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8-22 11:55:00 来源:缘之心

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王诗尧)初次见到唐立梅时,她与大众印象里的“科学家”形象不太相符。酒店的靠窗沙发上摆满了化妆品,唐立梅正安静地坐在椅子上配合着化妆师上妆。

乍一看这个场景似乎是哪位“女明星”在做上台前准备,实际上采访结束后的唐立梅真的“登台”参加了一场青年分享大会。

上一个十年里,首位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中国女科学家,是唐立梅身上显著的标签。总有人说,女生娇生惯养、不适合东奔西跑,她却在“男人堆”里冲出一片天。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海报设计:徐洋

去更深的海底,抵达最远的极地,即便命运从不按照预想的剧本上演,唐立梅依然奋力书写自己的传奇。

如今,唐立梅正缓缓从“深海”来到“浅滩”,大洋深处的奥秘始终牵动着她的心,这一次她主动走到聚光灯下,走进书本里、课堂上,邀请更多人一起拥抱海洋。

被命运扔进科学之海

某种意义上来说,命运从未宽待唐立梅,甚至还多次与她的选择背道而驰。

1981年唐立梅出生于河北农村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境不富裕的她,早早就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但命运的齿轮却总是在错位旋转。先是高考失利,让她与心仪的浙江大学失之交臂,连想学的文科专业也没有保住,最终被调剂到河北工程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毕业后不甘心的唐立梅再次报考浙江大学,又因跨专业考试难度太大,再次被调剂到昆明理工大学地质专业。直到研究生毕业,第三次向浙江大学发起挑战时,唐立梅才终于得偿所愿。

“成为一名科学家”是她在很小的时候说出口的梦想,但当时的她连科学家具体是做什么的都没有概念,长大后又接连被其他梦想掩盖。等到反应过来时,唐立梅才发现其实自己早就被命运扔进了这片“科学之海”。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唐立梅。受访者供图

博士毕业前,摆在唐立梅面前有两条路,“我这个专业是冷门专业,找工作不是那么好找。在杭州,除了留在浙大,就只有我现在的单位有合适的岗位,所以本身选择也没有很多。”

彼时唐立梅的首选依旧是留校当老师,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教师还会有寒暑假,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份完美职业。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场讲座过后,唐立梅便又调转“船头”。当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两名研究员去到浙江大学开讲座,听了讲座的唐立梅立即被神奇的海洋科考工作所吸引,随即参加了该研究所的面试,最终如愿入职。

在男人海洋里掀起女性浪花

从大学开始,唐立梅就知道自己闯进的是一片“男人海洋”,班里一共就9个女生,隔壁的采矿班干脆是“和尚班”。

进了研究所,唐立梅发现自己身边一群“卷王”,大家不是在“卷”出海任务,就在“卷”研究成果等。而许多航次资源都掌握在男同事手里,部分人甚至可以年年出海。

唐立梅没想到自己刚入职两年,便有机会参与中国大洋26航次第一航段和第二航段在西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的科考。她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整整3个月的经历,也为她日后数次科考打下经验基石。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唐立梅参与中国大洋科考。图片来源:唐立梅微博

2013年,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试验性应用科考在即,此次下潜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参与下潜的科研人员,不仅要有相关课题研究、科研背景,还要有大洋科考经历,之后更要经过层层选拔、多轮测验等激烈角逐。最终唐立梅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此次“蛟龙”号深潜任务中唯一的一名女性成员。

2017年11月,唐立梅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成为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的一员。165天的南极之旅,她四次穿越“魔鬼西风带”,但真正野外考察的时间却只有2天。

当时,唐立梅是唯一一个可以合法采集岩石样品的科学家,面对极地罕见的地质现象,她根本顾不上恶劣的环境,不断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采集的岩石样本多到背不动,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唐立梅与“雪龙”号合影。图片来源:唐立梅微博

唐立梅是幸运的,能够在这片“男人之海”里掀起女性的“浪花”。5年前,唐立梅曾在一次采访中感谢女性身份带给她的关注,“虽然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是女科学家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时至今日,唐立梅依旧感谢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能够给女性科学家更多的关怀,然而现在的她更想聊聊当时没有说出口的后半句。

