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16:23: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黄巢”是唐朝时期的农民军起义领袖,其生性残暴、滥杀无辜,在起义的过程中,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甚至拿人肉当做部队军粮,以保证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人记录。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杀人魔王,他却在无意间为中国铲除了,一个危害900多年的“毒瘤”,让后世人受益良多。

那么,这个毒瘤究竟是什么呢?黄巢又是如何铲除它的呢?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名落孙山,参加起义

公元820年,一个名叫黄巢的孩子出生在山东曹州冤句地区(现今的山东曹县),由于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生,所以黄家的家庭条件非常富裕。

黄巢从小便接受了精英式教育,除了能够弓马娴熟以外,他还熟读了四书五经,可以称得上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成年以后,黄巢打算前往长安(唐朝首都)考取功名,家人为其准备了大量的钱财供他使用,但是寒来暑往过后,黄巢参加了数次科举,却始终没有中举。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长期的失败经历,让黄巢非常不满,他开始认为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封建统治者没有眼光,才造成了自己的落榜。

那年二月,黄巢在长安写下了《不第后赋菊》一诗,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这首诗里面,黄巢以菊花来比喻那些被压迫的人民,以百花来暗指腐朽无能的统治集团,表示自己总有一天会施展毕生所学,让那些封建统治者们再也不能无视他。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事后,黄巢愤恨地回到家中,继承了祖上传承的基业,成为当地的一名盐帮头子,并凭借着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将家族的贩卖私盐生意越做越大。

时间如流水消逝,黄巢在当地娶了妻子,也生下了几名儿女,按理说他内心的仇恨也该消失了,但是事实情况却截然相反,黄巢依旧怨恨着当朝统治者,怨恨着那些世家大族,认为如果不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自己怎么会沦落到一辈子跟私盐打交道的下场。

公元874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其中以山东和河南两地的受灾情况最为严重,百姓们普遍陷入缺粮的状态,各级政府非但没有开仓放粮,反倒还增加了许多赋税,致使百姓民怨沸腾,不断有人被逼着强行造反。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当时,河南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聚众造反,一度拉起了数万人的武装力量,打得州县的政府军根本无力镇压。

眼见同样是私盐贩子,别人都能取得成功,黄巢自然不愿落于人后,于是他便召集了自家的子侄,在曹州附近拉起了数千人的队伍,响应西面的王仙芝所部。

后来,农民起义军越拉越大,四面八方苦于苛税的百姓,争相加入了黄巢的部队,相比于王仙芝的部队,黄巢有着更为明确的口号,那就是“天补均平”,改变财富不均的现象,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平等富裕的日子。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沂州

单纯是靠着这个理想化的口号,大量的百姓就选择投奔黄巢,这也导致了本来明明是王仙芝发起的起义,结果最后却被称之为“黄巢起义”。

一年以后,王仙芝和黄巢在沂州汇合,大家齐心协力对抗朝廷的平叛军,虽然起义军声势浩大,但是在朝廷军队的镇压下,王仙芝等人还是打了败仗。

然而就在王仙芝和黄巢即将被消灭的时候,朝廷平叛军队掌权者却玩起了养寇自重的手段,让黄巢和王仙芝重整旗鼓,转战河南阳翟等地,继续开启了流窜生涯。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起义军

此后,王仙芝又使用计策,围点打援全歼了前来增援的官军部队,杀死了唐军大将和刑部侍郎,活捉了汝州刺史,导致东都洛阳岌岌可危,唐僖宗无奈下诏赦免王仙芝,希望能够招降王仙芝的起义军。

而王仙芝的内心也非常犹豫,一方面是朝廷许下的高官厚禄,另一方面则是起义军势头正盛,所以他准备再等等,看着时局的变化再做打算。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起义军

彼时,朝廷的地方州县大多畏惧起义军,于是便普遍选择了坚守城池,但是这样一来,反倒给了王仙芝、黄巢不断壮大的机会,他们裹挟百姓一路南下,先后攻克了十余座城池,每到一地便大肆烧杀劫掠,破坏当地的生存环境,迫使百姓不得不跟着他们一起前进,在短短的大半年时间里,王仙芝和黄巢的起义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左右。

