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19:0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秦晋之好的发起者---秦穆公

1、秦穆公“霸主”的含金量

谈到春秋,有个不得不提的词叫做“春秋五霸”。因为春秋时期的主流是“争霸”,各国国君都将成为诸侯霸主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但是如何才能算得上霸主,却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是国土面积够大,还是人口达到某一个数量,又或者是影响力到了一定程度?

由于缺少标准,所以“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位,到现在都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流传比较广的有以下两种版本:

版本A: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版本B: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其他冷门的版本中还包括郑庄公、晋襄公、吴王夫差等。但无论哪一种版本,齐桓公和晋文公始终是毫无争议的两位。

笔者认为,要想成为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1)更大范围内的诸侯影响力;

2)足够有说服力的战绩;

从这两个条件判断,秦国唯一上榜的秦穆公,霸主的含金量似乎不太足,勉强只能算是“偏霸”。

当然,这是和齐桓、晋文相比。从秦国自身来看,在秦穆公数十年的励精图治下,秦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诸侯影响力,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峰。

除了文治武功,秦穆公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在位期间极力促成的“秦晋之好”。这个成语一直沿用到现在,用来形容美好的联姻。

那么原始版本的“秦晋之好”,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秦穆公:大家好,请叫我老秦

所谓“秦晋之好”,其核心内容乃是秦穆公主导的,跨度将近30年的三段联姻。第一段是秦穆公本人亲自上阵,第二、三段则是秦穆公的女儿----公主怀嬴。

2、【秦晋之好】---第一阶段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此时的秦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脚步已经踏出陇山,拓展至关中平原,并一步步继续向东扩展。

在雄心勃勃的秦穆公带领下,秦国将都城迁到雍城(今宝鸡),开始了愉快的扩张时期。

好日子就如同流水一般,秦国一路清兵、打野、推塔,顺风顺水地将疆域推至洛水西侧。正准备一鼓作气,饮马黄河,突然发现洛水对岸也飘扬着旗帜。旗帜上的大字让秦国的热血瞬间冷静下来,也让秦穆公如临大敌。

因为那个字念“晋”!

要不怎么说秦穆公是一代明主呢,在国力快速上升时期依然能够准确地判断秦晋两国的实力对比,在战略上保持谨慎冷静,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而正是这份冷静,救了秦国自己一命。

在秦穆公看来,秦国无论是桌面上的实力,还是底蕴和潜力,都远远不是晋国这个高富帅的对手。如果冒冒然地去挑战晋国,搞不好会为处于成长期的秦国带来灭顶之灾。

思来想去,秦穆公决定先稳一波,还是和晋国先打好关系吧。那怎么样才算是关系好呢?双方联个姻呗!

顺带说句题外话,虽然不提倡这样做,但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有潜力、有能力,同时又迫切地希望实现阶层跨越,那么婚姻也许真的是一种选择。

于是秦国就去找晋国国君晋献公探口风:老爷子,您缺不缺女婿啊?我们家秦穆公年少有为,浓眉大眼,正是您的佳婿啊。

晋献公一听大喜,欣然同意。公元前656年,秦穆公迎娶晋献公长女---穆姬公主。

【秦晋之好系列任务】第一阶段,完成!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秦晋之好

以上就是“秦晋之好”的开端,一个郎才女貌的爱情故事,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朴实无华的幸福生活。

不过这个故事,谁信谁傻!

秦穆公真的是《赘婿》看多了?要把自己送出去当女婿?当然不是!

他要的是秦国利益的最大化!

这位穆姬公主可不是简单人物,她不仅是晋献公的长女,还是齐桓公的外孙女。也就是说,秦穆公这个结婚证一领,就等于同时和晋国、齐国攀上了亲戚,是不是赚到了?

你们齐、晋都是春秋顶流大咖,我秦国跟着蹭蹭热度,分点流量不过分吧?

这边秦穆公的如意算盘打得震天响,对面人老成精的晋献公难道会看不出来吗?当然也不是。

不过晋献公有自己的考量,当时晋国的主要对手依然是齐国和楚国,战略重心在东线和南线。秦国虽然崛起得很迅猛,但在老辣的晋国看来,不过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愣头小子。如果能够通过这次联姻让晋国西线无忧,并且让秦国成为晋国中原争霸的助力,那这笔买卖无疑非常划算!

