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1 05:3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一个特别尴尬的存在。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第一,排名尴尬:战国七雄韩国排名第七,强国之中它最弱,弱国之中它最强。

第二,位置尴尬:韩国夹在秦,楚,魏,赵之间,四战之地,且无险关可守,无论秦国东出,楚国北上,还是魏赵发展,首当其冲的都是韩国。

第三,国家尴尬:申不害变法,强调以术治国,使得韩国朝堂之上总是弥漫着一股权谋的味道,对内君臣相疑,对外阴谋狡诈,不成大器。一、韩氏建国

韩氏祖先与周王室同姓,创始人名叫姬万,有人说是周朝古韩国(周武王之子的封国)的后代,也有人说是晋国曲沃桓叔的庶子。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当年曲沃武公与晋国嫡裔争夺国家统治权时,姬万作为武公的心腹,亲手俘获并杀死晋哀公,立下大功。武公承继晋国后,将韩原(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封给姬万,自此姬万以韩为氏,称为韩万,谥号韩武子。

此后,韩氏一直受到晋君的重用,直到晋文公重耳继位,因为韩氏支持惠公一脉,受到文公压制,此时的韩氏宗主韩厥沦落到赵氏为家臣。

韩厥才华横溢,受到赵盾的重用,屡立战功,很快就被提拔为十二卿之一,重新进入晋国的权力核心。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受晋景公指示,追查晋灵公被杀一案,大开杀戒,屠戮赵氏满门。

韩厥无奈,只能选择隐忍,并偷偷地救下赵氏孤儿。

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占卜说有功臣后代蒙冤。韩厥趁机劝说景公恢复赵氏的爵位和封地,并带兵杀死屠岸贾。

公元前455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攻灭智伯,瓜分了智氏的封地。从此以后,韩国的封地甚至比一般的诸侯国还要大,晋国也开启了三卿主政的局面。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韩国正式立国。

公元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仅有的一点点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彻底灭亡了晋国。二、劲韩灭郑

郑国在春秋前期曾经多次帮助周王室,也充分利用王室宗亲的身份侵凌周围小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称雄一时,其时“天下诸侯,莫非郑党”。但到了春秋末期,郑国在晋、楚双雄的两面夹击之下,损兵失地,国势日渐衰落。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据《战国策·韩策》记载,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封地时,韩康子特意挑选了荒僻的成皋之地,就是因为成皋毗邻郑国。韩国灭郑国的野心,早在消灭智氏时就已经存在。

在韩赵魏三家灭晋的同一年,韩哀侯举兵攻入郑国都城新郑,灭掉郑国,充分展示出一个新兴国家的勃勃生机。

在普遍印象中,韩国实力要弱于赵国和魏国,为何却能抢先灭掉郑国这样一个并不算小的诸侯国?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这主要归功于韩国境内的宜阳铁山。

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刚开始发展,铁制兵器逐渐代替青铜兵器,成为战场上的主力装备。

据史料记载,韩国打造的箭弩射程可达800米,一箭能够射穿胸甲,远超当时的武力巅峰秦国,甚至能够与后世宋朝的“神臂弩”相媲美。

苏秦曾说:“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所以韩国也被称为“劲韩”。三、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原本是郑国人,韩灭郑时,他刚满10岁,还是个孩子。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申不害学习的是黄老之道,却主张以法治国。但他的“法”与商鞅不同,强调的是“术”法。

所谓“术”,指的是驭人之术,也就是国君监督、考核、任用臣属的方法。

他主张中央集权,积极整顿吏治,通过制定官吏的考察之法,根据个人能力任免官员,【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清理掉大批无能的贵族官员,大大提升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

另一方面,申不害认为君主要暗中用“术”,以便保持君主的绝对权威,将整个国家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申不害还充分利用宜阳丰富的铁矿资源打造兵器,并为韩国训练出一支精兵,大大提高了韩国的国际地位。

但申不害的“术”治太依赖于当政者的个人能力,使得国家兴亡完全依赖于君主一人。正如韩非所说,申不害过分强调“术”而忽视了“法”,如果君主英明,则朝政稳定,国泰民安,如果君主昏庸,则会导致君臣猜忌,引发内乱。

《战国策》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有一次,申不害私下向韩昭侯为自己的堂兄讨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韩昭侯说:“你教我按功劳安排官职,却又为自己没有功业的堂兄求官,那么我是该答应你的请求而抛弃你的学说,还是该推行你的学说而拒绝你的请求呢?”

