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出使高丽的神舟,身长达16.87丈,载重约1000吨,其规模与郑和“宝船”不遑多让。(注:本师韩振华认为,郑和的“宝船”实际上身长15丈。参见韩振华:《论郑和下西洋船的尺度》,《航海交通贸易研究》,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更多
被朱棣逼下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究竟下落如何
...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壮举,那就是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拓展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这件看似伟大的举动,背后有什么秘密?名义上是宣扬国威,实际上是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那么被朱棣逼下...……更多
郑和下西洋不带年轻女子,专挑大龄妇女随行,为何船员集体支持
明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曾七下西洋,先后历经28年,最远到达过东非和红海。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图,在历史上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说法众多。有的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跟各国贸易往来,但...……更多
明朝著名历史事件盘点
...因不满削藩而起兵反抗,最终攻破南京,夺得皇位。3、郑和下西洋:朱棣派遣郑和通过海上远航与西域各国交流,共七次下西洋,规模最大。4、王振擅政:王振是明朝宦官,他鼓动明英宗亲征瓦剌,导致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更多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名扬四海的背后故事
今天第一次知道郑和原名叫马三强,他还是一个太监。先声明一下,我对历史虽然感兴趣,但是对历史的了解却很不多,所以今天看到关于郑和这段介绍还是挺出乎我的意料。历史上名声远扬的郑和下西洋里的郑和,郑不是他...……更多
明朝:有骨气的王朝,拒绝妥协坚持到底
...水师曾经号称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而且但是威名远扬的郑和率领的只是明朝海军的一支机动舰队而已。终明一朝两百多年,明朝水师未曾遭遇一败。郑和的船队拥有最大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当之无愧...……更多
明朝疆域之谜:实控与羁縻的争议
...、唐,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无疑是超级大国般的存在。郑和七次下西洋,更是将明朝的声威远播中亚、北非、乃至欧洲。然而如此强大的王朝,和历代相比,其领土疆域却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网上常常...……更多
古代最牛的王朝,318个番邦来朝贺,4个国王自愿终身留下
...留下了太多的惊喜和奇迹。比如说最著名的历经28年的“郑和七下西洋”,实际是平均4年就要举行一次,一次出访往返就要长达两年的时间,然而如此浩大的的壮举却是在明朝发生了。 明成祖朱棣去世以后,朝中大臣列举各种...……更多
盘点明朝立国276年创下的八大盛世
...军事上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积极开疆拓土;在外交上派郑和下西洋,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万国来朝局面;在文化上编纂《永乐大典》……雄才大略的朱棣,终于开创了足以比肩“洪武之治”的“永乐盛世”。清朝人编纂的《明...……更多
明朝就有禁海令,为何说是清朝的闭关锁国危害了后世
...外贸易虽然没有了宋朝那般鼎盛辉煌,但明朝朱棣时期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仍然是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清朝时候则是完全的不一样了,相信熟悉历史的大家都是应该知道这背后的情况的,康熙将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后来一直...……更多
明朝有征服世界的实力吗?看了这些数据就知道
...走到哪都是说汉语,可是咱们大明朝并没有那么做,即便郑和七下西洋也只是为了宣扬国威而已,不过还是一起来看看明朝都有哪些领域处于世界第一吧!别总是一提起强盛的朝代就说秦朝、汉朝、唐朝,其实大明朝也可以说是...……更多
朱元璋和朱棣都推行禁海政策,嘉靖为什么要开海?
