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南北朝时期太祖庙号大盘点
...为太祖的皇帝。1.刘宋太祖刘义隆是南宋第三任皇帝,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他的母亲是太后胡道安。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封刘义隆为益都王。刘裕死后,宋朝少帝刘义夫即位。他与政府关系不近,从事休闲活动。景平二年...……更多
东汉皇帝为何在南北两宫之间频繁“迁移”?
...两位皇帝会每日受到威胁,而且性命也会不保。 (二)光武帝为什么要定居南宫?1、定居南宫可能延续了历代皇帝住所于南的规律对于光武帝为什么要定居南宫,还没有相应的史料去记载。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献当中来进行推测...……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现代,学子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和现在最为公平的高考,都是读书人人生道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今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困住数代人的山村,在大城市...……更多
嬴政跟商纣王和隋炀帝有很大区别,只说他是暴君,没说他是昏君
...皇统一了全国,公认的历史功绩第一人,隋炀帝,他开创科举制,一直沿用到当今以前,不过商纣王他的功绩我还没有学,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过失和缺点就否认他。商纣王应该也是改革家,他动了大部分权贵者的利益。秦始...……更多
魏晋宗庙制度的变革与儒家经学的关系
...出了严峻挑战。在长期酷烈的战乱中,各统治集团为延揽人才,避免资才于敌雠以自困,因而对当时崇尚风节德行,鄙薄实效功能而迂阔不切时宜的儒学名教浮华社会风气大力加以矫正。即使在曹魏统治下儒家经学传统比较悠久...……更多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竞争压力堪比高考,为何唐朝学生不上补习班
...各行业也都逐渐兴盛起来。【二】还有一个明显的变革是科举制度。这一巨大的变革,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不过自秦始皇称帝之后,真正顶起半边天的女皇帝,也只有武则天了。也许她名字中的...……更多
宋代铨试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改革
...式,到魏晋时期主导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更多
聊一聊“士族”集团是怎么出现并走向成熟的
...就像一个没有内在的空壳,衰败是迟早的事情。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后,寒门子弟和军功阶层逐渐兴起,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度下门阀士族对官场资源的垄断,新兴阶层的崛起导致门阀士族的生存空间被极具压缩,势力被无限制的削...……更多
隋炀帝的哪些丰功伟绩让后人用之不尽
...习,给真正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设置了一个无形障碍。古代科举考试现场因此,隋文帝继位不久,就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不论出身和血统,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各个级别的科举考试,只要具...……更多
宋朝人对科举制有多狂热,每个人都有一个“科举梦”
...,这句话绝对是所有宋朝人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宋朝人对科举制的狂热程度,在所有封建王朝中也绝对独树一帜。由此衍生出的种种奇怪现象能说明,每个宋朝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通过读书应试改变命运的“科举梦”。一、宋朝...……更多
2022-12-22 19:57科举,科举制,狂热
聊聊齐高帝萧道成
...个弟弟,唯独留下了桂阳王刘休范,只因他觉得刘休范“人才凡劣”,才放他一马,让其镇守江州。没想到,宋明帝死后,刘休范很快就反了。 宋明帝翦除宗室的做法,不仅有悖人伦,也不利于刘宋政权的长治久安。《宋书》...……更多
我国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为何沦为玩物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使得寒门学子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正如孟郊所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古人崇尚...……更多
浅析唐代“嫡庶”之别
...观念上,嫡庶之别已经在逐渐淡化。二、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度其实,从隋朝开始,嫡庶之别的观念就开始弱化。到了唐代,嫡庶之别更加不如北朝这样明显。而其中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制度。首先,科举制度的沿袭和发...……更多
宋朝是如何刺激经济的?实行买扑制充盈国库
...往能够凭借丰富的待遇招徕到足够的人才,但在古代重视科举的社会背景之下,那些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的人却未必能够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同样的优秀。以酒务为例,宋朝时期的政府工作人员在酿酒之时不仅不会考虑酿...……更多
晋国一个新兴的大一统帝国,是怎样被一群读书人摧毁的?
