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黄巢的坎坷科举路:长得丑对人生的影响
...地位比较低。大家主流的追求就是做官。要想做官就要考科举。按理说,科举是一个相当先进的制度。毕竟在这之前,权利都掌握在世家和门阀手中。普通人想做官,那是十分艰难。有了这个制度,只要你考得好,你就能做官。...……更多
...奇怪,从军是武将的事,文官为何要投身军旅呢?唐朝有科举,他们为何不走文人的“正途”呢?秘密就在唐朝的特殊政治环境,那时候虽然有了科举制度,但科举仅仅是进入官场的补充,主题依然是“门荫”。 所谓“门荫”...……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提起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制度,为国家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也让寒门子弟能够在朝堂上获取一席之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积极的一方面,就有消...……更多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量的钱财供他使用,但是寒来暑往过后,黄巢参加了数次科举,却始终没有中举。黄巢长期的失败经历,让黄巢非常不满,他开始认为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封建统治者没有眼光,才造成了自己的落榜。那年二月,黄巢在长安...……更多
韩愈的坎坷功名路:一路坎坷考上功名,致仕同样充满磨难
...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却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失败。韩愈三次科举不中,这是否说明他的才学不够出众呢?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唐代的进士科考试录取人数非常少,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外,诗文风格是否适合应...……更多
王霸黄巢有多残暴?看看他做的这些事就知道
...读取功名,来光耀门楣,光宗耀祖。他读圣贤书,他参加科举,他吟诗作对,他做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了出人头地该做的事——科举。可屡次的名落孙山,考场失意,让他迷茫、痛苦、绝望……换做是一般富家子弟,可能也就...……更多
黄巢起义为什么形成那么大的规模,他的结局如何?
...不希望黄巢将来也卖盐,自然重视对他的教育。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得个一官半职,光耀门庭。但黄巢多次参加科考,却屡试不第,山东人火爆脾气,老不中,老子不干了,一次在长安再次落第后,黄巢怒火中烧,作诗《不第后...……更多
...没有放弃。他苦读诗书,勤练武艺,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官员。然而,连续多年的进士考试都未能让他成功登第。沮丧之余,黄巢转而参加武举考试。这一次,他凭借过人的武艺和胆识,竟然一举...……更多
李贺:唐朝“诗鬼”的坎坷人生与文学贡献
...剧了他与社会的脱节。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是,李贺无缘科举考试。这是让他最愤怒的一点,因为无缘科举,意味着无法考取功名,无法实现衣锦还乡的梦想。由于父亲李晋肃的名字谐音“进”,李贺因避讳而失去了参加科考的...……更多
谁为我国拔除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剑术、马术和箭法,可谓是文武双全。可他成年之后参加科举考试却接连不中,在落榜之后他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便回家安心继承家业了。没过多久,山东地区爆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更多
...盐贩子王仙芝相比,长处之一是读过很多年的书,他参加科举落地以后的那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更是震铄古今。读书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学到很多的知识。王仙芝的起义可能只是一时的激...……更多
韩愈:文豪、政治家与军事家的传奇人生
...是如何在仕途上历经坎坷的? 19岁那年,韩愈积极投身科举,希望通过这条仕途之路改变他与家族的命运。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竟如此的崎岖难行。前三次科举,他都与进士失之交臂。看似近在咫尺的成功,却总是...……更多
...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来到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陈子昂连续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吸引了众多的关注。他在长安的大街上,用高价买来...……更多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黄巢成年后,努力积极备考,认真学习。可是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上,名落孙山,深受打击。这也使得他的心理逐渐发生变化,从一个有志青年到愤青的转变,深恶痛绝世俗官场,愤而离开长安,还不忘赋诗...……更多
中国封禁了千年的山,从唐朝下禁令:进入者,斩立决
...处开。”这样的诗句。成年之后,抱有雄心壮志的他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却多次落选。并且多次落考的失败让他总结出一个经验,即使是自己再有才华,在科举这个领域里,都不如别人高高在上的阶级。科举的暗箱操作已经形...……更多