...了“片板不许下海”的政策,虽然后来永乐年间,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但是毕竟属于短期的、政府的行为,从国策上总体来说,还是坚持了禁海的大方针。那么,明朝为什么禁海呢?后来明朝的国策又逐渐变成了开...……更多
参观郑和纪念馆读一本新书 做一个有趣的手工
... 陈娟娟摄影报道)2月11日上午,南京晨报小记者们走进郑和纪念馆参加“我在郑和纪念馆读一本新书,交一位新友”阅读活动,体验用树叶拼贴帆船模型,感受郑和文化。同学们参观了郑和纪念馆,学习海上“丝绸之路”背后...……更多
为什么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为什么不继续追赶北元
...的志向在海上明朝最强的还有海军,说起明朝很容易想起郑和下西洋。明朝的时候海上贸易非常发达。郑和最远曾经到达过西非等地区。另外明朝的海军规模也是非常庞大的。1405年郑和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数量上有200多艘。...……更多
明朝灭亡后,300明军不愿投降远走海外,在海外建立一国家
...作,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永乐皇帝朱棣把郑和带进宫里,大家都叫他三宝太监。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往来。皇帝决定派遣一个使团,因为郑和从小就受家族的影响,他和父亲...……更多
2022-12-22 14:47明朝,国家
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老国王为何选择在华下葬
...讲建文帝已经逃亡海外,带着焦急与不安的心理,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很有钱,要说郑和出海单单寻找朱允炆那肯定站不住脚,关于他出洋的目的咱们暂且不论,不过这次事件的意义倒是十分重大,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更多
燕窝数量没有增加,明清时期老百姓吃不到,为何现在有钱就能吃?
...何要说明清时期呢?那是因为燕窝起源于明朝,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郑和下西洋可不是现在出海旅游那么轻松自在,因为明朝时期的船并不是现在的邮轮,而是非常简陋的木质船。海上的环境变化...……更多
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相比,郑和下西洋就是一次不计成本的出国旅游
实事求是地说,从人类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讲,郑和下西洋绝对是一次壮举,但是从对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贡献来讲,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件事儿就是昙花一现,当时挺热闹,可热闹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而且国库白银六...……更多
明朝当年有多强大?创造了7个世界第一
...军,既有常规的步兵骑兵也有数量庞大的水师,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就是明朝军队战斗力的集中体现。……更多
2022-12-15 20:50明朝,世界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从王振到魏忠贤
...大明王朝不仅有专断独权的太监,也有着建功立业的太监郑和。郑和原名马三保,曾奉旨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印度洋。郑和下西洋在世界上传播了我大明王朝的威信,让人类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强大的大明王朝。在我国的...……更多
建文帝生死之谜:一场六百年的争议,他到底有没有被烧死?
...火烧死的时马皇后,不是建文帝。二、其他证据《明史·郑和传》中的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朱棣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呢,《明史·郑和传》中是这么记载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功高至伟,却敌不过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
...小人物,但也不乏功绩卓著的牛人,比如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28年内七下西洋,在航海领域可谓空前绝后。28年始终秉承和平外交,一直到最后一次死在印度古里,始终不考虑利益也未进行殖民掠夺,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更多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阅兵,27国使团参观膜拜赞叹不已
...最后东征也只是天方夜谭罢了。明成祖朱棣继位以后,派郑和六下西洋,作为大明的宣传使者,郑和义边向周围国家输出明朝的繁盛景象,另一方面也是威慑帖木儿的继承者,能放弃反明复元的念头,在看到了明朝的强劲国力之...……更多
明朝曾经拥有9项世界第一,至今还保留着一项
...单北京的从业人员就有2万人。第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其中郑和所用的一艘船长150米,宽30米,是当时世界上船只总吨位最终记录的保持者,拥有这种造船工艺的优势,使得明朝的水师强力的控制着整个南太平洋、...……更多
...穆伊兹总统十分高兴。明宣德六年(1431年),时年60岁的郑和第七次奉命出使西洋,船队停泊福建长乐等候信风,在修建天妃宫时铸造了一口铜钟,以祈保往返平安。郑和船队曾两次前往马尔代夫,与其结下不解之缘。而这口铜...……更多
浅谈欧洲人为什么能走在大航海时代的前列
...方的整体。在东方,最早开始对海洋奥秘进行探索的人是郑和,1405年郑和奉命带领船队下西洋,截止到1433年,郑和共完成了七次航行。在这28年中,郑和先后到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足迹遍布东南亚,东非等地区。郑和下...……更多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1405年),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王景弘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宝船、2.78万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从此开启航海生涯。28年间,他多次偕同郑和共同组织和领导下西洋航海活动,先后到达亚洲...……更多
明朝皇帝与大臣们的智慧与权谋:永乐大典编纂背后的故事
...,使得永乐大典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郑和的“航海探险”永乐大典的编纂,也离不开明朝的一位重要人物——郑和。据《明史》记载,郑和是明朝的一位重要的航海家,他在永乐年间,进行了七次下西洋的航...……更多
历史上五大宦官,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
...个有所作为的皇帝,登基后,把魏氏阉党一网打尽。二、郑和郑和(1371——1433年),云南晋宁人,明朝宦官。 大明一朝,宦官的数量和危害朝政的影响都冠绝中国历史,这对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的遗训是极大的讽刺。但“三宝”...……更多
明朝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清朝却没有是为什么?
