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春秋时期的军队编制与扩张
...君自己直接领导的宫卫军队,一般数量少于3000。军队的编制:所以一城之主大概有多少兵力?如果是独立国家,则至少有1军,即一万人左右,这种国家基本上春秋前期就被吞并了,或者沦为霸主的附庸,被慢慢兼并或废黜。这...……更多
古代也有三军统帅,那时候的“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三军的数量是肯定不够的,因此,出现了三军以外的军事编制,军队人数不定,不过无法用“卿”的称谓,引“将率诸军”一说,产生了“将军”这一称谓,也就是后来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等。 到了秦汉的时候,随着军事...……更多
春秋初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嬴政亲自到王翦的老家频阳,请养病的王翦出来率领秦国军队攻打楚国。王翦提出一定要六十万大军才能彻底打败楚国。秦王嬴政说:“寡人闻:古者大国三军,次国两军,小国一军,军不尽行,未尝缺乏。五霸威加诸侯,其制...……更多
从晋国军队的组成部分,了解诸侯国的实力
...基础。春秋时期的军队分为军、师、旅、卒、两、伍六级编制,晋国亦是如此。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更多
周礼六军制度与晋景公的军事改革
...再厉,命中军将郤克率军继续出征,并联合了盟友卫国的军队,再次讨伐北方的赤狄部落,将长期骚扰晋国北部边疆的赤狄部落中最后的残余势力——啬咎如部全部歼灭(而其他的赤狄部落,已经在之前被荀林父、士会这前两任...……更多
晋国的崛起之路:从偏远小国到春秋霸主
...军。晋献公时,扩充至二军。晋文公先是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上军、中军、下军),后又设立三行。前629年,晋文公又裁撤三行,增设新二军,此时晋国拥有五军。晋景公时,又扩为六军。晋悼公时,最终确定三军定制...……更多
周朝的分封制度:晋国的诞生与强大
...室所有,诸侯只需每年向周朝进贡,遇到外族入侵时提供军队支持即可。这就解释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源。诸侯国和周朝王室一样,实行父子世袭制。这种分封制持续了一千多年,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实行郡...……更多
斩宠臣立军威:司马穰苴的铁血手段与卓越智慧
...的意图很明显,瓜分齐国。春秋时期疆域图 宠臣庄贾,军队贪腐齐景公想恢复先祖的霸业,但是作为一国之主,他也想好好享乐。在享乐这方面,庄贾是高手。于是,在治理国家上齐景公重用晏婴,而在生活上宠幸庄贾。齐景...……更多
...争的规模不可能太大贵族子弟的人数毕竟有限,这就导致军队的规模不可能太大,战争规模也不可能很大。按照《周礼》规定,天子六军,大国三军,小国一军。古代一乘125人,一军百乘,一万二千人,大国也就三四万人,有些...……更多
战国时期各国人口有多少
...确判断当时的各国人口,不过我们却可以根据当时各国的军队数量来进行反推。要以兵力推导人口,首先要明白当时的兵制,从而计算出士兵和百姓的比例,再进行反推。战国时期的主要兵制战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其实并不多,...……更多
春秋时期,晋国的军队如何构成的?
...相关记载,当时的军队有军、师、旅、卒、两、伍这几种编制,晋国军队的编制大体上也是这样。关于构成晋国军队的成员,相关史料中有不少记载,包括卿、大夫、士、庶人、工、商、臣、隶、圉等。其中,卿作为国家的贵族...……更多
秦始皇的恐惧:对周公制度的反思与大一统的决策
...军,中等诸侯两军,至于小诸侯仅仅设一军。不仅设置了军队限制,对于军队的人数也有严格要求,每军1.25万人。在这样的军事规则设置后,周天子永远都比大诸侯多至少一倍的军事力量。确保武力优势之后,周天子也对诸侯...……更多
鄢陵之役,晋楚两国为什么会两败俱伤?
