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罗隐:才高八斗却命运多舛,屡次科举不中
...表达思想太过直接,文章鞭辟入里,毫不顾忌是否会得罪统治者。因而其讽刺散文的成就其实要高于诗,多是“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对残酷现实进行强烈的批判讽刺,甚至还对统治者提出警告。...……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权,吃点苦头又算得了什么?明清的科举考试,成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进行思想钳制的工具,不断地僵化知识分子的智力,既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风气,也无法对学术和文化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也难怪清朝的史学家龚...……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这几项建议奠定了唐朝统治者日后克己纳谏、广开言路的基础,由此可见孙伏伽的远见卓识。但他平日里十分勇于直言上谏,很多时候把唐高祖怼得下不了台。后来,孙伏伽因谏言失误被召罢官...……更多
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何会有吃人肉的残暴行径
...有建立什么新的制度,反而流连于声色犬马,重复着昔日统治者的奢靡与残暴,任由自己在恐怖统治的泥潭越陷越深。比如他曾下令在全国各地大肆抓捕人民,用碓磨机将其生生砸碎作为军粮。而且,门阀士族的消亡并没有给普...……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周边文化发展。因为科举制...……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历经千年风雨,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不少人将现代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难度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甚至认为科举的难度远超考入清华、北大。而那...……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什么方法改变自己祖上的命运,那么很多人一定会说是“科举”。如同现在的高于一样,多少学子为了改变自己的穷苦命运,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只为了那一刻的出人头地,可以说真的要论科举考试的难度的话,比之现在的高考...……更多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看完他的书法,就知道他为啥秀才都考不上
...太平天国风云人物,昔日撼动清廷的英豪,竟年少时四度科举铩羽,秀才之位亦难触及。是何等缘由,令他科举之路坎坷难行?答案出乎意料地简洁——洪秀全的书法。翻阅其考卷,一桩趣事跃然纸上,令人哑然失笑。洪秀全科...……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落第秀才造反作乱。与此同时,宋太祖及宋王朝历代最高统治者还发扬光大了武则天发明的“殿试”,以进一步安抚和笼络读书人。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载,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考,录取了38名考生,...……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但也因此易于形成地方势力,导致世袭、割据现象,成为统治者的一大隐患。 朝代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竭力削弱地方权力,以确保中央集权的稳定。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颇具曲折,从最初的门槛相对较高到后来几乎全民皆可参...……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字如其人:史大成的书法成就与状元之路
...朝时期浙江出的第一个状元,史大成。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学习了汉人治国的很多方法,包括用科举选人才。史大成一开始是不愿意去参加清朝的科举的。他出生于1621年,那会儿正是明朝末期。史大成家里靠种田度日,他...……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很多东西也都出现了不同往常的结果,这大概是北宋的统治者所始料未及的。 ……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美梦”所改变。他依旧相信,作为士人唯一的“正途”,科举考试才是实现其本人及家族荣耀的必由之路。他再次扎入了府试现场。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直到第四次府试落榜,洪火秀已经万念俱灰。此时,远房亲戚李敬...……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聊聊乾隆时期的选官制度
...期,两种主要的选官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一是历史悠久的科举制度,二是皇帝特赐的恩科和荐举制度。首先,科举制度是乾隆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至明清两代达到鼎盛。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更多
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成为千古名言
...才说。 老秀才赞许地点头:“好孩子,仕途抱负可嘉。只是科举不易,须发奋图强方能成功。” 罗横眼中闪过坚定的光:“我一定会努力的。老秀才,您能给我出一些好题,帮我训练吗?”从此,罗横就在老秀才的指点下,参加村中的科举...……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也为唐朝和宋朝的文化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元朝统治者摒弃科举制的原因元朝是从蒙古草原崛起,他们经过艰辛的努力消灭金朝。在宋朝面前,他们一开始十分徘徊犹豫,不知道面对这个中原帝国有不有能够对抗的实力...……更多
明朝文官集团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是文官地位高,但明朝只要是读书人的地位都很高,高到统治者必须用文字狱、锦衣卫和宦官同时制约才可以。明朝时期设立的内阁制度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使得文官在朝堂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在明朝中后期,内...……更多
古代“上、中、下九流各指的是什么职业?
