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盘点古代科举奇葩事:考生在考场练“神掌”,被乾隆皇帝赶出考场
...实行了1300年,选拔了数不胜数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而在考场上发生的许多奇葩事情,则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北宋初年,考生王嗣中考了第二名,他不服第一名赵昌言,就告到宋太祖赵匡胤面前。赵匡胤说:“好吧,你们就打...……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后一次自习,超燃超青春;考试时,考生丢个准考证、去考场迟到、最先交卷离场,都有可能成为显眼包;考完出成绩,那就是学霸的舞台了,来自各地的高分考生引人注目。若说考场如战场,那考生就像冲锋陷阵的将士,若说...……更多
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
...根由在于被人诬陷考试时夹带小抄。那么,在古代,科举考场上怎么夹带小抄?这个行为有多严重?《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自从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之后,考场上的作弊行为如同斩不断的水流,从未消失过。古...……更多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这要是在官场,应该说陈循的运气算是好到爆了!可在考场,遇到两个老乡主考官,只能说陈循流年不利了,这恰恰是科举考场上的大忌!因为作为主考官,点中老乡的考卷,即使整个过程操作再透明、考生再有才学,都有可...……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是宋朝出现这种状况,清朝的时候也出现过。乾隆时期,考场上出现过很多次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参加考试的,乾隆听说之后,有时候直接赐给这些人功名。有的赐举人,有的赐进士等。乾隆二十五年,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3场...……更多
回顾:刘凤诰自幼丧母且失明一目,却坚持科举之路,终获探花
...获得了知识,顺利通过了乡试和会试,最终来到了殿试的考场。试卷很快发下来,刘凤诰仔细阅读题目后,陷入了沉思。经过深思熟虑,他开始动笔作答,他的字迹优美,吸引了考官的目光。 因为眼睛不方便,刘凤诰在时间停...……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面。1789年,刘凤诰再次赴京赶考,这年他已经28岁。坐在考场里他暗暗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榜上有名。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东西,他阅卷答题的速度比其他考生慢了很多,眼看着将要收卷,...……更多
盘点古代科举的“另类”状元们,考第一未必是状元
...来他被元军捕获押送杭州,他在拜过岳飞庙后气绝而死。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 最有才的状元:黄观,今安徽池州人,洪武二十四年状元。黄观最有才表现于,他是历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人。就是连续...……更多
古代科举趣事,总有些奇葩之举让你想象不到
...一些年纪在十二岁以下的“奇童”,招进太学读书,唐代科举还专门设置了童子科。宋朝时,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考试中将四十三本诗书对答如流,被录取进了童子科,宋孝宗还特地封她为“孺人”。 ……更多
清代一考生抱着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说:你就是状元了
... 吃了几个月的馒头,李蟠不腻也就算了,还把馒头带进考场,这就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了。难道李蟠在馒头里面藏了什么秘密,才让他非要带着一麻袋馒头进考场不可?因为兜里没钱,李蟠只能尽快赶路,必要是时候还要去干...……更多
乾隆出一上联,考生转身想走却被封为状元
...可见状元有多难考了。关于状元还有一件趣事呢,就是在乾隆年间,一次科举考试中,就有俩人实力相近。最后乾隆亲自出马,最终才选定了状元人选,那么乾隆究竟是如何做出决定的呢?且往下看!晚年的乾隆喜欢到处游玩,曾...……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长,那些不气馁又考不中的人,早就已经白发苍苍了。在乾隆当皇帝期间,曾多次赐予老年考生功名,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江西乡试中,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特“赏给举人”。乾隆...……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惶恐凄苦很形象。清乾隆四十八年全国乡试考举人,山西考场以《赋得飞鸿响远音,得“高”字》为诗题。所谓得“高”字,就是以“高”所在的韵部字为韵脚。“吴中七子”之一、爱好谢灵运诗歌的翰林学士曹仁虎典试,技痒...……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高分,甚至是“偷改”——直接贿赂考官和工作人员,在考场就将试卷修改抄录。唐代科举考试 北宋时期有个故事。当时的翰林学士杨亿被任命为主考官,在开考前,他同乡中打算考科举的一些人来拜访他——目的明确,希望...……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舞弊的手段?舞弊会如何惩治?
