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我们得以平视世界,袁隆平功不可没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46期,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嘉宾简介:钱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更多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是真正的南繁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事,做成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数十年如一日,把科技创新写在大地上,推动国家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科研人员共同的使命。琼岛沃壤无言,但这片热土上孕育的农业硕果...……更多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拿着手电和木棍驱赶老鼠、保护稻田的情景历历在目。”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如今有了明亮宽敞的实验楼、高端的实验设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育种接班人,希望能够早日培育出兼具较高水平的丰产性、优质性、抗性...……更多
我国杂交水稻在70余国推广应用近百亿亩
...四喜致辞,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阿杰伊·科利发来贺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2位院士,各省农业科学院、高校以及种业龙头企业代表共同回顾杂交水稻技术研发创新过程,总结50年来中国杂交水稻的重要理论与技术成果,展...……更多
在沙漠造水?看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如何拉近普通人与前沿科学的距离
10月28日,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赵忠贤、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钱前,两位诺奖得主——“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首颗系外行星发现者迪迪埃·奎洛茲,以及“网状化学”领域开拓者奥马尔·...……更多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破4000斤,刷新了我国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种植的新纪录。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三亚通过探索一年三季水稻种植,协同攻关努力提高主粮的复种指数提高水稻产量,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升级创新、栽培技术的又一次突破,为...……更多
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南繁精神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南繁精神■ 本报记者 李梦楠 见习记者 余佳琪扎根南繁沃土,赓续育种精神。12月14日,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上...……更多
...江日报曹源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其中,来自江苏高校的6人当选。院士是我国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是新时代中国最可敬的人,也是我们心中“最闪...……更多
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
...为种业振兴出谋划策。在17日上午进行的主旨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更多
...三亚现已聚集中种集团等1200余家涉南繁产业企业,吸引中国科学院等24家顶尖科研机构和中国农业大学等6家重点涉农高校入驻。下一步,将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建立健全“引进+培养+服务”人才聚合机制,大力引育...……更多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张萍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主持人发现她脚上穿的鞋因为老化,在舞台上掉下不少黑渣。王志珍自嘲出了“洋相”,现场的观众纷纷感动鼓掌,...……更多
三亚“稻”喜!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
...国饭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三亚力量。测产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领衔。12月30日下午,2023年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第三季测产。记者 利声富 摄“开割……”12月30日下午,在三亚市热带农业...……更多
在跨界中提升,在比较中互鉴
...的弟子,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荣休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邵逸夫数学科学奖获得者……在书中,丘成桐展现了数学家的风采。《回首哈佛数学150年》等文章,...……更多
南非科学家:中非农业合作将实现双赢
...室”,开展遥感监测和水源高效利用的联合研究。此外,中国科学院还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用于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在非洲农业研发能力建设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已为卢旺达、坦桑尼亚、毛里...……更多
果然有种丨海南连续三年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这也是海南连续三年实现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11月6日,2023年晚造双季稻亩产3000斤试验示范现场实割测产验收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基地进行。记者 利...……更多
...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研究员严小微说,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院士在三亚发现的“野败”,就是“三系法”不育系的鼻祖,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严小微表示,他们团队主要的育种方向就是把野生稻资源保...……更多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续11年成为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南繁加代这一“助推器”功不可没。“常规选定一个自交系需四五代,再加上组配二三代,要六七年时间。但通过南繁加代,三四年就能培育出一个品种。”李登海说,玉米生长期一般为90-120天,...……更多
从一粒种子到满仓好粮
...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揭牌。基地负责人戴扬介绍:“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100余家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20余家南繁单位搬进专家服务基地。一支汇聚300多人的南繁科研育种团队,围...……更多
扎根南繁四十载 培育水稻新品种
...本报记者 郭志华●人物档案钱前,水稻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一粒种子,孕育希望,造福人类。提起关于种子的故事,今年61岁的钱前眼神中闪烁光芒。“1983年7月,我从南开大学生物遗传...……更多
崖城自古“名”且“特”
...崖城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和颜龙安、“玉米大王”李登海等农业科学家的引领下,以其“天然大温室”和“绿色基因库”的独特优势,创造了中国南繁育种的光彩业绩。再如...……更多
