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董必武诗中的“真理”与“真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6 03: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张贤裕

董必武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董必武古文基础扎实,一生热爱学习和写作,留下诗作1300余首,这些诗作是其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守和对亲友的关爱。

“立言何敢苟,报国总嫌迟”

董必武出生在晚清一个清贫的秀才家庭,早年他曾想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仕途,报效国家。当他逐渐认识到腐朽的清政府不过是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代理工具时,他毅然放弃追求仕途,寻找新的人生方向。当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消息传到董必武家乡时,他立刻剪掉头上的辫子,告别父母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赶往武昌参加革命。由于参加反袁世凯的斗争,董必武被捕入狱,备受折磨,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董必武的革命意志。出狱后,董必武向家人赋诗一首,“重违庭训走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旋转乾坤终有日,神州遍种自由花”。

董必武积极参加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始终践行着报效祖国的初心。1940年10月,在给徐特立的诗中写道“立言何敢苟,报国总嫌迟”,直抒胸臆,表明他的拳拳爱国之情。在给朋友李愈之的诗中写到:“长安南望楚云遮,救国无能早破家。兄弟常离音问少,友朋相隔道途赊”“我似断蓬随处转,又从秦岭入三巴”,这些诗句描述了他为国为民四处奔走的情形。1942年是华北抗战特别艰苦的一年,有感于山河破碎,大面积国土沦陷的现实,董必武写下“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高屋建瓴秦地险,不驱倭寇愧前贤”等诗句,表明了他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1942年2月,在回复柳亚子的诗中,他写到“顽钝如常能执戟,愿听驱策卫中华”,再次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董必武终身践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守与捍卫。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讲,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他读马克思主义,先读的是日文,慢慢地有了中文版本,当时反动派严禁马克思主义传播,他就越要找书来看。

1959年5月25日,董必武写下《偶成》一首:“马列为宗起凤毛,由虚务实续弦胶。事经分析知矛盾,主次当心莫溷淆。党所追求是真理,一涉浮夸便不真。落实本来容易事,好同群众共劳辛。”这首《偶成》反映董必武时时刻刻牢记马列主义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现实问题,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董老86岁生日那天,写下《八六初度》:“今朝初度交八六,且喜浮生岁一更。惊蛰节临春雪舞,伏龙鳞动乱云升。废除剥削方平等,消灭封资要斗争。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1975年3月5日,董必武90岁大寿,他带病写下了《九十初度》:“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些诗反映了董必武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一贯的,坚定不移的,体现了他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青春难再得,植根宜深厚”

董必武特别重视家风家教建设,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他的诗词中有不少内容记录了对子女的教育,体现了其爱国主义情怀的传承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守。董必武老来得子,对孩子自然十分喜爱,但他对子女教育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溺爱。

在孩子过生日时,董必武经常写诗,勉励孩子们志存高远、严于律己、奋发有为。1961年,他的大儿子过24岁生日,董必武在给他的诗中写道:“致用必须专所学,集修当可共无讹。山高辟路非单干,斧钝成针要细磨。鼓足劲头持久战,青春不再莫蹉跎。”1962年女儿22岁生日那天,董必武写了一首长诗祝贺,在诗中董必武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忆昔少年时,意气冲牛斗”,“十月革命胜,始祝马列酒。尽弃其所学,无复珍敝帚。中共党成立,加入那敢后”,诗歌讲述了他为了寻找救国道路,学习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诗的最后,他写到“遇事莫逞性,责己严于友。青春难再得,植根宜深厚;同群众前进,立功自不朽”。1971年11月1日,他又写下一首《北京车站别儿女》,他对子女这样教导:“马列书多六本先,择尤精读记疑难。”这些诗歌娓娓道来,融理于情,体现了董必武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也体现董必武爱国主义情怀的传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烟雨迷蒙访旧踪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烟雨迷蒙访旧踪纪念董必武重访南湖60周年专题展开展N文/摄 晚报记者 徐杨蕾 本报讯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昨天上午,“烟雨迷蒙访旧踪——纪念董必武重
2024-04-03 07:40:00
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全新亮相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董必武“朴、诚、勇、毅”校训在这里传承百年——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全新亮相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修缮一新。党史上的武汉中学专题展展厅。武汉中学校史展展厅。
2022-12-30 05:22:00
高攀龙做出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味讲静,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人物评价董必武:“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著,瞻楹履阈学弥坚。”(诗中“高顾“指高攀龙和顾宪成)邓拓:“东林讲学
2023-02-18 15:51:00
翰墨丹心映照革命史诗 “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在福州开幕
...厅指导,福建省美术馆主办的“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在福州正式开展。“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开幕仪式。上午10时,福建省美术馆内气氛庄重而热烈。福建
2025-06-13 21:42:00
千里跃进大别山|感受家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量
...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生前最后一部诗作《九十初度》中写下的诗句。9月28日,“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湖北
2024-09-28 15:59:00
“永不忘本”的红色家规
...。何美德自豪地告诉笔者:“创立人是我的姑婆,她就是董必武先生的夫人——何莲芝!”何莲芝,万源市黄钟镇(原丝罗乡)陈家村人,因家庭贫困,12岁就当童养媳。1933年投奔红军,参
2023-09-08 07:49:00
专题展里缅怀先烈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昨天,由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董必武纪念馆主办的《烟雨迷蒙访旧踪——纪念董必武重访南湖60周年专题展》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展出。展览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新中
2024-04-03 07:44:00
梅园新村纪念馆受赠珍贵文物
...梅园新村纪念馆举行,伊明子女将1946年11月18日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为伊明题词的纪念册捐赠给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伊明(1924—2021),原国共南京谈判
2024-11-07 08:01:00
“祭先烈、学党史、强党性” 党员教师强化使命担当
...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修养。党员教师代表们首先来到了董必武故居。在庄严肃穆的董必武铜像前,党员教师们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大家高举右手,庄严宣誓,誓言铿锵有力,表达了对党的忠
2025-03-30 12: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