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郑州文化学者娄继周发现清代翰林冉觐祖文集抄本
...牟县文化学者娄继周在首都某古籍馆访书中,发现了清代翰林院检讨、著名理学家冉觐祖的《寄愿堂文集》十卷手抄本。这是他继寻访到明末中州名士、中牟先贤张民表的诗集《赋枕轩稿》之后的又一重大收获。冉觐祖(字永光...……更多
曾国藩初入官场,用一首诗引起道光帝的关注获得升迁
...上却是风平浪静,所以,负责国史编纂、各种仪式文书的翰林院,都是比较忙碌的。然而,曾国藩在上级和同事的压迫下,除了学习、写作、钻研程朱哲学,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工作。这让曾国藩很是焦急,他入官场,本就是想...……更多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人才,康熙帝想出了一个办法。康熙帝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让他进入读书人的最高殿堂,也为日后入阁拜相铺好道路。就这样,清朝的重臣出现了在康熙帝时期,康熙帝时期,张廷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汉臣,他对清...……更多
康熙年间的张廷玉已初展才华,曾经伴君行遍天下
... 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中庚辰科三甲第152名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同年的进士还有著名的年羹尧。康熙四十二年,张廷玉被授为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一书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奉命入值南书...……更多
明朝首辅徐阶辅佐皇帝仁爱治国,建立大明盛世
...慧眼识珠,能够比较准确的发掘人才的长处,他曾经推荐张居正进入内阁为官,甚至还不惜得罪皇帝而营救明朝的著名清官海瑞,所以当时的官员都十分敬佩他。虽然居于高位之上,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是徐阶仍然...……更多
介绍东林八君子之一 东林党领袖高攀龙
...人司行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龙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被贬广东揭阳典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龙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在家讲学二十余年。天启元年(1621年),高攀龙重获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寺...……更多
康熙一生中唯一一次跪拜大臣,还是一位汉大臣
...习,没有下跪拜师的情况。顺治帝经过一番挑选,选定了翰林院庶吉士郑天经,作为太子玄烨的老师。翰林院庶吉士,是一个七品官,官职很低,但庶吉士这个头衔却很有分量。康熙画像庶吉士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史书,编写文献...……更多
清朝官场百态:翰林、提牢官与附郭县官的生存之道
...的官职世人皆曰,最易当之官,莫若翰林。一言以蔽之,翰林院即是清朝皇帝的智囊团,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人才于一堂,皆称得上是人中龙凤。身为翰林,平日只需述职侍奉,偶尔献计谋策,便可名利双收。再加上可享...……更多
蒋冕生下来就是神童,在文化方面造诣很高,过目不忘的本领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蒋冕考中进士,并成为了翰林院中的一名庶吉士。庶吉士是翰林院的短期职务,非品学优异者不能担任。这种官员制度在永乐年间得以确立,几经发展,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里一种极为重要的干部...……更多
多亏了张廷玉,他才能从死囚转身成为一代名臣
...径:买官,比如李卫就是通过纳捐出仕的。 大家都知道翰林院中的学士都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也是社会地位最高的群体。要想进入翰林院,必须有过硬的才华,通过科举才能考入。然清朝时期,唯有满族人是不需要经过科举...……更多
雍正皇帝登基后,为什么很多太监都想报复孙诏成
...饱读诗书,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考中进士以后就进入了翰林院。古代“学而优则仕”,书生们在考中进士以后,通常会进入翰林院做一些比较清贵的职位,随后便是到地方或者部门担任实职,视成就如何逐步提拔。 通常来说...……更多
曾国藩中进士的前夜,道光皇帝做了个什么怪梦
...由皇帝“赐同进士出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可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官,相当于直接入职。剩下的考生还需参加第三场考试——朝考,再分等级,优等的进翰林院充庶吉士,其余的则分配到朝廷各部或地方任职。曾国藩...……更多
古代科举竞争激烈,高中后的人有什么待遇?