直到这个时候,朝廷的军队依旧止步不前,老迈腐朽的唐朝官员认为,曾经地方也有过消灭起义军的案例,可是一旦没有了这些流寇,唐朝皇帝就会鸟尽弓藏,所以不如继续实行养寇自重的手段,看着王仙芝和黄巢的部队不断壮大。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数月以后,王仙芝率军进攻蕲州,蕲州刺史无力抵挡起义军的兵锋,所以便用帮王仙芝讨封的手段,拖住了起义军的进攻。

当时,王仙芝和黄巢经过简单的商议后,也答应了这件事情。但是任谁也没有的是,唐朝中央在这件事情上耍起了心眼,为了离间王仙芝和黄巢,唐僖宗只答应封王仙芝为神策军将领,至于黄巢则什么也没有。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对于这样的结果,黄巢非常的恼怒,他认为直到今天,朝廷依旧没有重视他。于是他便找来大批起义军将领,当面斥责王仙芝说:“曾经我们约定好扫平天下不公,如今你却准备一人投降朝廷,这让数万名跟着我们的将士们怎么办?”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瞬间群情激奋,黄巢甚至主动出拳打了王仙芝,眼见大家都反对投降,王仙芝也就只能拒绝降唐,并攻破了蕲州城池,将城里的兵丁全部杀死。

经此一事,黄巢也意识到跟着王仙芝混是没有出路的,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自己单干,所以在攻下蕲州以后,黄巢率军向北进发,重新回到了山东老家。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自己单干,称王称帝

公元877年,黄巢率军攻破山东郓城,杀死了当地的藩镇节度使,然后又攻破了沂州,,发展成数万人的大部队。

同年年底,黄巢和王仙芝一起挥师南下,两军齐头并进,先后打下了多座城市,但是因为分赃不均的缘故,黄巢主动率兵北反中原,至于王仙芝则仗着兵强马壮,和朝廷的平叛军谈起了条件。

当时,朝廷故意诓骗王仙芝,让其派出头号大将尚君长前来谈判,随后又杀了尚君长等人,利用王仙芝愤怒至极的情绪,轻易把他引入了死地,歼灭了王仙芝的部队。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王仙芝死亡以后,黄巢自立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驱赶着数十万的部队攻打州县,然后在荆、襄一带受阻,黄巢接连吃了几个败仗,于是便向地方藩镇乞降。

事后,黄巢分析了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认为自己不是败在唐朝政府的手中,而是败给了地方上的藩镇军队,假设如果能够绕开这些藩镇,那么未尝不能成就一番大事。

第二年八月,黄巢再次反叛,并率军越过地方藩镇,直接朝着大唐王朝最富有的南方地区挺进,南方各州县太平已久,所以面对残忍的黄巢军纷纷请降,黄巢下令杀掉官府,杀掉官吏,驱赶所有的百姓成为盾牌,帮助起义军攻城略地。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之乱

一年以后,黄巢相继攻陷福州、广州,并要求朝廷侧封他为广州节度使,但是唐朝中央却认为,南方各地是国家经济命脉,不可掌握在黄巢手中,于是便派兵讨伐黄巢的部队。

彼时,各藩镇一听说是去南方作战,纷纷主动上书请战,都想靠着着这次战争,赚上一笔横财。

恰逢,黄巢的士兵多是北方人,军中出现大面积的水土不服,又突然发生瘟疫,黄巢不得不率军北方,杀回了中原地区。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攻城拔寨

在回到中原以后,黄巢的起义军已经高达数十万,而中原地区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根本就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生存,无可奈何之下,黄巢开始从许、汝、唐、孟、郑等数十个州县抓来百姓,捣磨成肉泥,供给前线的士兵们使用。

据史书记载,黄巢的起义军日食死尸三千具,这一年的时间下来,就足足吃下了上百万的无辜百姓。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称帝

此后,黄巢攻破洛阳,然后又兵进洛阳,撵走了唐朝的正统皇帝。在长安城内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齐”,享受起了荣华富贵。

