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龙”是中国古代民众创造的神异生灵图腾。青藏高原上的“龙”,与中原“龙”一脉相承,既有相似的形态,又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伴随着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这条龙从中原飞入高原,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思想观...……更多
为何唐朝打不上去青藏高原呢
吐蕃是古代青藏高原上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明确记载的西藏政权。吐蕃位于现在的青藏高原一带,高原反应这个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无法避免的。而当时...……更多
...国版图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段历史应该被牢记。青藏高原,是亚洲大陆的水塔,平均海拔4000米。这里海拔太高,空气稀薄,人烟罕至。这里的居民在古代被统称为“氐羌”,现在的藏族便是氐羌后裔。中国的考古学家...……更多
...的里海沿岸,和硕特部则南迁到了青海,进而征服了整个青藏高原。 我们也可以从气候上分析为什么蒙古族可以征服青藏高原。在唐朝时期,气候温暖,青藏高原上的大片冻土解冻,大量适合农耕、游牧的地区出现,于是青藏...……更多
...队作战,那几乎是不可能胜利的。但自从蒙古骑兵踏上了青藏高原后,青藏高原就和中原王朝密不可分了。那么,这段历史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802年,吐蕃朗达玛赞普被杀,统一的吐蕃王朝迅速崩溃。此后,吐蕃各地形成了大...……更多
三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随驼铃声继续前进。”张存虎说,驼铃的音频很特殊,在青藏高原的山谷里能传出三至五公里,按照头驼铃声的指引,队伍顺利到达拉萨。纪念馆的一面墙上,有一面旧五星红旗,它的尺寸不算标准,由两块红布拼接缝制而成,...……更多
...散以印度为中心,向东到达了中国西南一带,向北到达了青藏高原。在O系人群到来之前,D系人群统治者印度、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中国有文献称为“氐”。后来,印度河文明被雅利安人所灭,达罗毗荼人沦为了“贱民”,成...……更多
...先民活动的又一有力证明。迄今最早古人类艺术遗迹来自青藏高原人类历史至今已经有200多万年,有学术观点认为,青藏高原在远古可能是古人类活动的“冰点”,事实上远古时期的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悠久...……更多
为何吐蕃要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
...争是常有的事情,为了吞并土地和掠夺财富。吐蕃生长在青藏高原上,对外战争为什么不选择南边弱小的印度,而要一直攻打东边强大的唐朝。让我们来探究其中的缘由。一、强大的吐蕃我们现在对西藏地区的一般认识,会觉得...……更多
青藏高原腹地5万年前已有人类居住
...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距今5万年前,青藏高原腹地已有人类居住。这是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青藏高原腹地首个史前洞穴遗址梅龙达普历时6年的最新考古发现,...……更多
...办事大臣却驻扎在西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在古代,青海是进入西藏的跳板,想要经营西藏,就必须先经营青海。西藏的吐蕃民族想侵犯中原,也必须占据青海。由此可见,青海...……更多
...唐古拉山迁徙穿梭……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敏感区,是亚洲重要江河的源头区、保护区。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36%,生态红线面积占50%...……更多
“青藏高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11月25日至26日,“青藏高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研讨会由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更多
...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全线通车。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青藏高原这片神秘的土地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展示在世人面前,这在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我在现场2006年7月1日,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更多
雪域远征尼泊尔:清朝军队为何可以在青藏高原上乘风破浪?
...的战例典范。对中国地理版图具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从内地到西藏的人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缺氧的风险,更别说长距离的急行军了。在古代中国的后勤装备条件下,清王朝的军队不仅在青藏高原...……更多
青藏两省区消防部门签订合作协议 共建高原应急救援体系
...性、关联性,在应对处置措施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加强青藏高原地区灭火救援协同合作,是推动青藏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维护区域安全稳定的有力之举。图为青藏两省区消防部门签订合作协议。青海消防供图按照协议规定,...……更多
...统边界”。那么中国古代的传统边界线都在哪里呢?一,青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的边界线——喜马拉雅山要定义传统边界,就必须首先定义“中国”。这里的“中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而是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政权一...……更多
...交往之广,和谐共生的亲情之深。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民族成分的部落乃至中原汉族人先祖等水乳交融,逐步走向统一,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正是地缘纽带的作用,自古以来,西藏始终与中华大地连...……更多
探访西藏首家种质资源库
...室、标本室、信息中心等功能分区。目前,采集和保存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野生生物、农作物等各类生物种质资源2047种8458份。西藏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与运行,可将生物种质资源...……更多
...积极落实《林芝倡议》确定的各项共识。首先,持续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年来,西藏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和惠民广度,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守护“环喜马拉雅”地区生态...……更多
厦大学者破译吐蕃古墓基因密码
