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康熙帝亲封于成龙为“天下第一廉吏”,去世时百姓徒步20里相送
...乡试,试前发现考官贪污受贿,滥发功名。见本该干净的科场底下竟有如此龌龊之事,于成龙义愤填膺,于是在试卷上痛陈时弊,发文攻讦,因此被主考官所不喜。待发榜以后,于成龙名落孙山,只得了个副榜贡生,说得不好听...……更多
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
...家道中落,26岁科举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但是受到徐经科场案下狱,出来之后担任一个类似街道办办事员的小公务员,四十岁进入宁王手下工作,宁王很看重他,可是他没有想到宁王是要谋反,于是只有装疯卖傻来避免宁王拉...……更多
...事件也带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从这之后,明朝便时常发生科场冤案。这绝对称得上是明朝建朝以来最大的一起科举冤案,朱元璋在处理完这起案子之后,第2年便驾崩了。 ……更多
从宗室后裔到晚清重臣:肃顺的崛起与没落
...棠等有能力的汉族官僚。尤其是咸丰九年二月,他借戊午科场案将柏菠处死后,便更尽力放手地使用汉人。这给不断衰落的晚清注入了活力。肃顺剧照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犯京师,肃顺随咸丰帝“北狩”(出逃京师...……更多
历史上没有 “唐伯虎点秋香”,秋香大他24岁,还是同门师姐
...岁续娶的妻子夫妻失和被他休妻,原因是由于唐寅受到了科场舞弊案的连累被罢黜;中年落魄后娶沈氏,原是苏州名妓,夫妻和睦且生有一女,但沈氏早早地先他病亡。他二十四岁丧第一任妻子,四十二岁最后一任妻子也撒手人...……更多
大清第一廉吏为何让康雍乾三代帝王为之动容
...耀。他的事迹,足以温暖并警醒后人。一、试卷批评现实:科场失意埋没廉才于成龙生于明朝崇祯年间,少时聪慧好学,渴望通过科举入仕报效天下。然而当时朝政腐败,科场舞弊丛生,清官正人屡屡落第。1645年,21岁的于成龙满怀理想...……更多
《繁城之下》宋典史结局:冤无头,债无主!
...徐经,家境富裕,在入京一起拜会主考官,后来被人举报科场舞弊,唐伯虎牵连入狱被贬为吏,而徐经没能经受的起打击,不就久死了。从此以后以绘画为生,晚年生活凄凉,五十多岁就病逝了!宋典史宋典史本名宋辰,字仲虬...……更多
康熙帝钦点,李蟠的状元之路
...高大,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干掉两三个人的口粮。殿试的考生在早上四更天就摸黑起床了。李蟠知道自己的肚子难伺候,所以前一天就早早准备了三十六个馒头,准备考场上顶不住的时候来上两口。清朝的殿试规定,考生必须在...……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政。 赴任山东前,皇帝对刘凤诰说:“希望你能让山东科场恢复到雍正年间的样子。”由此可见朝廷对他寄予了多少厚望。刘凤诰诚惶诚恐,齐鲁是孔孟故里,人才辈出,自己何德何能担此重任。他再三请辞,结果都被皇帝拒...……更多
...途。在此前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他从乡试到会试,进出科场前后二十多次,参加科举屡屡受挫, 幕僚游历也常常失意彷徨。1895年,张謇43岁,此时他才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并且直到四年以后的1899年,纱厂也才正式出纱。“大...……更多
明朝“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未改,却成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徐渭养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这成为他日后悲剧的根源。科场失意:一次次的碰壁与挣扎二十岁那年,徐渭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了一名秀才。乡里人都以为,这个少年天才即将一飞冲天。然而...……更多
...之家,他的父亲陶必铨颇有才学,曾在岳麓书院学习,但科场不顺,“省闱十次不遇”,最终只是一介秀才。陶澍自幼跟随父亲读书,他聪明好学,运气也比父亲好,在十八岁时通过了县试,到了二十三岁那年,他又参加了湖南...……更多
简介明朝官员程敏政
...位,擢少詹,直经筵,官终礼部右侍郎。后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被诬鬻题而下狱。出狱后,愤恚发痈而卒,赠礼部尚书。人物生平程氏世居休宁,七世祖荣秀,任元代江浙儒学提举。荣秀生文贵,文贵生社,社生吉辅,吉辅生杜...……更多
清代官员子弟更容易中举吗?其实他们考举人比一般士子难
