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宋仁宗时期,西夏北辽为何不忍动兵戈
...刘娥请求宋真宗将孩子抱到自己怀里,亲自教育他,培养宋仁宗这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仁慈君王。刘娥死后,有人向仁宗报告说,他的生母是李臣妃,是刘娥毒死的,仁宗悲愤不已。他一边派人包围刘府,一边打开李臣妃的坟墓...……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没有考中,王安石却考了第一。只是,王安石的文章犯了宋仁宗的忌讳,被从第一降到了第四。王安石中进士之前,被曾巩推荐给了欧阳修,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后来,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欧阳修举荐王安石为谏官,被王安石...……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56.3%,在1256年占57.9%。另据专研宋史的梁庚尧教授统计,宋仁宗朝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这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及的杜衍,以及北宋名相李迪、张知白、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图源:影视剧照 可见,...……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其中,有一年科考最值得...……更多
北宋初年的王安石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臣?
...了朝廷。 被当时的宰相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多次举荐给宋仁宗,但王安石都认为时机未到,继续当着自己的地方官,造福一方百姓。积弱北宋,三冗危机在各个地方任职期间,王安石也不只是老老实实地当一个地方官而已,他...……更多
章惇为何要营救因乌台诗案入狱的苏轼
...。 章惇出身福建的官宦世家浦城章家,其叔父章得像是宋仁宗年间的宰相。这个家族在宋朝非常显赫,是南方有名的官宦大家族之一。章惇是宋朝宰相中少见的在两次科举中皆进士及第的官员,他第一次是在嘉祐二年与苏轼同...……更多
王安石:北宋杰出改革家与淡泊名利的文人
...是王安石答卷中引用的一个“孺子其朋”的典故,引起了宋仁宗的反感,于是便把他和第四名的位置调换了一下。王銍《默记》:“荆公生平未尝略语曾考中状元。”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属闻降诏起群彦,遂自下国趋...……更多
揭秘苏轼晚年的坎坷遭遇
...育。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个十分刻苦读书的人,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虽然多次进京应试未能如愿,但苏洵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小的苏轼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与此同时,苏轼的母...……更多
唐介为何会被人称为真御史
...稷,肯教夫子不生还。”殿中侍御史唐介因直言敢谏,被宋仁宗一怒之下贬出京城。许多正直官员敬佩其忠直,特意为他设宴饯行并“赋诗激美。”大臣李师中这首赠诗,充分表达出众人对他铮铮铁骨的赞美。宋仁宗读完此诗,...……更多
宋朝时期的“榜下捉婿”,一种独特的婚配现象
...傅察是正直之人,当场拒绝了蔡京,令蔡京很是老火。在宋仁宗时期,宠冠后宫的张贵妃的叔父看中了刚及第的冯京,想把冯京捉到家中嫁女儿给他,还说是奉旨成婚,又摆出了十分丰厚的嫁妆,但冯京却是笑着拒绝了。宋朝“...……更多
王安石和陈升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在变法问题上分道扬镳的
...琦执掌朝政十多年,也是历史上名气极大的人物。王珪从宋仁宗年间中进士开始,连续度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直到宋哲宗即位后才去世,妥妥的四朝老臣。与上述三位相比,陈升之的政绩和名声就远远不如了。他是宋仁宗...……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活的年代里,拿到状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苏轼的科举成绩竟然不是状元!更离谱的是,考官明明认定了苏轼的状元之才,可是却偏偏不给他状元!还不是考官看不上他,考官反而非常欣赏这篇文章!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更多
...一个大才子,为什么总是陷入“文字狱”的泥沼之中呢?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父亲带着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来到京城,第二年春参加了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本拟取苏轼为第一名,但当时乃匿名评卷,欧阳修以为除其门生...……更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势家子弟不会成为榜首势家子弟不可能成为状元,这是宋仁宗规定的,当时有势家子弟成为状元,但是被人举报以后,状元就取消了,把第二名作为状元。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宋仁宗画像 宋代科举“...……更多
富弼和韩琦是战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争也成为了历史爱好者们谈论的焦点。富弼和韩琦曾经是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的朋党战友,却在宋英宗时期反目成仇,在多次政治风波中站在了对立面,似乎非将对方置于死地不可。本章节便就富弼和韩琦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剖...……更多
王安石科考省试成绩第一名,因四个字与状元失之交臂
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省试成绩是甲一第一名,但因文章中的四个字却与状元失之交臂。省试结束后,仁宗皇帝要殿试宣唱,于是拿来试卷御览,第一名就是王安石。但是,当仁宗看到“孺子其朋”四个字时,不由得皱...……更多
宋代以后,为何出现“富不过三代”
...算是不堕家族之名,却无法超越父亲。小儿子王素多次在宋仁宗面前称赞富弼,希望富弼为相之后能够引荐自己担任宰辅,可惜未能如愿。此后,三槐王氏就慢慢衰落了。这也并非王旦的后代不努力,一些子弟通过荫补进入仕途...……更多
...样做,是朝廷的羞辱。”后来听说契丹果然撤除了宴会,宋仁宗深感后悔。富弼因此议论日食,极力声明应付天象变化,还不如使下情畅通,于是解除了禁令。庆历二年(1042年),富弼为地市级的知制诰,纠察在京师的刑事案件。...……更多
对于北方人来说,王安石变法才是祸国殃民
...在政治层面,就是教科书里说的冗员、冗兵、冗费。到了宋仁宗年间,官员人数从1万人暴涨到2.4万人,导致“食禄者日众,力田者日耗”,禁军人数到了80万,所谓“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借用了这个数字。而官员和禁军的数量...……更多
...苏洵的文章后,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他随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说:“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一...……更多
文人误国?苏辙一篇文章掐断大宋复兴希望
...涯。当时苏辙的文章具有很大的批判性,他直接就批判了宋仁宗的一些不足之处,不仅没有受到责罚,还因此被任命为秘书省教书郎。由此可见看出,苏辙这个人不畏权贵,有话直说,并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但同时也可看...……更多
北宋名将狄青被贬官,是欧阳修害的吗?
