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5 10: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他出任惠安知县时,清宿弊、均徭役、毁淫祠、通水利,政绩突出,深受惠安人爱戴,“祀之于斋宫,以报其德”——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叶春及家乡为其而立的塑像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位于惠安莲花山上的叶春及须发墓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泉州清源山巢云岩有叶春及题刻“高士峰”(本报资料图)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记载叶春及事迹的各种史籍文献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惠安青山宫。相传叶春及毁淫祠至此,夜梦青山王告之:“未有惠安,先有青山。”遂止毁。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惠安试剑石上的叶春及题刻

叶春及:心系民生除弊政的廉臣能吏

叶春及著作《絅斋先生文集》书影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明代,惠安有一位县令叶春及,他在任时不仅留下了诸多善政,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留下一部历史上罕见的施政笔记《惠安政书》,被后世誉称“纤悉曲尽,八郡传以为式”。而叶县令的道德文章尤为时人所称道,明代著名史学家何乔远称叶春及可与海瑞相与颉颃,“名德不淄,直气同方”。

少负壮志

追慕先贤

叶春及,字化甫,号絅斋,广东归善人(今属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曾读书于罗浮山石洞,又号称“石洞先生”。叶春及的父亲叶天佑是一名“淹贯群籍”的儒生,从小授春及《尚书》《诗经》及宋儒经典。史载,叶春及在其幼年时即展示出不同凡俗的表现。8岁时,叶春及与乡里小儿玩耍,玩伴中有人说:“草茅应有廊庙心。”春及应声答道:“燕雀安知鸿鹄志。”

春及12岁时,其父叶天佑在家诵读文天祥的《正气歌》,春及在旁击节赞赏,他对父亲说,今后自己也要做这样的忠臣!少年春及读书勤奋,而且处世端正,他曾效仿宋儒赵概“投黑白豆”,即“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以此来检点自己的进步和过失,改过自新。一夜,叶春及梦到“白沙先生”(即明代大儒陈献章,曾被誉为“圣代真儒”)殁而复生,醒来高兴地说道:“我今后可以随白沙先生游历了!”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叶春及果然中式举人,这年他年仅21岁,已崭露峥嵘,甚至被乡人称为“叶圣人”。然而此时,他却不幸遭遇丧母之痛,居乡守孝时,“飦粥庐墓,拾野芋以接馁”,孝心之诚,打动人心。除服后,赴京都居住数年,等候朝廷派遣。

隆庆初年(1567年)被授福清教谕一职,任上他严格持守,兢兢业业,史书载“朝夕稽业,夜分乃寝”,遇到有人进奉贽礼一概不收,而是让下属将钱充公,用以修治学舍、供给膳食。他向闽清县学生传授水利、兵防、地理、礼乐、历算等课程,按月完成逐门课程学业。此外还兼授德艺,每月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们初始多以为苦,在掌握了到真才实学后,才纷纷对叶教谕的谆谆教诲表示感激,赞誉道,“不图今日复见苏图也!”苏图,即苏图教法,是北宋理学先驱、教育家胡瑗创立的教育体系。

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广开言路。叶春及向礼部上书进言时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洒洒三万余言,天下诵之”。

迁令惠安 五年“大治”

隆庆四年(1570年),叶春及由于福清教谕任上成绩卓著,擢升惠安县令。上任惠安时,“匹马入境,出入单骑,从者两三人,不知其为令也”。下车伊始,就深入民间,咨访故老,着手制定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体现了他从政的务实作风。他认为,知县的职责就是要了解熟知一县之事,包括“大小强弱、饥寒困苦、茕独鳏寡”。他“采风谣,询疾苦,清宿弊,均徭役,革羡余,毁淫祠,开鸤鸠坝以通水利,减入寺租田,定官催征纳规则。”(清《惠安县志》)叶春及到任惠安之时,是惠安“邑兵役后大困”的时期,他通过深入了解民瘼,革除弊政,抑制豪强,兴修水利。惠安出现了自明朝开国以来少有的官清民治的清平时期,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编了歌谣发自内心地歌颂这位叶县令:“叶君为政,惟饮吾水,设施不烦,五风十雨。”(《明诗综》)。

而叶春及在惠安留下的另一项重要遗产,是一部体裁别具一格的地方志书——《惠安政书》。此书亦被后世学者誉为“历史上罕见的县令施政笔记”。全书分为五卷十二篇,包括图籍问、地理考、版籍考、总图表、三十四都图表、乡约篇、社学篇、里社篇、保甲篇。叶春及效仿明代学者、地理制图学家罗洪先绘制《广舆图》的方法,为惠安全境包括在坊及三十四都绘制了29幅地图,179幅表。举凡县内“道里、村落、山川、陂堰、桥梁、官宇、邑屋备载”,叶县令作此书的目的是一方面便于今后的施政者掌握县情,另一方面用于推行惠安的“保甲”制度。政书一问世,名动公卿,广东巡抚吴文华评之“政书十余卷,蔼蔼悉出真心”,《惠安县志》评之“纤悉曲尽,八郡传以为式”,更是为当今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至今为史家所称道。

