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刚百年,政权稳固,居民安康,这年的科举考试,堪称千年科甲第一榜。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这一年,范仲淹离开来这个世界...……更多
王安石:被误解的宰相,功过如何评说?
...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希望宋仁宗能采纳他的建议,可宋仁宗并没有理会。1067年,宋神宗登基,他早就看过王安石的文章和奏折,一当上皇上就重用他,当时的宋朝正面临西夏和辽的不断骚扰,宋...……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本来是理应是殿试第一,但王安石自年轻开始就有点狂,宋仁宗不是很喜欢王安石这类“外儒内法”的尖锐派,于是同科进士杨寘成了第一,王安石成了第四。杨寘也算厉害,连续乡试、礼部试、殿试都是第一,宋仁宗立即给他...……更多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宋仁宗赵祯命翰林院学士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这一年的科举太过璀璨,被称作“千年科举龙虎榜”,因为榜单上的人名,即使在千年以后,仍然如雷贯耳。例如北宋最洒脱的文学家苏轼,以及他...……更多
江西吉安一榜两宰相,一个是欧阳修,另一个比欧阳修还厉害
...相的时间并不长。欧阳修能当宰相,还是沾了韩愈的光。宋仁宗认为,韩愈那么有名却没有当过宰相,实在是可惜。宋仁宗不想让欧阳修有韩愈那样的遗憾,才让欧阳修当了一任参知政事。刘沆的仕途比欧阳修顺利得多,在欧阳...……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的朝代。那么宋朝的文化到底有多么繁荣呢?这可以通过宋仁宗时期的一次科举看出。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科举中,出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就是科举完成之后,没有上榜的学子们聚众闹事,成为了当时的主角。为何...……更多
宋仁宗一朝的文坛到底有多兴盛
...、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朱熹等不胜枚举。而宋仁宗一朝又堪称宋朝文坛最为鼎盛的时期,我们熟悉的文坛巨擎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闻名于世。宋仁宗,千古唯二的仁厚帝王,不妄杀一人宋仁宗赵祯,宋朝的第四位皇...……更多
苏轼为什么会被卷入乌台诗案中
...作为儿子,需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很快守孝期满,父亲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再次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皆都考中,苏轼被朝廷任命为大理...……更多
王安石科举第一,宋仁宗亲自阅卷后为何大怒
...石没有遇到支持他的皇帝,就一度后世被称赞为好皇帝的宋仁宗也对王安石的变法大计嗤之以鼻。说来宋仁宗在很早之时就认识了王安石,也正是宋仁宗一手摘掉了王安石的状元之名。当时王安石凭借出色的科考成绩,以文采第...……更多
柳永仕途的悲剧,都是他自己的“造作”
...自命\"白衣卿相\",又把功名利禄视为\"浮名\"。这传到了宋仁宗的耳中,让他勃然大怒。宋仁帝认为柳永是一个放浪形骸、毫无分寸的人,不适合在朝为官,就决定以后不录用他。然而柳永自身对这首词的看法却只道寻常,他不...……更多
...累受挫折。十八岁那年,曾巩首次科考落第。五年后,即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他再次来到京城准备参加第二年的科考,并入太学就读。这时他想起要去拜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欧阳修。这一年欧阳修和曾巩首次会面。此时...……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更多
司马光7岁砸缸救人,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却变得不懂得变通
...己的朋友司马光出名,也不如司马光的权力大。司马光在宋仁宗年间便开始参加考试。最终成为进士,等宋神宗年间,他已经成为震慑一方的政治家了。在宋仁宗年间有不少的著名人物,而宋神宗期间也有不少的著名人物。 比...……更多
宋朝曾氏家族四代宰相,文治武功耀眼夺目
...实的基础。靠着丰富的学识和出众的文采,曾公亮得到了宋仁宗的器重。庆历、皇祐年间,他获赐金印紫绶、管理三班院贵族子弟、出使辽国、担任考官,经历可谓十分丰富。至和元年(1054),曾公亮奉命前往郑州担任知州,...……更多
