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三晋联盟与韩国的崛起
在战国七雄当中,韩国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最弱的一个。但实际上,这其实是一个错觉。真实的韩国,在战国末期的时候,确实是最弱的一个。但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韩国其实非常强大。当时的韩国,至少要比燕国和秦国更...……更多
三晋联盟的兴衰史:从春秋霸主到战国附属
...,魏惠王称王,邀请宋、卫国、鲁等国国君前来观礼,而韩国国君拒绝参加,以示不满。两年后,公元前342年,魏惠王以此为借口剑指韩国。韩国挡不住魏军大兵压境,所以很聪明地向齐国求救。围魏救韩面对此次求救,齐宣王...……更多
战国七雄:晋国分裂引发争霸,秦国崛起终结割据
...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是从晋国被瓜分开始。在春秋后期,大的诸侯国有齐国、楚国、秦国、宋国、越国、吴国、晋国。本来晋国的实力是很强的,但是到了春秋...……更多
马陵之战后:齐国与三晋关系的演变
导语: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韩国、赵国的关系,合纵连横,齐国与魏国争雄,在马陵之战魏国主力被齐国全歼齐国强大后,在战国时期与中原各大诸侯国交往中,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外交策略呢?他们关系如何呢?我们继续...……更多
作为战国首强的魏国为何早早衰落?
...君主是魏文侯魏斯,他一手促成三家分晋,而后对外联合韩国,打压三大卿族中实力最强的赵氏,使得赵氏不能一家独大,对内任用李悝、吴起等人变法图强。在魏文侯的治理之下,这个刚刚诞生的魏国迸发出非凡的活力,成为...……更多
从分晋立国到战国纷争:魏国历史的波澜壮阔
...下,结成兄弟之盟,一致对外。魏国北面是赵国,东面是韩国,于是向西发展。魏文侯任用李愧为相,主持变法,国力开始强盛。然后他任用卫国人吴起为将,向西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任用宋国人乐羊为将,跨越赵国领地,一...……更多
石门之战揭秘:秦国如何击败强大的‘三晋’联盟
...吗?三家分晋后不久,韩、赵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于是,韩国来到魏国,向魏文侯借师以伐赵。可魏文侯却拒绝了:“寡人与赵,是兄弟。不敢从命!”刚拒绝韩人不久,赵人又找上门来,也是寻求帮助。魏文侯又以同样的理由...……更多
开局即高光的魏国,是怎么衰落的?
...地求饶。当然,比秦国更倒霉的,是郑国。这家伙直接被韩国玩到灭国。而比郑国更倒霉的是中山国,魏国灭它一波;赵国又灭它一波。但是,三晋同盟需要一个前提。三晋中必须要出一个带头大哥做话事人。三个家伙谁也不服...……更多
魏国历史中的关键人物:魏文侯与李悝的贡献
...、魏三国为诸侯国。至此,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国君将晋国的末代君主晋静公废为庶民,并且,瓜分了晋国的最后领土。至此,晋国彻底灭亡。随着魏文侯正式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这个后来叱...……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韩国始终都发展不起来?
...“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也走向了强大。这三晋当众唯有韩国一直没有大的举动,一直夹在大国之间,成为了各方的出气筒。其实在晋国的各大势力中,韩氏的崛起时间是最晚的,相对来讲在这些大的家族中他的封邑也是最小的...……更多
...上从来不掉馅饼,掉的都是冰雹。如果赵国能够出兵帮助韩国击溃秦军,然后获取上党一半的土地,这样的做法估计也是韩国能够接受的。赵国和韩国本来就是传统的盟友关系,在整个战国时期,赵国和韩国关系都十分好,在战...……更多
三家分晋的背后:自保、猜忌与分裂的序幕
...拿出了一个万户邑给晋公,希望赵魏韩也捐献一点。结果韩国和魏国都委曲求全,割让了土地和百姓。唯独赵家死都不答应,从而惹怒了智家,成为了晋国国内最大的敌人。智家首领智伯瑶带着韩康子和魏桓子一起攻打赵襄子,...……更多
...,然后三家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成为诸侯,其中魏国、韩国就是姬姓国。魏国的先祖是毕公高,他是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伐纣后,将其封在毕地。到东周初年,毕国被灭,其后裔毕万来到了晋国。毕万辅佐晋献...……更多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一个特别尴尬的存在。第一,排名尴尬:战国七雄韩国排名第七,强国之中它最弱,弱国之中它最强。第二,位置尴尬:韩国夹在秦,楚,魏,赵之间,四战之地,且无险关可守,无论秦国东出,楚国北...……更多
魏文侯的崛起:分散国土的强国之路
...与秦、齐、楚等众多老牌大国分庭抗礼的机会。在赵国与韩国之间并未有联盟之心时,均找到魏文侯以助力,目的便是合力将第三国灭掉。“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更多
他是秦孝公庶子,辅佐三代君王两度拜相
...造的公孙衍,已经出走魏国,并且在他的游说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楚国组成盟军,合纵攻秦,又邀请秦国的边患——义渠国联手攻秦。因为是威名赫赫的犀首公孙衍领兵,秦国的老将军们纷纷不愿出战,秦惠文王拜嬴...……更多
从强盛到衰败:揭秘魏国九代国君的统治之路
...统兵,借到赵国,直接攻灭了中山国;东面,联合赵国,韩国攻打齐国,迫使齐国求和,并占领了许多土地。文侯还任用李悝变法,对魏国进行政治改革,从而使魏国的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后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更多
强盛的魏国,是毁在轻视外交和穷兵黩武上
...够帮助自己。如果魏文侯有心机的话,就一同和赵国围攻韩国,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土。但魏文侯却全以兄弟之国为借口,拒绝了韩、赵两国的求缓,韩、赵两国也因此避免了战争。《战国策》: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更多
战国时期,是什么原因导致韩国一直强盛不起来?