...的待遇了。通常来说,刚刚高中的状元郎们,会被安排到翰林院里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其实就是相当于现代的文秘了。甚至,在宋代,状元郎们还得“排队做官”,也就是说,朝廷当中有人告老还乡空出了职位,他们才有顶替的...……更多
明朝的文渊阁不仅藏书丰富,且质量极高
...明代北京皇宫里的文渊阁建成后是什么样子呢?明英宗时翰林院修撰彭时(1416-1475)在《彭文宪公笔记》中有记载:“文渊阁在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面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揭‘文渊阁’三大字牌匾,匾下置...……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身上,能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翰林院,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社科院”,但清朝时期的“翰林院”汇聚社会地位的士人群体,集中了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一般作为朝廷“储备干部...……更多
清朝的徐元文状元及第,被赐冠带蟒袍、裘靴,自此宦海沉浮
...宣召于乾清门外,被赏予冠带、蟒袍、裘靴,并让他担任翰林院修撰一职。顺治帝回宫之后对太后说,今年得到一位极佳的状元。他在翰林院时,经常被皇帝宣召,也曾在便殿被赐饭。 他跟随顺治皇帝到南苑时被赐驾御马,顺...……更多
黄福:勤俭谦虚的明朝六朝老臣,却位列奸臣榜
...身于陕西华阴的一户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清官,祖父是翰林院编修,父亲死后由他父亲入继大统。黄福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培养了他勤俭、节俭而且谦虚好学的品质。进入翰林院之后黄福积极学习,他在任职翰林院期间...……更多
年羹尧被杀后,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看被气得吐血
...一家时便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将一些财产收缴;明朝首辅张居正被抄家时却极其惨烈,他的儿子或是自尽,或是惨遭折磨,妻子也因不堪受辱,却又无法自杀而刺瞎双眼,其他家中的女眷也受到了士兵们毫无人道的玩弄……不过...……更多
介绍明代理学家、状元罗伦生平经历
...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金牛山,钻研经学,开门教授,从学者甚众。学术上笃守宋儒为学之途...……更多
...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更多
...年,曾国藩参加人生的第三次会试,终于金榜题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843年,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这是曾国藩获得的第一份实质性岗位。那时候,曾国藩已经做了几年翰林。清代时期的翰林看上去很金贵,...……更多
年羹尧:野心勃勃的朝臣,从忠诚到背叛的蜕变
...的本领,却因为在朝中无人,身为进士的他只能被安排到翰林院担任着一些不重要的职务。野心勃勃的年羹尧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所以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他一直在打听和寻找可以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那时,翰林院的...……更多
商辂:三元及第历经4朝,19年宰相生涯没妄杀一人
...不知的是,这也只是他步步高升的开始。后来已经是一位翰林院修撰的他,更是再次在会试中高中第一名。当他走进殿试的主考官面前时,在一场场的文章策略后,商辂成功脱颖而出成了当之无愧的状元郎。 而三元及第的才学...……更多
翁同龢用1套四合院换下来的清代画作,亏不亏
...自己的爱徒推荐给了同门师兄王时敏。王时敏是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相信熟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应该能记起王锡爵是何人。有了王鉴、王时敏这两位董其昌门下高徒的传授,王翚的人生开始了真正的腾飞。在融会贯通了...……更多
孙洙未被人赞誉为宋版的贾谊,为何却并不出名
...原来某天宋神宗在夜间突然要草拟诏书,写诏书这活儿是翰林院的,当时孙洙是翰林院的学士。恰巧当天还是孙洙在翰林院值夜班,传旨的太监到了翰林院后发现人走屋空……这还得了!宫里马上派人去找。最后找来找去,发现...……更多
天资愚钝的曾国藩,是如何逆袭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
...省,终于在第7次的时候考上了,从此一帆风顺地进入了翰林院。翰林院被西方人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人才济济,在众多精英面前,曾国藩陷入了深深地自卑之中。进入...……更多
...庆九年,参加甲子科乡试,得中举人。后4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人称“刘翰林”。他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等职。主要从事诗、词整理与研究,参与编修《大清一统志》,并著有《大姚志略》7篇。因其诗、书、画俱佳,曾誉...……更多