也许是起义军出身,黄巢非常排斥唐朝的统治集团,甚至在长安城内大杀特杀,将李唐的官员们杀得空无一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昔日“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想法。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唐僖宗

起义虽败,毒瘤去除

到了这个时候,假设黄巢一鼓作气,彻底杀掉唐朝皇帝,或许真的能够成为一代开国君王,但是命运却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任谁也没有想到明明已经是日落西山的李唐皇室,仅仅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反倒又重新站起来了。

至于黄巢还在长安城内坐着自己的皇帝梦,完全没有意识到死亡的到来。彼时,唐军试探性的进攻长安,黄巢以为唐朝大军赶到,所以便急匆匆地撤出长安。

结果在发现只有部分唐军时,黄巢又回师反攻,虽然夺回了长安城,但是这一来一回之间,让唐僖宗有了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各路藩镇军队也陆续向京师进发。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李克用

长安城内粮食不足,黄巢却因为留恋享受,迟迟不愿撤出长安,导致起义军被全数围困在了长安城内,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领兵来攻,黄巢率大军迎战,一天之内接敌数次,全部以败退告终。

当时,地方藩镇士兵也看出起义军的弱势,随即发动全军猛攻,黄巢大败,连夜彻出了长安城,转而向陈州地区进发。

在抵达陈州以后,黄巢发现对方已经做好防御准备,但是义军刚刚经历一场大败,于是为了获取粮食和物资补给,黄巢只能强行攻城。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黄巢

在强攻陈州的数百天内,黄巢利用老办法,继续用人肉充作军粮,帮助义军士兵恢复体力。

然而还没等黄巢打破陈州城,李克用的大军却再次杀到,黄巢的起义军又是大败而归,数万将士惨死在战场上,义军归降者无数。

黄巢等人仅以数百人身免,黄巢的外甥林言眼见大势已去,随即发动兵变,杀害了黄巢的家人,拿着黄巢的头颅投降,结果却被官军以黄巢同党罪无可赦的由头,给直接杀掉了。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唐朝世家

至此,黄巢起义全部结束,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场战争席卷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就连唐朝的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也全部遭到屠杀,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惨死其中。但是当我们细细地观察以后,就会发现除了人口的消失以外,还有困扰着李唐皇室的世家大族也跟着消失了。

要知道在黄巢起义之前,世家大族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到恐怖的东西,早在东汉王朝建立的时候,光武帝刘秀就是靠着世家大族的扶持,一步步走上了皇位。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

东汉王朝末年,世家大族们操纵着群雄逐鹿,曹操、刘备、孙权、袁绍,无论是那个诸侯背后,都是有着世家大族的背影。随着魏文帝曹丕“九品中正制”地推出,世家大族开始逐步掌握了做官的权利,这也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一幕出现。

整个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依旧是一股可以掌控皇权变更的重要力量,其中南朝的东晋统治者,甚至直接喊出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颍川王氏的名头远超司马皇族。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图片源自与网络

门阀世家包庇流民、兼并土地,掌握了文化和书籍等知识,把控着国家用人制度,让皇权统治者不得不重用他们。

这种特殊的现象,直到隋文帝推行“科举”制度,才有了略微的改善,但是科举毕竟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根基,所以在隋文帝死了以后,世家大族就联合关陇贵族,给隋炀帝上了一课,把正处于新兴阶段的隋朝直接灭亡了。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李世民

唐朝建国以后,唐太祖李渊也得知世家大族的危害,但是他又不得不重用这些文臣,于是在他这一朝,科举制度并未取得什么重大成就。

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后,由于不是通过正规手段夺取皇位的,所以遭到了世家大族的集体抵制,乃至李世民在修筑《氏族志》的时候,大臣们公开把世家大族的代表五姓七望等家族,排到了李唐皇族前面,气得李世民只能强行下令修改《氏族志》。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科举

终期唐朝一代,皇帝们虽然短暂地压住了世家大族,但是在李世民死后,单是五姓七望世家前前后后就出现了一百多位宰相,甚至在唐文宗时期,出现了皇帝想要向宰相郑覃(荥阳郑氏的人),求取他的孙女嫁给皇太子,却被郑覃拒绝了画面。

