术”,也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但我们所知道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信奉的都是“儒家学说”,但事实上我国封建统治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核心是...……更多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背后,有什么政治斗争?
...上没有让步,但在其他方面还是难免退让,比如窦太后好黄老,景帝便“不得不读《黄帝》《老子》”。从“不得不”的字眼儿,可以看出景帝对母亲某种程度上的屈服。景帝去世后,窦太后的权力欲并没有因此减弱。年轻孙子...……更多
汉朝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区别
...别和优劣时,卫绾选择了逃避,他说自己只懂儒学,不通黄老之术,因此对二者无法评判!接下来在处理梁王刘武案件时,卫绾把所有的证据,全部都付之一炬,但汉景帝要卫绾把证据抬上来时,卫绾回答:“陛下,臣把那些证...……更多
汉武帝刚登基时,窦太后为何想废了他另立新帝
...16岁的刘彻刚刚登基时,当时的汉朝推行“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而汉武帝刘彻却想做个像秦始皇那样的千古一帝。幼年时的汉武帝受其蒙师卫馆的儒学影响,特别的崇尚儒家学说。于是在他登基后就来了一次大改革,采纳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 | 安顺武庙:传承600余年的石柱殿堂
安顺武庙简介安顺武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史上曾多次被毁、重建。现存大殿、观音阁为清朝中早期建筑,其他建筑均为后期修复或重建
2024-06-25 23:16:00
寻幽探古辽阳城(行天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杨慧宏 鞠立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 12 版)辽阳白塔和广佑寺
2024-06-26 03:57:00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