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12 10:14:00 来源:澎湃新闻

“龙”是中国古代民众创造的神异生灵图腾。青藏高原上的“龙”,与中原“龙”一脉相承,既有相似的形态,又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伴随着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这条龙从中原飞入高原,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礼仪制度、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为展示龙形象在高原的流传与演变,4月9日至5月9日,“金龙巧牵京藏情——《高原中华龙》主题展览”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呈现。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展览现场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西藏博物馆藏 红地龙凤呈祥纹栽绒毯

龙的形象在美学上具有无限魅力,在内涵上也被赋予了特定寓意,成为祥瑞的符号。历数千年,“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展览以“龙”为切入点,讲述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通过“龙”这个共通的中华文化符号,印证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深层次的认同。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文化旅游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共同主办。展览呈现在西藏文化博物馆大厅的开放空间,展览以展牌的科普形式为主,几个展柜中展示了呈现这龙形象的来自西藏地区的十几件文物。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展览现场

展览由一组隆达唐卡开始。“隆达”为藏语音译,意为“风马旗”,祈福吉祥的“隆达”唐卡,可以将祝福传至四方。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唐卡金龟图 虽然“四象”进行了微调,但图中的五行八卦、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十二生肖都与中原地区一致

此“隆达”唐卡金龟的四角绘有神兽,并对应着四个方位:东方为老虎,南方为青龙,西方为琼鸟,北方为白狮。这四神兽皆由汉族的“四象”演化而来,在传入西藏时保留了龙和老虎,用琼鸟代替了朱雀,用白狮取代了玄武(乌龟)——这四种带爪的动物象征无畏或不可战胜。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五行算唐卡 一件集合了十二生肖与五行的卦算唐卡,五种颜色对应了五行中的五种元素。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在藏历中是木龙年。藏历中“十二生肖”的动物种类与次序和农历一致,再结合中原的阴阳五行,构成了特殊的循环纪年法,有证据表明,至少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这套纪年法就从内地传入了西藏。其中的龙年,藏语称为“珠洛”《藏汉大辞典》对“珠”的解释为:“辰,龙。十二地支之一。”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此图中的蛇形的形象为“那伽”

策展人也介绍,“龙”和藏文中的“鲁”、印度佛教中的“那伽”经常被混为一谈。但其实,这三个概念是不同的。无论是“鲁”还是“那伽”,形象都与中华龙相去甚远,“那伽”是一种长身、有鳞、无足、人首蛇身的半神之物,“鲁”是一种水栖生物,在有些信仰语境里,龙是可以调伏“鲁”的更高等级的神兽。它们之所以常常被混淆,是因为藏文的“鲁”和梵文的“那伽”被翻译成了“龙”,是翻译导致的误解。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资料图 布达拉宫中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匾

13世纪以来,元朝结束青藏高原地区分裂割据的局面,将西藏地方纳入中央王朝直接进行行政管辖。从此,象征中央皇权和寓意祥瑞的龙(及凤)在青藏高原备受尊崇与喜爱,元朝御赐的各种龙纹器物,如龙钮印章、袍服、瓷器、武备等,进入西藏后成为贵族们相互炫耀的“法宝”。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御赐之物代表中原皇权的认可,是如同“尚方宝剑”般的存在。

元、明、清时期,龙纹在中原的使用有相对严格的规定。但在西藏,“御赐之物,不在禁限”,再加上遥远的地理距离和人们对中华龙发自内心的喜爱等原因,龙纹的使用并不像中原那样有严格的等级之分,龙是四爪还是五爪也不像中原地区有严格的区分,在西藏,三品官员也能使用龙纹器物。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夏鲁寺中的《龙凤御榻图》壁画

在得到元朝皇室直接支持而扩建的夏鲁寺中,西藏上层社会对龙纹的尊崇与喜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此寺如今幸存有大量龙纹,比如建筑上的琉璃吻兽,龙纹琉璃瓦当等。

