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5 08: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周平王通向王位的道路充满了波折,在父亲死后,他是一个弑君者,这位被放逐的太子,是如何用二十多的时间一步步回到曾经拒绝他的王室。在取得晋国、郑国、秦国的支持时,他做出了什么交易,付出了多少代价?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戏之战西周最后的虎贲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天子逃到戏地,身边只跟随着很少的人。当年威震天下的周六师,仅仅剩下这些残余。在骊山脚下的戏,有天子最后的希望。

戏(一般以为在今天陕西临潼),是王室培养虎贲的地方,在周初,王室从和和猛虎追逐、搏斗的士兵中,选出最强悍勇武的猛士,组成虎贲,当年武王伐商,有虎贲三千,历代周王的身边,都跟随着八百虎贲作为护卫,他们一旦投入战斗,就能改变战局,这是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军队;这里后来就成为王室娱乐的地方,天子曾经不止一次带着美丽的王后褒姒,来到这里,观看斗兽表演,来自密须的战鼓惊天动地,奴隶们或者死囚们拿着戈戟,他们悍不畏死,与虎豹搏斗。天子回想着那时候褒姒的笑容,心中一片凄凉。(关于戏的描述来自于各类词典中对于“虎贲”和“戏”字的解释。)

“事急也,请王急速东进,召集诸侯,恢复镐京。”文王弟弟虢叔之后,虢文公虢季之子虢石父垂泪道,“我愿在此当之。”

天子黯然说道:“太室之盟犹在,诸侯之军不至。天下已畔,我丧宗周根本之地,唯有死社稷而已。”

天子下令放出戏地的奴隶们,发给他们兵器,随自己死战。那时候,他一定想到“武王灭殷,岁在庚寅”的时候,殷帝辛(纣王)组织奴隶做最后的反扑,战败后登露台自焚。而现在,曾经娱乐贵族们的奴隶竟然成了最后的王师。

夕阳落下,大旗残破,虎贲凋零,王师丧尽。

幽王灭于戏。(《国语·鲁语》)

《周逸书·谥法解》说,“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姬宫湦的一生心思蔽塞而昏乱,被活着的大臣谥为幽。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弑君者姬宜臼的尴尬

周幽王死后,废太子姬宜臼的继承之路并不顺利。

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一个弑君者的角色。

《清华简》、《竹书纪年》、《左传》等文献的描述虽然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不过都在说明,姬宜臼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登上王位,并迁都成周。他又为何遇到如此巨大的助力呢。

我们以前提到:大约在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郑桓公和晋文侯形成某种约定或者同盟。这种约定可能仅仅限于一些互相帮忙,郑作为一个新封建的诸侯,需要来自晋国的友谊;姬仇刚刚铲除了殇叔的叛乱,也急需天子叔叔姬友的帮忙。

而在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2年),晋和郑的同盟性质发生了变化,郑桓公和周太史伯阳的秘密谈话中,都已经相信周的败亡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他们的同盟,已经成为如何在战后确定新天子的地位,如何在周王室衰亡的情况下瓜分周遗产的问题。在周幽王八年,由于申姜和太子的被废,申侯也加入这个同盟中来,他们开始用婚姻维系这种同盟,郑桓公的儿子姬掘突娶了一位申姜,晋侯的妻子晋姜,也有极大的可能来自于申。

周幽王八年,郑桓公和周太史伯阳谈话之后,新的王后褒姒是“妖子”的谣言就传播开来。谣言的制造者伯阳说:褒姒是夏代两只孽龙的龙沫所化,一个未婚的年幼宫女怀孕了四十多年才生下她,又借由褒国献给周幽王,而伯阳显然忽略了,按照他的推理,褒姒在周幽王三年入宫受宠、生下伯服时只有6岁。

毕竟古往今来第一个被定性为“妖”的王后,6岁长大也不算稀奇。

不过,他们制造谣言只有一个目的:否定新太子伯服将来继承天子之位的可能性。他们必须防范天子和未来天子可能的报复,无论如何,只有废太子姬宜臼继承天子之位,他们才是安全地背叛。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晋和郑的谋略

在周幽王死后,晋国和郑国却迟迟不动。他们开始忙着抢夺地盘,郑国灭掉郐、东虢。获得了大片领土,成为春秋初期的强国。晋国则灭掉韩国,还可能郇国屈服,夺取瑕氏之地,从而获得盐池的管理权。