看到了吧?两国联姻中,哪里有什么三生三世的浪漫爱情?只是因为双方在桌面之下都算清楚了自己的账,这才有了貌似美满的“秦晋之好”。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秦穆公:合作愉快

不过很快,“秦晋之好”这部连续剧进入了第二季。

3、“泛舟之役”与“韩原之战”

晋献公英明一世,没想到晚年出了岔子,家庭矛盾没处理好,弄出了“骊姬之乱”。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都被迫出国旅游,单程票的那种。

等到晋献公腿一蹬,晋国居然出现了没有国君的窘境。公子夷吾寻思:几个反派都已经报销了,我如果能回到晋国去,那就是名正言顺的国君啦。

不过这事儿光想没用,夷吾不可能靠两条腿自己走回晋国,他需要想办法说服自己的好姐夫秦穆公支持他回国继位。

夷吾拿出的筹码很重,重到秦穆公几乎不可能拒绝---晋国在河西的八座城池。

【您购物车中收藏的商品“河西八城”已到货,请尽快下单】

收到系统提示的秦穆公欣喜若狂,期待多年的商品终于有货了!那还犹豫啥?

内弟勿忧,姐夫助你一臂之力!

在秦穆公的鼎力相助之下,夷吾顺顺利利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惠公。

这边满心欢喜,等着商家发货的秦穆公却没想到,晋惠公变卦了。他仅仅派使臣前往秦国表示感谢,对于那八座城池是只字不提。

【您的货款卖家已收到,但卖家不同意发货,请自行与卖家沟通】

又收到系统提示的秦穆公傻眼,自己被耍了!

怎么办?找客服投诉?

那显然不是老秦人的风格,义愤填膺的大臣们纷纷和秦穆公说:晋惠公那老小子不讲究,咱们打吧!

这个时候的秦穆公展现出英明君主的又一个素质-----不在愤怒的时候匆忙作出决定。

主不可怒而兴师

他判断,晋惠公虽然人品差点意思,但晋国的民心没有出现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去攻打晋国,必然会让晋国老百姓同仇敌忾,秦国讨不到任何好处。

所以,秦穆公将这口气硬生生地忍了下来。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晋惠公这次毁约让秦国吃了个闷亏

过了几年,到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老百姓粮食不够吃,晋惠公向秦国求助。

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文武大臣分成两种意见。一方以百里奚等文臣为首,认为秦国和晋国毕竟既是亲戚、又是邻居,现在人家家里遭了灾,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另一方则以丕豹等人为首,认为现在晋国虚弱,正是天赐良机,应该出兵攻打。

秦穆公深思熟虑之后,说出这样一番话:得罪我的是晋惠公,和晋国百姓无关,我不忍心看着晋国百姓吃苦。于是当即拍板,决定向晋国输粮。

《左传》: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要不怎么说秦国实在呢?这一次输粮可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真的倾秦国之力,拿出了数万斛的粮食。

我们在系列前文《

苦熬300年,秦国终于拿到房本,没想到摊上了个厉害的邻居

》说过,春秋时期的关中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河流的水量也更加丰沛。因此这次远距离、大规模的粮食运输,首选水运。

从秦国都城雍城开始,粮船顺着渭河一路向东。再结合车马陆运渡过黄河,最后沿汾河到晋国都城绛城。

如果当时有空中航拍,就可以看到从秦都到晋都这四百多公里的路途上,运粮的船只首尾相连,络绎不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规模内河水运,史称“泛舟之役”!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泛舟之役路线示意图

弱弱地问一句,秦穆公真的是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帮助晋国渡过难关?恐怕不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秦穆公要的是晋国的民心。

民心看上去虚无缥缈,算不上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却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观念,甚至在关键时刻改变决策。

既然东出是秦国不变的目标,既然晋国是短时间内无法击败的阻碍,那么如果能够获得晋国各个阶层的友好善意,无疑对秦国是非常有利的。

不过不管秦穆公有着怎样的打算,从实际行动来看,秦国是实实在在地拿出了海量的粮食,花费了大力气运输,最终帮助晋国度过了难关。

说一句秦国有恩于晋国,是完全不为过的。

历史有时候就是如此奇妙,转过年来,秦、晋的处境就来了个对调,秦国也闹灾荒了。

秦穆公想着,秦国和晋国也算是共患难的交情,于是张口向晋国求援。可没想到晋惠公翻脸不认人,一粒粮食都没给秦国。更过分的是,公元前645年,晋惠公居然趁着秦国缺粮,亲自带兵前来攻打。

《史记·晋世家》: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

忘恩负义+趁人之危,晋惠公一下子将老秦人的怒气槽点满了。这种情况秦穆公如果还能忍,那他也就不用混了。

还说啥,打!