申不害羞愧难当,慌忙请罪。

最终,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使韩国政局稳定,国富兵强,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四、权术自误

韩国西临秦国、南接楚国,东部和北部被魏国包围,三个均是好战的虎狼之国。在申不害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屡遭侵凌。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公元前343年,魏国在桂陵之战失败后,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实力逐渐恢复,又开始向外侵略,出兵攻打韩国。韩国竭力抵抗,并派人向齐国求援。

齐国表面答应韩国,却迟迟不派兵,静观韩魏拼斗。

韩国得到齐国的许诺后,倾尽全国之力与魏相抗,却五战五败。

齐国见时机已到,派田忌和孙膑率兵围魏救韩,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此战之后,韩国虽免受了灭国之灾,国力却是进一步受到削弱,只能依附于周围强国,苟延残喘了。

公元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上党地区。上党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是韩国的大粮仓。

韩国无力守卫上党,又不愿拱手相让,于是转手将上党奉送于赵国,引发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46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开凿郑国渠,以此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从而延缓秦兵东出的时间。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经过10年的时间,郑国渠开通,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改良渭北平原的盐碱地,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粮仓。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郑国渠凿通后数年,秦国派内史腾灭韩,设置为颍川郡,韩国灭亡,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马陵之战,韩国本想借齐国之手削弱魏国实力,却被齐国将计就计、渔翁得利,走上了“国生”巅峰。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上党之战,韩国将上党之地送给赵国,是为了将秦祸北引,借赵国之力对抗秦国。计策很成功,经长平一战,秦、赵二国两败俱伤,但上党终究再也不是韩土。

郑国渠之谋,就纯粹是以小国之心度大国之腹了。韩国修不起郑国渠这样的工程,不代表秦国修不起,结果也是如此。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国初期,为何弱小的韩国能进战国七雄
...家,韩国为什么能跻身七大战国之列呢?其实这要归功于申不害,申不害,战国初期郑国人,官至韩国丞相,又称申子,是战国初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作《申子》传颂至今,申不害和商鞅同为战国
2023-07-09 16:54:00
韩国究竟凭什么跻身七雄呢
...加剧。当此之时,韩国已经穷弱,在位的韩昭侯起用京人申不害发动了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名士,是术治派的开创者。韩国得以变强,但仍不是魏国的对手,关键还在于韩国旧有保守势力太强,
2024-10-23 12:22:00
战国七雄之韩国173年历史
...即韩昭侯。韩昭侯是韩国最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任用申不害变法,加强君主集权统治,使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去世,在位3
2023-05-22 08:32:00
三晋联盟与韩国的崛起
...强。见到魏国强大起来以后,韩国也不甘落后,直接任命申不害为相国,全权主持韩国的变法工作。在申不害的主持下,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韩国对内整饬众多家族,避免了重蹈当年晋国的覆辙
2023-10-19 16:06:00
韩国为什么也能算是战国七雄之一,与秦楚并列呢
...,一向弱小也没有出过什么名人,大概只有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去秦国的当间谍的郑国有些名气了。最著名的人物还是家世“五代相韩”矢志为韩国复国努力的张良。那韩国为什么也能算是
2023-02-22 13:34:00
李悝变法并不彻底,魏国国君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惠王还在忙于称王的虚名,怎么能不衰弱呢?二、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实际上是以术治国,权术的术,其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整顿吏治、加强集权、改革军事、鼓励耕种。申不
2023-08-06 17:27:00
战国中最不起眼的韩国跻身战国七雄的主要原因
...国灭掉了实力稍差的郑国,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申不害变法战国七雄都进行了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几乎同时展开,虽说没有商鞅变法彻底,但要比齐国、燕国、楚国的变法彻
2023-12-27 15:43:00
韩国面积最小、实力最弱,为何被称为劲韩
...常发达。 最后是韩国的变法。韩昭侯在位时,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韩国的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同一时期。虽然没有秦国变法彻底,但还是给韩国带来很大变化
2024-06-16 20:40:00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历代帝王简介
...,虽然在众多诸侯国中并不显眼,但几位明君的出现以及申不害的变法,使其在七雄中崭露头角。以下是韩国历史中几位重要君主的综述。1.韩虔:建都阳翟,攻打楚国韩虔是晋卿韩武子之子,他
2024-05-07 06: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