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位居相位四十多年,死后老百姓哭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1 13:50: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春秋贤相,大多数人会异口同声——管仲。诸如管鲍之交、尊王攘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类似的小段子占据了大多数人的记忆里。

然而,对于子产能够了解的人却屈指可数。

管仲私德有亏,所以《管晏列传》记载:“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这里的“小之”不是讲管仲气量狭小;而是“以之为小”,孔子很瞧不起管仲。

对待子产,孔子却显示出不同的态度。《仲尼弟子列传》如此记叙,“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遽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子产能够与老子、遽伯玉、晏婴等齐名等位,可见孔子对子产的尊重之义。“严”字解释为尊敬。

他位居相位四十多年,死后老百姓哭丧

“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

子产在世的时候,孔子周游列国曾路过郑国,跟子产相处亲如兄弟。

“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

听闻子产去世的消息,孔子失声痛哭,“子产的仁爱,真是古代的遗风。”言外之意,子产之死仁爱精神也伴随着消亡了。

子产“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不仅让孔子敬佩,就连季札对子产也是一见如故,相交恨晚。

季札,封于延陵,故号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高风亮节,以辞让吴王王位而闻名于世;更让人拍案叫绝是“见微知著”的政治智慧,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政治预言家。

吴王余祭四年,也就是郑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44年,季札开启了外交之旅。在鲁国,欣赏周乐,听到历史,预测未来;在齐国,建议晏婴交还权力和封邑躲避鲁难;在晋国,王室卑弱,三家分晋;在卫国,“卫多君子,其国无故”。

在郑国,季札“见子产如旧交”,子产高规格接待了季札。两人相见相交是历史的幸事,更是郑国的幸事。所以,季札说道,“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政将及子。”

季札坦诚地告诉子产:“郑国执政者奢侈腐败、荒淫无度,大难即将来临,执政重任最终会落到你手中。”

他位居相位四十多年,死后老百姓哭丧

果然,如同季札预测的一样。郑简公二十三年,郑国内乱,诸公子为争宠夺利而窝里横,互相残杀。

也有人想趁机杀掉受国君信任的子产。而“公子或谏曰”,这是一个历史上未留名姓的好人,一句话阻止了子产被杀,也间接的挽救了郑国。

“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

子产对于郑国的重要性,这句话足以说明分量。子产为人仁爱有德,这是郑国能够继续立足于强大的诸侯之中的根本。所以千万不要杀了他!

“乃止。”

对外郑国北临有晋,南面有楚,西隔周便是秦,东邻有卫、蔡、宋、陈,可以说周围诸侯国环伺,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一代雄主此消彼起。

他位居相位四十多年,死后老百姓哭丧

郑国处于夹缝之间能够苟延残喘实属不易,自从第三代枭雄郑庄公去世之后,郑国失去了往日雄风,一蹶不振。

南北分别是楚、晋两大强国,他们动辄征伐,郑国只好朝“晋”暮楚,毫无原则,反复无常。郑国君王经常是早晨跪完楚国,下午再拜晋国,处于夹缝之中,两边讨好委曲求全。

“国际上”诸侯征伐不断,在国内诸公子内乱。诸公子争宠事件平息后,子产得到了郑简公的重用,正式执掌郑国国政。

“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

子产执政忠实地贯彻了延陵季子的方针——为政以礼,所以郑国国内局势发生了较大改观,形势一年比一年好。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当国相之后,郑国的局面发生了诸多的改变:

一年后,街头不见浪荡子,老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无需犁地耕田。二年后,市场上没有哄抬物价的,买卖公平。三年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干完农活,农具放在地里不会丢。五年后,男子不用服兵役,遇有丧事能自觉按照丧礼操办。

他位居相位四十多年,死后老百姓哭丧

郑国国内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同时,“国际环境”也发生较大改变。

郑简公二十五年,子产奉命出访晋国,慰问晋平公的疾病。晋平公针对自己的病情,向子产咨询了一个高精尖的科技难题。这个难题在晋国史官不知道,医官搞不懂,全国无人能解答。

子产追本溯源还原真相,浅显易懂地告诉了晋平公,并且推断他的病不是什么鬼神作祟,纯粹欲望所致,或饮食不节,或情绪波动,或沉湎女色。

晋平公深以为然,跟叔向交流了眼神,不禁夸赞道:“善,博物君子也”。

“博物君子”,在《史记》中还有延陵季子荣膺这一称号。晋平公高度褒扬子产,这国际声誉对提升郑国地位有莫大关系。

司马迁关于子产的记载相对单薄,而《左传》中却颇多记载,仅从《古文观止》中可见一斑:

郑国对朝见晋国时贡品太重感到苦恼,“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写信陈述重币对个人家国的危害,批评范宣子借加重诸侯贡赋中饱私囊;

子产陪同郑简公去晋国,晋平公没会见郑简公,“子产坏晋馆垣”,以处置晋国的怠慢,晋平公接见郑简公,“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礼仪规格不降反升;

楚国公子围到郑迎娶公孙段家的姑娘,带兵娶亲让子产担忧,“子产却楚逆(迎亲)女以兵”,有理有据地回绝,并警示郑有所防范,楚国最后才放下兵器进城娶亲。

他位居相位四十多年,死后老百姓哭丧

除了子产在外交方面政治智慧,还有如何培养人、用人方面的“子产论尹何为邑”,关于政令的宽与猛,有“子产论争宽猛”。

“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国人全都失声痛哭,悲伤得如同死去了父母兄弟一般。“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由此可见,子产对郑国的影响有多深,他的死让老百姓觉得没有了依靠。

《循吏列传》说子产为相“二十六年而死”,估计司马迁算错了账,献公十三年卒,定公十一年卒,简公三十六年卒,如果从郑简公二十三年子产做国相,并且中间没有间断,那么“声公五年、献公十三年、定公十三年、简公十三年”,子产应该是四十四年的国相工龄。

查阅度娘,“子产,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卿。相郑四十年,晋楚不能相加兵。郑成公少子。”这条内容与所推测计算的工龄比较吻合。

比较遗憾的是,作为“博物君子”——子产的事迹没有广泛流传,反而不如私德有亏的管仲。

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是管仲制定的政策后世推行效仿的多,且成就了一代霸主——齐桓公;而相对于子产只是延续了郑国,并没有让郑国强势崛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1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穆公带着未尽的遗憾去世。虽说他没能完成霸业,但在老百姓心里还是个不错的国君,来送葬的人还为他哭了。可惜,他儿子秦康公不领情,反倒下令让这些老百姓为秦穆公殉葬。秦穆公墓可叹秦
2023-09-01 20:38:00
周宣王提携重用诸侯,影响华夏后世五百年
...些不断挑战礼法,私自扩张领土的地方诸侯。周厉王在外死后,周宣王得以继位。这时的周王室几乎被这些大贵族架空,而周宣王又没有了父亲时还存在的优势武力。所以为了夺回王权,对抗大贵族
2023-10-07 14:35:00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周平王通向王位的道路充满了波折,在父亲死后,他是一个弑君者,这位被放逐的太子,是如何用二十多的时间一步步回到曾经拒绝他的王室。在取得晋国、郑国、秦国的支持时,他做出了什么交易,付
2023-07-15 08:39:00
春秋历史之郑国的兴衰
...自己的封国,但他实际的上班地点一直都在朝廷,周宣王死后,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即位,作为叔父的郑桓公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负责掌管土地、人口和教化,当时的国家大事无外乎就是军事
2023-07-08 14:55:00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没有出现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去攻打晋国,必然会让晋国老百姓同仇敌忾,秦国讨不到任何好处。所以,秦穆公将这口气硬生生地忍了下来。晋惠公这次毁约让秦国吃了个闷亏过了几年,到公元前6
2022-12-29 19:03:00
郑悼公执政期间,郑国是怎么衰弱的
...的流浪公子重耳,曾经与齐桓公私定密约,就是在齐桓公死后要帮助自己钟爱的儿子回归齐国。这两大举措都为没落的宋国带来了很多发展之机。这是宋国后来发展得比郑国要好的原因。郑国自庄公
2022-12-23 17:21:00
秦穆公真是“春秋五霸”之一吗
...?虽说在路过晋国的时候,秦军会泄密,但这也不是一个老百姓所能得知的呀。再者说,弦高只是一个商人,他怎么可能自称为使者呢?诸侯国的使者,都是有身份印信的,突袭郑国这么大的机密被
2024-04-25 20:33:00
晋文公称霸后,晋国和秦国的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无奈之下,叔瞻自杀身亡。叔瞻死后,郑国拿叔瞻的尸体给晋文公看,让他晋文公罢兵。晋文公却说:“要把郑国国君一起抓了才能甘心。”这一下,郑国就傻眼了,叔瞻
2022-12-17 18:07:00
从秦穆公的用人之道,浅析他成就霸业之旅
...纯朴,不追求豪华宫殿和奇财异宝。我们君主以德服众,老百姓以忠效国,戎王治理国家非常自如,我们所学习的正是你们口中的尧舜之道。你们满嘴的仁义道德,实际却是追求楼堂馆所,珍珠美玉
2023-05-31 11: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