...军事长官的二把手)。当时正好岭南叛乱,狄青就跟皇帝宋仁宗说了:“给俺几百骑兵,一万禁军,保证把活给你干的漂漂亮亮。”宋仁宗:“不错,勇气可嘉,命你宣抚荆湖,全权负责,看好你哦。”话一说完,文官们不答应...……更多
王安石为变法矢志不渝,为何会败给了现实呢
...的思路了。 宋神宗继位时,时年四十六岁的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期生活了四十一年。宋仁宗在王安石一岁时继位,十二岁时亲政。可以说,王安石在懂事之后目睹,经历的一切,都是仁宗时代的产物。可以说王安石通过自身经...……更多
北宋宰相吕夷简:权谋之臣的崛起与影响
...对手,其中就包括郭皇后、范仲淹等人,往大了说,恐怕宋仁宗都得对他有所忌惮。由此,吕夷简流传至今的历史想象为何呢?一、吕夷简的“能力”吕夷简与当时朝代的众人一般,皆是科举出身。吕夷简当时所中为进士,很长...……更多
此人连中三元,回乡时百姓敲锣打鼓欢迎,他却绕道而行
...而行,从别的城门悄悄入了城。他为何要这样做呢?说起宋仁宗时期的名人,大家瞬间就能想到很多,比如范仲淹、苏轼、苏辙、包拯、欧阳修、王安石等等。但是提起王曾这个名字,许多人就不太熟悉了。但他却是北宋名相,...……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时任转运史,负责了明州府司法参军的事务。不过汪洙在科举路上走得并不是很顺,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才取得进士。众所周知,在古时候,重视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虽说是由特定官员...……更多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好有坏,那么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呢?
...管理,使得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3.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即加强对科举考试的监管,设置制度限制士族门第的垄断,实行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和竞争性,鼓励优秀的士子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更多
韩琦:从边疆到朝堂,一生忠诚于宋朝的国家栋梁
...凭借着过人的才能,得到众人的尊重以及皇帝的赏识。在宋仁宗统治时期,韩琦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战功,被升迁为宰相,在朝堂中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超越。而在新任皇帝宋英宗继承皇位之后,这韩琦同样也是凭借才华得到新皇...……更多
北宋宰相章惇的浪漫传奇故事
...惇这个人心高气傲,向来十分自负,嘉佑二年,章惇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成绩还算理想,是进士及第。可是他有位远房的后辈亲戚,他的族侄章衡和他一起参加考试,却高中状元。章惇看到自己的成绩还挺满意,但是一看到章衡...……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建文四年,随着建文帝的不知所踪,标志着建文朝彻底统治结束。永乐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元年,紧接着分封功臣。他没有把自个的妻子忘记到九霄云外
2024-06-29 20:04:00
1975年,考古专家在湖1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座秦朝古墓,墓主为秦代官吏“喜”。更大的惊喜是,在这一古墓之中,发现了1155枚秦代竹简
2024-06-29 20:01:00
洪武九年的时候,徐氏就被册封为燕王妃。一切都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去世而得到改变,年轻的建文皇帝继位。此人虽然性格仁厚
2024-06-29 20:04:00
早就杀青的电视剧江山纪还没有播出,让许多人激动的心开始心潮澎湃。去年的时候改叫山河明月,主要讲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波澜壮阔的一生
2024-06-29 20:03:00
种植了之后,秦朝官府还要负责管理,不能松懈,在《秦律十八种·田律》中也有记载:雨为〈澍〉,及诱(秀)粟,辄以书言〈澍〉稼
2024-06-29 20:03:00
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荅亩大半斗,叔(菽)亩半斗。利田畴(土地肥沃),其有不尽(到)此数者,可?(也)
2024-06-29 20:02:00
历史上对于朱棣皇后徐氏的名字存在争议,有人叫徐妙云,后来直接干脆称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她的身份可不一般,父亲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开国第一名将徐达
2024-06-29 20:03:00
明史记载徐皇后跟朱棣虽然是指腹为婚,却并不是先结婚后恩爱。正式结婚前,朱棣跟徐皇后早就结伴了三年。彼此都认识了对方,都为双方的才能所敬仰
2024-06-29 20:04:00
众所周知,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有所特例,但往往后勤优者更容易获胜。根据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如果以王翦攻楚60万人为例
2024-06-29 20:01:00
永乐五年七月初四的那一天,徐皇后去世。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病危的时候,朱棣前去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现如今天下太平
2024-06-29 20:05:00
史料记载:“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他只想能有更多时间和武则天在一起,他当时并没有办法给武则天什么名分
2024-06-29 20:06:00
在这段时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与众不同,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深通权谋,是个标准的政客,在孤立无援的皇宫大内
2024-06-29 20:08:00
武则天是开国元勋武士彟的次女,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出落得亭亭玉立,被李世民相中,就这么样进入了后宫。起初,武则天也有满腔的抱负
2024-06-29 20:05:00
恰巧李治想要废立皇后,而在其中,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搞政治是需要天赋的。在李治、武则天的共同策划下,他们招揽自己的亲信
2024-06-29 20:07:00
哪怕权力落到武则天手中,等到百年之后,武则天也会将权力移交给李家。于是乎,李治心安了,他不再犹豫,而是将军国大事的裁决权交给了武则天
2024-06-29 2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