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白衣致卿相的美梦,从有了科举那天就开始做,直到1905年大清废科举,这个梦也未真正醒来。按道理说,开科取士的比例其实一直很低,真正在国家编制内的官僚并不多,但走科举致仕或者说想走...……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面,我们可以说宋太宗开创了一个读书人的黄金时代,让人们感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宋代的作书和造假水平可见一斑。宋太宗时,他着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有规则,也必然可以提升效率。程式化的事物不可避免,人们无非是在规则中占据先机。 对于时文、公文的熟稔,促成了元代“以官为吏”的现象。唐、宋两代中,举子可做县里的一把手或二把手,而真正执行政策的群体是胥...……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朝廷做官都是读书人的向往。在科举制度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想要进入朝廷做官,只能靠月旦评,或者是别人的举荐。隋朝时期科举被发明,可惜的都是在这个朝代,科举并没有完全的落时。直到到了唐朝武周时期,武则天的登...……更多
落第书生投奔西夏后多次战败宋朝,为此宋朝专门改了科举规则
...,此人与许多自幼苦读的书生一样,算是满腹诗书,偏生科举的运气不太好,一直没考上过。在当时的北宋,如果不是功臣之后,或是自己给力轻松从殿试中杀出来考中进士,那么基本上就无缘仕途了。多次不第的张姓书生不甘...……更多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的重要途径,历经千年风雨,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不少人将现代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难度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甚至认为科举的难度远超考入清华、北大。而那些通过层层严苛考验最终成为进士的人...……更多
周福清科场行贿案给后代造成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自隋唐产生以来,就伴随着舞弊行为,期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场案。在清朝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发生了一件科举舞弊案,这场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但却是科举制废除前最后一桩科场案,同时这个案件却影响了...……更多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二甲第二名,成功考取了进士。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科举考试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所以在官场上,已经很少出现作弊的情况了。为了让自己的门生能够踏上仕途,朝廷中的很多派系,也曾经向阅卷考官施加压力,或者是...……更多
聊聊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鬼才”李贺
...色彩。他是唐朝宗室远亲,所以和李白一样,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一生龃龉,但是这没有阻挡他在诗坛上的艺术成就。由于他的诗句意境都唯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写诗的鬼才。李贺热衷于功名,是有目...……更多
刘墉的父亲到底有多厉害,让他少奋斗了那么多年
...一些不幸的人群中,他们的升官之路就真的相当难,比如范进中举的时候已经50多岁,而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也就老死在县令的岗位上。由此可以总结出,要想关于亨达,要么是自己有极大的才能吸引着最高的统治者,要么就...……更多
从孔武君子到百无一用的书生:儒家学派的历史变迁与命运
...专心科举,若是高中便一飞冲天,若不中则潦倒一生,《范进中举》便是当时书生的深刻写照。儒生早已没有先辈们的风骨气度,固步自封,食古不化,昏聩颟顸,更有甚者为了一己之私,罔顾国家大义,奴颜婢膝者比比皆是。...……更多
嘉庆问知县:你父亲叫什么?知县答后,嘉庆当即说道:朕要重用你
...个家族的创业之才,他考中头冠功名,官居御史。在当年的科举海选中脱颖而出,可见实力非凡。如今儿子竟然能够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就中进士,实在可喜可贺。原本谢家就富甲一方,如今谢兴峣又为家族抹上了一层金字招牌,想必以后...……更多
他为避父讳失去科举考试的机会,愤而作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避讳”这个词,李贺的一生都被这个词毁掉了。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与长辈有关的名字,考生只能退考,以示对长辈的尊重。在考试中如果碰到了自己的长辈有关的名字,考试的人只有选择退考...……更多
揭秘“泰山”成为尊称老丈人的由来
《范进中举》中的主角——范进,称呼最忌怕的老丈人为泰山大人。脑洞老师当时年少,还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为什么尊称老丈人可以叫泰山呢?今天就让我来说道说道这个来由。据史料记载,这个说法起源于唐朝。晚唐时期...……更多