双方在韩原(今陕西韩城)展开大战,具体的过程没啥好细说的,决定性因素就看一条---两国的士气。

现在已经不是秦穆公和晋惠公两人的私人恩怨了,由于晋惠公的所作所为已经被两国百姓知道,双方的士气那叫一个天差地别。

秦国这边是义愤填膺,人人都撸袖子上阵,誓要给晋惠公点颜色看看。

而晋国这边就理亏多了,百姓心中都有数,之前咱们没饭吃,是秦国帮了咱们。现在你晋惠公整这出,还能要点脸不?

就这样,晋军上至卿大夫,下至普通士卒,战意全无。韩原之战的结果毫无悬念,秦国大胜,并且俘虏了晋惠公。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韩原之战---秦国怒火的宣泄

4、【秦晋之好】---第二阶段

按照一般电视剧的套路,正义的一方获得胜利,这时候可以愉快地大结局了。

然而现实总是更加的复杂。

按照秦穆公原本的想法,是打算送晋惠公一份盒饭,让他退场算了。关键时刻,穆姬夫人赶了过来。

没错,就是“秦晋之好”第一季的女主,她是晋惠公的姐姐。穆姬以命相逼,哀求秦穆公饶他弟弟一命。

秦穆公也想着不能图一时的痛快,韩原之战能获胜是因为秦国占着理。如果真让晋惠公长眠在秦国,那以后秦、晋就真的成世仇了。

既然不能杀,那就只能放。

不过也不能就这么干巴巴地将晋惠公放了,总要付出些代价才行,秦穆公提出两个条件:

第一,“河西八城”赶紧发货,在线等。

第二,晋惠公可以回去,不过要把你儿子送到秦国当质子。

晋惠公一听还能回去,还要啥自行车?麻溜儿地在合同上签字摁手印。

就这样,晋国太子圉(yu第三声)帮他老爹背锅,被送到秦国。

人送来之后,秦穆公一寻思,年轻人不能每天无所事事,得找点活干,先结个婚吧。

穆公大手一挥,把女儿文嬴嫁给了晋太子圉,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第二段联姻。

只可惜,这第二季的剧情没超过两集就结束了。

怎么的呢?男主角跑了。

话说晋惠公被放回晋国,不知道是惊吓过度,还是心理阴影面积太大。总之没撑几年时间,身体就不行了。

这个时候谁最着急?当然是太子圉嘛。这亿万家产要是回去晚了,被别人继承了怎么办?

倒霉的是,圉这时候还在秦国当质子,由于他老爹晋惠公当年已经秀过一波操作,这次再去找秦穆公,八成得不到支持。

留给太子圉的时间不多了,晋惠公那边指不定撑到哪一天呢。圉一看不能再耽搁,就准备悄悄溜回晋国。不过他这人还不错,自己想跑也没忘了老婆,就问文嬴公主要不要一起走?

文嬴一听肯定不同意啊:我这堂堂秦国公主,养着你这个赘婿多好?跟你溜回去,我这是净身出户啊?以后娘家还回不回了?

不过毕竟是夫妻一场,文嬴没跟着一起跑,也没告发这件事。就这样,太子圉乔装成商人,偷偷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怀公。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晋怀公

这边秦穆公收到消息,心里那个气啊。这晋惠公、晋怀公父子两真是一个德行!你以为人跑掉了,我女儿就嫁不出去了吗?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赘婿多的是!

这里要问一句:为什么秦穆公这么执着于找晋国女婿呢?一国之君天天就琢磨这个?

答案很简单,因为秦穆公想在晋国扶持一个代言人。你想啊,找的老婆是秦国的,又是秦国支持继位的,那以后遇到什么事,不得多想着秦国点儿?

