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不可劝以善。虽使契布五教,咎繇作士,政不行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让契施行五教,让皋陶掌管刑法,治理也不会有效果。接着荀悦提出“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只有让百姓财物丰盛起来,使...……更多
...思是说,功名利禄,不可眼馋羡慕。与民生利害相关的,为政者一定要热心。如果不热心,则百姓的利害就好比相去遥远的秦越,漠不相关。《清史稿》记载,方大湜任地方守令时,政绩突出,“所至兴学校,课蚕桑,事必亲理...……更多
蒋薰: 恤民减赋遭罢黜 归隐耕读“留素堂”
...现在南梅村里的“留素堂”已向游客开放,通过展示蒋薰视民如子的事迹和他诗文的部分内容,颂扬他淡泊明志的情操和不顾个人私利的爱民情怀。南梅里蒋薰故居 山惠明摄于2021年 ……更多
...部自觉坚定“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的勤廉追求,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解更多难题。“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当下,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再读经典,必将从中汲取鉴往...……更多
【廉洁文化】廉而不刿 取之有道——《荀子》中的廉洁文化
...成,离不开“尚志”,君子志存高远,是为了推崇仁爱,为政者树立了“隆仁”的志向,就会淡泊名利,真正做到“若保赤子”“视民如伤”。二是重民本。以民为本是“高志”之一,《荀子·大略》中说:“天之生民,非为君...……更多
怎样读《左传》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庄公二十四年)、“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昭公五年)、“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僖公二十四年)等等,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更多
朱熹:二十七次辞官背后的故事
...无雨,农田绝收,灾情严重,为使天灾不演变成人祸,救老百姓于水火,他将“荒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措施,多管齐下进行救助。他下令,丁钱、和买(政府春季贷款给农民,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役法诸事,凡有不利...……更多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去今二百余载,甘棠遗意,父兄故老,往往乐道之,可知为政者一念及民,虽百世尸祝焉,况身被其泽者乎!”□林达伟/文 吴拏云/图(除署名外) ……更多
定规碑铭记民生为要
...位百姓的生活,考验着“为民抱薪者”的坚定,也考验着为政者关心民生的态度。在碑文末,定规碑的叙述者郭凌汉老先生感叹:“事耶运耶定规耶?安得不刑石永垂耶!”这也是为何程家峪村担忧事情失败而没有同意的重要原...……更多
他是三国奇才,协助曹操坑死吕布,可惜英年早逝
...。任职期间,陈登考察徐州的土地,积极发展水利,帮助老百姓灌溉农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徐州的农业发展。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因病去世,让刘备接替了他的位置。 之后就出现了吕布赶走刘备的情况。陈登虽然在名义...……更多
聊聊孟子的政德思想
...丘民而为天子”认为要想当天子,就不能放弃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正所谓心系百姓便能胸怀天下。在孟子眼中,就算是当时的“丘民”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爱戴人民,这才是符合天子的做法,如此才能在政治上做出一定的政...……更多
...载不详。包拯办理案件均能明察冤情,公正处理。因此,老百姓盛赞道:“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正因如此,以历史人物包拯为原型的包公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发展,既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又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中华优秀...……更多
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盘点历史上的杀人屠夫
...”。繁华的扬州城,刹时变成惨切切的人间地狱。清军对老百姓“如驱牛羊”,见人就杀,城内各处积尸如山,连小孩子也不能辜负,“满地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杀到最后,连水塘都因血流成河而变成了五色塘,这是多...……更多
他位居相位四十多年,死后老百姓哭丧
...安归?”由此可见,子产对郑国的影响有多深,他的死让老百姓觉得没有了依靠。《循吏列传》说子产为相“二十六年而死”,估计司马迁算错了账,献公十三年卒,定公十一年卒,简公三十六年卒,如果从郑简公二十三年子产...……更多
聊聊让康雍乾三代帝王动容的于成龙
...痛继续指挥作战。于成龙视民如子,他知道如果自己退缩,老百姓们将再次受难。正因为他视生死于度外,百姓才得以幸免厄运。 ……更多
...县知县焦云龙勤政爱民的感人事迹,称赞他“公在池阳,视民如伤,五日在城,五日在乡”。远在陕西的一名知县能被《申报》所关注,这在民智初启的年代是极为罕见的。据杨虎城主持修撰的《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焦云龙...……更多
嘉靖宫变揭秘:宫女们为何敢挑战皇权?