蒲松龄生不逢时,72岁才考上贡生,一生都穷困潦倒
...聊斋志异》中。蒲氏家族自明朝初年开始就是书香门第,科举一直是世代子弟的指定职业途径。从他的父亲开始,屡试不中,选择了弃儒经商的道路。清世祖顺治十二年,他16岁。他的父亲给他选定了一门亲事。那个时候,满清...……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十四年,黄观才沉冤得雪,朝廷为其补谥“文贞”。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翠屏山为他建了衣冠冢。在他故居贵池上清溪建了“黄公祠”,在县城建了“状元坊”。 ……更多
历史上的大唐宰相卢携
...写得一手好文章。看来在录取卢携的问题上,考官们没犯科举考试常见的以貌取人的毛病。卢携进士及第之时,刚过而立之年。此后,他在官场一路顺风,历任右拾遗、殿中侍御史、长安县令、郑州刺史、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等...……更多
《聊斋志异》中的叶生故事
...,不知道他的名字。文章词赋,冠绝一时,但无奈每次考科举,却总是一再落榜,屡试不中。这个时候一个叫丁乘鹤的人,来淮阳担任县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更多
明末进士孙之獬:动荡时期的投机者与汉奸
...堕落并被历史唾弃。孙之獬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他通过科举入仕,本可扶正社稷,但在权钱交易的朝堂中沦丧了本心,最后甘愿做汉奸,卖国求荣,终落得一个惨死街头的下场。其一生轨迹警示着后人,不可在乱世中失去正义之心,否...……更多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一生充满了悲情
...实如此。唐寅16岁那年取得了秀才的名声,相对于海瑞,范进,那足以看出来,唐寅是个天才了。19岁那年,唐寅与他人生中的第一位妻子徐氏成婚,之后唐寅靠着自己所学与当时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士的地位最为尊贵,倍受人们推崇。彼时,各国之间为了经济的竞争和角逐,广为招贤纳士;贵族和卿大夫为了提高其名望,纷纷养士、门客等。此时,便产生了中国古代的“客卿制度”。02. 到...……更多
...清代也是一种时尚。清代社会礼节繁琐,应酬名目众多,人们迎送往来,经常奔波于各种应酬场合。道咸时期,陕西督粮道张集馨说自己是“大宴会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作为官宦子弟,左宗棠的儿子们也花费大量...……更多
“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
...洋浦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有一座海南现存形制最全的科举功名坊——发祥坊,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坊主是明代儋州举人唐维。唐维,号松山,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出生,父亲唐朝胤是地方上有名的读书人,唐维为...……更多
“寒门贵子”考了四次才登科,作一首诗将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的诗。唐朝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十六岁的孟郊第科举考中进士,顿感扬眉吐气。于是,孟郊写下了一首名叫《登科后》的七言诗,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千古名句”。全诗真实地反映了一位寒门学子,历尽辛酸走过漫漫...……更多
宋朝的簪花现象:文化、经济与社会的交融
...身对花朵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在中国古代社会,花朵在文人们的眼中往往都有着意义不同却深度相同的内涵,如梅花被认为是百折不挠、不畏严寒的代表,牡丹被认为是富贵的象征,菊花在陶渊明的笔下是隐逸高雅的代表。也正...……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壮大他们政治力量的一件大事。因此取士不仅仅关系着文人们的利益,同时也是政治力量的角逐。 朱元璋即位之后,虽然他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他知道治理国家不是武将能够做到的事情,因此极其重视科举考试。甚至于在...……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他们认为,华丽的骈文害得人心浮躁,只有古文才能让人们重拾道德。于是,他们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孟郊比韩愈大17岁,但两人是文学上的挚友。图源:网络古代的文人总是怀揣这样一种理想主义: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归...……更多
韩愈的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温柔的女人
...然很有才华但是官场就像是和他无缘一样,他前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其实就是重在参与,但是在第四次终于考上了,却又要进行博学鸿司科的考试,结果是钱花光了,功名也没考上。但天无绝人之路,也就是韩...……更多
27岁女子不结婚,执着考公7年全失败,崩溃痛哭:对不起父母