从隆庆四年到万历二年(1574年),通过叶春及前后五年的治理,惠安县呈现出“大治”的景象,以至于附近诸县的长官都慕名而来惠安,向叶春及求教施政之道。叶春及在著作中剖露心迹:我本是岭东的一介鄙陋之人,志大才疏,才能不足以任用于天下,侥幸得以治理一县事务,昼夜焦劳,未尝顷刻释然而放纵啊!晋江人何乔远后来应叶春及的女婿韩晟之请,为叶春及作墓志铭,“予铭人墓多矣,未有铭如公者。”他回忆道,叶春及在惠安当县令时,他才十二三岁,“慕公如天人”。

“强项”风节 名士诤言

“我自虚舟人不识,海门风雨日潇潇。”(叶春及《石船》诗)历史上记载的叶春及是一个性格“狂简”的人,“性介不阿,于人难容”,明万历《惠安县志》编纂者黄士绅更是将其性格归纳为“性孤棱峭,好刚抑执”。这样的评语,很难让人和惠安人“爱之如慈父”的叶春及联系到一起。惠安任上,遇到豪门权贵有犯法或损害百姓利益的,叶县令依法处置,不容通融干预,有“强项”之称。因此,权贵多衔恨他。上官俆参政对他的为政评语写道:“视民如子,而幽隐必周;守法如山,而豪右不避。”应该说,深受儒家经典濡染的叶春及是以一个圣贤的标准来做官的,在一个“县令”的现实环境中要不遗余力地施展一腔理想抱负,有时就容易被认为“用力过猛”了。

叶春及在惠安当县令时,常与惠安致仕官员李恺、布衣黄吾野等人酬唱往来。惠安人李恺曾在叶春及的家乡罗浮山之畔当过番禺县令,等叶春及主政惠安时,李恺已是退隐林下的乡居老叟。作为前辈的李恺曾在写给叶春及的信中言不讳地指出他“得情之讼,失之太察;抑豪之举,失之太激;用人之道,失之太果;利民之方,失之太繁;事上之礼,失之太简;厘弊之详,失之太苛”。历经宦海浮沉的李恺劝告他,“天下事可为者尚多”,不要以意气处世,而至于晚年追悔莫及。

同样的忠告之声也发自叶春及在惠安的“道义之交”张宇口中,张宇是明代名臣张岳的侄子,曾任英德县令,被载入惠安乡贤传。张宇对叶春及诤言:“士要立名,名忌太露,贵砥行,行忌太峻。”希望叶春及以中庸自律,稍为收敛“英气”以达到最高的言行准则。

发落成冢 山水留迹

惠安县城西隅科山毗邻有座莲花山,林木葱郁,奇石斜倚,风景秀丽。嘉靖年间的惠安进士林富春曾与叶春及同登临此山,并留有咏莲花峰之句“云岫飞从天上落,莲华开向石中奇”。传说,叶春及精通地理,亲自为林富春在莲花山上寻得一穴,预为林富春百年后的寿域(生圹)。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叶春及因在惠安县“过用其心,寝食行止皆在民事……有宵旰之劳,无游燕之乐”,以至于虚火暴升,血气衰竭,须发纷纷脱落,叶春及将脱落的须发收集起来,装入石匣,瘗之于莲花山林富春寿域旁,并自作《须发墓铭》曰:“莫如我拙,安辞我劳。我须我发,四十二毛。如柔之刈,如苗之薅。我其归矣,留汝蓬蒿。”叶春及自述,此举是因为“忝为尔民父母,或不忍弃所遗白”,身将离任,把自己尽心竭力的须发永远留在惠安青山绿水之间,可见其用情之深。时至今日,今人重修后的“春及须发墓”仍立于莲花山上林富春墓冢之侧,寄托了一代代惠安人对这位良吏的敬仰和爱戴。

叶春及的道德文章在当时的士林官场之间已有盛誉,广东巡抚吴文华在推荐叶春及的奏折中誉之“春及学超流俗,行追古人”。他的诗文也得到名儒朱彝尊的认可,称之“诗宗杜陵,不落程邵门户”。惠安辋川试剑村的古官道上有一巨石犹如刀劈为二,横于道旁成为一景。万历元年,叶春及在试剑石留下题句:“片石春风里,苍苔覆绿云。莲花山下吏,无日不逢君。宝剑千金装,提携幽燕客。谓言非莫邪,视此山下石。”锐意改革弊政的叶春及也如那个时代的一柄莫邪宝剑,剑锋所至,石破天惊。

构筑“逃庵” 文章名世

叶春及在惠安知县的任职时间从隆庆四年到万历二年,以“三载奏绩,六事书最”政绩突出擢升宾州知州。县令升迁的消息传来,惠安百姓万分不舍,军民纷纷到官署里挽留叶春及。叶春及写下一篇真情流露的《止百姓乞留》文,他劝慰惠安百姓“愿自宽,何患无令”“知县虽去,百岁后犹思惠安”。惠安官民祀之于斋宫,并在县城南北郊立碑纪念,勒石记述叶县令的德政。他离任之时,行李萧索,一挑两挑而已,当时有民谣称“三年县令,二箱行李”,可见其为官之廉正。《惠安县志》载:“离任日,惟敝衣一箧,父老送出郊者累千人。”