还别说,秦穆公还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谁啊?晋文公重耳!

5、【秦晋之好】---第三阶段

这时候的重耳已经在外面流浪了19年,人都62岁了。不过秦穆公不嫌弃,老女婿也是女婿嘛!又在那热火朝天地准备嫁闺女。

男一号有了,那第三季的女主是谁啊?和第二季一样,文嬴公主。

晋文公一听,心里老大的不乐意:这不差辈儿了吗?文嬴是我侄媳妇啊,本来我和你秦穆公平辈,我要娶了她,你不就成我老丈人了?

晋文公:我拿你当兄弟,你拿我当女婿?

秦穆公:没事,咱两各论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晋文公:我谢谢你啊!

尽管有万般的不乐意,可形势明摆着,晋文公要是不领这结婚证,这轮融资还要不要了?还能不能回晋国继位?亿万家产谁来继承?

灵魂拷问三连,晋文公含泪领证。

婚后两人有个小故事,有一次晋文公洗手,没有毛巾擦,就在那儿甩水,估计是甩到文嬴公主身上了。晋文公低估了西北姑娘的刚烈,文嬴公主当场大怒:秦、晋是对等的国家,你敢瞧不起我?吓得晋文公脱去上衣,跪那儿道歉。

《左传》:奉也活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家在外,洗完手一定不要乱甩水。

读者老爷:谁让你总结这个?

好吧,这里面虽然有晋文公寄人篱下的无奈,但文嬴公主立规矩的做法却是很有必要的。虽说两国联姻谈不上什么感情,可有了这么一件事,哪怕晋文公后来成就霸业,对待文嬴的态度依然是客客气气的。

无论是婚姻,还是在职场、生意场,如果你有底线,最好态度鲜明地亮出来。这样对于对方是一个明确的态度,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自然会避免触碰。如果一味单纯地包容,往往结果不会太好。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晋文公重耳:不就洗个手嘛?至于发那么大火

这第三段联姻成了之后,“秦晋之好”最核心的剧情已经全部到位。从秦穆公开始到晋文公,三段联姻让秦、晋两国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关系。

然而秦穆公希望影响晋国的目标却是失败了,但也可以说成功了。

因为晋文公回去之后,上演王者归来,一举将晋国的地位推上顶峰。这样的雄主,远远不是嫁一个女儿就可以遥控指挥的。

而另一方面,正因为晋文公是雄主,所以他能从大局出发,与秦国保持友好的关系,从而让秦国获得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期。

不过当晋文公故去之后,秦穆公压抑了数十年的野心终于开始蠢蠢欲动,秦国要有所动作了。

晋文公:哥,我先走一步;

秦穆公:贤婿,你安心去吧。

二、秦国东进戛然而止

1、秦穆公出尔反尔,东出之路埋下棋子

公元前630年,秦国跟着晋国一起去攻打郑国。小小的郑国哪里扛得住这两位大佬联手,眼瞅着要完蛋。

关键时刻,郑国派出一个人去游说秦穆公,这就是课本上那篇著名的文章《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大概说了这么个意思:秦国和郑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个晋国。郑国要是凉了,对你秦国啥好处没有,晋国却越来越强,这是秦国想看到的吗?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

听了这话,秦穆公脑袋一下子就转明白了,还真不能让晋国灭了郑国啊!

于是他做了下面三件事:

1)单方面撤资:没和晋国商量,自己带着人就撤了。

2)埋下伏笔: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员将领帮助郑国防守。

3)与郑国结盟:郑文公为了对抗晋国,倒向了秦穆公的怀抱。

从秦国的角度看,秦穆公这么做,虽然有点不仗义,但毕竟是从自身利益考虑,没啥大问题。

可旁边的晋国就不爽了,还秦晋之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晋国大夫狐偃等人火冒三丈:秦穆公这老小子不讲究,我们去教训教训他!