他们所攻击的都是同姓国,卫武公作《青蝇》,呼吁姬姓诸侯的团结。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诗经.小雅青蝇》

在他们的计划中,有一些事情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进展。

周天子竟然在戏地被杀害。无论怎样掩饰,废太子姬宜臼都无法逃脱弑君的嫌疑。

郑桓公姬友可能在灭虢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联盟实质丧失了主心骨。

晋国的征伐收到戎狄的干扰,并不那么顺利。郑国在周幽王死后的第二年就灭掉郐国,第四年就灭掉东虢。相比较而言,晋国的动作要迟缓很多,直到第十四年才攻灭韩国。晋侯在这段时间里,还需要对付戎狄部落,《谌氏族谱》中有位大节公,是尧的后裔,天下谌氏始祖。他曾经跟随晋侯伐戎,后来才跟随平王东迁。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合法的周天子是谁

也就是说,差不多周幽王去世14年(公元前757年)后,晋文侯和郑武公才有机会处理周天子的事务。

这时的周天子有两位。

一位是在携地称王的王子余臣;另一位就是废太子姬宜臼。携应是与丰、岐、骊一样,在镐京附近的宗周之地,王子余臣的说法,旧时一般以为是褒姒的儿子姬伯服,现在一般以为他的周幽王的弟弟。他得到了逃到携地的虢公翰(可能是虢石父之子)以及宗周邦君、诸正支持。姬宜臼得到了申、吕等姜姓诸侯,还可能包括鲁、卫等姬姓诸侯的支持。

最为关键的三个诸侯反而态度暧昧,在秦地地头蛇秦国态度不明,郑国、晋国忙着攻城略地。

《汲冢竹书纪年》:(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公元前516年,周景王去世后,王子姬朝和王子姬猛(周敬王),王子朝失败后带着周的一些贵族和王室的典籍逃到楚国,他给诸侯写信,大量揭露王室的隐秘,这封信被记录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关于西周末年的事情,他提到:“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

“携王奸命”是一句很关键的表述,奸的本意是侵犯,在这里是窃取之意;命的解释是非常有意思了,《增韻》说,“大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爾雅·釋詁》说:“命,告(诰)也。”周代各诸侯即位时均需要得到天子的“赐命”,才算合法。于天子而言,命在后代,就相当于传位诏书。

也就是说,余臣的确有“命”,这个命只能是上一任天子的赐予,周幽王在戏的时候,传出一道命,由于太子伯服已经死掉,废太子姬宜臼正在戎人中攻伐自己。周幽王就命弟弟余臣继位为新天子,以虢公翰为卿士。不过在东周的继承者看来,他窃取伪造了“命”。

也就是说,此刻在携地的天子才合乎周的法理。在宗周的邦国和诸正看来,作为弑君者的姬宜臼明显不具备即位的资格。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姬宜臼的代价

对姬宜臼来说,他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改变这种命运。

对郑国:姬宜臼承认郑对东虢、郐的吞并是合法的,并将成周虎牢以东的大片王畿土地赐给郑国。

对晋国:姬宜臼承认晋对韩国攻伐的合理性以及可能的盐池管理权,并将邠之地赐给晋国。

对秦国:姬宜臼承认秦的诸侯地位,并咬咬牙,将岐之地赐给秦国。

《今本竹书纪年》:“(平王)赐秦、晋以邠、岐之地。”

邠的地望,被一些人认为是周的王畿豳,在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一些人认为是陕西韩城一带,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汾河流域。我认为汾河流域的可能性更大,周的祖先古公亶父曾经离开邠地,跨越梁山、黄河,在岐山脚下定居繁衍;而岐则是文王武王的创业之地。我们看周代末年,周厉王曾经居于彘地(今山西霍州),周宣王千亩大战的时候,千亩有在王畿和山西洪洞等多种说法,从《国语》中看到,周的先王们曾经有在千亩举行籍田礼的传统。可以推断,邠是西周王朝的祖地之一,就在霍州、洪洞一带,这块地长期以来一直是王室的产业。

《孟子·梁惠王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姬宜臼所交易的正是周的祖地和未来。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最后一位西周天子