...么明朝会觉得佛祖的社会地位比天高呢?这是因为明朝的统治者“重佛”的缘故。明太祖朱元璋相信佛教中的教化功能,这位皇帝曾说过,“悯念四海兵争,将卒民庶多殁于非命……非佛世尊不足以度之”。因此,佛教在明朝要...……更多
起个好名字对科举考试有多重要
...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慈禧太后作为一位极度迷信的统治者,对于寓意吉祥的名字自然也是情有独钟。刘春霖因此成为了那一科的状元,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而这些例子让我们不禁思考:起个好名字对于科举...……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通过哪个途径呢?在大家印象之中,官员选拔一般是通过科举考试的,其实科举制度以外,在古代还是有着其他途径可以选拔官员的。就以明朝来说,在开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官员选拔的渠道分别是举荐制度、学校制度...……更多
英国发现洪秀全的书法真迹,揭秘他每次科举失败的原因
...以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种地谋生。可等到数百年后,王朝的统治者则开始享乐,大开奢靡之风,而对百姓的压榨则会达到空前的高度,甚至会剥夺走他们仅剩的生存空间。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奋起反抗,为了能活下去,农民则是最...……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县能够面见皇上么?在古代,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七品芝麻官虽然是一个官员,但是品阶较低,地位和权力都比较小。在官场上,七品芝麻官通常很难有机会见到皇帝,因为皇帝的接见往...……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不过由于八股文在后来被认为是腐化堕落的产物,再加上统治者又热衷于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到了清朝,八股文已经完全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四、中国状元的命运与其他朝代的状元相比如何?我们知道,中国科举制度自...……更多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失败,书法一看便知他为何难以称秀才
...列强联合起来对抗,而其创始人洪秀全却连续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最终都未能如愿中榜。洪秀全连续四次未能考上,与他的字迹有很大关联。洪秀全于1814年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小村庄,童年时家庭状况相对良好,因此家人将他...……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以制衡,恐怕用不了多久朝中大臣就都是南方人了,这是统治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其实说白了,朝廷刻意打压南方进士数量就是为了巩固统治,这种不平衡的状况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国家整体发展,于公于私打压南方进士...……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的从历史上消失了。我们所知晓的能够青史留名...……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的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一样,明明也是一个文化人,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何秀才会过的非常清贫。以至于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古代的秀才到底年收入是多少,为何生活如此拮据?虽然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穷苦百姓唯一出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霍去病并非死于顽疾,政治集团的利益终结了他
提起霍去病,许多人都奉他为战神,17岁随军出征,19岁三征河西,21岁更是横扫漠北匈奴王庭,在21岁时更是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
2025-04-24 23:58:00
陈赓58岁英年早逝,援越回国即卧床不起,不料越南恩将仇报
作者:闪闪1962年,开国大将陈赓英年早逝,年仅58岁。有人将他逝世原因,归结为多年来南征北战积劳成疾。可当时有很多将领也积劳成疾
2025-04-24 23:58:00
前后历经三段感情,后选择与老翁成婚,不久丈夫去世,不曾改嫁
一切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伴有牺牲,民国时代,我国刚刚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切的一切都在重新发展,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风气
2025-04-25 00:29:00
你知道韩国教科书对中国是如何描述的吗?果然是大韩民国的风格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不止一个的时候,历史会被怎样书写呢?今天的世界,国家林立,每一个国家都很了解自己的历史,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无从查证
2025-04-25 00:58:00
阿拉法特死后,小他36岁的遗孀,为何被突尼斯驱逐出境?
阿拉法特曾是巴勒斯坦的重要领导人,长期担任巴解组织的主席,后来又成为巴勒斯坦的总统。他领导巴勒斯坦多年,多次带领巴勒斯坦人抗击以色列的入侵
2025-04-25 01:01:00
从寄人篱下到不可一世,让大唐转折的安山,是如何出人头地的?
正月初一出生,给安?山带来的,并不是美好。安?山很小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是突厥部落的一个巫师,在丈夫去世后
2025-04-25 01:08:00
雍正解决了孝庄太后停灵37年的难题,可他为何让宜妃停灵4年?
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思来想去,还是不敢给祖母下葬。结果这件事让雍正解决了。可康熙的宠妃宜妃,雍正的这位庶母去世后,雍正却停灵4年
2025-04-25 01:12: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王爽爱 济宁报道有多少踏足远方的行者,就有多少对济宁的遐想。这里流淌着千年不息的儒家文脉,更在时光淬炼中
2025-04-25 01:42:00
中国最美飞行员,首个歼十女飞行员,跳伞失败壮烈牺牲,年仅30岁
除了海空卫士王伟之外,我国的天空中还陨落过一位女飞行员,她就是有着“金孔雀”之称的余旭,她也被称为中国最美飞行员。在一次执行飞行表演的时候
2025-04-25 06:48:00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为了“匡复汉室”吗?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振兴蜀汉”,至于“匡复汉室”只不过是诸葛亮的一句口号罢了。因为“匡复汉室”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支持,所以诸葛亮才会打着“匡复汉室”的口号讨伐曹魏
2025-04-25 06:50:00
他是天罡第一混子,上山前坏事做尽,上山后毫无作为,死后却成仙
有人说身处《水浒传》的世界之中即便没遭受什么压迫,就已经是一种不幸,毕竟那是个吃人的世界,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会在哪一刻崩塌
2025-04-25 06:52:00
千古第一战将!五马分尸居然能将马拉回来,最后杀死他的是他自己
引言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战场上的厮杀,成就了无数英雄的威名,也留下了数不清的悲情故事。而五代十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猛将-李存孝的故事也是流传至今
2025-04-25 07:04:00
中国有项独创绝技,欧洲人学了六个世纪没学会,结果只能派人来偷
说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可以说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最值得自豪的发明。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欧洲人向中国学习造纸术的故事
2025-04-25 07:23:00
他耗费心血修建一座豪宅,如今一年有上亿门票收入,成为上市公司
在古代,富豪是非常重视自家的府邸和宅院的。春秋时期有钱人可以自己出钱招揽门客和幕僚,形成自己的私人势力。此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集中
2025-04-25 07:34:00
他蹲监狱13年,还剩15天被释放,法官:对不起,抓错人了
想要有安定有序的秩序,就需要有法律的约束。法律的存在,让人们做事有了规则,但社会中,总不乏犯罪之事。面对一些错综复杂的案件时
2025-04-25 0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