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身于西凉,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曾接手父亲马腾的军队,与叔父韩遂,一同反抗曹操。他在数日间,便占领了潼关,直逼长安。曹操亲自带领大军,和马超大战一场,才艰难取得胜利。当时,马超在西凉是首屈一指的大人...……更多
盘点战国诸侯手里那些千奇百怪的“烂账”
...两湖东部,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够出动100万左右的军队。春秋末期的吴人、越人是天下精兵,楚有了吴、越旧地,自然也得到了勇敢善战的兵士。然而楚国统治者的内心,已经患上了恐秦症。前273年,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更多
国君取笑外国使节,引起多国大战
...节,大祸不远了。02 郤克在晋国的职务是中军佐。春秋时期,有实力的大国都有三军,三军各有元帅一名,军佐一名。郤克的职务就是中军副元帅。郤克回到晋国之后,诉说了齐国的无理,然后跟景公请命,他要亲自提兵去攻...……更多
聊聊晋国和秦国的\\\
...夷看待,即使其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了广袤的土地和强大的军队,但依然被中原各国看不起。然而,秦国新晋国君秦穆公不但有着称霸中原的野心,更有着出众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在位时期,秦国发展日益强盛。但其在文化领域上...……更多
下宫之难:赵氏家族的悲剧与复兴
...公继位后建立了三军制度,分为中军、上军、下军。每个军队设有一名将领和一名副手,晋文公命赵衰为卿。共同负责晋国的军事和政治事务。起初,大多数中军将领和副手都由这五人或其后代担任,换句话说,他们并非晋国宗...……更多
战国七雄:晋国分裂引发争霸,秦国崛起终结割据
...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来了一招围魏救赵。然后魏国军队急忙回救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国回军的途中,被齐军埋伏,打了个败仗。虽然不久之后,魏国又联合韩国,打败了齐国,找回了面子。但是在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更多
...让夫差在盟约上第一个签了字。于是,夫差就带着晋国的军队火速返回吴国,经过几个月的疲劳行军,终于返回了吴国,长时间的行军,使得军队军心涣散,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扛不住越国的进攻。于是,就派出了使者前去求...……更多
战国七雄的起源与发展:从建国之初到逐鹿中原
...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然而战国时期的齐国已经不是姜子牙传下来的姜姓齐国了,取而代之的是田姓齐国。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更多
看楚庄王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却不料在当时,晋国的卿大夫突然派领将军率领晋国的军队攻打依附于楚国的附属国蔡国,甚至丝毫不畏惧楚国,就在楚国的门口对蔡国发起了强烈的进攻。蔡国的国君在英勇抵抗晋国军队的同时一边派人向楚庄王求救,但楚...……更多
如果晋国不分家有可能统一天下吗
...来定居发展。发达的经济也能孕育出像魏武卒这样的强大军队,北边靠近匈奴的游牧区,有着天然的战马来源地,韩国地区的金属冶炼非常发达,也使得晋国的军工水平会很高。 条件虽说很不错,但弊端也特别明显,春秋战国...……更多
百里视:从失败中崛起的秦国大将
...秦穆公请罪。但秦穆公并没有怪罪他,反而继续让他统帅军队。背水一战,一雪前耻在行军打仗上,百里视的心性确实还不够沉稳,比较浮躁,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对他而言或许并非坏事,这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静下...……更多
郑文公、宋文公:春秋时期的两位被忽视的文治之君
...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唐文帝李世民等。而在春秋时期,诸侯中也有不少谥号带有“文”字的君主,这些君主基本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晋文公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更多
春秋时期的大国博弈,吴国和楚国竟因一棵桑树爆发战争
...下来吴国卑梁城这边,守城的长官得知此事之后,直接派军队袭击了楚国的钟离城,狠狠地报复了一把。而楚国这边,钟离城被扫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楚国王都,楚王当即下令,出动楚国大军,直接攻占了吴国的卑梁城。而吴...……更多
晋国:军事实力、经济繁荣与文化影响的完美结合
...次,从军事实力来看,晋国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晋国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晋国的军事家孙武、吴起等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为晋国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同时,晋国还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这使得晋国...……更多
楚成王与晋文公的较量:一段诸侯争霸的历史
...族在自己所封的食邑上各自拥有武装,这些武装不属国家编制,故称“私卒”。贵族以私卒听从楚王之命出征的形式,作为向楚王纳赋。私卒多以各自宗族的子弟为兵员。若敖的私卒,共六卒,每卒兵车30乘,六卒则总共兵车180...……更多
战国时期,强大的魏国是如何逐渐衰落的?
