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最“深”实力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8-28 10:50: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光明时评】

北京时间8月18日11时许,抵达西太平洋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搭载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和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蛟龙号”在世界瞩目中再次展现了中国深潜的实力。

向深水区挺进,啃难啃的骨头。近年来,“蛟龙号”不断刷新中国深度,为世人带来源自深海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背后无不凝结着中国精神,浓缩着中国经验。未来,我们要在创新驱动轨道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必须进一步把这些优势充分彰显出来。

“蛟龙号”的成功,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重要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一些对国家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科技创新研究上,举国体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蛟龙号”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调动10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力量,吸纳众多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可以说,没有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资源配置模式,就不可能有“蛟龙号”频频刷新的中国故事。这再次生动说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持续深入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只有把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都调动起来,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才能打造更多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创新“国家队”,才能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优势。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尤其需要有开放的世界视野,具有国际合作共享的格局和胸襟。此次“蛟龙号”科考任务创了两个“中国首次”: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有联合国批准的、中国唯一一个聚焦深海的大科学计划开展的首次大洋国际共享航次。人们看到,当“蛟龙号”返回海面后,为之激动的人群中,还有众多外籍科学家。今天,我国已经逐步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研发体系和工业体系,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科技进步,更显珍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相信这些战略举措,必将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科技创新进一步增添活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这些精神的背后,是深刻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这些精神,也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构成了鲜明的科技创新文化传统,成为不断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不竭动力。“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是科研人员报效祖国的神圣担当,也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共同的初心。历史沧海桑田,中国科研工作者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从未变迁。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个“李约瑟之问”,曾经是无数中国科研工作者挥之不去的阴影。而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于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科技发展将以实力告诉世人,“李约瑟之问”已经永远成为历史。

(作者:申峥峥,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编辑:陈海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8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针对有些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中庸之道等特质阻碍了科技创新的问题,他回应说:“要以创新文化软实力涵养科技硬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创新元素,因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坚
2023-09-11 02:26:00
焦点科技入选2023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
10月26日,《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3)》发布会暨百家企业论坛在厦门举办。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2023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榜单,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10-28 18:17:00
百望云实力入选“2023中国金融科技百强企业”
...大会汇集了政、产、学、研、金各方人士,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安全、数字安全与数字化转型等前沿话题,并见证了《中国金融科技百强企业竞争力报告(2023)》的发布。《报告》基
2023-07-31 12:39:00
华为的麒麟芯片回归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这些用户是华为最忠实的后盾,也是中国对抗美国霸权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华为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中。然而,华为的忠实用户群
2023-09-02 21:41:00
多份报告展现中国创新链实力与潜力 行业投向“硬科技”特色凸显
...。从基础科学到前沿技术、从未来产业到创新城市,展现中国创新链的实力和潜力。科技部通过公开征集发布的《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收录了绿色低碳六大领域85项技术成果,这些
2023-09-10 12:30:00
未来高端手机市场:中国力量的崛起
...在操作系统上有了双重保障!这一创新不仅代表着小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实力,更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面对国际竞争压力时,坚定自主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就连央媒、环球日报等媒体也纷纷
2023-11-09 14:51:00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全国赛在沈阳启幕 253家企业角逐高科技实力
...国新闻网中新网沈阳10月11日电 (记者 赵桂华)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10月11日,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
2023-10-11 18:09:00
点猫科技:实力备受CCF认可 获选“金质合作伙伴”
...人才,在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实践路上深耕笃行,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启蒙与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点猫科技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一直保持着长期深远的交流与合作。早在2021年,点
2024-11-08 10:45:00
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际论道)
...。 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企业的积极探索等多方合力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几乎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能否从中国学到一些经验?”美国《纽约客》近日一期报道聚
2024-06-24 04:3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