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南非科学家:中非农业合作将实现双赢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03-04 09:52:00 来源:央广网

导读

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日前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习近平主席向峰会致贺电。近年来,中非在农业科研攻关、种质交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成果显著。中国在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经验将为广大非洲国家提供参考与借鉴。非洲幅员辽阔,农业潜力巨大,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继续深化农业合作,保障双方粮食安全,实现双赢结果。

南非科学家:中非农业合作将实现双赢

作者: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

非洲科学院院士、前院长 南非茨瓦尼理工大学教授 2022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解决非洲14亿人的粮食问题一直是非洲联盟及其55个成员国的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21年,有3亿多非洲人面临严重粮食问题,另有4.5亿人面临中度粮食问题。而粮食短缺又与贫困问题紧密相关。

中国的成功经验值得非洲学习借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也曾遭遇严重的粮食短缺,后来通过使用现代技术、种植高产作物品种,中国粮食产量从自给自足到绰绰有余,重新实现了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总面积的9%,但目前其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相比之下,非洲虽然有全球65%的未开垦土地,但将近30%的粮食必须从非洲以外进口。过高的购粮支出大大限制了非洲用于发展教育、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卫生和科研等其他经济环节的财政资源。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粮食短缺到今天的粮食自给,中国的成功表明非洲可以通过合作向中国学习。迄今为止,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共享高产作物种质材料。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向9个非洲国家发放了1000多份绿色超级稻材料,其产量比非洲当地品种提高了20%以上;中非科研人员还合作进行芝麻育种,比非洲当地品种增产50%以上,以上成功案例令人振奋。

南非科学家:中非农业合作将实现双赢

图片来源:新华社

非洲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合作也为中非农业合作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向非洲推广了包括“华南5号”木薯和“热研5号”柱花草在内的3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50多项新技术和20多种设备。“华南5号”木薯在非洲的平均单产为37.5吨/公顷,比当地品种高出4倍。因此可以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向非洲转让技术和种质方面功不可没。此外,广西农业科学院还为中铁五局集团在喀麦隆投资的木薯生产加工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当地农民减贫增收。

中国深知,要想在非洲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是关键。因此,中国在非洲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开展高端研究,其中包括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埃及国家遥感空间科学局共同建立的“中埃农业绿色发展联合实验室”,开展遥感监测和水源高效利用的联合研究。此外,中国科学院还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用于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

在非洲农业研发能力建设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已为卢旺达、坦桑尼亚、毛里塔尼亚、安哥拉等非洲国家培训了153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2023年7月,来自38个非洲国家的276名博士生接受了技术培训。此外,中国每年还为非洲农业技术人员开办培训班,弥补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生物质能源、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差距。

为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双方还成立了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通过合作研究、种质交流、联合能力建设、交流探讨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和农业发展。

南非科学家:中非农业合作将实现双赢

图片来源:新华社

非洲幅员辽阔,农业生态大相径庭。为便于中非农业科技创新、科研和作物生产,非洲大陆可划分为若干主要作物生产区和消费区:在西非、中非到刚果(金)和莫桑比克一带开展木薯研究,在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开展普通豆类研究,在莫桑比克和西非国家开展水稻和豇豆研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开展大豆、落花生和玉米研究等。如此一来,非盟地区以生产和消费某些作物著称的国家就可以积极参与中国的联合研究,开发技术提高作物产量。

现代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粮食产量,盈余的粮食可以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在非洲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或出口到中国,实现中非农业合作双赢,中国和非洲的粮食安全都可以得到保障。

中非农业合作框架下的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南南合作的典范。绘制非洲各地普遍种植和消费农作物的农业生态图,并针对不同的农业生态开发新技术和高产品种,是双方在气候变化下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开端。

未来,中非应通过多种形式深化农业合作,充分挖掘非洲农业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非科学家:中非农业合作将实现双赢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Food security net"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促进中国发展和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当地作物种植收益提高了90%左右。迄今,这位享誉业界的科学家共发表750余篇论文,并于2012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2000年起,达科拉多次往返
2024-01-03 06:09:00
...、学术化”,成为世界农业科教领域的盛会,是中外农业科学家研讨政策、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洽谈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品牌之一。
2023-09-22 00:11:00
中南两国人民的手牵得更紧|元首外交 大国风范⑦
...婧颖曾在南非参与SKA及其先导项目科研工作。她说,南非科学家对“中国天眼”和中国科学家的评价极高,南非射电天文台首席科学家费尔南多·卡米洛博士多次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天眼”的
2023-08-19 16:18:00
...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更多的粮食援助。农业和粮食安全是中非友好互利合作的重要领域。中方将继续帮助非洲拓展粮食作物种植,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洲国家的农业投资,加强种业等农业科技合作
2024-04-17 14:59:00
...别邀请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澳科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可可教授出席,分享澳门如何以“桥梁”角色为中国航天拓展新的国际空间。南非:中非航天合作的新典范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
2024-11-11 14:55:00
7月7日,2023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暨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在武汉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发展,合作共享机遇”为主题,其间举办主旨论坛、“一带一路”科技直通车(非洲专场)、
2023-07-08 15:58:00
中非迎来合作“向新力”(环球热点)
...点认为,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望释放积极效应。中非拓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创新合作,对促进非洲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将为非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专家分析
2024-04-23 05:38:00
...利互惠的贸易“万里尚为邻”。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来自29个非洲国家的近1600类商品参展
2023-07-03 07:18:00
“牵手”氮元素,中非学者共赴可持续研究之旅
...持下,今年,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谷保静与非洲科学家展开合作,试图回答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小元素 搭桥梁氮元素是地球大气中含量丰富的元素。它使天空变蓝、土壤肥沃,是形成
2023-10-30 07:07: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