...夺中原霸权而发生的一场争霸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晋国军队在优秀的将领的带领下发现了战机,再通过巧妙的指挥击败了与自己长期并列争霸中原的楚国以及其他两国联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晋国在中原的优势地位。楚国在这...……更多
栾氏之乱:晋国权力斗争的缩影
...上说,栾黡不过就是晋国三军中的下军统帅而已,晋国的军队建制以中军为首,上军次之,下军再次之,而栾氏家族有很多人都是一直处于下军,很难爬到中军将的位置,唯独的中军将就是栾盈的祖父栾书,当跟栾书在下军共同...……更多
三家分晋:礼仪桥梁的崩塌与新时代的开启
...从天子到诸侯自上而下,按照权力的划分,对应了不同的军队等级,谁的等级越高,谁能拥有的军队就越多。天子属于最高级别,拥有六支军队,每支军队两千五百人,一共一万五千人。诸侯则根据官位大小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更多
邲之战:春秋时期战争文明的典范
...不和。在打和不打这种最基本的决策上就出现矛盾,晋国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中军主将荀林父的意思是不打,因为郑国都投降了,等到楚国退兵再打郑国是一样的道理,而中军副将先縠非得要打,不仅要打,还违抗命令私...……更多
部落联盟早期亲兵以什么形式存在
...有少数奴隶主和贵族及其本族的部分成员可以组成专业的军队,组建亲兵卫队。 一旦发生战争,便临时征召平民参战,这些亲兵卫队自然而然就成为军队的骨干和核心,战斗的主力仍是氏族成员。一些地方方国、封国以及畿内...……更多
如果没有晋阳之战,即使商鞅变法成功,秦国也不可能统一六国
...衰微。到晋文公时,建立了三军六卿制度。晋文公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一将、一佐,即上军将、上军佐、中军将、中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分别由六卿担任,中军将统帅全军。中军将还兼掌国政,犹如汉代的...……更多
春秋时期晋国凭什么称霸天下
...军元帅,同时郤溱为中军佐。就这样,晋文公把他的全部军队交给这哥俩指挥。点击郤榖治军相当有手段,可惜的是,第二年即公元前632年春季,晋军攻曹救宋,他不幸战死,没赶上后来去城濮参加与楚国的风云大战,但郤溱还...……更多
晋国内乱与楚庄王的崛起:春秋时期的权力对抗
...天的休整、战备,后勤粮秣以及军械物资都准备充足,且军队士气高昂,积极求战;于是,楚庄王亲率楚国三军出征,向郑国发起了再一次进攻。在楚军大规模攻郑的同时,晋中军将兼执政大夫、老臣郤缺去突然世了,晋国朝堂...……更多
晋国军力强大,为何会败给楚庄王?
...在比赛开始前,让我来介绍一下双方主要选手:楚为三军编制。楚左军指挥官:王子婴齐(字子重,楚左尹)楚右军指挥官:王子侧(字子反,楚司马),工尹齐(工尹为掌百工之官)楚中军指挥官:沈尹虞丘子楚王卒“左广”...……更多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家分晋”
...时作为晋国君主以下最高行政长官,而在作战时则是晋国军队中上、中、下三军的最高统帅(正、副统帅),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于清代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军政合一。所以说,晋国公族的兴衰贯穿着整个晋国的进程,而晋国的霸...……更多
晋国何以崛起何以灭亡
...旦有去世空缺,根据才能和次序递补。六卿对外出战掌握军队,对内也管理内政,这项制度也就流传下来。按照春秋时期世袭制度,卿大夫官职世代可以接替,卿大夫听命于国君,管理国家;对外时,六卿团结一致,共策共力,...……更多
晋文公的流亡与归来:历经磨难终成大业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派出使者来跟重耳联络,表示愿意派军队护送重耳回国夺取君位,重耳答应了,于是跟着使者来到了秦国。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宴会上,重耳赋诗《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鸟彼飞隼,载飞载止”...……更多
晋文公创建三军六卿制度,为何成为三家分晋的起因?
春秋战国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从这时候起算,西周消亡东周建立。但是,有些人就疑问,当初晋文公继位时,明明知道设立三军六卿制度,和武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差不多,他难道不知道这个制度的缺陷吗?实...……更多
重耳大器晚成,逆旅十九年,年逾六十岁终成霸主
...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因为晋怀公常年在秦国为质,即位不到一年,在晋国没有什么根基,所以晋国的人听说重耳回来了,沿途的城邑都敞开大门,欢迎重耳入城。重耳派狐...……更多
聊聊晋军救郑的故事
...聩,以求功业。”先榖表示反对:“晋国之所以称霸,是军队勇武,群臣尽力。现在失去了郑国,不能说尽力了。敌人就在眼前,而不去攻打,这不是勇武。从我们手里失去霸主地位,不如去死。而且已经纠集了军队,看到强敌...……更多
晋国作为春秋第一大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卿则主要负责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事务。晋献公时期晋国军队的主将多为卿,如赵氏、韩氏、魏氏、魏氏等;而卿军则是由正卿率领。其中主将大多担任大夫一职;而卿军则由正卿担任主将,如赵无恤和荀息分别担任晋定公和晋...……更多
为何说晋国成也六卿,败也六卿
...。由于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氏、中行氏有仇,就调集军队一起攻打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叛变,晋成公派晋军也来攻打,第二年范氏、中行氏大败,逃亡到了齐国,韩不信、魏侈替赵鞅向晋君赔礼,陪什么礼呢?赵鞅...……更多
晋国为春秋第一强国,五大雄主中,其中一位死得很窝囊
春秋时期有五位霸主,至于具体的春秋五霸是哪五位,有多种说法,但是齐桓公,晋文公是公认的两位霸主,其他的基本在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宋襄公,吴王夫差等人中产生。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劲,称霸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