...方面的建制,李悝功不可没。而武卒制度的建立,将魏国军队的战斗力推向了巅峰。2、吴起将军,征战四方吴起将军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能够在诸侯国当中实现自己\"依法治国\"的政治抱负一直是他的理想。此外,他还是一位...……更多
石门之战揭秘:秦国如何击败强大的‘三晋’联盟
...秦国不但取得了这场决战的最终胜利,还斩首六万!六万军队,相当于春秋时代的四千多乘兵力。在春秋晚期晋人组织平丘(今河南封丘东南)会盟时,为恐吓诸侯而三军毕出,总兵力也不过四千乘。石门一战就折损了鼎盛时代...……更多
晋郤氏的崛起:从开疆拓土到权力争夺
...为晋军表率;战斗中他率先突破翟了人的营垒,带领晋国军队大破翟人部落,为晋国的扩张立下了大功。征讨翟人获胜之后,晋献公奖励诸将军功,将郤邑(山西沁水下游一带)封给了在伐狄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叔虎,并称其为‘...……更多
晋悼公如果有更多的时间, 天下将会如何?
...的政治局势。晋悼公就是这样一位霸主,史书中对晋悼公时期的文字并不少,只是大家都乐于去讲述更多关于春秋五霸,或者那些更具有戏剧性的君主,因此晋悼公其实是被忽视的一位君主。日渐衰败的周王城 晋悼公是晋襄公...……更多
2022-12-22 14:01时间,更多,天下
楚晋邲之战:楚国称霸之路与晋国的挫败
...628年,晋、楚两国曾互通使节,有过一段极为短暂的友好时期。但两国都有争当中原霸主的野心,因此从长期来看,两国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楚穆王时,楚国趁秦,晋两国关系恶化,便采取联秦抗晋国的策略,为楚国的发展争...……更多
辛苦攒下了五支主力大军,为何没有一支姓赵
...也是拿出了当裤子养军队的精神,既给粮食又给军饷还给编制。可这些军队听不听话,却全看领兵大将是什么态度。大将听皇帝的话,那军队就听朝廷的话。那大将们会听话吗? 有好处自然听话,没好处坚决不听。建炎四年八...……更多
晋国霸业:从曲折中崛起的强国之路
...亡,虞国必定跟着完结。晋国的野心不能开启,引进外国军队不能玩忽。一次已过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认为晋和虞同宗,不会害自己,所以再次借道给...……更多
春秋367年的诸侯争霸历史
...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天子率陈、蔡、卫等国联军与郑国军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起因是周桓王任命虢公为卿士,分去了同为卿士的郑庄公不少权力,郑庄公便派兵割了周王室在温地的麦子以及在洛邑的...……更多
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却遭到陷害,被迫归隐的春秋末代名将是谁
...改为田姓,在齐景公时期,晋国派军进攻齐国,同时燕国军队又趁虚而入侵犯齐国河上之地,齐国军队面对双重夹击无力应对,节节败退。正在齐景公苦恼的时候,国相晏婴举荐了田穰苴,说他是一个能文善武的人,素有大志,...……更多
2022-12-23 13:52:00名将,被迫,时候
为何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开始
...做饭,一些没有粮食的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赵襄子手下的军队也人心惶惶,形势很是危急。踌躇满志的智瑶以为胜利指日可待,他便与韩康子、魏桓子一起视察水情,洋洋得意地说道:“我现在才知道水也可以使人亡国呀!”韩...……更多
​每每想起城濮之战的耻辱,楚庄王莫不痛心疾首
...了完成祖父没有完成的遗愿,也为了楚国的未来,北上与晋国争霸已经势不可免。晋国的强大早有耳闻,它西抑秦、东制齐,秦、齐皆当世强国却仍非晋之敌手。当时晋灵公已经亲政,大权却依旧把持于赵盾(当年跟随晋文公流...……更多
三家分晋时,智氏实力最强大为何身死族灭?
...辱段贵”。在重视礼乐制度、“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春秋时期,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挑衅行为。韩康子虽然忍着这种语气,但心中对芷瑶还是有些怨恨。知遥和赵襄子无极也有过矛盾,同样是酗酒所致。晋十一年,智尧率领金军...……更多
晋楚争霸:一场战争改变两国命运
...虽然不是楚国历代君主中的佼佼者,却并不昏聩。在中年时期的楚成王,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率领楚国大军的主帅叫成得臣,大小数十战从未有过失败。而且统兵经验非常丰富,统领的楚军更是兵锋正健。城濮大交兵之前,成...……更多
郤缺面对两位恩人的后代是怎么做的
...手握兵权的卿士,如果神志不清,那必然无法在战场指挥军队作战。这对于晋国而言,的确是一大隐患。那么,胥克如果是因为罹患“蛊疾”,而遭到郤缺的罢免,乍看之下倒也有情可原,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蛊疾”并非...……更多
魏国强大后,为何不彻底解决河西的领土问题
...魏国侥幸夺取了函谷关,但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秦国军队的拼命了。秦国军队虽然在河西惨败但与他们远离关中地区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要知道秦国在四代乱政后根本支撑不起来50万军队长期远离关中作战的消耗,这才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