幸好晋文公的大局观还是有的,郑国不打就不打吧,如果因为这个事和秦国闹翻,那渔翁得利的将会是楚国。

因此在晋文公的克制之下,这口窝囊气晋国忍了。

多说一句,秦穆公为啥要冒着得罪晋国的风险,和郑国弄这一出呢?说白了还是秦国一直没有变过的战略目标----东出。只要能够保住郑国,那么将来秦国东出的路上,就会有一个关键的盟友。

哪怕和晋国的关系再好,只要涉及到这一点,秦穆公是绝对不会有商量余地的。

2、“崤之战”形势骤变,秦穆公遭遇惨败

两年之后,形势发生变化。晋文公和郑文公都去世了,郑国新继位的国君郑穆公在态度上更倾向于晋国,有意向离开秦国的怀抱,与晋国重归于好。

如果剧情这么发展下去,秦穆公前几年就白忙活了,这果断不能忍!他趁着晋国正处于服丧的时机,派出孟明视、白乙丙和西乞术三员大将穿过晋国国境,去偷袭郑国。

看看,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晋襄公,晋国的老板都换了五位了,秦穆公依然超长待机。

论身体健康对于事业的重要性。

前面不是讲过,秦穆公在郑国埋下三颗钉子吗?穆公打算来个里应外合,把郑国一勺烩了。

秦穆公是信心满满,不过他的智囊百里奚和蹇叔一边哭一边劝阻,说这事肯定成不了。

一向尊重人才、虚心纳谏的秦穆公,这次谁的劝谏也不听,一意孤行地出兵征讨。

秦军千里奔袭,穿过晋国的崤函古道,直扑郑国。可原本应该很隐蔽的突袭,路上却发生了很玄幻的事情---弦高犒师。秦军的攻击意图被一位卖牛的商人识破了,郑国因此有了戒备。孟明视等人无奈,只能放弃突袭郑国的打算。在撤军途中,秦军顺手灭了滑国,带着满满的金银珠宝往回走。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一位卖牛的商人救了郑国

秦国这种目中无人的行为惹恼了晋国,晋襄公勃然大怒,亲自带兵出征,在险要的崤函通道设下埋伏,专等秦军送上门。

战斗的过程没什么好说的,有心算无心,秦军几乎是全灭,孟明视等三位主将被俘虏,晋国完胜。

跟着晋文公嫁到晋国去的文嬴公主跑过来求情,保住了三人的性命,并且让晋国将他们放归秦国。

失败之后的秦穆公展现出一代明主的风采:自己的错误自己担,没有甩锅给下属。他诚恳地向百里奚等人道歉,并且没有怪罪孟明视等三人,反而继续重用。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但凡遇上这种领导,就值得跟!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崤之战秦国遇伏惨败

战后复盘:

殽之战整个过程中,孟明视三人在战术细节上固然有很多失误,但究其原因,是秦穆公的战略决策出了错误,换谁来打这一仗都不好使:

1)过早地激怒晋国。晋文公虽然去世,但晋国依然处于其国势的巅峰时期。这个时候攻击郑国,秦穆公明显操之过急。

2)郑国是一块飞地。这个错误不仅秦穆公犯过,春秋乃至战国很多君主都犯过这种错误---去占领一块不接壤的飞地。既不能增强国家实力,又要分出力量去驻守,得不偿失。这种错误直到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之后才完全改了过来。

3)冒险的战术计划。秦穆公趁着晋国国丧期间,越境去攻占郑国,可行军路线却是沿着险峻的崤函古道,甚至还要越过洛阳。但凡晋国有所动作,就可以掐断秦军的归路。这个计划纯粹就是在赌晋国来不及反应,结果证明侥幸心理要不得。

输了一场的秦穆公不甘心,转过年就去找晋国算账,又被揍了个鼻青脸肿,这可以算是崤之战的余波。

公元前627年的崤之战,为秦国带来三个结果:

第一,秦穆公苦心经营几十年的“秦晋之好”彻底拜拜,从此以后秦、晋是敌非友。

第二,秦国心心念念的“东出”战略被强制踩下刹车,只要崤函古道不在秦国手中,那么不可撼动的晋国是秦国翻不过去的大山。

第三,获胜的晋国开始在河西之地进行扩张,秦国之前赢得的地盘又渐渐还了回去。

3、秦穆公被迫调整战略方向

人生逆境总会遇到,可心态的好坏会让剧情的走向完全不同。秦穆公看向东发展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了,于是将目光瞄准了西边的犬戎部落。

说白了就是:晋国这座塔暂时推不掉,秦穆公转身打野先发育一波。

真别说,秦国在晋国面前还看不出来如何厉害,然而面对西戎部落的时候却是生猛得很。

之后的几年中,秦国将西戎安排得明明白白。史书记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连周天子都亲自发来贺电,承认秦穆公的江湖地位。

三生三世的秦晋之好,三对翁婿的相爱相杀

秦穆公:请叫我“西霸”!

