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12 08: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南繁育种基地种植的玉米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李登海团队记录选育玉米数据

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李登海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

在育种界,创造一次全国纪录已非常不容易了,但他竟然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与袁隆平并称农业界的“南袁北李”。

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保持者。另一个就是我国的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保持者。

74岁,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可闲不住的李登海又给自己定下新目标,并一直在山东、海南两地奔波。他想选育出更加抗倒伏、抗病、高产的优质玉米品种。

“开创中国玉米高产之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会不断跋涉,不断进取。”三亚崖州南繁育种基地里,正在指导科研人员玉米授粉的李登海说,目前,我国玉米亩产量已经超过1600公斤,力争用八到十年,实现亩产突破2000公斤大关。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文/图

1

一心钻研玉米

43个春节守在海南田间

春节将至,南来北往人群中,许多人正回家,准备和家人一起共度佳节。但李登海却选择“逆行”,1月4日,他离开家乡山东,坐上了来三亚的航班。

“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李登海说。每年春节前后,是玉米授粉最佳时节,一刻也离不开。

1978年来海南搞南繁育种,今年,将是李登海在海南田间的第43个春节。

让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张明打心底佩服的是,74岁的李登海依然和年轻人一样每天下地,带领年轻玉米科研人员授粉,观察籽粒长势。

1月5日,在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他给与会者作了题为《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和杂交玉米高产品种选育》的演讲。回到育种基地,他又到地里走了一圈才回宿舍休息。这次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种植密度是限制我国玉米增产主要障碍,限制种植密度的瓶颈是株高、耐密性和株叶型等,迫切需要新技术参与突破。

作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有独到见解。“在推动新型产品研发方面,加强营养功能型、环境友好型、高附加值等新型产品研发。”李登海说,种业发展需要品种研发、种子加工、营销推广等环节的共同推动,不断健全种子推广、销售和服务体系。

回顾李登海的一生,其实只做了一件事:种玉米、选玉米、培育玉米新品种。

2

只有初中文化

却敢于挑战世界难题

与其他育种专家相比,李登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此,他也被称为“农民育种家”。

“1966年初中毕业后,我就回家务农了。”但心怀大志的李登海并没有满足于安安分分当农民。当时,山东莱阳农业学校的农业技术员下乡指导,他围着技术员问这问那,直到弄明白为止。

对于李登海的玉米育种生涯来说,1972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他作为农科积极分子被派到山东掖县种子站学习。

“不会吧,差这么多?”在那次学习上,第一次接触杂交玉米的李登海从一份报告上看到,美国一名农民创造了当年玉米亩产1250公斤。毕竟,山东地区当时的玉米亩产量只有100至200公斤。

当李登海说出“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志向时,许多人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事实也给李登海浇了冷水,无数次试验都失败了。

刚来海南开展南繁育种时,李登海观察记录上百万粒种子栽培实验发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很难突破亩产700公斤产量能力这个极限。于是,他开始转变观念,选育叶片上冲、适于密植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

1979年春季,李登海将在三亚市荔枝沟育种基地南繁选育的“掖单2号”“掖单3号”7公斤多种子带回山东掖县试种。

“亩产分别为776.9公斤和774.9公斤。”看着称出来的数字,李登海一度怀疑称错了。“再称,确认下。”李登海说。“没错,就是776.9公斤和774.9公斤。”听罢,李登海脸上的笑容一下子舒展开了。

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第一次突破了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在夏玉米区的高产能力不到700公斤的高限,在我国整个玉米栽培界引起极大轰动。但李登海并没有满足于此。

3

主攻我国夏玉米育种

七次创造高产纪录

“李老师竟然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谈及李登海,张明眼里满是敬佩。

在海南进行南繁育种期间,李登海和团队将研发重点放在创新性的紧凑型种质资源、选育更高产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上。在山东登海种业公司三亚崖州的南繁育种基地,竖立的7块牌子见证了李登海先后刷新纪录的历程。

824.9公斤、953公斤、962公斤……李登海选育的“掖单6号”“掖单7号”屡屡刷新自己创下的我国夏玉米纪录。亩产突破1000公斤,是李登海上世纪70年代做梦都想的事情。