叶春及调宾州任后,因疾病缠身,同时也厌倦了官场生涯,遂上书乞求辞官回乡。此时的广西巡抚郭应聘、两广提督殷正茂“以其傲不谒己”向皇帝弹劾叶春及逃避职守,万历皇帝下诏将叶春及削为士伍,放为编民,“开除公职”。叶春及不忧反喜,在家乡罗浮山开辟石洞居住,名之“逃庵”,并作《逃庵记》:“世之尘垢,欲逃之久矣!”你们说我逃避,那就彻底逃避吧!叶春及与当地士人432人构筑逃庵,在罗浮山石洞讲学,“从游日众”。

叶春及归隐罗浮山二十余年后,朝中的忠直之士艾穆正值升任四川巡抚之时,向皇帝推荐叶春及接任自己的职务。在艾穆举荐下,后叶春及官至户部郎中,负责监管崇文榷税。他向皇帝草拟了最后一份奏折《核九边书》,未及呈上就逝世于任。卒之日,“商千人木鱼梵咀载道,乞公超度云”,当地商人为之立碑崇祠祀之。

明朝中后期,叶春及与侄子叶梦熊、海瑞三人声望高于岭南一带,皆文章高古,有良史风,得到时人的称道。叶春及著述宏富,著有《絅斋集》《石洞集》《惠安政书》《肇庆志》《永安志》等传世。《广东通志》称其“学行冠绝一时,所为文高古雄伟,出入秦汉”,艾穆誉之“学宗百代,文追两汉,砥行以圣贤为归,抗志在流俗之表”。清代乾隆年间,惠安人陈澍感慨道:“叶公恩德在惠,去今二百余载,甘棠遗意,父兄故老,往往乐道之,可知为政者一念及民,虽百世尸祝焉,况身被其泽者乎!”

□林达伟/文 吴拏云/图(除署名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探访“中华老字号”罗浮山国药:传承与创新岭南中医药文化
...新闻网中新网惠州2月5日电 (记者 孙秋霞)位于广东惠州的罗浮山拥有悠久的制药生产历史,东晋时期葛洪在罗浮山采药、炼丹,宋代罗浮山“洞天药市”一度是岭南地区最大的药市。日前,
2024-02-05 17:47:00
罗浮山国药: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8日,由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罗浮山国药”)主办的“中华老字号”发布会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罗浮山国药就中华老字号获批情况进行了发布并与合作客户分享
2024-03-12 10:38:00
罗浮山采药记
...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洪与罗浮山便是最真实的写照,谈葛洪离不开罗浮山,而谈罗浮山更离不开葛洪。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平峦山下。
2023-12-20 09:59:00
“环南昆山—罗浮山”举行跨区域火灾联防联控应急演练
...人民网-广东频道11月14日,主题为“携手共筑环南昆山—罗浮山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绿色安全防线”的跨区域火灾联防联控应急演练活动在广州市大岭山林场举行。据介绍,南昆山和罗浮山被称
2024-11-15 20:38:00
2022-2023年度“中国家庭常备药”榜单公布,罗浮山百草油连续5年登榜
...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功效、广泛的群众认可基础及口碑,罗浮山百草油再度入选“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药品,连续五届登榜,充分体现了老百姓的心声。罗浮山百草油具有1600多年历史,其制
2023-12-06 19:01:00
梦幻西游武神坛明星赛:钱塘江速推夫子庙,紫禁城大胜生日快乐
...,被钱塘江抓住机会,希望后续战斗中能扳回一城。二、罗浮山满天还阳九黎砍爆西栅老街【观战方】罗浮山阵容:女儿、五庄、化生、地府、九黎 地阵四保一【对战方】西栅老街阵容:女儿、五
2024-12-22 14:42:00
朱光将军铜像在罗浮山基建工程兵拓荒牛雕塑纪念园落成揭幕
...丰碑;一个英雄,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7月5日,在深圳罗浮山基建工程兵拓荒牛雕塑纪念园,从山东聊城走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朱光将军的铜像落成揭幕。毛泽民之外孙、毛远志
2023-07-08 08:21:00
罗浮之音1.0全明星音乐狂欢夜”即将震撼启幕 国民情歌王子邰正宵倾情献唱
...大启幕。这场融合自然之美与音乐激情的视听盛宴,将在罗浮山群峰的怀抱中点燃夏夜狂欢,国民情歌王子邰正宵亲临现场,用经典旋律唤醒时代回忆。山水为幕,音乐为媒:打造湾区文旅新名片作
2025-07-30 11:35:00
...里,只有汕尾站为既有车站扩建而成,新塘站、增城站、罗浮山站、博罗站、惠州南站、惠东站、深汕站7个均为新建车站。一顿饭的时间就实现了广汕通行,广汕高铁将为粤东地区带来更密集的人
2023-09-18 11: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