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西藏尼阿底遗址或揭示现代藏族祖先进入高原路线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22 21:32:00 来源:缘之心

中新网拉萨7月22日电 (记者 江飞波)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张晓凌处获悉,该研究所与西藏文物、那曲文化等单位共同完成了西藏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技术对比提出,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细石叶技术同华北地区南部的细石叶技术一致,两地细石叶技术存在强烈联系。研究者认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存在一条清晰的细石叶技术人群进入高原的路线。

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位于西藏最大的湖泊色林错西南岸,海拔超过4500米。遗址以典型的细石叶技术产品为主要特征,年代为距今11000至10000年,是目前在青藏高原腹地发现最早的细石叶技术遗址。

西藏尼阿底遗址或揭示现代藏族祖先进入高原路线

图为西藏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发现的细石叶技术产品。靳英帅 供图

张晓凌介绍,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保留了细石叶生产的全过程,研究人员复原了其中两种技术的生产序列。当时的古人选择在河滩较常见的燧石和玛瑙团块为原料,使用片状毛坯的开发理念,高效生产细石叶。

研究人员推论,细石叶技术应该是在距今15000年前后自华北南部向高原地区扩散,经青藏高原东北缘青海湖沿岸、昆仑山口和青南高原,在距今11000至10000年进入高原腹地。

细石叶技术进入高原腹地后,适逢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加之藏北高原平坦广阔的环境,该技术得以在高原快速扩散;在全新世中期以后,细石叶技术向南向东扩散,后局限分布在藏东、藏南的峡谷内。随着农业的兴起,细石叶技术并没有被替代,继续充当农业人群中重要的生产工具。

研究人员认为,细石叶技术人群进入高原之后并没有发生断绝,一直延续到了距今2000至3000年前。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细石叶技术人群的规模化进入时间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的在全新世早期人群的大规模进入高原时间一致。细石叶技术群体在迁徙到高原后并没有消失或被完全取代,而是在高原上继续生存演化,他们可能形成了高原上现代藏族祖先的主体。

尼阿底遗址第3地点的发现对讨论人类迁徙进入高原并在高海拔地区扩散和适应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此前已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靳英帅,通讯作者为张晓凌研究员。(完)【编辑:王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特产,如上等的牦牛肉、酥茶、各类珍贵药材以及极具藏族特色的扎囊编织品等。可在以往,因为路不畅、车不顺,藏族的好东西很难“走出来”。消费者也只能在各种“传闻”中窥其一角。20
2023-09-13 14:49:00
在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主要的本地民族,分别是羌族和藏族。在古代文献中,羌族和藏族统称为“羌”,按照汉文意思就是“牧羊人”。在语言学上有一个“汉藏同源”的理论,也就是汉族和藏族、羌族的
2024-04-29 21:22:00
...血缘纽带,使西藏人民与中华各民族同体共生。历史上,藏族和汉族的先民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繁衍生息、相互交融中,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血缘亲缘关系,深刻反映出血缘上汉藏同源,以及藏族的形
2024-05-14 06:27:00
...人烟罕至。这里的居民在古代被统称为“氐羌”,现在的藏族便是氐羌后裔。中国的考古学家在青藏高原边缘发现了16万年前的夏河人,提取了DNA后发现他们是丹尼索瓦人,其身上带有EPA
2024-04-29 20:47:00
...河人属于丹尼索瓦人。2014年,中国科学家在夏尔巴人和藏族人身上提取到了丹尼索瓦人两个基因突变点,这两个基因突变点就是藏族人能够适应高寒气候的重要因素。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
2024-04-29 21:32:00
...有三条:第一条为模式标本产地青海湖及周边区域(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乱海子、祁连县央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天棚湿地和乌兰县金子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及隆宝滩
2024-05-01 14:09:00
西藏作为天然鱼库,为何鲜有人敢打渔钓鱼?
...,虽然有些牵强,但它反映了这里鱼类的数量确实不少。藏族同胞对生命的保护,正好成就了西藏湖泊鱼群的生存天堂。“食鱼禁忌”的来源我国幅员辽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
2024-06-26 15:00:00
西藏糌粑是一种传统的藏族食品,以高原薏米为原料制作而成
西藏糌粑,这款源自雪域高原的传统藏族美食,以独特的风味与制作工艺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以高原特有的薏米为原料,经过精心烹制,为食客们奉上一场口感与味觉的双重盛宴。首先,准备一颗颗
2024-06-19 13:10:00
青藏高原腹地5万年前已有人类居住
...获悉,距今5万年前,青藏高原腹地已有人类居住。这是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青藏高原腹地首个史前洞穴遗址梅龙达普历时6年的最新考古发现,刷
2024-01-24 09:4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筑牢“防火墙”安心享保障——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金融知识宣传月聚焦保险网络安全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的宣传人员走进乡村大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堂聚焦于保险领域的网络安全科普课。宣传人员重点围绕保险消费环节
2025-09-19 17:14:00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威海市文登区居民赵女士在转售2024年11月于老冯二手车购置的现代伊兰特轿车时,发现车辆存在双重猫腻——不仅里程数被大幅“下调”
2025-09-19 17:17:00
流感疫苗要不要“每年打”?天津怎么预约?一篇文章说清楚!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有效措施。近日,包括天津在内,北京、上海
2025-09-19 17:17:00
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失信 被暂停相关采购资格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失信,被暂停参加相关采购活动资格,引发信息产业及采购领域关注
2025-09-19 17:17:00
老人被骗购买十九万金条,民警及时出手帮其挽回损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赵杨 杨其峰近日,省城的刘女士遭遇电信诈骗,被人诱导购买了价值十九万元的金条,并准备邮寄给对方
2025-09-19 17:17:00
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鲁网9月19日讯为厚植学生科学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近日,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2025-09-19 17:19:00
蓝色车身配金色线条,这列“赛湖蓝”与“胡杨金”交织的豪华旅游列车,正载着旅客穿梭于新疆的雪山、草原与沙漠之间,重新定义着火车旅行的意义
2025-09-19 17:19:00
养老不离社区,银发生活更便利!9部门联合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鲁网9月19日讯今后,您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餐饮、医疗、养老、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2025-09-19 17:19:00
9月19日,西安市民杨先生通过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18日早上他带孩子前往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金地西沣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
2025-09-19 17:34:00
山东举行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9日上午,全省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在潍坊昌邑举行。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2025-09-19 17:51:00
26次按压唤醒生命!菏泽俞传安急救晕倒老师…
“01,02,03……25,26!”随着连贯的心肺复苏操作,原本倒地无意识的女老师手指微动,逐渐恢复意识——这紧张又暖心的一幕
2025-09-19 17:51:00
“靠谱小李医生”,记济南市七院2025年度十佳青年医师李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刘庆乐 张莹莹 在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有这样一位被患者亲切称为“靠谱小李医生”的青年医师
2025-09-19 17:51:00
随着我国居民养老需求持续增长,养老护理员已成为民生领域的“热门职业”。早在2017年,人社部就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2025-09-19 18:06:00
众点关注 | 票房破16亿!《浪浪山小妖怪》周边爆了 记者实探东营线下门店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9月18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含预售)突破16.12亿,超越《姜子牙》
2025-09-19 18:07:00
专业护理获赞誉 鄄城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唐庆渠收到患者家属感谢信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李倩 菏泽报道近日,鄄城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再次收到了一封充满温情的感谢信。患者家属高贤峰先生在信中表扬了科室护士唐庆渠
2025-09-19 18: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