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的吸引力太大了。一旦考中进士,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还会改变一生的命运。例如,一个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全家人都会跟着风光起来,有人前来祝贺,有人来请吃饭,有人来求写对联。甚至还有出版商前来...……更多
古代学子毕业活动:金榜题名与师恩难忘
...售和帝王之家,金标题被古代所有学生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安心休息,当然和亲朋好友举杯喝酒。当时被称为“选集”的形式与现在的毕业旅行和毕业聚餐没有什么不同。另外,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组织背果进士游戏的团体“...……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希望借此寓意克服艰难险阻,云南学子能够鱼跃龙门金榜题名,大魁天下。 1886年,贵州贵阳花溪青岩人赵以炯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南、贵州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是他们的愿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都是插花游街马蹄轻的荣耀时刻人们都觉得读书人只有考上了状元才能叫咸鱼大翻身,当看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发疯时,都觉得好笑,一个举人,又不是什么状元探花,有什么好激动地...……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科举制度差别较大,但是金榜题名是每个考生最大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那一刻。很多人说如今的高考不公平,其实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拨...……更多
...林登第》,记录的是隆庆二年(1568年)32岁的徐显卿金榜题名后跨马游街赴琼林宴的热闹情景。图中徐显卿身穿进士服(深蓝罗衣,深青缘边,圆领大袖),头上戴着进士巾(与乌纱帽形制相近,左右展角,阔一寸余,长五寸余...……更多
李郃:以德报怨的古代状元,自我牺牲的典范
...影响下,莫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人生大事,因而又有金榜题名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说法。不过古代的科举,从隋朝实行以来,录取比例极低,一届数百万考生往往只有数百人可以被选中,“五十少进士”便是说明科举考试最形...……更多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制度,文人士子们通过多年寒窗苦读,只为了在最后金榜题名时能够光宗耀祖。一般能高中进士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靠父辈祖荫的关系户。古代状元的认命需由皇帝亲自敲定,大臣可以提意见,但最后拍板的肯...……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正式应用起来,后来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时期。古代的金榜题名是作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的,由此可见古人对科举的重视程度。那么古代的时候,什么样的人不能够参加科举呢?总的来说,有五种人是不能够参加科举的,这就意味...……更多
赵楷以皇太子身份参加科举,成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人生三大幸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这金榜题名就排在了第一位。说起来,自从隋唐开始使用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就变成了大多寒门子通向仕途的唯一通道。如果谁参加科举,考中状元,那真的是光宗耀...……更多
...因为这次科举考试而齐聚京城,苏轼等众多少年学霸金榜题名,堪称是空前绝后。我们先来说这一届的考官,那一届的主考官是著名的宋朝政治大家、文学大家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也是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宋...……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不仅在祠堂或厅堂高悬“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等匾额,而且在宗祠或祖墓前竖立桅杆,有的人家两处都立,有的仅...……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状元不是官,而是一种头衔。以清代为例,状元分文状元、武状元。文状元就是文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一名的进士。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童试分为县试...……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科举在古代是选拔人才的常用方式,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更多
中国古代文笔塔
...进士及第的士子,即可享受在长安慈恩寺大雁塔上题名的荣耀,以此昭示天下。故“雁塔”古时就成了文人金榜题名、前程远大的代名词。所以,很多地方的文笔塔也被称为“雁塔”,是为了激励学子们勤发学习,企盼多有“雁...……更多
他是历史上最穷的状元,考试时写了8个字感动光绪落泪
...皇上的心思,投其所好,就能如愿以偿,摘取桂冠,金榜题名。历史上,靠揣摩皇上心思夺得状元的不乏其人。比如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赵构选拔人才,开科取士。已经四十岁的张九成闻听消息后跃跃欲试,心情无...……更多
蒋捷:宋朝末年的文人哀歌与不屈精神
...是能够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读书人的骄傲,也是最高的荣耀。但如果题名在国将不国之际,肯定开心不起来。在这次科举中就有一位文人,苦读二十余年终于金榜题名,不料仕途还未开始,经历已成故事,国已成故国了,他便...……更多
...宋代的状元时说道:统兵数十万,恢复失地,凯旋而归的荣耀也无法与状元及第相媲美!宋代文人尽管做官的几率很大,但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同舞文弄墨相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仕途就相当坎坷了。苏轼经历过几代君...……更多
林则徐:从少年才俊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之路