高仙芝:唐朝中期名将的传奇人生
...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后,安禄山更是无人能够遏制,不过安禄山再怎么不可一世,也是被堪称BUG的老爷子郭子仪给灭了,实乃是命数也,而后郭子仪老爷子又保了大...……更多
黄巢起义背后的传奇与悲剧
...侍奉祖父时,作诗的才华表露无疑。成年之后,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最终名落孙山,满怀愤恨,不甘,回到家乡传承家业。 公元874全国各地发生自然灾害,当时河南最为严重,因为天灾很多农作物都没有来的及收。...……更多
历史上黄巢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能够成为国家级公务员,这本身就是笑谈。而且,唐代的科举考试是最为艰难的,君不见唐代诗人千千万,但是能够中科举的人却是少之又少。黄巢何许人也,凭什么能中进士?所以,黄巢的这一阶段是困苦的,也是必然会失败...……更多
揭秘苏轼晚年的坎坷遭遇
...育。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个十分刻苦读书的人,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虽然多次进京应试未能如愿,但苏洵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小的苏轼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与此同时,苏轼的母...……更多
从才子皇帝到亡国之君:李俨的短暂人生与唐朝的覆灭
...宗这个大唐一把手吓得东窜西逃。黄巢无疑是封建王朝“科举不中就造反”的榜样,因为他的示范,一千年后有个叫洪秀全的人,也扯起了反对清王朝的大旗。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李俨这个熊孩子太任性,也就不会有黄巢的造反...……更多
他是反唐起义第一将,拥有百万大军,最后被人逼到拔剑自刎
...一个私盐贩子,是游离于法律边缘的人物。而且,唐代的科举考试是最为艰难的,君不见唐代诗人千千万,但是能够中科举的人却是少之又少。黄巢何许人也,凭什么能中进士? 紧接着是第二阶段,逼上梁山。第2阶段其实很精...……更多
唐朝三位将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的命运为何都坎坷
...名将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他们的命运就颇为坎坷,最终都未能有好下场。高仙芝,唐朝中期的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他在对抗吐蕃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尤其是在击溃吐蕃大将论钦陵的战斗中,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更多
...一波大大的事。但是年轻的温庭筠凭着一己之力把自己的科举之路搞得十分坎坷。早年间,温庭筠也是个出过塞、入过蜀,行过万里路的文艺青年,但是温庭筠却有一个不好的爱好,就是去青楼玩耍。虽说在当时,文人去青楼并...……更多
李白的不凡才华与仕途坎坷
...代诗人,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心高气傲,不愿走科举考试的常人仕途,而是渴望着天才崛起。李白无法容忍平庸的度过此生,他游历四方,结识各种奇人道士。他希望通过名人的举荐一鸣惊人,直接获得皇帝的赏识。在...……更多
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何下令屠城
...文武双全。 黄巢自问自己也是一方豪杰,于是寄希望于科举,准备通过科举为自己考取个功名。并且黄巢觉得,凭着自己的这身才干,即便是做不到出将入相,但也肯定能做个节度使之类的官员。但是,黄巢错了。其实倘若黄...……更多
黄巢虽残暴,可他却为宋朝,拔掉了毒害唐朝近600年的“毒瘤”
...教授武术的师傅,打算把黄巢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参加科举考试。黄巢的父母望子成龙更是一点也不让自家的孩子碰商贩之类的东西,黄巢也就专心读书准备科考,但正所谓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黄巢前后经历了...……更多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一条小船上。六、李白李白,生于701年,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所以未中进士。李白是很想做官的,曾数次给唐玄宗献诗,未获得召见。742年,李白在长安结识了秘书监贺知章。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后,盛赞说“你是从...……更多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的荣耀与坎坷
...封举荐信,让高适带着举荐信去考有道科。这不是正常的科举考试,而是临时的特别考试,专门选拔有道德的模范。也许得益于盛唐开放的考试机制,高适至此才获得入仕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封丘尉的小官职,开启了大器晚成的...……更多
杜甫最著名的讽刺诗,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启发,竟也成就了一段传奇的友谊。杜甫满怀抱负,想在科举中出人头地,李白性格恣肆,只想饮酒作乐,寻仙访道。然则交情如铁的两人,却能抛开门第见解,不问来路,携手踏上了一段流连忘返的旅程。起初,杜甫被李白的...……更多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是盛世大唐衰败的转折点
...执政之初年轻的皇帝意气风发,勤于政务。亲自参与改进科举制度以及兵役制度,一度亲自批阅县级官员的考卷,保证地方官员的素质以及军队的战斗力,对农业也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同时唐玄宗在全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书画雅趣丨过往尘烟序新章,来日笔墨绘期许
