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苏轼的科举成绩竟然不是状元!更离谱的是,考官明明认定了苏轼的状元之才,可是却偏偏不给他状元!还不是考官看不上他,考官反而非常欣赏这篇文章!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场,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固化。为此从隋朝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结束,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近1300多年。据统计,在这段时期内,中国一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其中第一位状元便是唐高祖时期的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更多
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状元”还高兴吗
“高考”和“科举”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是经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但是实际上它们两者又是有着巨大差别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状元”和古时的“状元”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现在的“状元”和在高考...……更多
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书香门第列侯家的小姐,她们谁的出身更高?
...于士大夫出身。薛宝钗很遗憾,商贾出身地位最低。别说科举仕途,曾经一度连绫罗绸缎都不让穿。就不提了。闲言少叙,讲清楚林黛玉的出身,再看史湘云就会发现她还不同。上文讲过,林如海没有世袭,林黛玉就不是贵族出...……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上较为落后。直到元朝,云南考生才获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科举考试的机会,但仅有少数人能考中举人、贡生。明、清两朝,云南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他一直看重人才,洪武三年时恢复了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人,以平抑南北矛盾。主考官刘三吾,年届85,一直...……更多
隆科多:辅佐雍正帝的辉煌与悲剧
...一番事业。20岁那年,英姿勃发的隆科多进京赶考,一举在科举中高中进士,获得了“状元”的殊荣。这在当时的清朝是极高的荣誉,代表了一个人的学识修为和政治才能。隆科多的州县官也对这位年轻的状元寄予厚望,认为他必将大...……更多
颜值在古代科举中的隐藏重要性
...此之后能飞黄腾达了。所以说,能够考上状元,对于参加科举制的考生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但其实,如果有考生中的是探花,他们反而会比中状元还高兴,这是为何呢?探花,是殿试中的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殿试三甲...……更多
科举与起义:黄巢的传奇人生
科举的发明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无疑就两个,一个是考中功名走上仕途之路,另一个就是去当隐士。古人把寒窗十年苦读是当做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考中...……更多
宋朝科举趣事:他靠打架当上文状元
咱们都知道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两朝,但真正迎来兴盛期的却是宋朝。不仅录取的人数大幅增加,就连应试者的身份背景也几乎不再受限,你像宋朝以前科举是有钱人的游戏,只能是书香门第,还有一些权贵的孩子可以考。你...……更多
因为长得丑,被皇帝取消了状元,一怒之下自己造反做皇帝
...会引来他人对皇帝审美的质疑。然而,将容貌的标准引入科举考试,这就显得有些过分了。看来我们这些人,费尽心力,翻山越岭、耗费路费,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加科举考试,但实际上,在出门之前真该先照照镜子,看看自...……更多
康熙帝钦点,李蟠的状元之路
...入仕途,光宗耀祖。然而,他本人的字写得不好,清代的科举比较偏重书法,所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此外,他脑子转得慢。要知道殿试(跟我们考申论差不多)拼的就是反应和文笔,半天蹦不出个把字,那还了得。...……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历经一千多年,作为中国古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一种主要手段,对历史的影响巨大。科举制度扩展了选拔官员的范围,吸引了大量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有识之士,打破了原本的阶级固化,扩展了社会阶层流...……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古代状元娶公主的概率有多大?865位状元只出了1位驸马
...官,历练几年再逐步提拔。状元的起点高,升职速度快,仕途一片光明,要是再当上驸马,那在朝中的势力,将无人能及。可实际上,中状元当驸马只是做梦而已,古代状元娶公主的概率,甚至小到几百年只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更多
古代唯一的女状元:人前是万人敬仰的丞相,人后却沦为他人的玩物
...可谓是云泥之别。就好比女子不能上学堂读书,没有参加科举的权力,没有当官的资格。可能有人会说,电视剧和一些艺术作品当中,不是常有女性参加科举最后还获得状元的故事嘛?你也说了是在艺术世界里。搁现实世界,有...……更多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襄阳,出身京兆杜氏,7岁就能作诗,20岁云游四方,24岁科举落第,直到44岁时,朝廷才授于杜甫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低级官职,安史之乱时,杜甫被叛军俘虏,之后逃出投靠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杜甫因为营救房琯...……更多
被誉为“元才子”的他,才华横溢却结交宦官,最终成败如何?