女性科学家之所以得到的关注多,是因为她们在行业内相对“弱势”。不仅如此,女性工作者还很容易面临一个“窘境”,就是她们常常会被安排一些“杂事儿”。

唐立梅发现,同样是博士毕业,许多团队的总结工作经常会安排给女博士。“比如做研究助理、秘书,包括工会的工作,让你去发东西,然后组织大家活动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

外人眼里的唐立梅是一个勇于抓住机会的人,因此她才能成为媒体口中的“到达过地球四极中两极(深海、南极)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实际上,她还是一位善于将困难转为机会的人。

既然每天要做这些总结的工作,又有一线的科研资料,何不把手中的资料转换成科普资源去发表相关论文?“我特别鼓励一些女性科学工作者,如果说你不能长期参与野外的科考工作,可以去尝试这个赛道。”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唐立梅参加南极科考。图片来源:唐立梅微博

驶向下一片海域

这条职业新赛道,其实源自唐立梅未完成的“作家梦”。

从小唐立梅的强项就是语文,中考时语文还考了全县第一。然而当命运将她推往另一条人生之路后,她从未曾想过兜兜转转自己还能再次回到原点。

“当科普作家是我的一个优势。对于一般的作家来说,他很难有机会去深潜、去南极;而我们以前出海时的随行记者,虽然会把所见所闻写成报道,却不具备专业知识将两者结合。”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唐立梅在活动现场演讲。受访者供图

“如果由我来写的话,就会写得既专业又有趣。”唐立梅的自信有迹可循,在聊到自然法则时,她常常会举一个无花果蜂的例子。

“有一种蜂是专门给无花果授粉的,但是无花果只给它留了一个很小的口,它差不多要挤破肚子才能钻进去。公蜂进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解救雌蜂抓紧时间受精,结束后还要用自己的两个‘大钳子’帮助雌蜂打开无花果的表皮,这样才能飞出去。等到花瓣打开,公蜂见到了第一缕阳光,就是它生命终结的时候。”无花果蜂短暂而忙碌的一生,在唐立梅三言两语的讲述中仿佛又活了一遍。

唐立梅分享欲最强烈的时候,就是看到孩子们眼里渴求知识的光,“尤其讲完后他们会像追星一样来找你签名合影,这个时候最有成就感。”

中新人物丨她成为科学家后,不想只当科学家

唐立梅到东莞中学开展科学家精神讲座,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唐立梅微博

女儿是唐立梅第一位科普“粉丝”,她会给女儿讲生动的科普知识,也会带她走近大自然,去跟土地接触、和植物“做朋友”。“我发现跟土地打交道的人,就是生命力更旺盛一点。”

她曾问过女儿长大了想做什么,本没打算立即能得到一个准确答案时,就听见女儿脆生生地说道:“我想当植物学家!可以去全国各地看植物,还能采集标本,带回来做分析。”