...正制,即由中央派遣中正官,到全国各地品评人物,选拔人才,中正官将人才按优劣分为一至九品,按品级授官。但是,西晋时期世族地主势力膨胀,中正官的任命权利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故中正官在选拔人才时往往将自身以...……更多
元朝名臣脱脱:兴国功臣还是帝国崩溃的推手?
...大力更改伯颜时期的旧政。他整顿吏治,打击贪腐;恢复科举取士之法,重视儒学,重用汉臣;为在伯颜时期被诬陷的诸王平反,又负责编修辽、金、宋三史,劝谏顺帝留心儒学。一时之间,原本没落的元帝国开始渐渐恢复生机...……更多
千古名医:从孙思邈到钱乙的医学传奇
...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毫无兴趣,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李时珍果然成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更多
邓钟岳的状元之路:机遇、书法与为人之道的完美结合
科举制度一出来就深受皇家喜爱,一方面通过科举制度选拨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权垄断的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要过皇帝这一关,这样一来天地君师亲,皇帝...……更多
文武双全的梁武帝奋斗半生为何国破家亡
...拔能人干吏,这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为后世科举制度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为了提高选拔人才的质量,梁武帝还设立了招收寒门弟子的五经馆,为这些学子提供免费的食宿、教育资源,可以说早期的梁武...……更多
...。前者自下而上,主要由地方长官在所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后者自上而下,是指征辟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征辟两种方式。这两种选拔方式都...……更多
中国古代的“律师”,“刀笔先生”与古代的辩护制度
...墙垛子会被拆除以儆效尤,并且全县学子3年内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可谓是尤为严重的。当时那人万般无奈之下就找到了当地的状师“杨孝廉”,协商布局下,用一只耳朵的代价换得了自身性命和全县安全。“衙门口朝南开,有...……更多
隋朝这一制度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至今还被其他国家沿用
...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这种制度就是我国对于官员的选拔科举制度。众所周知,古时候官员的选拔一直是个重要问题,这关系到国家政权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最早的选拔制度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血缘制度,就是自己死...……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他一直看重人才,洪武三年时恢复了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人,以平抑南北矛盾。主考官刘三吾,年届85,一直...……更多
...。万历、天启年间,朝廷开始放松对宗室出仕的限制,开科举设立宗科,以官职换授爵位,令宗室人员出仕自食其力。但终明一代,宗室考中科举者寥寥无几。仅凭科举一途,根本无力补救宗藩制度的弊病。鉴于此,崇祯八年,...……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的产物。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兵手”科举制度实施试职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洪武时期,但是,在洪武前期,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一直都是以荐举为主,到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才恢复了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的统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作为。创科举制,盛世王朝 每个朝代不仅是需要贤明的君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更多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
...西汉时期注重孝道,在任用官员时,十分注重孝子。“选孝廉为郎”,便是汉代官制的一个重要制度。汉初举孝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察举廉吏,另一种便是察举孝子。冯唐身为一位孝子,虽然年岁已高,却依然得到察举,...……更多
从秦始皇到明太祖:揭秘中国历史上四位伟大皇帝的治国智慧
...的人。之后又击溃了屡次进犯的突厥、吐谷浑,为了招揽人才,他特意设立了弘文馆专门用来招揽人才。而贞观之治也是他最大的功绩,贞观之治也为唐朝之后能够成为盛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功绩也足够让唐太宗李世民...……更多