1989年10月,李登海在陵水南繁育种基地选育的中矮秆、抗倒伏的紧凑大穗型“掖单13号”玉米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夏玉米。

李登海说,1990年,原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玉米生产会议上,他们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式被国家认定为高产玉米杂交种并推广。

2005年,李登海利用通过种质资源创新育成的紧凑型超级玉米新品种,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夏玉米高产纪录。

2013年,在新疆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高产田里,李登海团队选育的“登海618”亩产达到1511.74公斤,创造了我国春玉米的高产纪录。

“紧凑型高产玉米比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实现了五大突破。”问及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育种高产纪录有何妙招时,李登海说,他主要从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经济系数、高密度情况下单株生产力、玉米高产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突破。据统计,李登海培育玉米良种前,每亩玉米地只能养活1个人,而李登海培育良种后,每亩地能养活4.5个人,提高了3.5倍。

4

南繁加代助推

连破玉米育种纪录

在50余年的玉米育种生涯中,李登海共选育出紧凑型玉米杂交种90多个,成功开辟了中国玉米高产之路。

玉米之所以连续11年成为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南繁加代这一“助推器”功不可没。

“常规选定一个自交系需四五代,再加上组配二三代,要六七年时间。但通过南繁加代,三四年就能培育出一个品种。”李登海说,玉米生长期一般为90-120天,一般情况下,每年9月,他们在三亚播种一季,11月再播一季,来年2月再播种,5月收获后,及时带着海南培育的种子赶回山东,正好赶上夏播。这样一年繁殖4到5代,从而加快玉米育种。

“在我国北方,每年只能进行一次育种,但在海南进行南繁加代,我们每年以3至4代的速度推进育种科研步伐。这相当于完成了在我国北方需要100余年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李登海说。

