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来啦!“蛟龙号”抵港
...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今日(24日)起首次访港科学家热情向岸边市民挥手、比心今日上午8时,结束在西太平洋进行的首个国际深海科研考察航次后,中国大洋综合科考船“深海一号”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返航抵达...……更多
“蛟龙号”成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第14潜
...成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第14潜。至此,该航次国际科学家下潜工作全部结束。本航次共有8位外籍科学家和3位中国香港科学家搭乘“蛟龙号”下潜,下潜区域包括西太平洋6座海山和1个海盆。科考队下潜调查显示,西太平...……更多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至今年年底,“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累计下潜或逾千次
...水器年下潜次数第四年蝉联全球首位。疫情并未阻止国内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的步伐,专家预计,至2023年底,“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次数或将逾千次。“‘深海勇士’号、‘奋斗...……更多
...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11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本次下潜的亮点是开展深海羽流絮凝实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陈旭光...……更多
深海探测的奇幻之旅
...13年随“蛟龙号”下潜到2774米的采薇海山勘察的经历,以科学家的严谨、女性的细腻诗意描绘了在深海的所见、所闻、所思,再现了坚毅、拼搏、奋斗、奉献、创新等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点燃梦想,播下科学的种子。杨树锋(...……更多
这堂思政课从海底来,“蛟龙探海”报告会走进山大国家重点实验室
...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刻把握科普和思政内涵,依托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结合国家级平台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模式,策划推出了观澜大讲堂、专题报告会、思政微课堂等“大思政...……更多
“蛟龙号”从5500米深海带回黑珊瑚及海百合幼体
...海域皮加费塔海盆进行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下潜科学家在5500米深海发现并采集到黑珊瑚及海百合幼体样品。据从事珊瑚研究的墨西哥科考队员埃丽卡·格雷斯介绍,黑珊瑚在5500米深海十分少见,这株黑珊瑚上还有海百合...……更多
...水器年下潜次数第四年蝉联全球首位。疫情并未阻止国内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的步伐,专家预计,至2023年底,“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次数或将逾千次。“‘深海勇士’号、‘奋斗...……更多
标杆2023丨唐立梅:讲述“两极”科考的故事
...,也关乎生命起源……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海洋地质学家唐立梅在自述文章里这么写道。她曾随“蛟龙”号一起在西太平洋深潜,也曾随“雪龙”号一起赴南...……更多
深海发现长着四肢的“鱼”,重达百斤有紫色的鳞,它究竟是什么?
...不存在生物的,或者说存在生物数量微乎其微。但是随着科学家的深入调查研究,以及科学设备地不断进步,科学家们还深海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生物。正是因为深海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科学家们每一次发现的新生物都是奇形怪...……更多
书摘|搭载深海潜水器下潜至海洋深处,科学家看到了什么?
...“深海园林”。这一发现具有历史性意义。作为一位海洋科学家,汪品先凭自己的敏感和经验取得了这个突破性收获。潜水器机械手在海底采集生物生物学家贺丽生已下潜深海多次。她说,以前我们不知道深海里有生物,现在我...……更多
近距离参观“蛟龙”号!20位孩子走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午,20位孩子来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在这里参观“蛟龙”号,了解深海相关知识。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他们第一次了解到神秘又富饶的海底世界。一进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展馆内,孩子们就被一个巨大的世界地...……更多
...绵、海百合、海星、珊瑚5种代表性生物样品。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这些样品弥足珍贵,中外科研人员在船上实验室完成样品处理后,将带回科研机构进行深入的生物分类学、生态学等研...……更多
矢志报国  听海一生
...艘水声科学考察船驶入中国南海。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的杨士莪十分激动,这是中国首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也是第一次由我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堪称中国水声界从浅海迈向深...……更多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透露中国载人深潜最新进展
...航次,也开启了奋斗者号国际合作的新征程,有多名外国科学家参与了我们的下潜,就在现在,“奋斗者”号正在爪哇海沟进行下潜作业,开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作。4年来,“奋斗者”号已累计完成了230次下潜,其中深度...……更多
点亮科技创新梦想!青岛市崂山区这所小学科技节火了
...国重器“蛟龙号”“雪龙号”的工作原理。大家纷纷赞叹科学家的智慧和祖国的强大,也纷纷表示长大了想当一名科学家的愿望。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一(13)中队的科技节加研学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科学,激发了...……更多
AI时政画报 | 深海拓荒
...发事业不断“潜”行。我国先后突破多项核心技术,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潜水器为代表的海洋探测运载作业技术实现质的飞跃。开发认识深海需要不同的海洋装备,载人潜水器是考察深海的重要装备...……更多
研学之路收获满满!外事学子携手探索深海之路致敬传承劳动精神
...深海基地与二月二生态农场,通过近距离参观国之重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科学考察船,了解国家深海科研成果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体验,进一步提升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深海基...……更多
“深海一号”船完成1000公里多波束测线任务
...设提供参考,保障‘蛟龙号’下潜安全。结合这些数据,科学家们还可以对调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及分布情况进行推测,优化研究设计。”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说。编辑谢宇彤一审陈朝晖二审杨...……更多
...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搭载来自五大洲的8名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如何评价中国开展科技国际合作的成果和前景?毛宁称,近年来,中国在深海开展科学调查并同多国实施联合科考,为全球保护海...……更多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跟着蛟龙去探海”获评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该科普丛书共四册,展现全面生动的深海探测画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通讯员 韩凯明本报3月18日讯 近日,科学技术部公布了2023年全国优秀科...……更多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电(记者 王诗尧)初次见到唐立梅时,她与大众印象里的“科学家”形象不太相符。酒店的靠窗沙发上摆满了化妆品,唐立梅正安静地坐在椅子上配合着化妆师上妆。乍一看这个场景似乎是哪位“女明星”在做上台前准备,实际上...……更多
冲刺下潜极限7000米
...普·《深潜》冲刺下潜极限7000米母船“向阳红09”布放“蛟龙”号。▌高仲泰2012年6月24日,已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下潜了48 次的“蛟龙”号,要在这一天向其下潜极限7000米发起冲刺。这是第49次下潜。叶聪担任主驾驶,一同下潜...……更多
奉献一生  探海听声
...队实施大型深海水声考察30年前,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士莪与中国水声科研人员乘坐科考船开启了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迈出了中国水声界从浅海向深海跨越的第一步。在深海区作...……更多
...个作业区的“蛟龙号”,搭载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和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蛟龙号”在世界瞩目中再次...……更多
为何科学家宁愿探索太空,也不研究深海?深海哪里可怕了?