五姓七望: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兴起与衰落
...当然不允许他们的势力继续壮大。因此,武则天通过改革科举制度,规定任何人都要科举选拔等等措施,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下层人士进入了官场,进而实现分散权力的目的。上面削弱五姓七望势力的办法,都是小打小闹,真正...……更多
揭秘郭躬与袁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三国乱世。然而就在那黑暗动荡的政治中,却涌现出众多人才。这些世家大族积淀的人脉和政治经验,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正是东汉时“功成身退”的大族,才成就了西晋千年基业的辉煌。郭躬代表的权术法治,袁氏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徐潋作家冰春与历史对话,以长篇小说的表达文本让人们感知泸州的一段历史。读冰春的长篇小说《川江东逝水》,会感到这是泸州历史的艺术转换
2024-06-28 06:13:00
王利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强军兴军,关键在人。在乌蒙高原的威宁,有这样一群大写的“人”、大写的“兵”:一门三代四个兵
2024-06-28 06:19:00
李慧李商隐、杜牧创造出晚唐诗歌靡丽的风格,没过多久,大唐崩溃了,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这战争频发的乱世中,有两个国家比较安定繁荣
2024-06-28 06:19:00
嘉庆有哪些特质?乾隆为何把他确定为接班人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认识到:父王想将诽谤公布天下
2024-06-27 22:06:00
清代的奏折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对清代的政治起了什么作用
清代从1644年入关到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共持续了268年的国祚。清代作为一个和现代资本主义一起步、发展的封建国家
2024-06-27 22:06:00
如果太子胤礽当上皇帝,清朝会怎样
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为了太和殿那个位置,互相都杀红了眼,最后四阿哥胤禛险胜,成为雍正皇帝。但是,如果把时间往前倒推二十年
2024-06-27 22:07:00
曾国藩对慈禧太后的评价为何是“才地平平”
曾国藩是同治中兴第一功臣,被称为中国近代唯一的圣人。他天资平常,却最终位极人臣,除了他的个人奋斗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另一项能力
2024-06-27 22:07:00
雍正上台以后,除了老十以外,为何只有老十三算善终
公元1722年,做了61年皇帝的康熙去世。在康熙在位的后期,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掀起了一件件大事。由于共有9个儿子牵扯了这一事件
2024-06-27 22:08:00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原配嫡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衔傅恒之姊。乾隆皇帝对其“敬服
2024-06-27 22:09:00
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为什么一大喊冤枉刽子手就不敢行刑了
在看乾隆王朝的时候,山东巡抚国泰因为贪污被砍头时,大喊冤枉,监斩官阿桂就不敢行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国泰为什么不在审讯他的时候说冤枉呢?为什么一定要在刑场大喊冤枉呢?为什么国泰一大喊冤枉
2024-06-27 22:09:00
乾隆为什么要让洪承畴臭名昭著
(一)、也曾是大明的功臣,在平定起义军时也是战功显赫,曾差一点将李自成俘获,改写历史。洪承畴的厅堂挂着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
2024-06-27 22:10:00
皇贵妃高佳氏死后,为何哥哥和侄子立即被赐死
她就是乾隆皇帝第一个贵妃、第一个皇贵妃高佳氏。高佳氏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知书达理、温柔贤惠,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当了一名普通使女(没有名分的妾)
2024-06-27 22:10:00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慈禧就喜欢她
其实从照片上来看老年的慈禧太后就能了解她年轻的时候长得并不算是倾国倾城,她不算是能靠美色吸引住老公咸丰的女人,但是慈禧却能靠另外一招留住老公咸丰的心从而获得专宠
2024-06-27 22:11:00
嘉贵妃有多受宠?她死后乾隆帝时如何厚葬她的
乾隆帝的后妃中,有一个朝鲜女子,她初入宝亲王弘历的府邸,以侍女的身份伺候弘历。弘历登基,也就是乾隆帝,这位朝鲜女子被封为金贵人
2024-06-27 22:11:00
从二品官员到清朝贪官,此人究竟是谁
清朝有名大案很多,但在乾隆时期有一桩案子,时间之长,前所未有。通过此案也能看出所谓的“康乾盛世”之下腐败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2024-06-27 22:12:00