于是,坐视宗周动乱多年的晋国、郑国的大军出动了。

郑武公为司徒,与晋文侯股肱周室。夹辅平王,率诸侯戳力一心,东迁洛邑。《史记·帝王世纪》

晋文侯会卫武公、郑武公、秦襄公,以师从王入于成周。《今本竹书纪年》

而在此时,宗周一带再次发生大的灾难,《诗·雅·雨无正》被认为是携王近臣所写,在诗中,这位近臣提到,上天又一次将下自然灾害,宗周饿殍遍野,“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邦君、士大夫人心惶惶,纷纷逃难,“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周携王举止失措:不听意见,盲目逃跑:“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晋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携地。

携王在逃到虢国(竹书纪年记就在携地)时,为晋军追杀。严格的说,这才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国君。

在平定携王后,晋侯把姬宜臼迎接到少鄂(今山西乡宁),之后接到宗周,现在姬宜臼又一次回到曾经拒绝他的地方。诸侯在京地拥立他为天子。可能是感到宗周邦君、卿士、诸正、大夫、百姓对姬余臣的同情,新的周天子给他上了一个谥号,《逸周书·谥法解》说:“柔质受课日惠。”大家认为姬余臣在位21年间,虽然政事平平、无所作为,但是性格柔和、对百姓的遭遇非常同情。所以就谥为惠。

周平王为了得到支持答应了晋国、郑国什么条件

在晋国平定宗周时,郑武公也“正东方之诸侯”。近30年的纷争后,诸侯们终于达成一致。

《清华简》: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

新的天子,要面对一个残破不堪,自然灾害丛生的局面,而在宗周贵族及百姓的心中,他就是弑君者,是给宗周带来巨大灾祸的人。于是周天子下令舍弃宗周。3年后,在三家诸侯的护送下,周王室的迁徙开始。他带走的一部分贵族和百姓,留下了大部分邦国、宗正,让他们自生自灭。曾经左右周厉王、周宣王、甚至周幽王三代天子的宗周贵族势力终于被扫进坟墓,同时进去的还有周的强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5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周平王的迁都决策:战略布局与西周的灭亡
...前770年平王东迁,到公元前722年春秋元年,这段时间就是周平王在位期间。可是在历史上,关于这段历史的资料少之又少,可能是因为周天子的王位来路不正,所以春秋各国的史官都不约而
2023-11-12 05:44:00
周平王迁都的地点选择在洛阳是因为什么
...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正式开启了东周这一历史阶段。众所周知,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
2024-07-03 16:41:00
周宣王提携重用诸侯,影响华夏后世五百年
...和郐国处得到十座城池,倚为根基。不久后周幽王身死,周平王东迁洛阳。周王室与郑国又成了邻居。 由于申国弑王的罪行,被中原诸侯所不齿,所以逐渐衰落了。而周平王的继位也背负着弑父
2023-10-07 14:35:00
...。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以后,疆域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面对诸侯之
2024-06-06 06:32:00
春秋时期的郑国国力很强大吗
...他统治下的郑国一跃成为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国,甚至迫使周平王将太子送到郑国当人质。由于国力强盛并且距离周王室太近,郑国对周王室的干涉越来越严重,导致周桓王要取消郑庄公王室卿士的头
2023-05-05 16:22:00
郑武公到底有多大的野心
...际,郑武公一方面是发兵勤王,稳固王室,尤其是争取到周平王将新的都城选择在洛邑,这个是直接把天下的政治中心安置在郑国附近,极大的提升了郑国在诸侯列国中的政治地位,为郑国崛起奠定
2022-12-23 17:23:00
周平王和周携王,他们两人究竟谁才能算是正统周王呢
...分的重要的事件,就是平王东迁,正是因为周幽王之后,周平王东迁,周朝得以延续,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东周的时代。但是除了周平王,还有一个周携王,他是周幽王的弟弟,即周平王的叔叔,两
2024-05-25 14:39:00
春秋时期的王权衰微与霸权崛起
春秋是我国的一个历史阶段,指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6年)这一历史时期,即东周的前半段。这一时期,王道不兴,霸道盛行,社会动荡不安。周室衰微,政由
2023-10-23 07:48:00
晋国因为做了一笔买卖,而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镐京说起。公元前771年(晋文侯十年),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继位,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虢虢公翰又拥立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 周携王的日子可
2024-02-19 05: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