当许多小朋友梦想着当科学家,却还不明白“科学家”具体为何物时,准确说出想做植物学家的女儿,霎时让唐立梅看到了“科普的光”……

人生海海,逐梦远航。过去,唐立梅曾被命运牵引着走进科学的海洋,又从这片“男人海洋”里乘风破浪、驭“龙”前行……

如今,她的职业游轮已找到新的航向,那里是一片更加充满希望的“海域”,唐立梅缓缓调转船头,驶向下一个彼岸。(完)【编辑:张子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希望未来香港青年加入极地考察队伍”——访中国极地科学家罗光富作者 韩星童 黄振华10日下午,在演讲厅内逾300名师生掌声雷动的欢送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高级
2024-04-10 22:06:00
东西问丨港大月壤研究领衔人钱煜奇:探索月球有何现实意义?
...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视觉中国供图东方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科学家,从小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我研究的很多区域,用望远镜就能看到,嫦娥五号着陆区就在面向月球的左上方,
2023-09-28 20:04:00
SpaceX星链让南极洲首次联网,游客能在南极基地发视频、打电话
...富的连续剧,由勇敢的探险家自己直接报道探险的进展。科学家们还进行了天气预报和演讲,并表演了歌曲和短剧。在该节目最受欢迎的环节中,美国人可以与“小美国”基地的站员直播连麦。“小
2024-03-08 10:31:00
武汉大学“珞珈三号01星”助力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
...制的全球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卫星,李德仁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王密教授担任技术总师,卫星2023年1月15日在太原成功发射,该星具备以下几大核心特点:一是多模。轻小型遥感相机具有
2024-02-01 13:05:00
你好,中国南极秦岭站(探访)
...,共同履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表示,秦岭站的建设是第四十次南极考察的突出亮点,参与秦岭站建设的队员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
2024-02-08 06:14:00
今年7月,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科学家们仍在探索南极海冰面积急剧缩减的原因,并警告称南极生态系统的“游戏规则”可能已经改变。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30日报道,在北
2023-07-31 18:12:00
南极的新发现:科学家发现神秘“巨物”,直径达56公里!
在南极洲那片寒冷而神秘的大陆上,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物:一个巨大而神秘的物体,直径竟然达到了56公里!这个发现不仅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震动,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南极这片冰
2023-10-21 16:20:00
探寻南极墙的神秘:地球旁的隐藏之谜
...密林和峡谷环抱,深入隐藏于无尽的冰雪之中。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解开这道谜题,究竟南极墙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现在,我们将带您踏上一场令人屏息凝神的探险,一同揭开南极墙背后
2023-10-30 17:17:00
中国航天官宣:月球科研站选址南极,背后原因曝光!
...月球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这片无人的辽阔地区,科学家可以模拟月球表面的环境、温度和重力。这将为月球的探索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实践基础。此外,南极还是
2023-12-01 11:3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甲亢哥刷屏,美西方滤镜碎了一地了
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袁秀月)美国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的中国之行,正持续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刷屏。这位拥有超过3700万粉丝的“00后”视频博主
2025-04-02 21:28:00
重庆啤酒发布2024年报和ESG报告:持续推动产品结构优化,ESG评级再创新高
4月2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ESG报告。2024年,公司在“嘉速扬帆”战略指引下,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2025-04-02 21:28:00
南海网4月2日消息(记者 杜倬荷)4月2日,记者从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获悉,琼山区202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将于4月9日起启动
2025-04-02 21:30:00
捐献造血干细胞 安徽大二学生为8岁江苏男孩带来新生
大皖新闻讯 杨坤是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4月2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他时,他刚从医院回到寝室
2025-04-02 21:32:00
在美不胜收的春光中,一场场马拉松比赛落下帷幕。与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无锡将马拉松赛事与购房补贴捆绑的政策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2025-04-02 21:36:00
重庆万州公安民警收到“最暖手写信”
在键盘敲击声湮没笔墨香气的时代,一封工整的手写信跨越山海,悄然送至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望江派出所。信纸上的字体遒劲有力,字字含情
2025-04-02 21:41:00
以车找人顺线追踪 重庆江津警方成功抓获三名“油耗子”
近日,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成功破获系列盗窃工地工程车柴油案,成功抓获三名嫌疑人。江津区公安局支坪派出所前不久接到群众报警
2025-04-02 21:41:00
近日,上海多所中学的家长收到一条内容相仿的短信,对方以学生本人名义向家长发信息,称自己想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并催促家长及时缴费
2025-04-02 21:44:00
3月22日,新化县公安局游家派出所接到相关部门移送线索,3月21日游家镇某村发生山火。民警经调查后立即传唤违法嫌疑人李某
2025-04-02 21:58:00
“千禾0”竟然是商标?近期,食品行业“零添加” 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此番引发热议的并非产品质量过硬的正面案例,而是部分商家在商标上大做文章
2025-04-02 21:58:00
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2日在北京举行的“城市与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论坛暨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15周年庆”上说
2025-04-02 21:58:00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跨境电商的生意出现变化:高科技、高单价商品的需求持续高涨。中新社记者2日了解到
2025-04-02 21:58:00
青州市图书馆开放公告
开放公告2025年清明节放假期间(4月4日-4月6日),青州市图书馆正常开放。清明思故里,东风放纸鸢。又是一年清明节,祝大家假日安康。来源:青州市图书馆,本文内容为转载信息,版权
2025-04-02 21:58:00
航班起飞前俩女乘客“喷香水”引厮打,劝架空姐被咬伤手臂;深航回应:咬人者已移送警方
4月1日,深圳航空一架航班起飞前,据称有两名相邻的女乘客因“身上臭”“喷香水”发生肢体冲突,当值空姐在拉劝过程中被咬伤
2025-04-02 22:06:00
大皖新闻讯 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202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4月12-13日进行,考试时间为上午9:00—11:30
2025-04-02 22: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