其中,位于一层护法殿门廊北壁的《龙凤御榻图》壁画,高约2米,宽2.4米,画面正中为形制宽大的木质须弥座扶手椅,座中央承托龙风,两条“五爪金龙”居上,蜿蜒腾飞。与元代大都丹陛石刻中凤鸟样式相似。壁画巧妙地将内地具有皇权寓意的龙凤与御榻图像置于佛教背景中,以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夏鲁古相家族和夏鲁寺僧众对元代中央皇权的尊崇与祝祷。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缠龙柱 现代重修 采集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桑耶寺

龙的形象频现于西藏的高等级建筑中。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明代,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县寺壁画局部

早期藏族龙纹的双翅形象多变,常绘成鹿角、向上升起的火焰纹、云纹等,但都是双翅的表现方式。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采集于壁画和木雕的带有火焰纹、鹿角形象的龙(元代)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采集于壁画和木雕的带有火焰纹、鹿角形象的龙(元代)

顺延历史脉络“抵达”高原的中华龙,在和高原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后,衍生出千姿百态的形象。

展览的实物集中展示了青藏高原上“龙”在思想观念、礼仪制度、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和表现方式,涵盖了壁画、唐卡、印玺、建筑、马具、家居、服饰和生活器具等类项,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西藏各族群众对“中原龙”从向往、接纳、吸收,直至融入审美与精神的过程。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彩绘木剑 绘有龙和巨鳌图案 局部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缠技莲五面开光正脸龙纹八宝纹漆金彩绘皮质法帽 局部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藏式龙纹经书桌

主展人金琳、范久辉介绍,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青藏高原上的“龙”源自祖国内地,伴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逐步融入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正是通过“龙”这样深刻的连结,西藏各民族间建立起深厚情感。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藏历木龙年,我们用这场特别的展览,讲述西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从中原到青藏高原,看西藏文物中的龙纹

有龙形象的春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12: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的历史
...西穿过河西走廊直通西域(新疆),向西南方向则连接着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的主体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青海省位于高原的东北部,地势由西南(海拔4000-5000米)向东
2023-08-03 14:22:00
为何唐朝打不上去青藏高原呢
吐蕃是古代青藏高原上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明确记载的西藏政权。吐蕃位于现在的青藏高原一带,高原反应这个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
2023-05-04 17:11:00
...国版图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段历史应该被牢记。青藏高原,是亚洲大陆的水塔,平均海拔4000米。这里海拔太高,空气稀薄,人烟罕至。这里的居民在古代被统称为“氐羌”,现在的藏
2024-04-29 20:47:00
...藏汉双文题记,其中汉文题记为“杨□杨二造也”等。从青藏高原东麓的玉树、甘孜和昌都等地发现的唐代佛教石刻来看,其中不少是由包括藏、汉工匠在内的多民族人员合力完成的作品。它们成为
2023-09-27 09:32:00
...藏阿里地区及西藏北部)及党项羌等势力,基本上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松赞干布并未放弃继续对外扩张的机会,这是数千年来,青藏高原深处的政权首次向中原及西域地区扩张,这便与刚建立不久
2024-07-17 16:12:00
...的里海沿岸,和硕特部则南迁到了青海,进而征服了整个青藏高原。 我们也可以从气候上分析为什么蒙古族可以征服青藏高原。在唐朝时期,气候温暖,青藏高原上的大片冻土解冻,大量适合农
2024-04-29 22:18:00
...队作战,那几乎是不可能胜利的。但自从蒙古骑兵踏上了青藏高原后,青藏高原就和中原王朝密不可分了。那么,这段历史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802年,吐蕃朗达玛赞普被杀,统一的吐蕃王朝迅
2024-04-29 17:30:00
...散以印度为中心,向东到达了中国西南一带,向北到达了青藏高原。在O系人群到来之前,D系人群统治者印度、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中国有文献称为“氐”。后来,印度河文明被雅利安人所灭,
2024-04-29 21:10:00
三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随驼铃声继续前进。”张存虎说,驼铃的音频很特殊,在青藏高原的山谷里能传出三至五公里,按照头驼铃声的指引,队伍顺利到达拉萨。纪念馆的一面墙上,有一面旧五星红旗,它的尺寸不算标准
2023-02-23 04:5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