...顺天举人,后以取士不公被罢革;三十八年已卯科顺天下乡试发榜后,因取士不公,人心不服;三十九年庚辰科会试,所中大臣之弟居多,又引起天下士子公愤。经过了这几次教训,康熙皇帝决定要对科举制度,作出一次大的变...……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培育人才,朝廷或当地官府,会奖赏银两支持立杆,清《科场条例》载:“进士应给旗银三十两,一甲三名加增五十两”。官方设奖,更重要的目的是劝学乡里,但三五十两银子,是立不起一根桅杆的。安龙的桅杆均为石质,这...……更多
欧阳修推动文化改革:从考官诗会到选拔优秀人才
...,这样的场面是前所未有的。原来,在圣和、嘉祐年间,科场应考的人做文章都奇涩古怪,有的干脆写不成句子。欧阳修一心要革除这种弊病。在他主持科举考试时,凡发现文章过分古怪难懂的,都不予录取。他还要求考官率先...……更多
《庆余年》春闱弊案结局:范闲中计,郭尚书下台,都是庆帝的阴谋
...,范闲把名单的事告诉了陈萍萍,庆帝又下旨让监察院查科场弊案。太子自然不能动,林相是范闲的岳父,老秦大人是军中元老,监察院跟军方关系好,也不能动。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这三条线都要动,但又不能动到根上。其实...……更多
聊聊清代风靡全国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故事琼林》
...拔萃,却一生怀才不遇,“终身未第,一介布衣”。屡次科场失意,使他看清了科举制度的腐朽、荒谬,自此永别科场,回乡隐居,以耕读著书为业。专事著述,诗文词赋、注释古籍、评点名家,样样精通,著作甚丰。增补《幼...……更多
...员贪污,引起清政府的重视。肃顺毫不留情地处理“戊午科场案”,将一品大员柏葰处决,改变了清政府后期几十年的官风,尤其是贪腐之风。咸丰继位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资金短缺,清政府决定发行钞票。然而,无节制...……更多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试要考几天,吃喝拉撒都得在一个固定的小隔间里进行,考生得自备粮食铺盖。馒头这种干粮自然是最方便的,轻便容易携带,又易储存。李蟠这人是个吃货,怕饥饿影响他考试发挥,便背了一麻袋馒头去赶考。从这个举动能看...……更多
...是旧时科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及中式考生的宴会。因在宴会上歌《诗经·小雅·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在清代,鹿鸣宴设在乡试揭晓的第二天,由行省一级的官员宴请考官和中式举人。同时,六十年前考中...……更多
宋代以后,为何出现“富不过三代”
...就要分家,继承人富有了就会丧失进取心,最重要的是,科场上的成败太不确定了。 王旦画像。图源:网络02明英宗天顺年间,南直隶府当涂县的一位少女邹赛贞即将迎来人生最重要的仪式——婚礼。丈夫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最为吸引士人投入精力与心血。除了极少数能一举中第、科场联捷的幸运儿外,部分士子都要经历科举考试之成功与失败、希望与失望、自信与自卑、欢欣与悲伤等境况与心情的大转换。具有文学志趣与才华的士子,将这些现实...……更多
揭秘唐寅的传奇一生,真实历史上的他比影视剧里还惨
...考又出事了,因为太过张扬,和富家子弟徐经一起卷入了科场舞弊案,最终被终身禁考。自隋唐以来,科举几乎是平头老百姓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终身禁考,就意味着唐伯虎再学富五车,也没有翻身机会了。福无双至,祸不单...……更多
徐霞客用一生的时光,只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
...爷叫徐经。而这个徐经就是和当年唐伯虎一起,陷入那场科场舞弊大案的主角。这个案子改变了唐伯虎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徐经的命运。那年,这桩扑朔迷离科场大案,朝廷的处置很简单粗暴:真实情况无关紧要,平息事端才...……更多
...录制度以后,完全不参考举子平时的声望、水平和作品,科场“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程文”即考场上的答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凭考场上表现出来的水平和成绩来录取,即“唯分数”选才。科举考试这一选才制度,在创立...……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百。——《儒林外史》有的人不慕功名辞官卸任回归故里,有的人不远万里星夜兼程赴京赶考,人们总是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发愁是怎么滋味,到了两...……更多
家国亲情六百年 |安顺白云庄,原籍江苏的“黔南陈氏”聚居地
...隆,家声大振,并创下了“一门四进士,父子两翰林”的科场佳话,一跃而成为黔中望族,白云庄亦因此荣显一时。未料到清季咸丰年间,因咸同之乱,兵祸连连,白云庄亦未能幸免,于同治三年(1864年)惨遭兵火,全村被毁...……更多
江南四大才子的真实结局是怎么样的?
