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白起呢
...没有谋反的想法,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因为具有了造反的能力,所以对秦昭襄王形成了威胁。而这,成为秦昭襄王决定赐死白起的重要原因。当然,考虑到白起在秦国的地位,光凭这一个原因,显然不够支持秦昭襄王做出这一决...……更多
楚 怀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两个阶段看待楚,怀王这个人。早期的楚,怀王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他即位之初,就凭借和魏国的战役,夺下了魏国八座城池,成功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后来他任用了很多的贤良之才,像屈原、苏代、田忌、公孙衍等等,他...……更多
秦昭襄王与白起: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
...灭赵之际,韩赵两国派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的族弟)去秦国游说秦相范睢。苏代的口才也十分厉害,他直接找到范雎的软肋。他说白起杀赵括后又准备攻打邯郸,赵国灭亡,他的军功足以使他位列三公了。如此一来只能范雎只...……更多
春秋战国范雎的肚量有多大
...略突破了六国合纵之围,是战国时期难得的一位政治家、谋略家。但他同时又是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因他有仇必报,好记人之过,迫使魏相魏齐逃亡自杀,谗言害死白起而让人诟病。象范雎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从一个底层的门...……更多
回顾:被笑千年的愚蠢君王,被低估的嬴荡谋略,谁才是真正的智者
前言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里的“六世”显然是指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王,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他们为秦始皇实现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人认为在这六位秦国的先王中,有两位完全...……更多
嬴政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秦国
...戎翟首领、舍人等围杀嬴政,嬴政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应变能力进行绝地反击,“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王知之,细思恐极),铲除嫪毐势力,彗星再现;次年借题发挥铲除吕不韦势力,差点将除秦人以外的...……更多
权谋之巅:秦昭襄王与舅舅魏冉的权力博弈
...了赵武灵王,并通知燕王,这样才保证了公子稷平安回到秦国,最终继位为王,是为秦昭襄王。随后魏冉被主政的宣太后任命为咸阳将军,开始一一除掉那些反对派,秦昭襄王的竞争者们也被安插罪名处死。2.封为穰侯公元前300...……更多
...开始发动对韩国的进攻,赵国作为韩国的传统盟友以及与秦国的死敌,竟然无动于衷,任凭秦国欺负韩国。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和韩国都城的联系,并且逼迫韩国将上党划给秦国。上党虽然是韩国...……更多
聊聊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厘王
...韩襄王去世,太子韩咎即位,是为韩厘王(韩釐王)。交锋秦国韩厘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韩厘王派将领公孙喜率领周朝、魏国军队攻打秦国。秦军在伊阙打败联军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史称伊阙之战。韩厘王五年(公元前291年),...……更多
秦灭六国前,李斯和韩非提出了什么不同的主张
自春秋初期以来,经过三十多位国君的拼搏,秦国逐渐崛起;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对六国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再经过秦惠文王和秦庄襄王的努力,秦国国力进一步增强。到秦王嬴政接位时,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统一六国的...……更多
秦昭襄王为何赐白起一死,却让范雎得以善终
...深知形势危急,为了避免赵国被灭国,于是派出使者前往秦国见秦相范雎,不仅贿以重金,还带了一套游说之词。赵王派的人名为苏代,是苏秦的弟弟,有名的纵横家。赵王“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苏代的...……更多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他为秦国戎马一生,未尝一败,因功被封为武安君,而后却因得罪应侯范雎,触怒秦昭襄王,最终在杜邮自刎。白起之死,是古往今来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很多人将...……更多
范雎的复仇之路:从魏国小吏到秦国宰相的逆袭
...雎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发现这是个人才,就把他带回了秦国。范雎来到秦国拜见了秦昭襄王。此时秦昭襄王已经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在位三十六年,从来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国家大权被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把持,用范雎的...……更多
战国之楚国分治:存楚由此,亡楚也由此,何其悲哀!