“亩产量提高到2000公斤”,是一个新的目标。

李登海说,制约玉米育种水平的因素有两点,一方面是种质创新,另一方面是生物技术应用。

兔年春节将至,今年,李登海还会和此前一样,在三亚的南繁基地玉米育种田里过年。

这样一位七旬老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玉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打造现代种业“芯片”
...玉米种业发展的朋友都知道,答案不难找:1988—1989年,李登海率领玉米高产攻关团队选用自育的大穗大粒型玉米品种掖单12号
2024-01-22 08:03:00
种业创新如何助力粮食产能持续提升?——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观察
...病害的综合抗性。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李登海说,抗倒伏、抗病、高产、优质仍是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同时要针对种子生产方面的制种产量高、生产成本低、易收获脱粒
2023-01-07 17:03:00
家书里的中国 | 青纱见证——跨越40年的科研情怀与新闻理想奏鸣
邓兆安(左)与李登海(右)在玉米地中的旧照大众网记者 蔡云飞 汤淼 屈晨晨 通讯员 丁德祥 刘梦雨 烟台报道在岁月的长河中,家书如同一叶叶扁舟,照亮了历史的航道,也映照出写信与读
2025-01-03 15:42:00
山农大与登海种业共建玉米产业研究院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高科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李登海,公司董事长唐世伟出席签约仪式。徐剑波对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海种业)多年来对山东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山农
2024-05-10 14:59:00
...的玉米”,这是外界对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登海的比喻。在他之前,中国玉米大多是平展型,产量始终上不去。李登海团队首先提出紧凑型玉米,孜孜不倦研究,总结出玉米高产栽培
2025-03-03 05:49:00
向科技创新要兴粮稳产
...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李振声的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谢华安推广的再生稻以及朱有勇的旱地水稻种植技术等农业科技的突破,也对我国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
2023-03-16 06:26:00
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开幕
...玉米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赵久然、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等专家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驯化、转育及利用,我
2023-01-05 20:34:00
...出就干活,一直干到日落。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李登海就这样在南繁的玉米地里度过了40多个春节,见证杂交玉米从亩产不足700公斤到1600公斤的飞跃。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种
2024-10-30 06:17:00
聚焦“中国饭碗”,网络微短剧《小禾卿卿有点田》定档7.10
...陪同下多次跟两位原型人物“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深入座谈,并到田间地头接受李登海院长以及吴明珠院士弟子的专业讲解,很多剧情里的故事都是采风得来
2024-07-05 15:3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心灵导航》| 别让“心累”拖垮你!专家教你4步走出职场情绪内耗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阮晓燕)“没干重活却累到瘫倒,写方案纠结标题两小时,领导没回消息就脑补出错”——你是不是也在经历职场情绪内耗
2025-10-14 17:54:00
东城中医医院儿科职业医师柴雨欣:反复呼吸道感染,孩子成长路上的“健康绊脚石”
柴雨欣,东城中医医院儿科职业医师,每周二、周三全天和周日下午出诊。擅长针药、推拿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及相关情绪问题,小儿咳嗽
2025-10-14 09:58:00
稳血压 “薯”你行
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气温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不要为了御寒而多食高脂肪食物
2025-10-14 11:28:00
吃出防御力 过敏别光拿药扛
越来越多的人饱受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问题困扰。过敏,已经成了人们每年绕不开的话题。除了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营养策略是防治过敏的第三大支柱
2025-10-14 11:28:00
班味儿太重?11款中医“小饮料”调理亚健康!
浑身酸疼、赘肉缠身、眼睛酸涩、压力山大、失眠早醒……这些亚健康的状态是不是让你一身班味儿?别急,今天就给你推荐11款中医“小饮料”——代茶饮
2025-10-14 11:28:00
年度盘点:基于临床实证与用户口碑的全球十大抗衰产品综合推荐
当“健康衰老”成为全球性的公共议题,抗衰领域也从模糊的概念营销,迈入了讲求硬核实证的新阶段。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华丽的宣传
2025-10-14 11:54:00
瑞珀妮联袂时光国际签订UA焕龄素(红颜版)独供,开启尖端抗衰新纪元
近日,瑞士传奇抗衰品牌瑞珀妮与时光国际达成重磅战略合作,双方正式签订“UA焕龄素(红颜版)”独家供应协议。此举标志着一种此前仅在全球极小范围内流传的尖端抗衰成分
2025-10-14 11:54:00
“静界新生”失眠精准治疗MDT交流会圆满落幕,多学科协作共筑失眠治疗新篇章
近日,备受医学界瞩目的“静界新生”失眠精准治疗MDT(多学科团队协作)交流会在山东济南美豪丽致酒店圆满落幕。此次交流会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精心策划并主办
2025-10-14 11:55:00
仁心攀高峰,热烈祝贺梁秀栋院长荣膺主任医师
恭喜梁秀栋院长成功通过严格评审,由副主任医师晋升为主任医师!这份荣耀,不仅属于梁院长个人,更是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结出的硕果
2025-10-14 11:56:00
科技赋能美业革新,美睛美科引领眼部健康管理新赛道
在生活美容市场加速变革的当下,消费者愈发倾向于为具备“硬核科技”与“信任资产”的品牌投票。眼部护理作为技术门槛高、信任要求严的细分领域
2025-10-14 11:58:00
2025年褪黑素助眠品牌TOP10,从安全性到长期效益全指南
在现代生活节奏与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一款安全、有效且能带来长期健康收益的助眠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核心关切。面对市场上从传统褪黑素到新型神经修复配方的众多选择
2025-10-14 13:44:00
颞下颌关节炎:被忽视的面部疼痛之源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醒来,感觉脸颊两侧又酸又胀;吃饭张嘴时,耳朵前面会发出“咔哒”的响声;或者莫名其妙地开始头痛
2025-10-14 14:18:00
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多地开出首张处方,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近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商品名:艾瑞璟®)官宣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1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成人患者
2025-10-14 16:50:00
安心清单!深海鱼油六大排名揭秘
鱼油作为 EPA 与 DHA 的优质载体,早已覆盖全年龄段需求:EPA 能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帮老周这类中年职场人减少心血管负担
2025-10-14 16:50:00
从颅内转移到临床清零:济南君心肿瘤医院再创鼻咽癌治疗奇迹
37岁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看似普通的鼻出血,竟会揭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抗癌之旅。几个月前,他还因鼻咽癌侵犯颅内、脑组织大面积水肿承受着剧烈疼痛
2025-10-14 1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