...南来说”。研究发现,样本中的9个古代个体拥有与现代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非常相似的遗传成分,主要都是来自于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通过对吐蕃墓葬人骨进行古基因组分析,揭示吐蕃人DNA之中...……更多
人民建议直通车|保护高原生态 持续加大青藏高原科研投入力度
...次仁罗布 李海霞“十多年来,我和我们的团队,一直在青藏高原从事经济林的资源收集、评价、保存、利用、研究。随着国家对青藏高原的科研以及生态的重视,现在我们的研究材料正逐步走向应用,在生态建设当中发挥了重...……更多
...琪)记者5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通过颁布之际,最高法发布十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守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经验成效。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更多
青藏高原最大编组站启用三年 中转运输货物超6300万吨
...有限公司格尔木车务段获悉,自2021年4月15日启用至今,青藏高原最大编组站——格尔木南站三年共中转运输货物6342万吨,极大提升了高原铁路运输能力。图为4月13日,青藏高原最大编组站——格尔木南站内,调车组人员正在进...……更多
...与、接受、了解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具体工作,进一步获取青藏高原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宣传普及青藏高原的现状,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通过参观,我对生态环境...……更多
青藏高原探出惊天宝藏!价值上万亿!西方分外眼红!我国禁止开采
我国青藏高原惊现沉睡的矿产宝藏?为什么西方国家从嘲讽到羡慕?20世纪初,黄金和铜矿对于中国来说都是十分稀缺的资源。西方国家抓住这点大肆嘲笑中国“缺铜”,还“贫金”,更有固定标签“青藏高原无大矿”。面对资...……更多
G219国际自驾游目的地高峰论坛在北海举办
...部的指导下,由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主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支持的G219国际自驾游目的地高峰论坛在广西举办。图为论坛现场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张锐瑞、西藏自治区旅游...……更多
在青藏高原,写下无悔答卷
...转自:浙江日报我省多批次援藏干部感怀难忘岁月——在青藏高原,写下无悔答卷本报记者 汪子芳 赵璐洁 朱银燕 应磊 赵静 见习记者 李洁薇 共享联盟·嘉善 陈浩编者按:三十年岁月如歌,三十年砥砺奋进。近日,浙江日报报...……更多
揭秘我国的历代帝王中,对疆域版图的贡献较大的人
...播奠定了基础。在蒙古问题基本解决后,康熙又开始了对青藏高原的开拓。公元1717年,准噶尔派6000军队进入青藏高原,灭和硕特汗国。公元1720年,康熙的三路大军将准噶尔的军队赶出了青藏高原,清朝在青藏驻军,标志着西藏...……更多
青藏高原新发现:3000年前奶制品消费证据
...木林县共塘遗址检测到3000年前奶类残留物,这一发现是青藏高原早期奶制品消费的证据。共塘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湘曲的左岸,海拔约4000米,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新发现的人类活动遗迹。研究团队对共塘...……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本报记者 贾丽娜近日,家住海东市平安区鸿凯小区的李女士向平安街道湟中路社区反映,自从鸿凯小区隔壁的海峰地下停车场开放后
2024-06-12 01:14:00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心之所向 救死扶伤——记开封好人陈春英全媒体记者刘延超全媒体记者刘延超从医30余年,陈春英始终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2024-06-12 01:14:00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马燕报道 近日,民盟河南省委会、民盟开封市委会走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黄丝带帮教”活动
2024-06-12 01:14:00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路遇车祸东坝头镇网格员及时出手相助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鲁杰 实习生赵文清 通讯员王方鹏报道 记者从兰考县东坝头镇了解到
2024-06-12 01:14:00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 谢韬)“白蚁不仅成群结队地飞来,还能通过门缝钻入店内。”近日
2024-06-12 01:16:00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幼童吃消食片卡气管120调度员电话中指导急救本报讯(记者 张毅伟)“怎么办?怎么办 ?我娃上不来气
2024-06-12 01:17:00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本报记者 陈志敬 通讯员 段喜宁巍巍秦岭山下,滔滔渭水河畔,钟灵毓秀的华州,孕育出一群优秀的儿女。郑桓公在这里建立古郑国
2024-06-12 01:32:00
华侨游客脑溢血 长乐旅行社千里驰援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华侨游客脑溢血长乐旅行社千里驰援多亏处置及时,病人转危为安郑思曦(左)受获救者委托,向携程长乐区会堂路营业部送上锦旗
2024-06-12 01:35:00
本文转自:今晚报本报讯(记者李倩)近日,津南区行政复议机关受理了一起行政处罚类复议案件。该案系市民林某在小区遛狗时未牵绳
2024-06-12 01:56:00
本文转自:今晚报红桥区十三段社区白翼志愿服务队奉献真情青年志愿者 辖区服务队红桥区十三段社区活跃着这样一支志愿服务队,队员相对年轻
2024-06-12 01:56:00
本文转自:今晚报本报讯(记者张家民 通讯员李红飞)近日,一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七旬老人独自离家来到滨海西站乘车,天津铁路公安处滨海西站派出所民警发现后及时联系到老人家属
2024-06-12 01:56:00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林楠特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成为一种热门消费方式,但也引发了不少纠纷。为正确审理相关民事纠纷案件,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2024-06-12 01:56:00
电箱锈蚀倒路边
本文转自:今晚报镜头说事电箱锈蚀倒路边市民高女士反映,河西区大沽南路吉盛路天桥下人行道上,一米多高的金属电箱锈蚀严重,根部折断倾斜,倚靠在护栏上,有碍观瞻。本报记者 刘波文并摄
2024-06-12 01:58:00
分道线混乱 驾驶人蒙圈
本文转自:今晚报紫金山路部分路段分道线混乱 驾驶人蒙圈编辑同志:我向贵报和《政民零距离》栏目反映,河西区紫金山路上,道路施划的分道线特别混乱
2024-06-12 01:58:00
本文转自:今晚报途中发生争执 乘客被赶下车T3出行对司机做出永久封禁处理编辑同志:6月1日9时左右,我父亲和我姐姐带着我女儿打了一辆T3出行的车
2024-06-12 0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