...雄之中垫底的角色,到了战国后期,韩国已经彻底臣服于秦国,到秦王政发动统一战争之时,韩国仅仅剩下十余座小城池,已经是名存实亡,秦国大军以来,韩国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秦军一来,只能乖乖投降。赵国,自赵孝成王...……更多
...—秦朝的故事。虽然《大秦赋》的主角,是秦始皇嬴政等秦国的君臣,但是,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所以,在《大秦赋》中,其他诸侯国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包...……更多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两人同为秦国将领。白起辅佐秦昭襄王,期间曾带兵大破魏韩联军,又参与伐楚之战,而他一生最著名的功绩便是在长平之战上重创赵国,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王翦随侍秦始皇,功绩...……更多
秦惠文王灭蜀对秦国东出的意义
...定了国家能否持续作战,而人口则决定了国家抚平创伤的能力。而这两点又能支撑秦国不断的扩充领土,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灭蜀对于秦国东出有着巨大的意义。从这一点就不得不说,秦惠文王眼光真的很独到。结语...……更多
秦国内乱与六国复兴:赵国的崛起与转折
战国末年,秦国独大,不断吞噬六国,但有段时间,六国的日子突然变得好过起来,因为秦国内部突然出了不少乱子,无暇跟他们过不去了。公元前243年十月,秦国发生蝗灾,乌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全国瘟疫流行,秦死者众...……更多
...举双手赞成,公子稷在燕国生活过一段日子,相比于其他秦国王子,属于亲燕派。在内忧没有完全摆平的情况下,芈八子不敢得罪赵武灵王,于是立公子稷为新君,是为秦昭襄王。赵武灵王此时的重心在于腹部的中山国和北方的...……更多
魏国在强盛时期一直坚持伐秦战略,是否可以灭亡秦?
...称霸西戎的秦穆公死后,由于人才被殉葬,以及后世之君能力平平,力不胜任,导致秦国不断衰落,一直持续衰落了两百多年,就这样跌跌撞撞走完了春秋之路。直到秦献公即位后力行改革,对外用兵获得大胜,这才改变秦国自...……更多
魏国出走九大人才,秦国成为最终赢家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周围是秦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不好。而魏文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任用翟璜为国相,改革弊政。任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教授法...……更多
...才之一,担任相国十余年,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君能力不够,相国来凑。秦庄襄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对于政权来说,重要的不是国君在位时间的长短,而是国家是否英明?秦国国君代代明君,又有各色人才辅佐,国力一直...……更多
韩国为何在三晋中最为弱小
...都没有。韩国的能臣也就是申不害一人而已,张良祖上的能力有待探讨。韩国没有拿得出手的君主,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能臣。在战国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韩国很难强大起来。由于韩国存在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因素不佳,韩国一...……更多
王翦与蒙骜:秦国的两位伟大武将与他们的家族
...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也即秦朝。相对于山东六国,秦国之所以能笑到最后,离不开众多一流的武将。尤其是在战国末期,秦国有两大武将家族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于这两大武将家族来说,诞生了不少著名的武将,其中有...……更多
长平之战与秦赵恩怨:白起与范雎的冲突和悲剧结局
...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几乎没打什么败仗,靠着自己的能力做到武安君的位置。范雎,魏国人,跟着魏国使者须贾出使齐国,赁着口才出众得到了齐襄王的特殊礼遇,为此却埋下隐患,遭到魏国丞相魏齐的猜忌,差点被打死,...……更多
韩国为何会成为秦国首个消灭的国家?