...“壬寅宫变”。在封建王朝时代,皇权至上,皇帝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更是高不可攀,是谁给了这些宫女这么大的胆子,冒着杀头的危险,居然敢谋害皇帝?嘉靖迷信道教,对宫女残酷迫害嘉靖皇帝原本是个有为的君主,登基之后...……更多
刘禅:被低估的蜀汉运筹帷幄之主
...刘禅经常说:“国家兴亡,祸福之机,系于民心。”他时刻将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视民如子。在刘禅勤政爱民和诸葛亮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蜀汉国力渐渐强盛,被视为“富贵之国”。三、亲政治国,继往开来 235年,蜀汉丞相诸葛...……更多
他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亡国之君,却被骂了一千多年
...水军派出三十万大军,回来的只有几千。除此之外,还有老百姓源源不断交纳赋税、补给、充当壮丁、纤夫,以至于隋朝后期农民起义频频爆发。杨广其人,于历史中骂名多过美名,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有着高屋建瓴的宏观规划...……更多
...。行中和的好处在于执政者通过行“中正平和”之政,让老百姓感受到从政者的威严,感念从政者的恩德,称赞从政者的治理智慧,从而愿意跟随并听从他所施行的政策。通过将圣王作为政治和道德的楷模,移风易俗,以自身的...……更多
隋炀帝的功过:科举制度的创始与大运河的开凿
...人。史书记载:大业八年(612),杨广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可见隋炀帝的好色荒诞。隋炀帝上位后,一直都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大肆修建行宫,在各个他去过风景优美的地方都修建了行宫或...……更多
...,须知痛痒切吾身。”他告诫下属,官民本是一体同胞,为政者理应体恤百姓痛痒,关注百姓疾苦。“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更多
《易经》中的“教化”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
...教惟本。故古国者,自家党遂至于国,皆有教之之地。”为政者重视教化,劝导民众遵伦理、明义利,有助于良好民风民俗和惩恶扬善精神的形成。在司法实践中,以教化为先也有利于争执双方静心思过,不致行事过于冲动,教...……更多
应记入史册的莱芜县令
...地区需筹款修复。因为莱芜当地资材短缺,李隶中不想让老百姓来承担,便将自己的薪俸捐献出来,但这远远不够。于是李隶中“贷粤商金代办,邮书其弟晃中在家措偿”。也就是说,李隶中向广东商人贷款垫支,再写信让他的...……更多
...子抓落实的精神状态,尽一切可能改进工作薄弱环节、为老百姓多谋实惠,这样即使是没有任何雕琢粉饰的工作,同样也能成为群众心头的丰碑。正确处理好“上新”与“上心”的关系。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更多
...坚忍不拔;要美丽,得积极向善;要成功,得持之以恒。为政者,当如莲,清洁、高雅;如茶,清淡、幽静;如梅,傲雪、不屈。一生如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清心寡欲,才能清正一生,清闲自如。 ……更多
...待和周到安排。他说,贵州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生态环保,令人由衷钦佩。力拓集团将继续推进助力毕节发展相关项目,为当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并在更多领域寻求与贵州合作机遇,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更多
被刘邦逼反的第一个异姓王,死后全家蒙羞
...智登上了燕王的宝座。他深谙治国之道,用心经营燕国,视民如子,提拔贤才,兴修水利,发展农桑。燕国在他的治理下日渐繁荣富庶,百姓安居乐业。韩广深得民心,燕国已成他坚实的后方基地。然而西楚霸王项羽却介意韩广...……更多
...保积极性。“一次次履职,一次次收获,让我真切体会到视民生小事为大事,为基层群众代言的意义所在。”曹智莉表示,将继续恪尽职守,将委员作业写在群众心坎上,更加扎实地履行好政协委员的光荣职责使命。 ……更多
...百姓。 为民计深远,是为政之责。担负好这个责任,为政者既要有不计一身的奉献精神,又要有不争一时的长远眼光。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谋事放在前,把个人“出彩”放在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