韩国与魏国、赵国一样,都是从晋国分割出来的国家。魏国在战国初期曾将秦国打到哭爹喊娘,尽占秦国河西之地,连秦国引以为傲的函谷关当时都是魏国的领土。赵国在战国初期虽然平平无奇,但是到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腾...……更多
秦惠文王灭蜀对秦国东出的意义
...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求助秦国,想要消灭对方,而韩国也意欲伐秦,令秦王进退两难。秦王想要出兵伐蜀,借以干涉蜀中事宜,又担心韩国借秦军疲惫,攻打秦国。而先攻打韩国,再去攻打蜀国,又怕错失良机。秦王犹豫...……更多
战国七雄:英雄辈出的时代与国家的沉浮
...边出现了荆轲刺秦王。所以后来顺道给灭了。赵国赵国和韩国、魏国一样,都是晋国分裂出来的。所以被称为三晋。赵国在刚出来的时候国力不是很强大,也只是一般。而且国家处于四战之地,所以经常被打来打去。好在赵国有...……更多
战国时期的军事力量:六国特殊部队的兴衰史
...凭借支劲旅赵国一跃成为唯一能和秦军相抗衡的强国。 韩国击刹。韩国虽然国小民弱,但武器制造业,尤其擅于制作强弓劲弩。韩国凭借性能优越的弓弩组建了强大弓弩兵击刹。击刹让韩国一次次挡住了邻国的入侵。燕国辽东...……更多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有什么不一样?韩赵魏是如何做到共处的?
...分晋后的形势图,翼、曲沃两地是晋国公室最后的地盘,韩国很快迁都宜阳、阳翟,一心要灭郑国,赵国也迁都中牟、邯郸,向中原发展,魏国继承了晋国最富饶的河东郡,将秦国视为扩张方向,三家没有继续火拼的必要)田氏...……更多
...郡的归属问题。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如果赵国当时不贪图韩国的上党郡,就不会与秦国发生争端,更不会在长平之战中一败涂地。这个观点真的有道理吗?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长平之战的起因。(战国动乱、列国征伐)一、上党郡绝非...……更多
战国七雄韩国迁都史:近200年的四次迁都历程
...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定都。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韩国,和魏国、赵国一起瓜分了晋国,所以并称了三晋。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在近200年内,先后四次迁都呢?从韩原迁往平阳对于韩原这一都城来说...……更多
秦始皇灭六国:六位亡国之君的不同结局
...是杀?是囚?是封王安然度过余生?韩废王(韩王安):韩国是其余六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秦国实施合纵连横战略,采用远交近攻方式,把首先打击的目标指向了韩国。公元前230年,秦国三万铁骑如潮水般压向了韩国,韩国自...……更多
魏文侯:巧解韩赵纷争,奠定魏国基石
...韩氏的位置比较好,所以两家都在向外扩张。不久之后,韩国和赵国这两个祖上互相扶助的国家起了龌龊,都找到了魏国求助,希望联合起来攻打对方。此时的魏国经过努力已经初步恢复稳定,魏文侯接到两家的求助后,并没有...……更多
从权倾天下到阶下囚,揭秘六国末代君主的命运
...君都是怎样的下场呢?本文就跟大家简单地聊一聊。1、韩国最后一位国君——韩王安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但是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更多
伊阙之战为何成了合纵、连横战略的大转折
...敢用强,被迫再次求和。为此,秦国被迫送回了之前侵占韩国的武遂(今山西临汾西南)和侵占魏国的对陵(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一时间,合纵力量变得空前强大,令东周局势巨变。眼看东周局势即将逆转,两件足以影响...……更多
秦武王:武力颠覆与英年早逝的王朝转折
...要占据九鼎就要先灭掉周朝,而想要灭掉周朝就需要攻打韩国。不过一旦秦国攻打韩国,齐国与魏国必然不会眼睁睁看着,一定会插手。 然后秦武王问张仪道,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听听。张仪接着说道,我相秦期间得罪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