...而林家也因儿子的光芒更添威望,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学业与婚姻双喜临门甫一获得秀才光环的林则徐便踏入鳌峰,这是一所清朝最高学府。书院环境幽雅清净,古木参天,正是读书人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林则徐遇...……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在唐代,新科进士更有雁塔题名、曲江流饮、杏园赐宴之盛。唐宣宗李忱就对进士万分羡慕,深以不能参加科考为憾,多次在宫中殿柱上题写“乡贡进士李显龙”、“乡贡进士李某”,自诩进士。唐...……更多
状元榜眼探花联名题刻重现乌山
...乌山现存的摩崖石刻中,关于同年会的记录除了郑自诚等题名石刻外,目前发现的还有三段。其中最大的一段,位于道山亭下、天章台一侧,为南宋沈如愚等人的题刻。这段石刻高220厘米、宽160厘米、字径约8厘米,共提及11人,...……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面,科举制的初衷是为君主选拔行政人才,举子一旦金榜题名,就能获得任官的资格,成为朝廷的储备人才,进一步通过吏部的诠选考试考核,便能获得授官,成为正式官员。而唐朝的选官制度规定,隶属于各部堂、州府衙门之...……更多
...封书卷并为状元佩戴大红花,让游客一同感受状元及第的荣耀与快乐,打造古城元宵节的独家仪式感。进入“龙马精神”环节,“官差”将敲锣打鼓,手举“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等牌匾开路,充分演绎状元巡游过程中车水马...……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句,无数士人绞尽脑汁,押韵对仗,寻词组联,力求金榜题名,走上人生之巅,附带留下大批跟温州有关的试律诗,沉淀为我市一笔不菲的文化财富。《登池上楼》: 主考官亲自示范《登池上楼》是谢灵运最著名的代表作,头...……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备受瞩目,这是唯一通过学问以考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以及家族命运的机会。高中状元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期望,可每一个人的学习水平不同,聪明的人一举高中,而大多...……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不惜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只为在科举考试中,能够金榜题名。其实科举制度与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大同小异,都是逐层向上的。在科举考试中,我们称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然后会试的第一名会被称为会元。这些读书人,经过...……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金榜题名是读书人的梦想,但很多时候即便努力了,也很有可能名落孙山。无论什么时候,为梦想努力就好,落榜不可怕,生活还要继续,下面这七位落榜生,活出了自我,虽然落榜,也获得了足以震撼世人的个人成绩。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比如李绅吃鸡舌头的说法就很不靠谱,一顿饭六百只鸡,李绅即便不是天天吃鸡,在交通运输困难的古代,鸡的供应量也会很成问题。其实
2024-06-24 20:06:00
有一次,他特地来拜访李绅,刚在旅馆住下,家仆和一个市民发生了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然把那个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
2024-06-24 20:05:00
后人根据此处记载,认为这里的“李司空”就是李绅,从而从侧面证明了李绅家里的排场之大,生活的奢侈。因为诗中的李司空吃饭必有歌妓唱歌相陪
2024-06-24 20:05:00
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两家是世仇。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把吴武陵的侄子吴湘列为了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
2024-06-24 20:06:00
唐代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
2024-06-24 20:13:00
简介明朝内阁首辅许彬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0:08:00
袁崇焕攻击蕾蕾,为何会被崇祯帝凌迟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一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袁崇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抗清大将,然而结果却死于自己人的手中,充满了悲情性
2024-06-24 20:07:00
于是他下令派人,联合湖北当地的官府,以及楚王府联合调查此事,看看这一千多万两白银到底能不能悉数捐给朝廷。可是当楚王朱华奎知道此事后
2024-06-24 20:09:00
公元1643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攻打武昌,熟知楚王坐享万贯家产,富可敌国的武昌官员,全体跪于楚王府,恳求楚王朱华奎捐献部分家产
2024-06-24 20:10:00
可能这是武则天圈养大量男宠最初的出发点吧,武则天挑选男宠的标准也很简单,体格健壮,相貌英俊,无论是早期的薛怀义、沈南璆
2024-06-24 20:14:00
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抄家和搜书包等于两败俱伤的杀招,除非证据确凿,账本什么都拿到了,不然结局很难看。如果没有铁证证明这些大臣贪污
2024-06-24 20:08:00
当时建成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就定下了很多的军法,并且李氏兄弟二人,就以身作则,和士兵们的待遇是一样的。不仅和战士们一起吃住
2024-06-24 20:11:00
明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大家都很熟悉,但在三案之前还有三案(劫杠案、妖书案、伪楚王案)。劫杠案、妖书案、伪楚王案三案
2024-06-24 20:09:00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杜甫在巩县出生,汉武帝时期酷吏杜周是他的元祖,杜审言是他的祖父。杜甫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十三世孙
2024-06-24 20:16:00
《史记》里记载,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曾经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鲍叔牙出的钱多,结果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每次都要多拿一份儿
2024-06-24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