...是唐朝的考生。为此,历朝历代也是想尽了办法,通过进考场时,对考生的各种检查,来杜绝这一现象。物品检查:在清朝的时候,考生进考场时,手里都会提着一个篮子,叫作“考篮”。篮子里面除了笔、墨、砚台及镇纸以外...……更多
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有些考官为了防微杜渐,保证考场纪律,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甚至在考题上设难关。 清代笔记《清稗琐缀》记载,咸丰七年的时候,有位考官在河南监考,居然在考场上布满镣铐枷锁,如果没抓到考...……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直接的就是替考,唐朝时期的考生,只要报个名字就能进考场,因此有些人就想到了,让枪手顶替用自己的名字进考场,其中最狠的是个叫温庭筠的人。温庭筠是个才子,但因为得罪权贵,屡次科考不中,他为了报复这可笑的官...……更多
清朝科举舞弊案:严苛的处罚与背后的故事
...通一气帮助这些考生作弊,大致过程就是,在俞鸿图巡视考场之时,仆人将考试的相关材料与考题内容,放到俞鸿图的官服里,在俞鸿图中途出考场时,小妾再将考题送给别人作答,然后把别人做好的答案,放进俞鸿图的官服里...……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是出身名门的读书人,他聪明过人却食量惊人。 一进入考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李蟠身上背的那一个大麻袋吸引过去。那个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考官们有些疑惑,要求李蟠打开袋子接受检查。袋子一打开,所...……更多
古代考生作弊绝招大盘点,连袜子上都写满了四书五经
从古到今,自从科举制度兴起以来,作弊就成了一个比较时尚的话题,当然在古代作弊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如果被考官发现,那么轻者永远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重者被株连九族的也不在少数,历朝历代对考试作弊所设立的...……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喝“墨水”,瞬间变成文化人的传奇;但对于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儒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十年寒窗苦,甚至考试完还要被迫“喝墨水”,更让人惊讶的是,“喝墨水”居然还上升到了国家法律的阶层。这还要追溯到隋朝...……更多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每开始一场考试,考生只要入场,三天的吃喝拉撒睡要在考场解决,且只给考生一个容纳床榻的空间,里面包含睡觉的床榻,如厕的茅房,每个考生的面前有两名卫士看守。为了体现科举的严肃性,童试、乡试必须由当地的县令...……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强的考生是谁呢
...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诱惑,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考场作弊手段。这些作弊手段与现今的高科技相比,一点都不逊色。古人的创造力很多时候超过了现代人,其中作弊现象最严重的是在唐朝。那时不论是高干子弟,还是平...……更多
清朝考生毕沅到底有多幸运
...翔实具体了。最终,毕沅呈上的答卷,哪里是临时发挥的考场作文,俨然是一篇经过精心准备的治国良策。而美中不足的是书法稍差,初拟名次时,读卷官不敢把他放在一甲,而是排在了二甲第一名,暂列一甲第一的是书法漂亮...……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举博物馆。图源:梁悦琛当考生顺利通过考前审核,进入考场后,各种环境限制及考场“潜规则”也会接踵而来。以县试来说,根据规定,明清县试共分五场,每日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即日交卷。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具有...……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是主考官及其相关官员的子弟、亲戚、门生,一般是另立考场,别派考官,即“别头试”。可以说这属于是一种回避制度。宋太宗赵光义在雍熙二年有诏:“凡(考官)亲属就举者,籍名别试”。从此以后别头试成为一种制度延...……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比如今的高考卷面分,你字迹工整会多得分。举个例子,乾隆皇帝由此让定远将军兆惠参与阅卷,兆惠推辞说自己肚中笔墨不多,结果乾隆皇帝说没关系,让他放心大胆地阅卷。兆惠参与后,按照自己的直观看法,哪些书法优秀...……更多
盘点一下各个朝代的奇葩王爷
...给自己办葬礼——和亲王弘昼徐峥最没正行的和亲王他是乾隆的弟弟,雍正的五儿子,史料记载,他从小被娇惯,但是他看惯了自己三哥弘时的死因,所以老冯觉得他的智慧是非常高的。因为弘历被册立为太子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外,选派高级别官员作为会试的主考官及同考官也是当时考场上的一大特色。依照惯例,明清两代的会试考官分为主考官、同考官、监考官和知贡举官。所谓同考官,即接受主考官统领的、专门负责评阅某经卷的考官,大概相当...……更多
此人有状元才却没状元命,因名字籍贯弥封打不开,到手的状元飞了
...文采外,还得有这个“命”,此话一点都不夸张,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有状元的文采,但是却没有状元的命,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考过了童试、乡试和会试,在殿试的时候,都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了,偏偏...……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朝最特殊的官职,只能由满族人担任,掌管清朝龙兴之地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开始了在中原的两百多年的统治。清朝由于是满族人建立的,所以在建立之初对于汉人是极不信任。首先就强制汉人剃发易服
2024-11-02 20:05:00
4项奇葩吉尼斯纪录:有人打破纪录吃掉一架飞机,最后结局如何?
