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者:闪闪
1962年,开国大将陈赓英年早逝,
年仅58岁。
有人将他
逝世原因,归结为多年来南征北战积劳成疾。可当时有很多将领也积劳成疾,戎马半生满身暗伤,但多数将帅的寿命比陈赓长。
陈赓英年早逝的直接
原因
,是身体患病。伤病问题,可以说贯穿了这位战将的革命生涯。在
援越抗
法期间,这一问题就已经显现。
陈赓在越南奋战了
4
个月,
因为越军
问题很多,
他
肩负重任,很多事情都
要以身作则,连续几昼夜不眠不休
是经常的事
。
越南
山高水深又潮湿,
陈赓
旧伤发作
,
又添新疾
,回国之后很快就病倒了,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因为
生
病
而
卧床不起
(之前是受伤)
,身体每况愈下。
越南
方面
承认,如果没有陈赓的话,他们很难打败法军
。
可他们却在
多年
,
成为中
国的敌人,反过来跟陈赓
的
旧部开战。
试想
,倘若没有中国的援助,越南拿什么打败法军
、美军?可恩将仇报
来
得
那么快。
陈赓的腿伤,是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
时候
,
他
身为营长率部冲锋,腿部受了重伤差点截肢,从那之后他“飞毛腿”的外号彻底成为
过去式
。
据《陈赓传》
载,抗战时期,陈赓常常跟政委王新亭
开玩笑,
互喊对方外号
。大概意思是,王新亭高度近视,可
在山区作战尤其是丛林作战,
行军
时常常要摘掉
眼睛,需要陈赓在前面领着才能走路,偶尔被忽悠“前面有沟”。王新亭
真的
准备过沟
时
,
则
惹得陈赓
哈哈
大笑
。
遇到
下坡的时候,王新亭拿
陈
赓的腿
开玩笑,扶着对方走下陡坡。在那段艰
难
时期,俩人相互搀扶,挺过了敌人的“大扫荡”。
拐杖成了陈赓最亲密的朋友,和枪支一样伴随左右。
1950年7月7日,陈赓走水口关进入越南,协助越军制
订
边界战役
计划,
扫清中越边界的法国军队,打通援助道路。
陈赓制定的
战法
战术很简
洁
,高平和谅山之间有一条四号公路,打公路上的据点,便可吸引出两座城市的敌人,进行野战消灭,避免打攻坚战。
奈何越军听不懂,对于“围点打援”之类的战术完全茫然,竟然认为打高平跟四号公路没关系,打四号公路就会消耗自身力量。
陈赓讲得口干舌燥,才算讲清楚:
打
高平是攻坚战,吸引敌人出城是野战,野战才有获胜的可能性。
真正开战之后,陈赓发现越军
很
拖沓
,宁愿放过大批法军逃走,也不愿意在丛林当中追击敌人。
无奈之下,陈赓要以伤残之身做示范,成为“能吃苦”的榜样。
他甚至雷霆大怒,批评越军这不打
、
那不打,还有什么样的仗可以打?我挺着肚
子
都能翻山越岭,各位身材精壮为何不追击敌人?