王安石的变法为何一开始就受到保守派的掣肘
...韩绛在宋朝的名气很大,他的出身非常显赫,其父韩亿是宋仁宗时代的参知政事。北宋北方官宦世家中有两个韩家最为著名,其一是宰相韩琦的家族相州韩氏,其二便是韩绛的家族灵寿韩氏。而且灵寿韩氏发迹比相州韩氏早得多...……更多
北宋名相晏殊写《浣溪沙》背后的故事
...殊进入仕途之后,凭他正直、谨慎的作风赢得了宋真宗、宋仁宗的赏识与信任,他的仕途一路升迁,历任太子舍人、右谏议大夫等多个职务,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获封临淄公。宋仁宗至和二年(...……更多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还是在后面的王安石变法上。苏轼和苏辙二人参加科举,宋仁宗看了他俩写的文章,大为赞赏,给了他们极高的评价:“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可见,苏轼兄弟二人确实有难得的才华,而王安石作为当时的宰相,也对人才...……更多
苏辙: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杠精之路
...他三次著名的“抬杠”说起。第一次“抬杠”:怒怼皇帝宋仁宗。那年苏辙22岁,正参加题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殿试。当时皇帝宋仁宗,已经五十二岁,执政三十余年。苏辙认为他懈于政事,于是在试卷中指出了他执政...……更多
宋英宗看中苏轼的文才想提拔他,为何韩琦要阻挠?
...,和以司马光为首的台谏大臣。他们认为赵宗实是过继给宋仁宗的皇嗣子,不能够再和赵允让扯不清楚,所以强烈反对给赵允让进行加尊号等一系列承认政治地位的活动。有趣的是,赵宗实提议给苏轼任命的两个职位,正好在这...……更多
王安石兄弟七人谁最优秀,谁的成就最高?
...律严谨,不苟言笑。他在家读书二十年,直到庆历中期,宋仁宗赐给州县书籍,令各地置办学堂,学名远播的王安仁广受追捧,江淮之地的学子争相拜他为师。(庆历:1041年-1048年)王安仁以《诗》《书》《礼》《易》《春秋》...……更多
宋仁宗手下究竟有多少贤臣能士
...。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仁宗时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四岁父亲就去世,在母亲郑氏的辅导下,用荻秆在沙地上学习、写字以启蒙,终究习得一身学问,在仁宗天圣八年考中进士。如《清平乐》...……更多
为什么王安石会推辞入京做官呢
...石在众望所归下入京为官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他从宋仁宗后期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辞,到了宋英宗时期干脆躲在老家以母丧为由避而不见,实在是有违士大夫们的人生理念。有人说王安石清高,不愿意沾染官场的污秽,无...……更多
趣谈北宋状元的故事,宋祁用一首词抱得美人归
...采,弟弟宋祁更胜一筹。宋庠、宋祁兄弟于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同年参加科举考试,同举进士,礼部拟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名单报到朝廷后,当时临朝执政的刘太后觉得弟弟不该排在哥哥前面,就将宋庠定为头...……更多
...展开激烈的辩论。不过,如果要评选最仁慈的皇帝,相信宋仁宗会是许多人都认可的答案。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以宽仁著称,因此尽管其在位期间并没有太多功绩,但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实际上,宋仁宗在位期...……更多
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事态度非常欣赏,只可惜不久之后由于生病驾崩了。当时宋仁宗继位时仅仅十二岁,而刘太后和宰相丁谓开始争权,晏殊坚定站在刘太后这一方,提出了“垂帘听政”的建议,从此开启了宋朝太后秉政的历史。可以说,晏殊的这...……更多
晏殊与晏几道:父子才情相当,人生道路天壤之别
...有老爸的好命。晏殊赶上了两个比较温和的皇帝宋真宗和宋仁宗,政治清明歌舞升平,宰相做的是四平八稳,他死后没多久,宋神宗上台风云突变,政治形势变得极端严峻。晏几道是蜜罐里泡大的,他的性格、形象其实和《红楼...……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宋的首次别头试实际上是在太宗雍熙二年。景祐元年时,宋仁宗特地颁发诏令让各州府的应试者进行别试,同年又令开封府和国子监,按照礼部的条例进行安排别试。景祐四年开始实行诸路别头试。至此,别头试开始真正的在宋...……更多
