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色记忆下红安“将军县”媒介形象建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08: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 探索与实践

红色记忆下红安“将军县”媒介形象建构

叶柳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在这片土地上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诞生了223位将军,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抗争历程和精神对激发民族凝聚力、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离不开对红色历史的传承,各种形式的媒介对红安“将军县”形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建构与塑造。

文献史料:再现历史场景 加深民众对红安历史了解

官方史料。关于红安革命抗争历程记载的文献资料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官方资料,比如1987年《红安县革命史》、2002年《中共黄冈简史》用书籍文字记载的方式,详细记录红安人民各个时期斗争纪实情况。《中共黄冈简史》中记载了“1926年5月,一批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志士和军人在黄安县组织武装起义,攻占了黄安县城。在这期间鄂东的穷苦农民在生活无望的情况下,也纷纷投入反抗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红安县组织史》中摘录原文:“随着党组织的发展,黄安各地的农民运动逐渐形成高潮。到1927年5月,全县10个区、210个乡都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5.6万人。在农民运动中,广大农民同豪绅地主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在农民运动期间,黄安县总工、青年团、妇女协会、商民协会和童子团等群众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并有较大发展。”

社会文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红安“将军县”的关注与讨论逐渐丰富,一些社会文献记载了红安革命抗争情况。在1955年,新中国为表彰为革命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军人,举办了授衔仪式。在1955年大授衔中,授予上将军衔的55人中,就有8人来自红安县,更有中将13人,少将58人。在后来1961年到1963年的授衔当中,更有144名将军来自红安县,一共走出223位将军。红安儿女凭着“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终夺得了革命的胜利。在2021年《中共湖北党史人物专辑》中先驱篇、战将篇、英烈篇分别记录了董必武、王树声、戴克敏等多位红军将领,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牺牲和重大贡献的生平事迹,再现革命战争画面,目的是加深民众的记忆,不仅了解红安革命历史还能传承红安革命精神。

媒体报道:宣传典型事例 强化大众对红安整体认知

传统媒体:充分利用当地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开设《将军故里党旗红》《耳畔红音》《红土乡音》广播节目,纪录片《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的传奇故事》《红色地名故事——红安》以及红安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红安,赤土上的百年传奇》。为了进一步了解报纸是如何塑造红安“将军县”形象,在知网《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全文=红安”且“全文=将军县”检索,从2013年到2023年的报道来看,主要是:红安革命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以及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研究。关于红安“将军县”的相关报道范围较大,灵活度变大,围绕的话题广。有记录红安革命烈士、红安“将军县”革命老区等,探寻红色故事。

新媒体:新媒体时代下,融媒联动、一体化发展,给红安传播“将军县”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除了在传统媒体平台报道,在新媒体平台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最红安”,抖音账号“红安融媒”以及红安综合频道直播“红安云”。通过多次传播实现全方位宣传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形象,持续打造好红安红色品牌,挖掘红安革命老区的价值内涵,讲好红安故事。县委、县政府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红安“将军县”革命老区,讲好革命老区的新故事,传播新声音。

文艺呈现:多元创作手法 提升红安知名度

红安能够被大家所知晓,离不开艺术化创作。将一个个典型红安革命故事经过文学艺术化加工创作,让更多人熟知、了解红安精神。

影视作品。电视剧《亮剑》讲述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李云龙主要事迹的原型是红安的王近山将军。电视剧《铁血红安》红安娃子刘铜锣带领弟兄加入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的故事。这些影视作品将本土的红色革命故事与鲜明个性化的人物特色相融合,各大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将红安“将军县”形象传遍大江南北。楚剧《天明 天亮》以红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为题材,讲述了天明、天亮两兄弟逐渐觉醒并走上革命的道路,用鲜血保留了革命火种的故事,讴歌了红安老区人民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歌谣。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歌谣不仅发挥着政治导向、思想传播的作用,还能够稳固信仰和凝聚情感和力量。在红安革命战争时期盛产出一批经典红色革命歌谣。有《八月桂花遍地开》《一颗红心拿不去》《黄安谣》等。“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黄安谣》是当年红安儿女前仆后继支援革命的真实写照。这首革命战争年代的歌谣,随着红四方面军的转战南北,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红安革命歌谣向民众展示了“红安为什么这么红”的答案。

大众媒介的不断推陈出新,拉近大众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增强民众的感知力,在建构红安“将军县”形象时,通过文献史料再现还原红安革命时期抗争画面,加深民众对红安“将军县”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记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以及新媒体形成全方位的媒体矩阵,给予大量多方面关于红安的报道不断加深民众的整体认知;同时,运用多种媒介挖掘红安历史与人文内涵,全方位建构塑造红安“将军县”形象。

(作者单位:黄冈市委党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别样闪耀!他们叫“红色主播”
...吴珂在女儿“小苹果”的视频爆火后说“我为我的家乡是将军县感到骄傲”“让孩子讲红安故事,就是因为‘将军故里,英雄红安,红色精神要代代相传’”“退休16年,没有停止过工作”76岁
2024-11-14 20:31:00
...一新生1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涵盖10余个民族。探访“将军县”红安,绝大部分学生还是第一次。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到七里坪长胜街,从董必武纪念馆到李先念故居,瞻仰一
2023-09-17 08:14:00
...火种,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这里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共和国将军,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生命。九十余载风雨沧桑,红安以大别山精神书写着
2025-06-14 00:09:00
...地的中心区域,走出了2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被誉为“将军县”。近年来,红安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资源活化新路径,推进重点项目,打造精品线路,开发红色演艺,让红色旅游更“有戏”。革
2025-04-06 06:11:00
...、浏阳市、茶陵县、长沙县、湘乡市、湘潭县等部分开国将军县代表,共同启动“将军故里”红色旅游发展联盟。本次大会以“致敬潇湘红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为期3天。主体活动为2023湖南
2023-10-17 01:44:00
武职与红安县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长鄢烈洲,党委副书记胡象斌一行12人,前往“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开展共建交流活动,并举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红安县委常委、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阮璘
2024-03-25 17:36:00
培养传唱人 让红安红色歌谣在新时代愈唱愈响
...说。踏寻红安 汲取红色力量湖北红安,是我国第一个“将军县”,这里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歌谣。红安红色歌谣既吸收了当地民歌的特质,反映了革命斗争生活,又是党的革命创新形式,展
2024-12-08 18:30:00
...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红色文章100篇以上。该院编纂出版了《将军县的红色之源》《将军县的红色故事》《将军县的英雄赞歌》等近10本红色文化书籍。其中,《将军县的红色记忆》《将军县的脱
2023-10-25 08:24:00
...,一路情相连。这里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地,更是中华将军县的摇篮。英名天下传,每一位将军的故事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洪学智将军的智勇双全、皮定均将军的坚定信念、女红军张尚
2024-03-23 08: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