...谏官的职务。这意味着,他有机会直接对皇帝进言。看似荣耀的职位,却为他埋下了仕途的隐患。历史学者常说,元稹年轻气盛,“性明锐,遇事辄举”,翻译过来就是,性格直率,嘴不饶人。这种性格对于一个谏官来说可能是...……更多
雍正宠臣李卫:巅峰时期有多厉害?后来下场如何?结局让人泪目
...,三年后,刑部尚书之位也轻松落袋。转瞬,直隶总督的荣耀又加冕于他。十年光景,他从云南籍籍无名的小吏,蜕变至直隶总督,如此仕途坦荡,大清朝内,或许唯有和珅能与之并肩。在京为官的李卫,刚正之气不减当年,面...……更多
字如其人:史大成的书法成就与状元之路
...天要说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参加科举时从第三名的探花,变成了第一名的状元。而这个人就是清朝时期浙江出的第一个状元,史大成。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学习了汉人治国的很多方法,包括用科举选...……更多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
...定够自己吃的,他不愿饿肚子。李蟠所参加的是殿试,在科举里,殿试是皇帝会亲自阅卷的考核,因此没有人愿意给皇上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很多时候,功名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因此他们步步谨慎。反而是李蟠,在考场出尽...……更多
...转自:嘉兴日报■武 桢封建时代,通过参加朝廷举办的科举考试展现学识和才华,从而走上仕途,或为官一方,或兼济天下,古人称之为“学而优则仕”。这是多数寒门学子的毕生理想。明代朱国祚,几乎是以标杆的方式实现...……更多
清代此家族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其中一人死后赠太师赐文正
清代,科举制度盛极一时,众多科举世家如群星璀璨。昆山徐家、桐城张家、金坛于家、常熟翁家等名字家喻户晓。这些世家多来自江南,而北方则以山东诸城刘家与滨州杜家最为显赫,名声远扬。御史曾书诸城刘家之辉煌,...……更多
北宋状元与进士:精英选拔与社会变迁的见证
北宋(960-1127年)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状元与进士作为科举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精英,引领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变革。本文将通过对北宋时期状元与进士的选拔背景、特点、成就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更多
史上最有民族气节的状元文天祥,南宋皇帝亲自劝降也不降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科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读书人需要证明自己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对儒家经典的初步了解。通过县试后,他们将获得参加府试的...……更多
...伙,也不会以安徽宣州户籍参加“高考”,并在那年进士科举考试中得个第四名。白居易能够在安徽宣州参加考试,多亏了他的大哥幼文和叔父季康(宣州溧水县令),在他们的引荐下,白居易拜见了时任宣歙观察使的崔衍。崔...……更多
最特别的状元:竟然是考生自己点的
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便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用途径,金榜题名更是古代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共产生了五百多名状元,其中年纪最大的当属唐代的尹枢。这个尹枢不仅是年纪最大的状元...……更多
邓钟岳的状元之路:机遇、书法与为人之道的完美结合
科举制度一出来就深受皇家喜爱,一方面通过科举制度选拨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权垄断的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要过皇帝这一关,这样一来天地君师亲,皇帝...……更多
王维与玉真公主: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比如杜甫名气和才能比王维还要大。但是杜甫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却屡次考不中,当然王维是科举考试的状元,但是王维得状元的原因,说出来却有点让人不好意思。王维确实有才气王维有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他的诗歌...……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射雕五绝中谁最会教徒弟?王重阳不值一提,洪七公捡了大便宜
射雕五绝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和中神通,都是天赋异禀、武功非凡的高手,他们在射雕江湖里处于顶尖位置。在这些人里,中神通王重阳的武功稍微强一些
2025-01-03 10:43:00
难怪众人死都不说出带头大哥是谁,你看泄密后果是啥?