在摆平了西边之后,秦穆公原本有意向南攻取汉中,进一步拓展秦国的疆域。奈何天不假年,公元前621年,在位将近四十年的秦穆公去世。

穆公的称霸西戎,你可以说是被晋国阻拦之后的“退而求其次”,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秦国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第一,秦国基本上消除了之前快速东扩的后遗症,将西边陇山地区的游牧民族处理完毕。进一步扩大生存空间的同时,也让秦国的后方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这一点让秦国在整个战国时期都受用不尽。

第二,换一个角度看,晋国对秦国的阻挡未尝不是一种保护,让秦国没有过早地卷入中原争霸的漩涡。秦穆公之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秦国处于长时间的低谷期,实力不进反退。如果这种状态的秦国暴露在中原强国的面前,恐怕连自保都会成问题。

《诗·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小结

随着秦穆公的离去,秦国在春秋时期的高能镜头就结束了,进入漫长的蛰伏期。

而原先巍峨如山的晋国,也没能躲过时间的侵蚀,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三张新面孔。

随着男主角的更换,秦、晋“河西之战”新一轮的争夺即将正式上演,其精彩和惨烈程度远远超过春秋时期。

那么秦国新的对手又会是谁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2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晋之好”崩塌的起点,竟源自毫不相干的郑国
“前因”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典故出自于春秋时期,意欲晋国和秦国通过联姻达成了政治目的。到了近现代,秦晋之好也泛指两家门当户对的爱侣结成连理,属于一种颇为正面的褒义词。可天下没有不散
2022-12-17 13:07
"秦晋之好"真有传说的那么幸福美好吗?真相并非如此
"秦晋之好"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于今天而言,主要寄寓的是婚姻幸福美好的意思。不过,它最初的意思却有些血腥,其典故源自春秋时期秦、晋两个诸侯国之间的"亲上加亲":通过政治婚姻的形式
2023-06-15 09:11:00
秦晋之好的真实与假象
在如今描述两家联姻时,我们常用“秦晋之好”这个词语。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描绘了秦国与晋国之间紧密的婚姻关系。在秦穆公时期,这两个国家频繁地进行婚姻联姻,形成了互相娶嫁的紧密关系
2024-01-05 15:56:00
秦晋之好到底是什么样的
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是指两家几代联姻,寓意着有两家关系极为亲密。然而真正的秦晋之好是这个样子吗?秦国与晋国几代联姻不假,但这种政治联姻只是表面现象,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使联姻成为阴谋,
2023-05-13 16:52:00
秦晋之间,有过两度“秦晋之好”
二十年时间,秦晋之间,有过两度“秦晋之好”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史称晋献公。晋献公之父晋武公,晚年娶齐桓公之女齐姜,青春年少的齐姜过门不久,就与当太子的姬诡诸
2022-12-23 16:11:00
秦晋之好:政治联姻背后的阴谋与背叛
...去,战乱频繁,各国之间往往采取联姻的方式来结“秦晋之好”,以此来增进两国之间的关系,将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抗敌,保护自己的国家不被吞并和毁灭。事实上,所谓的“秦晋之好”看上去好像
2024-01-11 05:12:00
聊聊晋国和秦国的\\\
故事始于晋献公时代。春秋时期,晋国是中国北方的大国,一直遭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同时,东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方豪强,令晋国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妃
2023-05-09 18:41:00
揭秘“秦晋之好”背后的权谋风云
秦晋之好,这四个字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现在人们一般用来形容两家人结成亲家,关系就会变得很亲近。然而,哪个时代的秦国和晋国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是真心实意的友好,还是一场场权谋
2024-03-12 01:51:00
周朝的衰落与春秋时代的纷争
...大后,养成张口就能说出个符合自己意思的成语,而秦晋之好和秦楚之好相信大家都知道,讲的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楚国关系很好,时人创出成语形容。不过,三国之好是真好吗?这不禁让人产生
2023-10-22 05: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