公元1759年,一位叫做吉尼斯的爱尔兰人在都柏林开办了一家啤酒作坊,生产的啤酒大受欢迎,从而形成了连锁公司,而到了百年之后
2024-11-02 20:15:00
匪夷所思——用核弹来扑灭火灾
20世纪60年代,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偏远的沙漠,一个油气田已经燃烧了将近三年,三年来苏联消防员想尽了无数的办法来扑灭它
2024-11-02 20:17:00
大元王朝(前传):忽必烈时期海都之乱爆发不全是因为汉化
上一次我们说到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并非因为汉化问题,其本质是权力之争,这一说法受到网友们的一致认可,但是提到海都之乱
2024-11-02 20:58:00
最吝啬贪财之人,连女儿也不放过,竟还被称作“贤人”,位列三公
节省,本事一种良好的品格,如果节省过度,就是吝啬了。历史上有些人因为吝啬贪财过度,差点都掉了性命,典型的人物代表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洪
2024-11-02 21:45:00
春秋战国时代被“诬以谋反”的四大名臣
“诬以谋反”是古代政治中常用的手段,不管你是三军统帅,还是民族英雄,只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就再劫难逃。伯嚭进谗言,诬陷伍子胥谋反夫差继位后
2024-11-02 21:47:00
揭秘:糜芳为啥要背叛蜀汉?
国舅爷麋芳,跟了刘备一辈子,大风大浪都过去了,最后却在关键时刻背叛,让关羽彻底失去逃生希望。这事在三国圈子里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2024-11-02 21:48:00
安顺屯堡:头饰轻挽 古风遗韵
六百余年前的壮阔图景中,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自南京一带挥戈南下,就地驻扎。在贵州重峦叠嶂、天然屏障环绕的土地上,明代的汉文化在这里得以完好保存
2024-11-02 22:04:00
11月1日,省文旅厅发布10条山西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古村探究之旅”路线中,太原市的归朝村和刘家堡村成为途经旅游景点
2024-11-02 18:53:00
刘邦的中国好岳父:你负责优秀如花,我负责帮你立业成家
刘邦的老婆是骗来的,他的岳父一家是从外地搬到沛县的外来户,当家人叫吕公,这个人是县令的朋友,搬到沛县之后被朋友安顿得挺好
2024-11-02 10:46:00
宋朝虽弱但富得流油,再次证明了唯有开放才可以富国这一真理
说起宋朝,尤其是北宋,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那是出了名的有钱,所以很多人叫他富宋。但事实是在宋太宗时期,大宋是真没什么钱。当时的大宋是内忧外患
2024-11-02 10:47:00
清王朝的覆灭,社会精英的上升渠道出现堵塞也是一大原因
任何王朝覆灭的关键因素,其实就那几个,根本也不是什么老百姓生活困苦,官员贪腐导致的民不聊生进而反抗,老百姓从来就没有组织反抗行为的能力
2024-11-02 10:49:00
明朝皇帝对藩王赐田有多慷慨?陕西总督:需要陛下亲自开疆拓土了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逆历史而行,实行分封王子的制度,在藩屏帝室的同时,企图使自己的朱家子孙后代享尽荣华富贵。以庄田为例
2024-11-02 10:49:00
康乾盛世是番薯盛世?绝对谣言,大汉族主义在作祟
在如今的自媒体上,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清朝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完全归功于美洲农作物,甚至认为康乾盛世是番薯盛世。这种说法符合直觉
2024-11-02 10:50:00
乾隆为何愚蠢地拒绝与英国使臣通商?我们或许误解“十全老人”了
很多人感叹晚清的落后,是因为乾隆愚蠢地拒绝了英国使臣的通商,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马嘎尔尼来华之前
2024-11-02 1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