...个赛道,考不上公务员,咱嫁给公务员。”其实,人人笑范进,人人皆范进。一家公司,可能说倒就倒,但公务员就像铁饭碗,只要捧上,能干一辈子,养老也不是问题。但考公需要考察个人综合实力,如果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乡贡进士李某”,自诩进士。唐张柬之:大器晚成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唐代名人,都是进士出身,如王勃、张九龄、张柬之、王维、颜真卿、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张柬之是唐睿宗永昌元年(698年)贤良方正科状元,他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东扈氏家谱全乘》暨扈本询先生书画捐赠潍坊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
鲁网5月24日讯(记者 王玉龙)5月23日,《山东扈氏家谱全乘》暨扈本询先生书画捐赠仪式分别在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博物馆
2024-05-24 12:36:00
江阴祝塘开展“聆听英雄故事,庚续红色血脉” 少先队员寻访参战老兵活动
江南时报讯 5月13日和23日,江阴市祝塘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镇关工委分别联合祝塘中心小学和文林中心小学开展“聆听英雄故事
2024-05-24 13:09:00
元代案件里的小人物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通制条格》元代案件里的小人物▌黄西蒙元朝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元英宗颁布《大元通制》,是为国家的正式法典
2024-05-24 14:23:00
二十世纪中国史家的得与失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钱冠宇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激荡、波澜壮阔,身处这一剧烈变动的大时代,中国史家的幸与不幸皆由此发生
2024-05-24 14:23:00
藏在县城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一抹微笑在这里穿越千年
王钟玉于晓雪张忠王鑫潍坊报道5月23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媒体40名媒体总编辑、记者走进潍坊青州参观了青州博物馆
2024-05-24 14:56:00
中轴线文化巡礼丨好书推荐《中轴线传奇》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将天体的运行布于一座城市之中,移天缩地之功,谁不惊玄?将阴阳五行之气纳于一条轴线之中,生息万化,至大
2024-05-24 15:11:00
傅伯星:宋人以“不冠为耻”,出门必须戴帽子
↑宋 佚名《闲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社会的成员,概括为“士农工商”四种, 农工都属于庶民,商的大多数是小商小贩也是庶民
2024-05-24 15:16:00
本文转自:信阳日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信阳毛尖亮相展风采本报讯(记者 周涛)5月21日,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
2024-05-24 16:09:00
本文转自:阜阳日报范汝俊1959年至1962年,我在阜阳幼儿师范学习。看大门的邢大爷,是贡院街一带有名的“活档案”。有关阜阳的历史
2024-05-24 16:54:00
城隍庙里一幅画,朱元璋觉得好笑,刘伯温怎么说
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知人善用,他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的能人武将,说到能人,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刘伯温。刘伯温在许多的人的眼中是一位“奇人”
2024-05-24 09:47:00
孝庄太后不杀鳌拜为何杀忠臣
康熙是顺治的三儿子,也是清朝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除三番,收台湾,亲征葛尔丹,政绩显赫,被称为是千古一帝。而康熙继位时只有6岁
2024-05-24 09:49:00
63岁汤和主动交出兵权,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有人说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力量,大多是拥有权力的人,往往会成为人群之中的领袖,因此大多数人都渴望权力,尤其是封建社会中的帝王
2024-05-24 09:50:00
为何说封神榜中的女娲并没有抛弃轩辕坟中的三妖
相信大家都看过《封神演义》吧,轩辕坟中有三个妖精,分别是九尾狐狸,玉石琵琶和九头雏鸡精,因为女娲娘娘将这三位派到凡间执行一些任务
2024-05-24 09:52:00
朱元璋被邀参观趵突泉,一位太监为何拼命阻拦
在我们的印象中,封建帝制时期的皇帝至高无上,他们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顷刻之间便能断人生死。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帝并不能肆意妄为
2024-05-24 09:54:00
一般而言,到了王朝统治的中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唐朝、明朝等。然而,北宋却与众不同,淳化四年(993年)距离北宋建立仅三十三年
2024-05-24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