同起于金榜,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魔力
...弹劾文彦博独掌大权,每个部门都有他的人,相互援引。宋仁宗只能让唐介与文彦博当面对质,唐介义正言辞,文彦博只能“拜谢不已”。最后,宋仁宗也不得不承认:“(唐)介言奎(吴奎,包拯同年)、拯(包拯)皆阴结(...……更多
...考的时间。考完试以后,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考试结果呢?宋仁宗在位时,大臣富弼上了一道关于省试和殿试的奏章:“贡院凡两月余,日研究差次,必俟穷功悉力……(殿试)考校不过十日,不暇研究差次。”全国举人赶到京城...……更多
宋仁宗时期,西夏北辽为何不忍动兵戈
...刘娥请求宋真宗将孩子抱到自己怀里,亲自教育他,培养宋仁宗这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仁慈君王。刘娥死后,有人向仁宗报告说,他的生母是李臣妃,是刘娥毒死的,仁宗悲愤不已。他一边派人包围刘府,一边打开李臣妃的坟墓...……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朱祁钰成为皇帝后,至高无上的权力令他无比着迷。权力就像慢性毒药一样,得到后便永远不想放弃对它的掌控。在朱祁镇归来后,朱祁钰越来越感到害怕
2024-06-26 22:24:00
在《三国志·魏书》中有这么一章——《张乐于张徐传》。作为该章的主角之一,张辽乐于与否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知晓的是,作为一员降将
2024-06-26 22:26:00
说完了张辽与曹魏的“情投意合”,再看另一员降将张郃在曹魏的处境与结局,我们不禁慨叹——果真是造化弄人。同张辽一样,张郃的事迹被记载于《张乐于张徐传》
2024-06-26 22:26:00
一个生前身后皆是恩宠备至,一个明明骁勇善战却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难说是张郃“不争气”,而更像是他时运不济,命运弄人
2024-06-26 22:27:00
他是宋代著名词人,也曾做过密州知州,他就是苏轼。甚至沦落到经常挖野菜充饥的地步,宋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
2024-06-26 22:27:00
几天时间,州府中就收养了近四十名弃婴!他把这些弃婴分别安排到各家抚养,政府按月给抚养费,两年内救活数十名弃婴。两年后,苏轼被贬黄州时
2024-06-26 22:28:00
叶小鸾,字琼章,一字瑶期,是明朝末期才女,她的事迹如何。一团团簇锦般的紫薇,灿烂在夏风里、阳光下,那么惹人眼眸,可谓“容华婉婉明朝霞”
2024-06-26 22:29:00
所谓千里驹,日行千里,昔日有人千金只求千里马,而此人,真可是千金难求,曹家几辈,也出不了这样的武将。这个人,就是曹休,跟随曹操四处征战
2024-06-26 22:30:00
当时许攸曾向袁绍出谋划策,他认为曹操兵力较少,如今曹操出兵抵御袁绍大军,那么曹操的老巢许都定然空虚,此时袁绍可以派一支军队攻占许都
2024-06-26 22:30:00
董昭等人提出让曹操称王,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以至于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后终因此事忧郁而终。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该晋爵国公
2024-06-26 22:31:00
建安五年,曹操杀了董承。董承是什么人?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侄子,汉献帝嫔妃董贵人的父亲,任职车骑将军。在杀董承时,连带董贵人一道杀了
2024-06-26 22:31:00
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在这场著名的“九子夺嫡”中
2024-06-26 22:32:00
在康熙临终前,一方面让雍正善待胤礽和胤褆,另一方面又怕弘皙嫉恨雍正,所以让雍正登基后,亲自封弘皙为亲王,这样弘皙必定对雍正有所感激
2024-06-26 22:32:00
当然历史上后宫并没有封号为“香”的人,而历史上,香妃确有其人,乾隆一生拥有无数的美人妃子,可却独独对这个香妃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2024-06-26 22:34:00
大小和卓之乱的爆发让容妃得以从这段婚姻中逃离。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叛乱,容妃的哥哥图尔都并不愿意和他们为伍
2024-06-26 22: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