果然有种丨海南盐碱地接连闻稻花香 为全国耐盐水稻推广奠定基础
...这是国家耕地红线外,有开拓潜力的重要后备耕地资源。袁隆平院士生前多次表示,如果能在1亿多亩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上种植水稻,每年则有望增加养活8000多万人口的粮食产量。为增加“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日前,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54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功召开。聚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的本次高层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摩擦学专家温诗铸和血管学家汪忠镐逝世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络平台4日转发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发布的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更多
大河网讯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本次评选分别选举产生30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新乡医学院特聘教授Bernard Malissen(伯纳德·麦利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更多
《弘扬科学家精神》在京首发 著名科学家“亲笔”记“亲历”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实践与思考》日前在京首发。该书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组织编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为特约媒体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聂常虹,中宣部宣...……更多
两位俄罗斯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北京11月23日电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今年有两位俄罗斯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3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11月23日公布了当选的外籍院...……更多
...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更多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伯纳德·麦利森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拉维·席尔瓦、张建伟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今年两院院士增选“河南院士”已达6人本报讯(记者 尹江勇)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3年外籍院士...……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0月22日晚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杨乐,因病医治无效,于22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更多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加盟兰大受聘为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本报讯】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举行萃英讲席教授聘任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受聘为...……更多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益生菌晶球代工哪个好?仙乐健康突破益生菌赛道,奠定行业新标准
益生菌应用效率低下是益生菌行业长期面对的瓶颈,高成本却体感有限,这造成了消费者复购率低下的行业内在矛盾,其中的重要难点是益生菌遇水/酸不稳定
2024-06-08 07:50:00
vivov40pro现身泰国nbtc认证网站
vivo将推出其V系列的最新产品——vivoV40系列,该系列预计将包含vivoV40和V40Pro两个版本。vivoV40Pro发布似乎已经不远了
2024-06-08 08:38:00
小米迭代大折叠mixfold4通过认证
近日,小米迭代大折叠MIXFold4通过认证,它是支持天通卫星通信制式的5.5G轻薄全能大折叠屏新机,有望给米粉们带来全新的折叠屏体验
2024-06-08 08:39:00
索泰2024年大能量电脑展圆满落幕
为期4天的202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于今日圆满落幕,本次2024台北电脑展以「AI串联、共创未来(ConnectingAI)」为主轴
2024-06-08 08:41:00
华为watch4系列:全面的腕上守护专家
在全民运动与健康意识得到普及和加强下,以智能手表、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电子产品之一。现一年一度的“618”到来
2024-06-08 08:43:00
618购物季,蓝戟显卡了解一下
伴随着618购物节的火热进行,蓝戟作为Intel的核心合作伙伴,旗下intelARC系列显卡的促销力度也比较给力,蓝戟显卡以其超高性价比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
2024-06-08 08:48:00
vidda三色激光全球率先获得莱茵“0有害蓝光”认证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知名科普博主柴知道针对防蓝光护眼的话题,介绍了权威机构德国莱茵TUV刚刚推出的全新验证标注,而Vidda三色激光就全球率先获得了德国莱茵TUV的“0有害蓝光”验证
2024-06-08 08:48:00
七彩虹epoch亮相computex2024
6月4日-7日,Computex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隆重召开,作为亚洲最大的国际电脑展,行业地位无需多言,而今年Computex以【AI串联
2024-06-08 08:51:00
华为pura70pro+:影像巅峰之作
618大促狂欢盛宴已经开启,还在为选择哪款手机而犹豫不决?发布不久的华为Pura70系列,以其先锋影像美学和卓越性能,无疑是618大促中值得购买的好选择
2024-06-08 08:52:00
aoc慧学本10w1d护眼技术助力青少年健康
中国拥有近6亿的近视人口,青少年近视率更是高达53.6%,这一数据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家长朋友来说更是如此,如何保护青少年眼部健康
2024-06-08 08:54:00
三星neoqled8kqn880d体验
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之后你会发现,客厅里最不能缺少的东西并非摇摇椅,而是电视。比手机、Pad这类小屏设备,它可以给你提供更棒的视听体验
2024-06-08 08:55:00
三星ai技术赋能环保,推动环保行动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三星作为科技界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持续发挥着行业领航者的作用,更是始终以前瞻性的视角与坚定的决心投身环保事业
2024-06-08 09:03:00
moto X50 Ultra AI、性能和使用体验如何?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今年可以说是“AI手机元年”,不少新发布的手机都以AI作为卖点,借助AI的强大算力,手机在影像、性能
2024-06-08 09:04:00
电池容量最高的骁龙8gen3手机,马上要来了
骁龙8Gen3续航卷王!6100mAh!电池容量最高的骁龙8Gen3手机,马上要来了。在Soc芯片性能不断提升、屏幕亮度也越来越高的今天
2024-06-08 09:05:00
骁龙8gen4处理器表现激进
在手机产品中,性能真的是很关键的存在,如果新机的性能不够激进,那么手机用户得不到好的体验,那么后续可能不会去考虑某个品牌的机型
2024-06-08 0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