...以看出来明清两朝在海外到底是个啥情况了。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但没建立殖民地;当然郑和船队和东南亚猴子干过架,但打服而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但是除了朱老四,其他皇帝和统治者对海外都不感兴趣,闭关锁...……更多
2022-12-21 12:03明朝,殖民地,殖民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个战斗的印刷所,揭开了一场“对望”的序幕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网记者葛俊俊从复兴中路走到黄陂南路,一处不起眼的小楼印入眼帘。这里是“永恒的灯塔”——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又新印刷所旧址史迹陈列展
2025-02-25 14:31:00
编者按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025-02-25 15:21:00
走进新开放的金代皇陵 寻找远去的历史
金代皇陵俯瞰图 金代皇陵地处房山区云峰山◎申哥日前,房山区区长底志欣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今年房山区琉璃河遗址“申遗”工作将全面启动
2025-02-25 12:15:00
踏入春日东太行,邂逅漫山春雪,峰峦藏秀,入目皆是诗意风光。摄制|殷雪迪、王文静、李树峰
2025-02-25 09:00:00
“听到我要练书法,女儿买了五斤墨水。我一开始就在废报纸上练习,在三个月内,写了两百多斤的废报纸……”在湖南隆回滩头镇,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2025-02-25 09:08:00
黄葛树丨陈利民:饮茶话水
饮茶话水文/陈利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的名言。水是生命之源。远古人类大都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物质基础
2025-02-25 06:52:00
真实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得有多惨烈?可别被西方电影给洗脑了
在西方拍的很多关于苏联二战的电影里面,都会将斯大林格勒描述成是一个苏军靠堆人来取得胜利的,甚至还拍出了像《兵临城下》这样一个小丑电影
2025-02-24 23:09:00
一墨一纸 拓古传今 中国古老的传拓技艺在齐河传承绽放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张欣欣 德州报道2月21日,大众网记者来到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正的工作室
2025-02-24 20:22:00
长江美史明人杰 宝塔桥怀古畅今
“长江美史明人杰,宝塔桥怀古畅今。”2月23日下午,应南京市鼓楼区宝塔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磊邀请,南京市10多名活跃知名作家
2025-02-24 20:23:00
封建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女子:平阳公主,娘子关因其得名
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说是男人的故事,出色的女性往往被称为"巾帼不让须眉"。而中国历史上,最符合这个称呼的是李渊的女儿、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2025-02-24 21:43:00
老话常说:“三代不祭祖上,祭祖便断后”,这背后到底有啥讲究?
在大家的印象里面,农村地区可能是将这些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因为城市在不断的发展,时代非常开放,有些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当中就被摒弃了
2025-02-24 21:57:00
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工作为何突然停止挖掘?考古人员:你看挖出了啥
考古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追寻历史、传承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而在考古历史上,三星堆遗址无疑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那里发掘的文明填补了许多历史的空白
2025-02-24 22:07:00
同是赌王不同命,一个儿孙满堂安然离世,一个却被砍手脚孤独而终
何鸿燊在澳门奋斗了大半生,成就赌王威名的同时,还娶了4房太太,极尽风流。据统计,他巅峰时期的控制资产高达5000亿港元
2025-02-24 22:35:00
迎风筝会,潍坊民间手艺人自学葫芦烙画技艺制作“潍坊风筝葫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65岁的丁法志是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的一名普通市民,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来临之前,丁法志用自学的葫芦烙画技艺雕刻了一只满是潍坊风筝元素的葫芦
2025-02-24 22:47:00
华裔连体兄弟,在美国马戏团打拼发财,娶一对洋姐妹,生22个孩子
对坏事的好奇心是一种可诅咒的毛病,是从一切不洁的接触中产生的。——缪塞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好奇是进步的推动力
2025-02-24 1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