这位五姓七望世家出身的宰相,宁愿把孙女嫁给同样是五姓七望的一名九品官员,也不愿意嫁给皇太子,让唐文宗不禁感叹:“我家做了两百年的天子,居然还不如五姓七望的世家。”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世家子弟出行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出世家大族的强大,从东汉到唐朝末年,世家大族足足繁衍了九百多年,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种毒瘤,凭借着庞大的知识储备和土地财富,世家大族把社会的上升渠道牢牢把持。

即便是有科举制度,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依旧会优先提拔自己人,最后造成了国家人才渠道的堵塞,爆发出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就像当年的“五胡乱华”一样,广大的普通百姓遭殃,世家大族则跑到南方继续偏安。

然而成也世家、败也世家。就是因为世家大族把持科举,所以在黄巢起义以后,他将杀戮的目标放到了,掌握财富和权利的世家身上,五姓七望先后遭到屠杀,中原地区为之一空,生存多年的世家大族,最终也泯灭在了这场起义运动之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巢虽残暴,可他却为宋朝,拔掉了毒害唐朝近600年的“毒瘤”
...唐相对应的王朝,即大齐王朝,同时也取消了了九品中正制度,但这个皇上却没有当多久便最终落幕了。九品中正制在那个时代是世家大族做官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封锁了寒门子弟求学的道路,而
2024-12-03 09:33:00
我们统计了唐朝75位状元的家世背景,发现69位都是官员的直系亲属
...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拨制度。但是,唐朝的科举却与后世有所不同,它未必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公平,世家大族出身的状元非常多。下面这个表格是根据史籍资料统
2025-01-23 21:42:00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操祖业,成为盐帮头目。投身草军,领导农民起义,变成杀人恶魔黄巢怀着无比抑郁的心情回到家中,又干起刀尖上讨生活的买卖。在老家平静地过了几十年,已到不惑之年的黄巢,始终按捺不住内
2023-01-10 15:01:00
中国封禁了千年的山,从唐朝下禁令:进入者,斩立决
...有这样一座山,它从唐朝开始就被禁止进入,被封禁了有千年之久。铜钹山是我国唯一一座被封锁了1000多年的山。这座山位于江西上饶与福建武夷山的交界处。之所以叫它铜钹山,是因为它的
2024-06-17 15:04:00
他本是状元,却因长相丑陋被皇帝剥夺资格
在隋朝之前,中国通过举孝廉的制度来选拔人才,因为在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孝廉代表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修养。魏晋南北朝时,又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后来到了隋文帝时期,出现了科举制度,到隋炀
2023-06-27 13:39:00
李淳罡比邓太阿强?赵黄巢的一番话,才知其中另有隐情
...杀伤力最强。韩貂寺指玄杀天象,邓太阿指玄杀地仙。论杀人手段,世上无人可及邓太阿,就是剑神李淳罡也不行。赵宣素是陆地神仙,虽然不是很强的那一种,估计和赵黄巢水平差不多。但是邓太
2025-01-25 09:49:00
黄巢起义:唐朝末年的社会动荡与权力斗争
...四品以下官员留用,可惜他的手下却暴戾成性,在长安城杀人如麻,连黄巢都禁止不了。大唐宗室留在长安的所剩无几,几乎全被杀光。2、黄粱一梦当了皇帝没多久,黄巢就打算乘胜追击,追杀唐
2023-09-23 18:40:00
黄巢起义为什么形成那么大的规模,他的结局如何?
...朝的腐朽更腐朽,比唐朝的残暴更残暴,他攻打广州时,杀人无数。打下长安,全城男人统统要杀掉。攻打陈州时,甚至吃人肉当军粮。他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对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
2023-02-08 14:46:00
《雪中》10大陆地神仙:徐凤年只能排第三,第一自始至终无人能及
...年为亲缘报恩,邓太阿外剑术冠绝千年,十二柄飞剑专为杀人,曾瞬杀武帝城六武奴,钉杀龙虎山老祖赵宣素,挑战拓跋菩萨,以李淳罡万里借剑战平,出海访仙归来后,剑道以术证道,帮徐凤年独
2025-05-27 11: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