就拿敌勒巴热兵团来说,他居然轻松越过了伏击圈,而负责伏击的越军,因为粮食快要吃完了,所以离开伏击圈外出找粮食。
陈赓要求部队追击,距离仅仅7
公里而已,没想到越军追了
4
天都没能追上。
原先设在半路的二号和三号伏击圈,也都眼睁睁放走了勒巴热兵团,原因则是不敢打硬仗。
自从四号公路被切断,高平的沙格东兵团遭受断粮危机,于是撤出了城市,勒巴热兵团调转路线,前去接应高平的沙格东兵团。
此乃野战绝佳战机,只要歼灭这两
批
敌人,便可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
没想到越军的干部却希望撤军,理由是连日作战部队很疲劳,敌人又有空军助战,一旦勒巴热兵团和高平之敌会合,越军可能坚持不住。
陈赓火冒三丈,要求此战必须打下去,否则之前的牺牲白白浪费,要越军不惜任何代价夺取胜利。
陈赓自然指挥不动越军,只能向北京的上级和越南的胡志明提出建议,此战决不可动摇。
试问,逃跑的敌人不打,还有什么值得打?只要能不怕辛苦,展开运动追歼战,敌人两个兵团根本就来不及会合。
主席知悉情况后,通过电报对胡志明说:一定要按既定计划打到底。
胡志明亲自指挥,要求按照陈赓的战术打,否则军法从事。
(胡志明)
越军果然追上了勒巴热兵团,不仅全歼了敌人的
中下级
士兵,还俘虏了勒巴热本人。
而沙格东兵团,在
不远
的地方,陷入了陈赓的伏击圈。
越军按计划打完勒巴热,调头再打沙格东兵团,打得法军满山奔逃,活捉沙格东本人。
一战歼敌
4000
人,这是越南抗法战争
以
来,第一次取得如此大规模的胜利,而且打得全都是法军精锐。
而整个边界战役,彻底打退了中越边界的法国军队,总共歼敌
8000
人,直接将法军推到了平原地区。
陈赓一直督促越南军队,打仗不能怕吃苦;而他本人则以身作则不怕艰难,拄着拐棍翻山越岭涉深河,从未说过半个苦字。
而我国顾问团的一些干部,嫌弃越军太笨,一度发脾气想回国,陈赓则批评他们的工作态度。
召开会议的时候,陈赓指出了越军的诸多不足,例如虐待民工、体罚士兵、过于谨慎……
武元甲评价说:“陈赓同志的意见既尖锐又中肯,非常深刻,各级干部都要很好的予以领会、反省。”
越军干部被陈赓的才能震惊了,上能团结各级干部,下则体会百姓疾苦,跟战士们同吃同住。
于是他们问,像陈赓大将这样的人,中国有几位?
如果陈赓大将走了,能不能再派一位像他这样的将领来指挥越南抗法战争?
越南那边之所以称陈赓为大将,并不是军衔的原因,而是出于对陈赓的尊敬。
陈赓要回国的时候,结束了他在越南四个月的艰苦工作,而越南高层一路送了十多里。
而在越南这地方,除了有敌人之外,还有那恶劣的环境。陈赓征战多年,早该治疗腿部的伤病,然而越南的沼泽,却又加重了伤势。
陈赓回国之后,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上级的命令刚下来,他因为小腿剧痛,躺到了病床上。
大战当前,将军岂能卧床不起?陈赓想尝试着站起来,但小腿的血管里犹如灌满了铁钉。
对于陈赓这样的将军来说,一般的痛苦倒是能忍受,但这次任凭他如何咬牙坚持,始终离不开病床。
据医生检查,陈赓小腿的疼痛,主要是因为越南那边条件艰苦,连续四个月没有
很好
休
养
,也没有
条件
得
到
较好的
医疗和生活
照顾,所以患上了左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陈赓非常着急,因为他要尽快
入朝作战,于是坚持拄着拐棍,去指挥第三兵团入朝
。
医生要求痊愈之后才能下床,于是把陈赓转运到北京,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才稍稍有些好转。
陈赓立刻要求,转院去往东北大连,那里距离战场
更近,于是他又转到了老虎滩工人疗养院。
据陈赓本人回忆,在越南的时候,因为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常常连续几昼夜不睡觉。
越是弱小的军队,指挥员就越是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稍有不慎被敌人钻了空子,就会损失巨大。
陈赓之所以连续熬夜,是因为他思想高度紧绷,边界战役的成败,都在他跟顾问团的身上,倘若败给了法军,越南就要在中国建立流亡团体了。
(陈赓1960年在广州休养)
陈赓
表
面嘻嘻哈哈
,对什么事情都很乐观;可对于
打仗
,
却很谨慎,
事无巨细考虑清楚,因为一点点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
失败和
牺牲。
这位优秀的战将如果长寿健康,必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功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