...岁中举,同治七年(1868年)二十一岁登同治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授编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宝琛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更多
...候,并不顺利。曾国藩30岁正式进入官场,第一个职位是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可是,在兢兢业业工作3年后,也就是在曾国藩33岁的时候,被贬职成为翰林院一名候补检讨。清朝时期,官场上的实缺很少,如果一个人成为候补...……更多
咸丰皇帝之师杜受田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市滨城区)人。为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子为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何说三国的权臣蔡邕,是人才,也是个倒霉蛋
我们在看三国志的时候,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出了名的人,在这些亮眼的明珠背后,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既才华横溢又很倒霉的老哥呢?他叫蔡邕
2024-06-14 19:12:00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
2024-06-14 19:27:00
汉武帝培育了大量汗血宝马,为何却被后世人弃用
在《史记》中,对于汗血宝马曾有过记载“大宛多善马,马汗血,”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对于汗血马这种珍贵马种都崇尚的很,甚至当代土库曼斯坦还以此为国礼赠予中国
2024-06-14 19:18:00
关羽斩华雄之前为什么一定要“温酒”呢
三国时期的故事,通过罗贯中先生的文字演绎,让那一个时代的人物情节栩栩如生,无数的英雄形象都能跃然纸上。今天我们来讲讲“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2024-06-14 19:28:00
为何曹丕临死前一天才立曹叡为太子
公元226年6月28日,魏文帝曹丕病笃(病情非常严重),立曹叡为皇太子。结果第二天,6月29日曹丕去世,曹叡登基,是为魏明帝
2024-06-14 19:17:00
谁自称“诸葛亮”,被曾国藩用一对联嘲讽
中国人自古以“谦虚”为美德,即使你功比天高也应该谦逊待人,这样才能赢得好名声,可也有人自命不凡,从小就认为自个是天选之人
2024-06-14 19:09:00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洛阳李贺故里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拥有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的河南,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今年也不例外。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2024-06-14 18:33:00
为何说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奇才
诸葛亮历来受到儒家正统的尊崇,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其神化为“近乎妖”的算无失策之“智绝”,但是就是从《三国演义》来看
2024-06-14 19:12:00
诸葛亮为何火烧司马懿时没能算出有雨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诸葛亮不是能掐会算吗?否则,他又怎么能算得出天将降大雾呢?又怎么能算得出即将刮东南风,而给东吴借了三天三夜的大风呢
2024-06-14 19:19:00
韩信能出川,为什么诸葛亮五次北伐却无法出川呢
在古代割据蜀地的政权中,无论是先秦的古蜀国,还是东汉建国时期的公孙述,或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甚至是明朝末年的张献忠
2024-06-14 19:05:00
三国武将层出不穷,谁力气最大
谈及古代气壮如牛的人物,很多人脑海中会一时浮现出关羽百战沙场的场面,倍感震撼。而在三国里,真要给好汉们的力气排名,关羽只能算第四名
2024-06-14 19:33:00
为什么周瑜要十万之箭并且还让诸葛亮准备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周瑜和诸葛亮比自己的智谋的时候。那就是草船借箭,在当时的曹操杀死了蔡瑁和张允两个水军提督
2024-06-14 19:29:00
韩信曾留下了哪三大“神器”,却神秘失踪
众所周知,韩信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秦末时期,韩信就参加了反秦斗争,投奔了项羽,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韩信被人举荐到了刘邦
2024-06-14 19:31:00
诸葛亮最后一计历经一千七百多年,至今无人能解
无论陈寿《三国志》中真实的诸葛亮,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夸大的诸葛亮,人们都不能否认诸葛亮的过人智慧。在三国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2024-06-14 19:29:00
“四庭柱”对战“八健将”,哪边更厉害一点呢
演义里有“八健将”的说法,但没有“四庭柱”的说法,“四庭柱”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张国良的《三国志评话》中,他们是指河北的四员骁勇果敢的大将
2024-06-14 1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