...有可能三元及第的唐伯虎,却因为考试前的狂言被卷进了科场舞弊,从此再也不能走仕途。而在这时,续娶的妻子也离开了他,受到双重打击的他只能靠卖画为生,十分凄惨潦倒。到了45岁,他被礼聘到宁王府为客卿,原本...……更多
2022-12-15 20:57江南,才子,结局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王安石执政时,改革考试内容,废除诗赋,改考经义,考生需从《易》《诗》《书》《周礼》《礼记》等经典中任选一经,并兼论《论语》《孟子》。元朝则规定,“四书”以朱熹的章句集注为准,考生答题时需严格遵循,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借助AIGC技术,我们让七位贵州历史名人跨越百年与今人重逢。张之洞的深邃目光、丁宝桢的凛然正气、奢香夫人的睿智风华,在算法精准还原下面容纤毫毕现
2025-02-22 01:2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孙现富水泊梁山,我的老家。每当别人问起家乡,我都这样自豪地回答。“迤俪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
2025-02-22 04:23:00
首次!吉林省档案馆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系东北抗联与日伪军警战斗时被劫掠内容!
2月21日,杨靖宇信件档案媒体见面会在吉林省档案馆举行,首次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这封日文版的信件对杨靖宇同志事迹研究,乃至东北抗联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5-02-21 18:26:00
山村老汉挖出简陋古墓,出土18件宫廷宝物,墓主身份令专家不齿
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彭庄,如今可能是一个相对繁华的地方,但是在60多年前,它只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山村。1957年,有一个长期在当地居住的山村老农
2025-02-21 18:33:00
才女闻母国遭难后千里救国,写首令人热血沸腾之作,流传2600多年
上下5000千,我国出现了不少女诗人。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唐代的290年间就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到了宋元明清,诗坛也从来不缺才女
2025-02-21 18:40:00
山西朔州一桩女子婚外情引来的报复惨案
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娶了一个美若天仙的老婆潘金莲,潘金莲不喜欢武大郎的矮小与老实
2025-02-21 18:44:00
当年中国男子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娶了泰国人妖皇后,现在生活怎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人们对爱情看的很开,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很多人不在乎年龄和地位。在中国,有一个人不顾家人的反对
2025-02-21 18:57:00
年龄比皇帝大17岁,长相也一般的万贵妃,却为何能宠冠六宫呢?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无关年龄,无关身份,无关国藉,甚至无关距离,无关时空。在当今社会姐弟恋早就不稀奇了,而在古代也有这样一对姐弟恋
2025-02-21 19:21:00
1983年,尤太忠司令员请河南省长吃饭,说家乡的事就拜托了
尤太忠与家乡的不了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将领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这群光辉的英雄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
2025-02-21 19:21:00
真实晚清老照片:乞丐饿死街头无人问津,小少爷肉乎乎的呆萌可爱
上图是晚清街上的一名商贩,他们经常在走街串巷,挑着担子,特别累,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再累也要坚持住。此时正有人向他询价,他将东西放在地上便开始耐心介绍
2025-02-21 19:37:00
德国公主有何魅力,为何俄国皇室喜欢娶德国公主
文/寂寞的红酒俄国和德国是欧洲地区的两大强国,两国在近代经常互掐,两次世界大战两国甚至灭了对方。不过,在一战前,两国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2025-02-21 19:44:00
美洲发现汉化最大的国家,华人统治引国人热议,至今我国密切关注
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它不仅将汉语中的客家话定为国家法定语言,在2014年该国政府还把中国农历新年确定为全国永久性公共节假日
2025-02-21 19:48:00
筝鸣时评丨习清吏廉史,做“四知先生”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徐文飞在潍坊昌邑的西南角,原有一座五十米见方的土台子,叫做“辞金台”,也叫“四知台”。相传,那是人们为纪念东汉安帝时期的杨震却金训徒而修筑的
2025-02-21 19:50:00
美国富二代为实现“飞天梦”,花100万在背部植入翅膀,结果如何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于“飞天”抱有美好的幻想,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025-02-21 20:13:00
【天眼聚焦·长三角】屯堡寻根⑦:“我来自南京乌衣巷”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600年前,明朝廷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彼时的贵州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屯堡”
2025-02-21 2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