岁月如歌,悠悠流转,过往的每一笔一划,皆成序章。在书画的长河里,我们曾挥毫泼墨,亦曾细笔勾勒,那些或深或浅的痕迹,都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5-01-13 08:52:00
文源阁是怎么设计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成果发布文源阁是怎么设计的张利芳文源阁是一处大型藏书楼,主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等
2025-01-13 09:56:00
在故宫解码宋代文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一个痴迷艺术的皇帝,一幅藏满秘密的名画,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三联书店近日出版文化学者祝勇“微观故宫系列”新作——《在故宫寻找宋徽宗》和《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
2025-01-13 10:01:00
《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随想
1982年秋,我因偏头痛休学在家,务农之余,仍不忘留心书法。偶翻吉林日报,看到吉林市七中历史教师刘刚捐献苏轼墨迹《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给吉林省博物馆的消息
2025-01-13 10:44:00
溥仪病逝后,溥杰说出一个隐瞒300年的秘密,解开清朝一大悬案
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康熙皇帝的9个儿子争夺了皇位,最后四阿哥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正式即位,是为雍正皇帝。康熙晚年废了皇太子
2025-01-13 01:42:00
白天商界大亨,晚上摸金校尉,河南房地产大老板的“鬼吹灯”人生
“麒麟竭生麒麟劫,十年别来思无邪。”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传响至今是经典神作,也当即是大多数人心中盗墓志怪类小说的天花板
2025-01-13 02:07:00
皇妃肚子痛得满地打滚,皇帝叫来御医一看,当即就将她赐死了
“故宫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生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古代深宫中的女子生活的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人一等,在皇权面前她们的生活可算是微乎及微
2025-01-13 02:18:00
明世宗朱厚熜的上岗路,利用杨廷和的装糊涂步步紧逼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在迎驾使团的陪护下到达京师郊外的行殿并接见了礼部尚书毛澄。然后朱厚熜就不走了,因为他发现毛澄上呈的登基仪注要求他由东安门入皇宫
2025-01-13 07:27:00
英国君主,为什么只当国王,而不是皇帝?
在世界历史上,帝王的头衔往往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虽然,英国历史上曾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庞大殖民帝国,但其君主始终被称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
2025-01-12 16:17:00
法场之上,单二爷为何只认程咬金一个朋友,喝程咬金的送行酒
罗成一生中最引人瞩目的战役莫过于锁五龙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洛阳,洛阳王王世充请来了五家反王联合抵抗大唐。在这场激战中,秦叔宝负伤回长安养伤
2025-01-12 17:41:00
多行不义必自毙,以色争宠的赵合德,最终还是死在欲望两个字上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一些,而不能辗转俗世,只有破坏和消耗
2025-01-12 17:43:00
多次易主的张辽与张郃都受到重用,为何吕布却遭到天下人的唾弃?
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易主改投明主的人物有很多,严颜、太史慈、庞德、徐晃都相继投奔明主而去,他们的英勇战绩瞬间掩盖了降将的身份
2025-01-12 17:44:00
俗语:“枕下放三物,进财不寻路”是啥意思?三物分别指什么?
“耳昏俗语久欲洗,为我一谢山前流。”在中华历史上,俗语的历史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它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在推动历史进程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5-01-12 18:00:00
儿子偷带母亲“腌鸡蛋罐”鉴宝,专家看后称常不敢估价,怕被抓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较大的提高,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不再像以前那样为吃穿发愁
2025-01-12 18:06:00
南宋一幅“鬼画”,内容很是诡异,至今无人参悟其中深意
中国绘画艺术在全球绘画艺术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些艺术品依然是人们模仿和欣赏的对象,证明了其在艺术史上的独特和永恒价值
2025-01-12 1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