在天龙八部里,段誉、虚竹和萧峰是三大男主角。整个故事中,实际上有两条主要的线索从头到尾贯穿,推动着整个江湖的传奇发展。大理段家内部正为谁继承王位争论不休
2025-01-03 10:44:00
《知否》看懂丹橘的拎不清,才懂明兰选择放弃丹橘的算计
01明兰嫁给了顾廷烨,她带来了三个贴身的心腹——小桃、丹橘和翠微。小桃和翠微,明兰特别信任她们,就像她的左右手。她们不仅办事能力强
2025-01-03 10:45:00
薛蝌是薛蟠的“从弟”,什么叫从弟,与堂弟又有什么区别?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特别复杂的一部长篇小说,就像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里面涉及了药理、星象、天文、茶道等各种知识。作者曹雪芹通过自己的故事
2025-01-03 10:46:00
林黛玉配做薛家的媳妇吗?薛蟠想求配,真是因为林黛玉不愿意吗?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有名的才女,作者赞美她有咏絮之才。而薛宝钗的才华也不输给林黛玉,不过作者形容她用的是“停机德”,意思是她的品德更为出众
2025-01-03 10:47:00
金庸小说中的奇葩门派,创派祖师不强,却出了四个天下第一的弟子
金庸的小说里,门派众多,但它们大多有个共同点:开山祖师都很厉害,后来的弟子却很少能比肩祖师,比如少林寺的达摩,武当派的张三丰
2025-01-03 10:48:00
笑傲江湖,风清扬遇到的三个绝世高手到底是谁?金庸原文已经提示
在《笑傲江湖》里,魔教教主东方不败可是公认的武林第一高手呢。除了东方不败,那时候还有不少绝顶高手,比如少林寺的方证大师
2025-01-03 10:50:00
石秀和武松两人,谁更厉害?原著: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
在梁山108位好汉中,石秀和武松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们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毫不畏惧生死,一旦发起狠来,其他人都得退避三舍
2025-01-03 10:50:00
如果将孙悟空放进封神里,他能达到什么水平?还能无法无天么?
假如孙悟空穿越到封神世界:齐天大圣能否掀翻封神榜?“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咱们中国的古典神魔小说里,那可是最有名的角色了
2025-01-03 10:51:00
金庸武侠中,五位让人摸不准真实实力的顶级高手,逍遥派占了三个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武功和侠义特别重要,尤其是武功,大家特别喜欢探讨这个话题。金庸的作品里,不少高手的武功等级在江湖上是分得很清的
2025-01-03 10:52:00
天龙八部第一高手扫地僧到底是什么人?逍遥派门规有提示
在《天龙八部》里头,提到谁是武功界的顶尖高手,那就得说那个突然出现在少林寺藏经阁的扫地僧了。萧远山和萧峰一对父子,慕容博和慕容复也是一对父子
2025-01-03 10:53:00
水浒传,五个人有千斤之力,只有武松最特殊,有千斤神力
水浒传里经常有人争论谁的武力值最高,提到梁山好汉那108位,很多人都会说是卢俊义。在《水浒传》里谈论武艺,如果不提那些会法术的像公孙胜这样的道士
2025-01-03 10:53:00
石亭之战:三国时期影响不亚于赤壁之战的战争,却被世人严重忽视
序言:关于石亭之战这场战争的规模和参与的将领级别,在三国时期是数一数二的,只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能跟它比一比
2025-01-03 10:55:00
历史中的李白:四段婚姻悲剧收场,一生抑郁不得志而死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形象总是那么狂傲不羁,给人感觉就像是天上下凡的仙人,轻松自在。李白虽然一生游历四方,但他也是普通人
2025-01-03 10:56:00
再读《西游记》:才懂为何孙悟空划生死簿时,唯独漏掉了4只猴子
在决定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之前,孙悟空不停地寻找各种长生不老的法子,就为了能让自己永远活下去。孙悟空吃尽了苦头去拜师学艺,目的就是想要掌握长生不老的法术
2025-01-03 1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