战国末期,秦国第一个灭掉的国家就是韩国,而之所以选择韩国,自然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为,韩国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如果先从赵国楚国这种大国下手,就算他们再弱也未必能拿下,但...……更多
秦昭襄王和齐湣王称帝:战国末期的权力争斗
公元前288年,正处于战国末期,诸侯国突然听到秦国传来了令人惊愕的消息:秦昭襄王竟然称帝了!虽然周天子早已名存实亡,各诸侯都不当成一回事,但如此明目张胆的僭越行为实在太过分了。没过多久,诸侯的眼珠再一次...……更多
廉颇一生拥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了将领的顶峰的话,那么长平之战便将他跌落神坛,其时秦国势大,所以便攻击赵国,赵王用廉较为将,成功抵御秦国三年之久,但是赵王愚昧,中了秦国奸计,用赵括换下廉颇,导致了赵的大败,自此之后,再无力攻秦。赵孝...……更多
白起军事生涯中的失利:被忽视的历史真相
...道,战国史料缺少,六国国史被秦焚毁,唯一留下的只有秦国国史秦记。而国史一般都会讲究避讳,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秦本纪里看见秦国反复攻取同一片土地,这就是秦记对于秦国的失地避讳了。秦昭襄王24年,秦国攻魏林中,...……更多
甘罗:十二岁拜相的传奇少年
...是实际职务,更多的是代表地位。甘罗拜相的背后甘罗的能力毋庸否认,能在12岁之龄,先后说服张唐、赵悼襄王,使得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得到16座城,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谋士。但是,他的功劳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比如...……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禁止进入!7月25日6时至22时,驻闽某部在福清江阴地域将组织实弹射击。
2025-07-23 12:42: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刘眉生:血洒忻口的黔中忠魂
刘眉生,字天嘏,1905年3月26日生,贵州省播州区南白镇(时名懒板凳)人。1923年,刘眉生考入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进黄埔军官学校步兵科
2025-07-23 05:01:00
经历“浙江抗日第一仗”的炮火洗礼杭州日报讯 在嘉兴嘉善县毛家社区沪杭铁路边,两座钢筋混凝土碉堡静静矗立在公园内。抗战时期
2025-07-23 06:2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家村深夜枪声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当时开会的窑洞(图片由作者提供)。 1942年农历八月初六,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黄土高原的夜晚已是寒气逼人
2025-07-23 07:02:00
7月21日,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迎来一场文化盛宴——《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中,晋祠博物馆馆藏的《郭公庙碑》首次公开展出
2025-07-22 23:14:00
【灵山夜话】陈文蔚:从灵山脚下到理学传承的人生轨迹
陈文蔚(1154—1247年)出生于信州上饶县上泸镇的耕读世家,自幼在父亲陈邦献的悉心教导下研习儒家经典。其父陈邦献号“竹林居士”
2025-07-22 11:37:00
【灵山夜话】杨时乔卧病看灵山
在历史的长卷里,总有一些文字,像夜空中闪烁的星子,藏着一个人的灵魂私语。杨时乔的《卧病看灵山》,便是这样的存在,它裹着明代士大夫的风骨
2025-07-22 11:37:00
季宇《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举办
大皖新闻讯 7月19日上午,由皖新传媒文化服务总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 “皖人说皖事”系列活动之《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
2025-07-22 09:35:00
近日,当《寻古中国·寻周记》的镜头扫过周原遗址的三重城垣,当AI技术复原的何尊在屏幕上亮起“宅兹中国”的铭文,我们与三千年前的周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5-07-22 09:40:00
孙佳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对古人来说是天堑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就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码头
2025-07-22 10:36:00
晋绥八分区军民抗战纪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晋绥八分区根据地抗战“殉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1937年开始,八路军120师先后创立晋西北
2025-07-22 07:04:00
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
一得阁创始人谢崧岱在京城琉璃厂古雅的街巷间,一得阁的墨香悠悠飘散了百余年。如今,这家诞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老字号
2025-07-21 12:10:00
范明公《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出版 解读《诗经》智慧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潜心编著的《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由广东新兴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新作以古老的《毛诗》(即《诗经》)为基础
2025-07-21 14:11:00
范明公新作《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出版 解码千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的新著《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由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聚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力作,通过创新性的现代解读
2025-07-21 14:11:00
路洪明:我书即我思——李思峰的艺术人生与创作境界探析
当代书坛,因中国高校书法教育与国家、省、市各级书协组织的展览赛事推动,当代从事书法事业的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可谓规模空前
2025-07-21 14: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