...占比高达71%,而我们对这71%的海洋了解却不超过5%,众多科学家面对着这片浩瀚无垠的海洋仍旧勇往直前,却又有这么一句话:“宁愿探索太空也不研究深海,哪里这么可怕了?”为什么海洋会如此神秘,而科学家又面临着什么样...……更多
“蛟龙号”顺利完成300潜,累计搭载900人次下潜
...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搭载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也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自2009年8月3日首次下潜以来...……更多
...目前已抵达南大西洋热液区开展作业,本航次预计开展“蛟龙号”下潜46潜次,开展相关大洋生物环境调查。记者10日从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获悉,经历数十天航行,“深海一号”船已经穿越印度洋,抵达南大西洋热液区开展作...……更多
为什么科学家宁可探索太空,也不研究深海?深海的恐怖在何处?
...探索那么热衷,而对同样神秘的深海却那么冷漠?为什么科学家宁愿去研究宇宙浩瀚的星空,也不愿意去探查海洋浩瀚的大海?深海真的那么恐怖吗?它的恐怖之处究竟在何处?一、为什么科学家更偏爱宇宙。对于深海的研究工作,...……更多
...协作。1998年,我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之后在我国科学家提议、设计和共同主持下,到南海实施了四个半钻探航次,揭示了南海海盆张裂、海底扩张的历史,使得南海成为全球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边缘海之一。当深海载人...……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各地不必强求人工智能,但杭州服务型政府理念,包容创新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却是应该学习之处DeepSeek推出的高性价比大模型
2025-02-13 15:50:00
2月13日,社交平台有传言称贾乃亮去世。下午15时39分,贾乃亮发微博晒狗,并配文:“过个年又胖了,就你俩最舒服。”
2025-02-13 16:20:00
塔里木油田沙漠钻井一年创造20多项纪录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最大超深油气富集区,塔里木油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去年至今,已创造20多项超深钻井纪录
2025-02-13 16:47:00
中新社东京2月13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总务省消防厅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日9时30分,日本多地连日来遭遇的强降雪已导致13人死亡
2025-02-13 16:47:00
【文化评析】作者:辰朔(媒体评论员)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
2025-02-13 16:47:00
春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最深情的守望——乙巳蛇年春节的启示从来,“年”都是有情的日子。从“灯前小草写桃符”的除夕夜开始,到“花市灯如昼”的元宵节结束
2025-02-13 16:47:00
自动播放央视网消息:手机突然莫名黑屏,不受控制,起初以为是手机出现小故障,不料紧接而来的是个人信用卡被刷爆。这是家住北京的张先生的经历
2025-02-13 16:50:00
2月11日晚,广西百色市联合工作组发布通报称,经调查核实唐某某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举报性侵学生的教师唐某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5-02-13 16:50:00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专门跑一趟,帮我解决了大难题!”近日,在张家口钢鑫小区,王大爷拉着张家口农商行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2025-02-13 17:00:00
从隐患到高效:一场氮源替代之争
鲁网2月13 日讯在奇妙的生物发酵世界里,数万亿微生物正日夜不息地工作着——它们将普通原料转化为抗生素,甚至你早餐的酸奶和面包
2025-02-13 17:02:00
鲁网2月13日讯“这不仅是青岛的温度,更是崂山人的品格!”2月12日发生在青岛市崂山区锦江之星(海尔路店)的一场“诚信接力”
2025-02-13 17:04:00
【专家会诊通知】北京皮肤科专家佟春光联合济南中研专家会诊,数量有限,预约从速!
您是否正被以下问题困扰?皮肤瘙痒、疼痛,难以忍受;一直坚持用药,但效果甚微;病情反反复复,不知如何是好。2月15日-2月16日
2025-02-13 17:05:00
大众网记者 孟栩可 潍坊报道新年新气象,奋进正当时。潍坊滨海区各大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为新一年实现新发展开好头
2025-02-13 17:06:00
四川保胆案例分享:俩邻居先后做了保胆手术,患者称能保胆尽量保胆!
医生尽心尽力的治愈,换来患者一次又一次的信任托付,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医患情缘相牵相连。在四川结石病医院,见证了千千万万的患者圆保胆取石心愿
2025-02-13 17:06:00
仁术妙法,心启新生——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完成国产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上市后全球首批、山东首例临床应用
鲁网2月13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 李凌峰)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任法新主任医师率团队成功完成国产新型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以下简称“ICE系统”)指导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
2025-02-13 1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