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张贤裕 董必武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董必武古文基础扎实,一生热爱学习和写作,留下诗作1300余首,这些诗作是其革命生...……更多
烟雨迷蒙访旧踪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烟雨迷蒙访旧踪纪念董必武重访南湖60周年专题展开展N文/摄 晚报记者 徐杨蕾 本报讯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昨天上午,“烟雨迷蒙访旧踪——纪念董必武重访南湖60周年专题展”在南湖革命纪...……更多
千里跃进大别山|感受家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量
...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生前最后一部诗作《九十初度》中写下的诗句。9月28日,“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湖北红安,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更多
专题展里缅怀先烈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昨天,由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董必武纪念馆主办的《烟雨迷蒙访旧踪——纪念董必武重访南湖60周年专题展》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展出。展览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新中国的重要缔造者”“党和国...……更多
梅园新村纪念馆受赠珍贵文物
...梅园新村纪念馆举行,伊明子女将1946年11月18日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为伊明题词的纪念册捐赠给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伊明(1924—2021),原国共南京谈判中共代表团机要科工作人员。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更多
长孙追忆卢立群:宁可饿死也不做顺民和亡国奴
...湖北黄安(今红安),儿时曾寄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家中私塾读书。1924年,时年20岁的卢立群考取官费,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留学,于1926年6月学成归来。彼时,帝国主义侵略及连年军阀割据混战,令百姓...……更多
蔡以忱要求家人为百姓着想
...蔡以忱参加了党的五大,担任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董必武称他为“农运领袖”。他参加了秋收起义,发挥了重要作用。蔡以忱烈士的后代牢记“哪怕生活困难,也要自己解决,不找组织麻烦”的家训,代代传承清廉家风,...……更多
漳河灌区渠首闸改扩建工程完工
...漳河水库东南岸,因居于漳河水库总干渠渠首而得名,系董必武同志于1965年5月在视察漳河水库时亲笔题写。渠首闸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施工工期20个月。渠首闸的建设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九派通融媒...……更多
重温誓词!武汉文理学院赴红安开展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到董必武纪念馆,沿途所及,皆为历史的见证与革命精神的传承。博物馆内所珍藏的每一份文物史料,均承载着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深刻记录了先辈们的英勇奋斗与无私奉...……更多
...“有一次,月底伙食费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管财务的董必武在机关大会上自我检讨说:‘我们党的经费,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4月23日,在湖南沅...……更多
千里跃进大别山|品读家风故事 感受麻城好家风
...高干子女自居,不能搞特殊化,并定下“四不许”家规;董必武曾为子女题诗:“父母皆望儿女智,我希尔学恳公愚。大山三座虽移去,穷白形存败自娱?毛选文章认真读,一心革命赴前逾!”……采访团成员仔细阅读一个个红...……更多
百校百馆我来行|听红色故事!幼儿园小朋友走进黄冈红色名人馆
...服、水壶也格外的好奇,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李先念、董必武等革命先辈们,当年就是靠着这些简单装备,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打跑了敌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将军厅,从电影《闪闪红星》讲起,讲解员又...……更多
千里跃进大别山 , 我们来了!
...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还将深入革命老区的一线,如金寨的大湾村、丁埠村和岳西的大歇村、石关村,河南郭家河乡红廉文化园、湿地公园,金刚台西...……更多
...对党员干部党建和青少年研学研发7条红色研学线路,将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七里坪革命旧址群、西汪家革命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串珠成线,将红色遗址遗迹富集的村集中连片打造为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设置红色教育示范...……更多
【沈阳处处有故事·大学篇】沈阳理工大学校长冯永新:深植家国情怀,志在天地四方
...套军服设计者赵品三担任学校首任校长。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自题写了校名。我校国防军工特色鲜明,素有“兵工七子”美誉。75年来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近年来,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更多
...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汉作为大革命的中心,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中共五大”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更多
以红领巾之名让思念发光,济南稼轩学校小学部举行清明节祭扫活动
...尽美、邓恩铭等人的努力下成立。同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等12名青年,从五湖四海共赴上海,完成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5年8...……更多
...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正楷汉字是董必武于1948年4月写于西柏坡,该套人民币是由东北佳木斯银行印钞厂代印的。在如今,5万元人民币是厚厚一沓,但第一套人民币只有薄薄一张。在南京审计大学货币博物...……更多
...中共中央的深入讨论和决策,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最终采纳了“中国人民银行”和“人民币”的命名建议。他认为,“人民”二字能够明确表达这家银行的性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与国民党办的银行有本质区别...……更多
...代表团的全体同志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首都群众5000多人的热烈欢迎。当邓小平走下飞机后,毛泽东上前与他亲切握手问候。可见毛泽东对邓小平这次与苏联的斗争是满意和赞赏的。...……更多
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有了“中国”这个概念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九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宣布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之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正式宣布决定不用“中华民国”这个称号。自此,新中国就正式改名为...……更多
...北党史人物专辑》中先驱篇、战将篇、英烈篇分别记录了董必武、王树声、戴克敏等多位红军将领,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牺牲和重大贡献的生平事迹,再现革命战争画面,目的是加深民众的记忆,不仅了解红安革命历史还...……更多
善发心源 自成格调——李方玉书画艺术摭谈
...画作品既有纪晓岚、曾国藩、黎元洪、郑孝胥、梁启超、董必武、柳亚子、溥儒、丰子恺、孙中山、康有为、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书法,也有当代一大批书画家的艺术精品。经有关专家鉴定,仅他第一次捐赠的书画作品达到二级...……更多
自然之歌 创新之道 ——写在《大地壮歌——鲁慕迅画展》前
...守传统又积极探索,主动求变不断创新。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赏读鲁老艺术作品最大的感受是:诗书画于一体的和谐美,清新脱俗的画面感,勃发向上的生命力,朴实拙直的雅趣风,诗的意境跃然纸上。鲁老为人低调谦和,...……更多
...梦》中林黛玉那一句“我最不喜李义山的诗”,又偏爱李诗中的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似乎是全书中一个不起眼的谜团。然而,这却也是一把小小的钥匙,打开了诗歌一以贯之的诗心。从古诗到新诗,中国的诗歌变了,却...……更多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沽上丛话读诗散札(四)诗中的反面教材魏暑临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反映重大的社会事件与变迁,虽然不是任何人、事都可写入诗中,但因为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对时代的敏感,诗总能成为时代的晴雨...……更多
“我就是冲着看李白诗中的庐山瀑布报名的,最后却没看成。”近日,外地游客蔡女士在大江网《问政江西》发帖投诉,称其报名了九江市游千里国际旅行社的庐山游,事先已将行程需求告知带团人员,对方满口答应,可到庐...……更多
大众网记者 王艳彩 临沂报道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春祭节日,自古以来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扫墓祭祖缅怀祖先,二是踏青郊游。今天分享6句绝美的清明古诗词,一起在诗词中感悟人生无常,感受无限春光。最欢快的清明诗...……更多
1月23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现场,省美协主席团委员,保定市美协主席刘发起讲解《芙蓉锦鸡图》。(制作:耿鸿伟)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